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高興的在欣賞自己換上去的鎢鋼盔甲。


    我知道有了這一層身體防禦,至少整個戰隊的鬥戰能力都會提升一倍。


    很多時候可以忽略對手的非致命劈刺,直接去拿武器攻擊對手的要害,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勝算。,


    事實上人類自從中世紀時代起,就出了很多著名冶鐵的工匠。


    歐洲自中世紀開始,由於人類對鐵礦石的開采技術能力提高,冶鐵技術隨之而來的不斷提高,士兵盔甲的防護功能也越來越強。


    促使歐洲各國的冷兵器進入了十字劍時代。


    在這一時期,蘇格蘭的克雷默長劍,和條頓武士的騎士劍較為有名。


    在英國民間傳說中,英雄們的手中經常握著一把形製巨大的克雷默長劍。


    這種劍的長度通常為1.5~2米,形製簡樸,呈十字架形狀。


    克雷默長劍又名蘇格蘭闊刃大劍,蘇格蘭高地民族的重型劍,劍重3公斤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6公斤。


    由於劍體長大,典型的克雷默長劍往往在劍柄後端配有平衡劍身的球形飾物。克雷默長劍的威力非常強大,很適合在混戰中與敵方的重型步兵肉搏時使用。


    見電影《永敢的心》威廉華萊士的劍。


    其主要的威力是大力劈砍,也能用來抓住劍的中後部,不開刃部位,像矛一樣的穿刺。


    條頓武士劍也是當時中世紀,一種比較有名的十字劍,它在15~17世紀之間流行於德意誌、奧地利和瑞士。


    不過,這種劍可不是一般人都能使用的,它的長度約為1.8~2米,隻有身高臂長的勇士才能將它舞動起來。


    條頓武士劍裝飾華麗,劍身上伸出兩個帶刃的小枝,有時還帶有鋸齒—之所以要做成這麽奇怪的樣子,是為了增加劈砍時對敵人盔甲的破壞力。


    此外當時很有名的還有維京斧:北歐“狂戰士”的巨刃。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海盜們,曾縱橫四海,在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都留下了其強勢肆虐的痕跡,他們一路燒殺劫掠,強暴當地土著民婦女,並將自己的血脈基因滲透到歐洲各個民族的血液中去。


    對一個維京人來說,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兩樣東西:一是戰船,另一個則是戰斧。


    戰船用來穿越海洋,而戰斧則用來征服敵人。


    維京斧是單麵的闊刃斧頭,有著月弧的曲線,也有兩麵的。


    由此發展形成的“煉獄”闊刃斧頭也是它們的一種最終延伸。


    那時,北歐的冶鐵工藝還不是很發達,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許多維京戰士都裝備了威力強大的單刃戰斧,這主要是由於戰斧不容易損壞,而且製造起來也不需要太多的技術。


    於是,在這些身高體壯的北歐海盜手中,一柄簡陋的,本身係伐木造船的闊刃斧,發揮出了令人咋舌的巨大殺傷威力。


    維京人的精銳武士名為“狂戰士”。


    在戰陣上,這些“狂戰士”赤裸著上身,用刀子割破自己的臉和胸脯,一邊咆哮著,一邊揮舞著巨斧,盡情地享受著戰鬥的酣暢。


    在他們的戰斧之下,敵人的屍橫遍野。


    直到今天,北歐地區的人們仍然在講述著關於“狂戰士”和維京斧的傳說。


    中世紀,關於煉鐵的第一種方案,東西方都比較一致:直接還原法。


    最初的所謂直接還原法,就是塊煉鐵。


    簡單說就是把礦石用焦炭等燃料包起來燒,燒完了就可以得到最初的海綿鐵。


    在塊煉鐵紅熱狀態時,再經過大力鍛打就可以得到熟鐵。


    如果當時要得到鋼,則再使用固體滲碳法為海綿鐵加碳,然後反複熱鍛或冷鍛以去除鋼鐵裏的雜物氣泡。


    這種技術製作的熟鐵工具、兵器和鋼製工具、兵器在羅馬帝國時期的西方遺跡,以及春秋到西漢年間的中國墓葬中出土很多。


    -


    直接還原法出熟鐵,如果鐵礦品質很好,則可以得到品質極佳的海綿鐵,否則就隻能產出品質不好的海綿鐵。


    實際上,即使是現代的一次還原法,也需要品質極高的鐵礦。


    有人認為,大馬士革鋼就是因為其使用的鐵礦石品質非常好,而成為古代最好的鋼鐵,但是也有些人對此不認同。


    在亞洲,從東漢開始,中國就從直接還原法發展到了間接還原法,亦就是生鐵冶煉。


    由此西漢到東漢時期,中國人搞出了生鐵、鑄鐵、可鍛鑄鐵等一係列生鐵產品,並使用了高爐來批量生產。


    根據此後已經發掘出土的幾座高爐遺跡來看,它們的基本結構和近代高爐差不多,工作溫度一般在1300度上下,有獨立的入料口、進氣口、排渣口、出鐵口等結構,通過爐底積存的鐵渣計算其高度高達6米以上。


    高爐的特點是持續生產,隻要不停地從入料口投入礦石和燃料,鐵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日產生鐵料可達1噸以上。由此可以十幾年不斷。


    《中國通史》也認為,到宋明時代,中國的官辦鐵廠隻有一二百家,但是年產生鐵高達數萬噸。


    有的學者甚至認為應該超過十萬噸。


    當時西方的生鐵生產要等到15~16世紀才出現。


    也就是說,西部世界在批量冶鐵技術上,遲於華夏民族數百年。


    東漢時期,華夏工匠發明的炒鋼法。


    經過事實考察下來發現,這種技術有點言過其實。


    因為東漢的炒鋼法是單室炒鋼,英國那個炒鋼是雙室炒鋼(反射爐炒鋼)。


    反射爐炒鋼最早在中國明代的湖南地區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仍有些小作坊在使用這種方式生產鋼製品。


    炒鋼法是用生鐵炒煉出鋼。漢代的方法是用碳粉和生鐵包起來進爐燒,待生鐵加熱到半液態後開爐不停地攪拌。


    大量的攪拌使得雜質和碳一起被析出排掉,剩下的就是品質較高的海綿鐵。接著按原樣鍛打、滲碳,即可得到熟鐵或鋼材。


    炒鋼和塊煉鐵出的都是海綿鐵,還需要此後繼續進行熱技術處理。高明的炒鋼工匠,可以根據經驗,控製炒製時間判斷出產品成分,這樣可以不經過滲碳而隻用鍛打得到低碳鋼,但很少能得到中碳鋼和高碳鋼。


    就此看來,是否出好鋼鐵還是看冶鐵的最終技能,而塊煉鐵應該做不到這一點。


    因為塊煉鐵要停止冶煉過程必須拆毀爐具,不能像炒鋼那樣精確控製炒煉時間。


    此外,由於後期出現的熔煉高爐的生產效率極高,半液態下碳的析出速度也高,高爐炒鋼的生產效率也大大高於塊煉鐵。


    人類的技術工匠,通過反複熱鍛來提高鋼材的質量,自然也鍛造了八麵漢劍這種曆史名劍係列。


    華夏民族在漢朝時期,兵器的製造就已經很成熟與先進,至少冶鐵,鑄件技術比全世界早600年以上。


    灌鋼據說是當時隻有中國工匠在用。


    當時還有一種最小眾的鋼鐵冶煉方法,叫坩鍋法,也就是液態(半液態)煉鋼法。


    印度和中國都出土過古代煉鋼坩鍋。有學者認為,大馬士革鋼就是坩鍋鋼,出口到中國的當時稱為镔鐵。


    一般為皇室貴族用來打造刀劍等寶劍。


    印度的坩鍋可以達到1400度左右的冶煉溫度,讓鋼在半液態環境下冶煉,而中國出土的坩鍋據說在測試中可以承受1600度以上的高溫,足以達到全液態冶煉的標準。


    不過中國的坩鍋出土數量很少而且隻有幾個極短的時代,接著就消失了,並不比中世紀的生鐵多到哪裏去。


    西方一直在用一次還原法生產鋼鐵。羅馬人似乎對鋼知之甚少,他們的產品以熟鐵為主。中世紀鋼產品逐漸增多,豎爐逐漸代替了以前的地爐和平爐。


    豎爐冶煉的溫度仍然在生鐵的液化溫度以下,所以從原理上說仍然是一種塊煉鐵。但是豎爐有沉降過程,而且有排渣功能,冶煉質量比以前有很大進步。但是由於豎爐沒有出鐵口(非液態,當然無法自己出來),因此冶煉完畢後必須熄火,再拆開爐體取鐵,效率不高。


    歐洲從15~16世紀才開始用高爐冶煉生鐵,之後高爐技術開始突飛猛進,到17世紀主力高爐已經換成了日產1.6噸的型號,把中國的技術遠遠的拋到了腦後。


    (也就是在17世紀,冶金學正式成為一門現代科學)。


    接著到18世紀現代坩鍋煉鋼法出現,高品質彈簧鋼和切削用超高碳鋼都出現了。


    同樣在18世紀,反射爐炒鋼法大量運用與工業生產,撐起了第一次工業。19世紀中期,轉爐、平爐、電爐相繼問世。


    到19世紀末,歐洲的鋼產量由幾萬噸上升到兩千萬噸,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自然,這也是歐洲戰爭最頻繁的曆史時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狼穴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尾貓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尾貓哥並收藏狼穴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