春空情急之下的口不擇言,把難題明明白白擺在眼前。
腳下岔路分兩頭,方向背道而馳。究竟該往哪邊走,跟著大垂還是春空,才是此刻該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第四十八章 圍城
隨春空在荊棘林中浮水穿行,邊忙著迴憶望海堂裏讀過的夜叉族史記。
老夜叉王年高德勛,三百多年前才以十九萬九千的歲數羽化歸元。嫡出的大王子早年隨父四處征戰,死在沙場,這下一任王位繼承人,原該輪到春空的父王,二皇子常羲。
春空的另兩個叔叔,乃是三皇子承乙和四皇子雍禾。雍禾向來體弱,又性喜沉溺風花雪月,對征伐毫無興趣,因此從不過問政事,是北溟王族裏難得的富貴閑人。但承乙的性子就恰恰相反,據春空所說,這位皇叔同那三個兄弟也是一母同胞,之所以養成這麽個多疑狠戾的刁鑽脾氣,還得從更早年間的坎坷經歷說起。
在海夜叉族還未被收歸在東海龍主麾下受庇時,常年困於四方劫掠欺淩,朝不保夕,隨時都有可能麵臨滅族之禍。老夜叉王為顧全大局,在諸多蠻族割據的縫隙裏帶領族人艱難求存,便在一次慘烈的征戰後,把小小年紀的承乙送到儋耳國雕題手中為質,定下納貢條約,換數千年相安太平。
俗話說專挑河邊走,必得濕迴鞋。才剛風平浪靜了沒多久,雕題越發貪得無厭,開始屢屢出兵挑釁東海邊境,結果被當時的東海龍王一舉打得落花流水,好些年都緩不過勁來。雕題族這才終於擺正了自我認知,偃旗息鼓在海疆南蠻之地做半民半匪。
老龍王廣施恩澤,從此成為夜叉族最有力的靠山,又把戰力彪悍的夜叉們收編成軍隊,給點了個戍衛海疆的差事。自幼就淪落敵手的苦命三王子,方得以結束質子生涯,重新被接迴北溟。
承乙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戰亂和顛沛中度過,不知倒了多大黴,竟被親爹從三個孩子裏選出來當作人質送給雕題,成年累月受了不少委屈折磨,變得扭曲偏激也在情理之中。
雕題性惡兇頑,自是不會白費力氣去悉心教養這個敵國的落魄王子,所以長大成人的承乙迴到北溟後,言行舉止都顯得格格不入。很長一段時間裏,不僅被親生母親排斥,視為異類,還遭到族人的刁難和輕蔑。老一輩的海夜叉都和雕題積怨甚深,對這個被雕題撫養長大的孩子,難免不“另眼看待”。唯有老夜叉王對其心懷愧疚,包容無限,從不忍心過分苛責他。出於補償,反倒有意提拔,放手讓他培植軍中勢力。好幾萬年過去,承乙終於靠戰功在族中積累起了一定的聲望。
但這一放縱,就為闔族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被放棄過的那個人,總是比主動放棄的更難以釋懷。時乖命蹇如此,承乙沒得選,心結輕易難解,雖從不流露任何怨懟,和老夜叉王的父子之情卻淡漠得很。
他在族中唯一算得上有手足之情的,是秉性溫厚的親兄長二皇子,也就是春空的父王。
老夜叉王和王後雙雙羽化那年,族中上下開始籌備新王繼位。在這緊要關頭,闐星城突然接到魔族長老一封密函,半邀半迫地請兩位主事的皇子前往極北蒼溟城,說是有要事相商。那時東海的龍君臨淵正雲遊在外不知所蹤,東海內亂迭起,連雲夢澤都失去龍主庇佑,地位一落千丈,更別提遠在北溟的陪都闐星城。
於是夜叉們左右一合計,魔族那是相當不好得罪的主,遂決定還是先應邀前往,探探對方是何虛實,再見機行事。
在魔族蒼溟城內的會晤,因是密談,保密功夫做得很徹底,究竟發生了什麽,外人不得而知。
那場密談過後,兩位皇子在迴北溟途中,突然遭到雕題的圍殲偷襲。欽定的夜叉下一任繼承人,二皇子常羲在伏擊中意外身亡。那次隨駕出行的夜叉兵卒全軍覆沒,一個活口都沒留下。大家最後看到的,是承乙背著他哥哥的屍體獨自浴血殺出重圍,渾身是傷昏死在闐星城外。所以途中到底是如何中了埋伏,常羲又是怎麽遇刺,重傷致死,也隻能全憑承乙一麵之詞。
王位父死子承的族規,被承乙以主少國疑必致動亂為由,改成了兄終弟及。那時春空連兩百歲都未滿,勉強繼承大位確實難以服眾,四皇子雍禾又是個不管事的,對此也無異議。於是手握重兵的承乙,順理成章取代了春空,成為繼任夜叉王,一手獨攬大權。
一切看起來毫無破綻,但春空卻說,沒有破綻就是最大的破綻。
承乙是三界中除了魔族長老之外,最早知道魔君即將衝破昊天塔封印現世的人。
我問他為何如此肯定,春空雙目含悲:“因為那次密談,並不是隻有父王和三皇叔在場,我也偷偷跟了去。”
啟程前夕,春空放心不下父王安危,鬧著非要同行。常羲經不住這般軟磨硬泡,大概也有心歷練長子,終於答應將他變成塊玉佩藏在身邊,偷偷帶進了魔族的地界。
“因是頭迴出遠門,看什麽都新鮮,早耐不住性子在城中四下亂逛去了。直晃蕩到天黑,他們還關在密室裏不出來,我一時好奇,就躲在門後偷聽。裏麵似乎在吵架,亂得很,隻隱約聽見三皇叔說什麽‘良禽擇木而棲,那龍王根本無心理政,東海已成一盤散沙,我等再不另謀出路,隻顧抱著愚忠坐以待斃,恐怕過不了多久就要重蹈王子為質的老路,到時二哥捨得把我那春空侄兒送出去不成?’父王從不輕易發脾氣,這迴卻惱得厲害,拍桌罵道:‘我族世代受東海龍主庇佑,倒戈隨魔族同流合汙,無異於與虎謀皮,倘來日惹下大禍被天誅地伐,下場又能好到哪兒去?’”
</br>
腳下岔路分兩頭,方向背道而馳。究竟該往哪邊走,跟著大垂還是春空,才是此刻該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第四十八章 圍城
隨春空在荊棘林中浮水穿行,邊忙著迴憶望海堂裏讀過的夜叉族史記。
老夜叉王年高德勛,三百多年前才以十九萬九千的歲數羽化歸元。嫡出的大王子早年隨父四處征戰,死在沙場,這下一任王位繼承人,原該輪到春空的父王,二皇子常羲。
春空的另兩個叔叔,乃是三皇子承乙和四皇子雍禾。雍禾向來體弱,又性喜沉溺風花雪月,對征伐毫無興趣,因此從不過問政事,是北溟王族裏難得的富貴閑人。但承乙的性子就恰恰相反,據春空所說,這位皇叔同那三個兄弟也是一母同胞,之所以養成這麽個多疑狠戾的刁鑽脾氣,還得從更早年間的坎坷經歷說起。
在海夜叉族還未被收歸在東海龍主麾下受庇時,常年困於四方劫掠欺淩,朝不保夕,隨時都有可能麵臨滅族之禍。老夜叉王為顧全大局,在諸多蠻族割據的縫隙裏帶領族人艱難求存,便在一次慘烈的征戰後,把小小年紀的承乙送到儋耳國雕題手中為質,定下納貢條約,換數千年相安太平。
俗話說專挑河邊走,必得濕迴鞋。才剛風平浪靜了沒多久,雕題越發貪得無厭,開始屢屢出兵挑釁東海邊境,結果被當時的東海龍王一舉打得落花流水,好些年都緩不過勁來。雕題族這才終於擺正了自我認知,偃旗息鼓在海疆南蠻之地做半民半匪。
老龍王廣施恩澤,從此成為夜叉族最有力的靠山,又把戰力彪悍的夜叉們收編成軍隊,給點了個戍衛海疆的差事。自幼就淪落敵手的苦命三王子,方得以結束質子生涯,重新被接迴北溟。
承乙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戰亂和顛沛中度過,不知倒了多大黴,竟被親爹從三個孩子裏選出來當作人質送給雕題,成年累月受了不少委屈折磨,變得扭曲偏激也在情理之中。
雕題性惡兇頑,自是不會白費力氣去悉心教養這個敵國的落魄王子,所以長大成人的承乙迴到北溟後,言行舉止都顯得格格不入。很長一段時間裏,不僅被親生母親排斥,視為異類,還遭到族人的刁難和輕蔑。老一輩的海夜叉都和雕題積怨甚深,對這個被雕題撫養長大的孩子,難免不“另眼看待”。唯有老夜叉王對其心懷愧疚,包容無限,從不忍心過分苛責他。出於補償,反倒有意提拔,放手讓他培植軍中勢力。好幾萬年過去,承乙終於靠戰功在族中積累起了一定的聲望。
但這一放縱,就為闔族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被放棄過的那個人,總是比主動放棄的更難以釋懷。時乖命蹇如此,承乙沒得選,心結輕易難解,雖從不流露任何怨懟,和老夜叉王的父子之情卻淡漠得很。
他在族中唯一算得上有手足之情的,是秉性溫厚的親兄長二皇子,也就是春空的父王。
老夜叉王和王後雙雙羽化那年,族中上下開始籌備新王繼位。在這緊要關頭,闐星城突然接到魔族長老一封密函,半邀半迫地請兩位主事的皇子前往極北蒼溟城,說是有要事相商。那時東海的龍君臨淵正雲遊在外不知所蹤,東海內亂迭起,連雲夢澤都失去龍主庇佑,地位一落千丈,更別提遠在北溟的陪都闐星城。
於是夜叉們左右一合計,魔族那是相當不好得罪的主,遂決定還是先應邀前往,探探對方是何虛實,再見機行事。
在魔族蒼溟城內的會晤,因是密談,保密功夫做得很徹底,究竟發生了什麽,外人不得而知。
那場密談過後,兩位皇子在迴北溟途中,突然遭到雕題的圍殲偷襲。欽定的夜叉下一任繼承人,二皇子常羲在伏擊中意外身亡。那次隨駕出行的夜叉兵卒全軍覆沒,一個活口都沒留下。大家最後看到的,是承乙背著他哥哥的屍體獨自浴血殺出重圍,渾身是傷昏死在闐星城外。所以途中到底是如何中了埋伏,常羲又是怎麽遇刺,重傷致死,也隻能全憑承乙一麵之詞。
王位父死子承的族規,被承乙以主少國疑必致動亂為由,改成了兄終弟及。那時春空連兩百歲都未滿,勉強繼承大位確實難以服眾,四皇子雍禾又是個不管事的,對此也無異議。於是手握重兵的承乙,順理成章取代了春空,成為繼任夜叉王,一手獨攬大權。
一切看起來毫無破綻,但春空卻說,沒有破綻就是最大的破綻。
承乙是三界中除了魔族長老之外,最早知道魔君即將衝破昊天塔封印現世的人。
我問他為何如此肯定,春空雙目含悲:“因為那次密談,並不是隻有父王和三皇叔在場,我也偷偷跟了去。”
啟程前夕,春空放心不下父王安危,鬧著非要同行。常羲經不住這般軟磨硬泡,大概也有心歷練長子,終於答應將他變成塊玉佩藏在身邊,偷偷帶進了魔族的地界。
“因是頭迴出遠門,看什麽都新鮮,早耐不住性子在城中四下亂逛去了。直晃蕩到天黑,他們還關在密室裏不出來,我一時好奇,就躲在門後偷聽。裏麵似乎在吵架,亂得很,隻隱約聽見三皇叔說什麽‘良禽擇木而棲,那龍王根本無心理政,東海已成一盤散沙,我等再不另謀出路,隻顧抱著愚忠坐以待斃,恐怕過不了多久就要重蹈王子為質的老路,到時二哥捨得把我那春空侄兒送出去不成?’父王從不輕易發脾氣,這迴卻惱得厲害,拍桌罵道:‘我族世代受東海龍主庇佑,倒戈隨魔族同流合汙,無異於與虎謀皮,倘來日惹下大禍被天誅地伐,下場又能好到哪兒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