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羅馬,兵員打仗最麻煩的是戰爭中人自身的食物消耗和裝備。


    所以我在此刻自己組建的軍團裏,不僅僅沿用羅馬之後改革用的軍隊建製,在這之上,和摩西墨斯反複的在海邊漁港休假時,很多次在沙灘上演繹軍團的陣列和建製,兵種的配備和戰術問題。


    軍事曆史故事,沒有戰術,沒有裝備,沒有戰略,沒有補給,就事實沒有戰爭的勝利和客觀條件。


    馬略改革之後的羅馬軍團,事實上已經開始區分各兵種的戰力和用途。


    改革之前的羅馬軍隊,係推行的公民義務兵役,參戰的武器裝備全靠自備。


    所以當時就隻是憑財產多寡來隨機評定兵種。


    輕步兵其實平時就缺乏訓練,盔甲簡陋,裝備標槍、90公分直徑左右的盾和近身用短刀,有簡單的狼皮製造頭盔。


    青年兵係缺乏戰鬥經驗簡單格鬥技能訓練過的城市士兵,組成軍團的第一橫列。裝備兩支標槍(一支輕標槍、一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橢圓形的盾牌。當然是木頭的。


    壯年兵的年齡平均在三十歲左右,為羅馬軍隊的核心,組成軍團的第二橫列。武器與青年兵雷同,盔甲由於年齡與財產也分好壞。


    後備兵係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通常構成軍隊的後備隊。我們在《羅馬全麵戰爭》遊戲裏,看到的就是資深野戰重甲步兵。他們則組成軍團的第三橫列。以傳統希臘重步兵姿態上陣,裝備長矛與長盾。


    騎兵,在裝備都要靠自己準備的義務兵時代,隻有最富有的人才能負擔起馬匹,這意味這他們數量稀少,通常隻用來偵查與傳令。裝備騎槍與小圓盾。


    馬略改革之後的羅馬軍團,步兵支隊戰術被馬略改編為步兵大隊戰術。就是士兵方陣,這種建製沿用至今的各國閱兵儀式。


    戰鬥中,超越步兵支隊,步兵大隊可以敏捷地對付敵人的大部隊。此刻羅馬軍團裝備的差別消失,全軍都裝備標槍和羅馬戰劍。


    當然最要的是財產限製的取消,任何羅馬公民均可參軍。在服完大半生的兵役之後,退伍的公民可以獲得一塊土地和退休金。


    所以此刻之後,武器配備開始由羅馬共和來提供。通過稅收和財政,實現羅馬劇團軍事裝備的一切保證。


    軍團體製是當時羅馬帝國雄厚實力和軍事力量的象征。


    我們不得不說,一種合理的,規則化、軍事化和科學的管理,奠定了強大羅馬共和的本身。


    羅馬軍團繼而發展成為古代世界中,最有競爭力的戰爭機器。通過嚴格的訓練,運用數量上的優勢,羅馬人所向披靡,將自己的疆域、影響力和文化擴展到當時所有的已知世界。


    在最早的羅馬帝國時代,也就是屋大維之後建立的羅馬軍團,就是羅馬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


    每一個軍團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軍事單位,有超過5000人的兵力。


    最小的單位是8人組成的戰鬥組,10個戰鬥組則組成一個大隊,由一個百人隊長負責指揮。6個百人隊則組成一個步兵大隊,10個步兵大隊則組成一個軍團。


    每個軍團的第一個步兵大隊多有雙倍的人數,盡管其戰鬥力並不比別的大隊強多少。當然,確切的數字還包括有軍團的行政人員和技術部隊。


    每一個軍團另配備120名騎兵作為警戒部隊和信使,他們並不被編入正式的作戰單位,但他們被安排在整個軍團中。


    每個步兵大)有一部投石車,每個百人戰隊有一部射釘機。


    但是我在撒丁島,在步兵集團之外,另一邊組建了2000人的重騎兵是用來集團衝鋒破防與陣列用的。


    他們除了防身格鬥的短劍外,用長矛集群衝殺,遠距離用弓箭射敵,近距離不用刀,而是用短斧子,和釘頭錘輪換擊打、破對方盾陣。


    落馬後換短劍廝殺......


    另外有輕甲騎兵作為信使,還不算後期我雇傭籌備的弓騎兵。


    通過兵種的戰鬥能力的區分,輕裝步兵取代了投矛兵和投石兵的作用。


    重甲兵隻是在盔甲上更多護甲在身外,還有一麵高0.8米的闊盾,包著鐵皮的木盾,此外士兵是兩把砍刀。


    這就是我後來增強地麵戰鬥單兵能力的一種舉措。


    而且同樣重量的武士苗刀,其鋒利切砍和穿透能力,是羅馬短劍不堪比的。這就是軍團建製外的軍團武器的設備升級。


    所有軍團使用的武器在整個國家的不同地方幾乎沒有什麽不同。軍團的士兵攜帶兩種主要的武器,一種當然是劍,另一種是標槍。


    當時羅馬戰士使用的劍是一種雙刃劍,長約60厘米,寬5厘米,通常有一個表麵有褶皺紋路的骨雕劍柄。這種劍主要用於近距離的刺殺,士兵將它放在右邊較高的劍鞘裏以遠離自己的腿和護衣。


    這是提防身體在山嶽行軍時刺傷自己的腿。


    至於標槍,軍團使用的是2.1米長帶鐵頭的標槍。它的殺傷範圍在27米左右,由於鐵槍頭經過巧妙地設計,一旦標槍刺穿敵人的盔甲就無法再拔出來,這樣,這根長2.1米的標槍就成了中標人的累贅,使他無法行動,因而他就必須放棄他的防護盔甲。


    每個軍團的士兵還另外配備一把刺刀,這把刺刀放在武裝帶的左邊。刺刀的長度在22.5到25厘米之間。


    不用說係在地麵近身翻滾肉搏時,短劍不好刺殺時用的。


    羅馬軍團戰士的頭盔和護甲不用多介紹,其實很落後。畢竟是鐵器時代。能用到鋼鐵金屬的都是羅馬將軍等級的裝備上了。


    鋼鐵更不是普通羅馬士兵能想象的貴重金屬。


    但是在羅馬帝國中,事實有一種大規模的羅馬軍隊的裝備生產中心,專門製造從武器裝備到軍用飯盒的產品。


    一直以來,羅馬士兵身上的防護裝,則根據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設計,比如凱撒時代的後期,六、七根金屬條組成的盔甲穿戴在士兵身上,穿著這種盔甲便於活動。肩膀是用一些帶弧度的金屬條保護起來的,前後成對。這種盔甲被製成是可以分解的。不象上半身需要一個整體的金屬板甲。對於雙腿的保護由於要保證機動性,在技術上隻有從簡了。


    但是羅馬戰士的頭盔是被裝備設計工匠仔細設計過的,最外層是青銅製,中間是一層鐵皮,最裏麵是用皮革或是布料做的內襯。在後麵,有一塊專門設計的弧板保護著頸部。


    有兩片小小的突起係在前麵,給臉部提供正麵的事實保護。


    在兩頰是兩片從頭上連下來的護片。


    與身上的護甲相互配合,戰士頭盔也隨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著很多改變。不過當時所有的頭盔上,可能都有用來插羽毛的東西。


    這會是一種勇敢戰士的精神力體現。


    身體前麵我們說了會是一個皮甲和帶著鑄鐵皮的重盔,此外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後期士兵加了手腕的護甲和足部的脛甲。


    脛甲係青銅製,用來保護小腿前麵和側翼,當時隻有百夫長裝備。(也是一個辨認百夫長的辦法,還有百夫長的冠羽是橫向的。


    當時軍團士兵穿著亞麻料的內衣,這是經常可以有得換洗的,因為軍團要求良好的個人衛生才不會導致疾病傳染減員。


    在亞麻內衣外是一件短袖的羊毛束腰外衣,一直拖到膝蓋。在較冷的天氣他們還穿一種叫bracae的褲子,是用皮革做的緊貼皮膚的裝束,隻到膝蓋以下一點。隻是在寒冷區域和冬季戰鬥中,為抵禦寒冷和潮濕的天氣,每個軍團戰士還有一件棕色的厚實的羊毛大衣。他們腳上穿的是叫caliga的軍用靴子。象是皮革作成的重沙灘鞋一樣。鞋底的厚度通常有四層皮革的厚度,加釘空頭的鉚釘。這種鞋用皮帶紮到脛骨一半的高度以固定帶腳上,在寒冷的季節,有羊毛或是皮毛裹住。


    此外我們不要忘記了,軍團還有戰鬥用的工具和炊事用具。


    因為野外戰鬥,行軍打仗要建立兵營和營寨,沒有工具伐木造屋子和兵營是不行的。


    軍團戰士不僅僅是一個士兵,他也必須是一個工程師和建築師。每個人除了要攜帶武器以外還要帶工具和炊具。每個軍團戰士都有一把小斧子掛在腰帶上,快口用青銅鞘保護著。每人還要帶一把鋸、一個柳條編的籃子、一個青銅的儲物罐(patera)、壺、繩子或皮革、鐮刀和一個皮包用來放衣服和私人用品以及3至15天的口糧。


    因此這些軍團的士兵又被稱作騾子。


    當時一個士兵的所有裝備的總負重可以超40公斤。他們要在這樣的負重條件下每天行軍30公裏。


    到這裏我們可能才知道,打仗居然會是這樣的,我們在任何電影裏所能看到的僅僅是現實的一個側麵。


    很多喜歡打仗和當將軍的人或許不知道,當將軍和當一個老媽沒有區別。


    畢竟這一大票人的吃喝拉撒睡,你都要照顧周全。


    戰爭故事好講,但是每一場戰役勝利背後的強大軍事補給和裝備的運輸,製造,補充和消耗,你知道後至少心裏有個譜。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狼穴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尾貓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尾貓哥並收藏狼穴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