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亦鎮預想的一樣,南平王姍姍來遲,且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


    不光皇帝拿他沒辦法,林哲也不想節外生枝與這位匹夫王爺較真。


    如果林哲膽子大一點的話可以賭一把,賭南平王與陸知心這邊還未就此接觸,讓南平王鑒定密信。


    這樣好是好,可林哲就會成一個講話不算數的人,畢竟南平王過了一個時辰才來的。


    再一個就是這賭的風險還是蠻大的,林哲不會去賭。


    於是乎南平王這個最佳人選終因超時問題作廢了,但南平王趙鬆疑神疑鬼,他問皇帝喚他來作甚。


    皇帝一臉的微笑。


    “皇叔,眾卿剛才在議皇叔為什麽不早朝?朕就把皇叔叫來了,皇叔你不會怪朕吧。”


    南平王趙鬆眼一斜。


    “官家,你是知道臣的,臣喜歡玩樂不喜傷腦筋的事,再說臣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享受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況且朝中大臣眾多,不差臣一個,官家你就讓臣多過幾年逍遙日子吧。”


    說完,南平王趙鬆意味深長的瞟了一眼林哲。


    林哲有點驚,這老小子啥意思,難不成他什麽都知道了,在怪林某擋他的財路。


    他來了又沒下文了,或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在這一個多時辰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隻是有些不明白,如果有人把南平王搞定了,那南平王不應該遲來的,南平王應該是火急火燎趕來鑒定的。


    皇帝還是一臉的微笑。


    “皇叔,朕也希望你天天快樂,隻是眾卿有意見,大家講你俸祿高又不管事,實在是有負皇恩,眾卿想給你安排一份差事,不知皇叔願意否?”


    趙鬆一聽要給他安排一份差事,他立刻表示了反對,停了一會又問是什麽差事?


    趙鬆這種表現似乎在說,不是他不想管事,而是要看管什麽事,你要是把一個油水衙門交給他,那他一定會去管。


    皇帝咳嗽了一聲。


    “皇叔,朕與你乃一家人,朕希望皇叔能為國分憂,至於什麽差事可問陸中書,他會安排的。”


    皇帝把趙鬆踢給了陸中書,這讓陸知心大為緊張。


    誰都知道南平王趙鬆難伺候,他哪裏能辦差。


    他能幹的就兩件事,貪財與好色,雖然這是大家共同的特征,但大家主要是辦差,次要才是貪財好色罷了。


    趙鬆一聽是陸知心給他安排差事,立馬湊到陸知心身邊笑嘻嘻的問。


    “陸中書,不知給本王安排什麽差事?本王不挑的,有差事就行。”


    趙鬆嘴上說不挑,實際上比誰都挑,趙鬆尤其喜歡三司衙門跟刑部。


    這兩衙門都是大宋朝的香餑餑,趙鬆做夢都想管著這兩衙門。


    陸知心當然知道趙鬆的小心思,他是不會讓趙鬆如願以償的,他己經想好讓趙鬆管什麽了。


    “王爺,最近東京汴梁城可不太平,大理寺那又在負責查大案,王爺你不如屈尊到大理寺管點事,林大人初入官場,雖然升遷很快,但很多地方沒什麽經驗,王爺你去剛好可以給林大人提一點中肯的建議與經驗,相信在王爺的帶領下,大理寺一定可以走出低穀,早日破獲此等大案。”


    陸知心包藏禍心,把南平王趙鬆安到大理寺來,明顯的居心不良,簡直是來拆林哲台的。


    趙鬆要是來大理寺管事,大理寺上下不亂才怪?這說來也得怪皇帝,你幹嘛要陸知心來安排,你自己安排不行麽?


    林哲立馬表示反對。


    “陸中書,你這安排欠妥當吧,王爺可是金貴之身,怎麽能安到邋裏邋遢的大理寺來?大理寺多危險了,整天與兇殘的賊人打交道,萬一有一個閃失,誰能負責?並且南平王最善長的是管事與管錢,把南平王安到中書門下或者是三司衙門不行嗎?你們要是實在不願意,吏部尚書不是空著嗎,讓南平王出任吏部尚書,不香麽?”


    林哲的這個提議南平王趙鬆很滿意,趙鬆其實不想到大理寺去,那麽己經有厲害的角色在那杵著了,再去就太沒意思了。


    中書門下和三司衙門以及吏部都是香餑餑,三個衙門去一個總應該是可以的。


    趙鬆盤算好,等林哲話一說完便開口了。


    “陸中書,林大人的提議不錯,本王喜歡,三選一的格局你該不會拒絕吧。”


    南平王趙鬆借力打力,一個勁的逼向陸知心。


    可能連南平王趙鬆也沒想到會有這麽好的事降臨,中門門下和三司衙門這兩地方。


    估計陸知心他們打死都不得肯,吏部尚書那似乎也不行,趙鬆閑置的時間也夠長了,有機會管肥差那是怎麽也不得放手的。


    這種情況下,不光陸知心他們惱火,吏部侍郎董平安也氣的不得了。


    本來董平安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隨著南平王的晚到,董平安以為萬事大吉了,沒曾想亂扯之下扯到給南平王安排差事了。


    這就夠了,還要把董平安最愛的吏部尚書的官位提出來,如果陸中書他們選擇委屈求全,那董平安又得甘於人下了。


    在南平王手下可不好混,這廝不但會把權,而且會把財,在他底下怕是湯都喝不上。


    蠻順利的一件事情怎麽會搞成這樣,這一切都拜那林哲所賜。


    若不是他,吏部尚書早己是囊中之物了,所以現在必須頂住,攔南平王趙鬆於吏部之外。


    董平安趕緊和幾位高官進行溝通,央求他們發聲阻止南平王韓鬆。


    雖然董平安麵子不大,但他妹是太妃,在宮裏有一定的影響力,幾位高官不看僧麵看佛麵也得答應下來。


    董平安搞定完幾位高官,又準備施壓於陸知心,要知道陸知心可是關鍵,要是他一口答應了,那其他高官可就不好發聲了。


    眼下的陸知心也是一頭的亂麻,情形轉變的太快了,本來南平王是來鑒別密信了,結果密信沒鑒上,皇帝跟他扯上差事了。


    還三選一?要是讓趙鬆這廝進了中書門下,哪不添堵嗎?三司衙門就更不行了,那可是陸知心的命根子,讓這廝進來天都會塌。


    吏部尚書也不能讓他當,寧願空著也不行,剛跟董太妃議定好,轉眼就讓別人坐上去了,這讓董太妃會怎麽想?


    董太妃一定會盛怒,雖然董太妃隻是一個後宮女人,但影響力不小。


    不能讓董太妃失望了,眼?這三個都不行,看樣子隻能硬著頭皮拒絕了。


    “南平王,中書門下就是一文案衙門,整天寫文章,你來會悶壞的,三司衙門就更慘了,整日算帳算都會算死,也不適合王爺,至於吏部尚書一職己經有人選了,也不好再作更改,大理寺其實很好,不用幹瑣事,且每天的差事都有挑戰性,去大理寺才是王爺不二選擇。”


    陸知心極力貶低中書門下跟三司,目的就是讓南平王趙鬆不去這兩地方,吏部尚書一職也不讓幹,還說己經有人選了。


    這就有點過份了,什麽人選能大得過王爺,這不明擺著欺負人麽?


    南平王趙鬆一臉的怒氣。


    “陸中書,你什麽意思,本王想去的你不讓去,本王不想去的你逼著去,你眼裏還有沒有官家?官家讓你安排是給你一點麵子,你怎麽這麽不識趣,依本王的能力任吏部尚書綽綽有餘,你哪門子的人選還能把本王比下去?”


    南平王趙鬆直言不諱,似乎要跟陸知心翻臉了。


    董平安立刻插言。


    “南平王,你誤會陸中書了,先前吏部尚書遇襲而卒,己然讓吏部尚書這一官職成高危,陸中書出於保護王爺的安全才有此一說的,大理寺其實不錯,它有殿試榜眼坐陣,王爺去一定很安全。”


    董平安自以為自己很聰明,就是太小看南平王趙鬆了。


    南平王趙鬆本來還不好發脾氣的,經董平安這麽一說,反倒給了南平王趙鬆發脾氣的借口,南平王趙鬆厲聲訓斥。


    “你是何人?竟敢在這胡說八道,還有沒有規矩了?陸中書你會不會教手下,不會教本王來教。”


    董平安官居正三品,南平王趙鬆居然說不認識,這讓董平安很沒麵子,尷尬的董平安隻能慢慢後移,離開這是非之地。


    讓董平安氣憤的是,他先前央求的幾位高官都己經準備發聲支持陸知心了,南平王趙鬆這麽一鬧,他們便不打算出聲了。


    董平安挨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了南平王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


    這就比較難搞了,要知道南平王趙鬆一旦發起火來,那可是很難收場的。


    陸知心穩住陣腳後耐心向南平王趙鬆做了解釋。


    得理不饒人的南平王趙鬆似乎不買陸知心的帳,他鄭重的要求陸知心必須三選一,否則不得收場。


    看情形,南平王趙鬆是賴上陸知心了,也是,南平王趙鬆好不容易才逮著這麽好的機會可以管一點差事,豈能輕言放棄。


    曾幾何時,南平王趙鬆也是管過油水衙門的,隻是出了一點岔子才被免了,之後南平王趙鬆一直賦閑在王府,雖不愁吃喝,但心情並不怎麽舒暢。


    陸知心曉得南平王難纏,但他也不能據此作出讓步。


    南平王趙鬆想去的三個衙門對他而言都很重要,焉能因難纏而讓出來,現在唯有拚命頂住才行,不然就會後患無窮。


    南平王趙鬆見陸知心強驢一個不肯讓步,他隻得掉頭向皇帝求援,盼望皇帝出手壓一壓不知好歹的陸知心。


    皇帝哪裏壓得住陸知心,皇帝與陸知心之間早不搭了,陸知心要是心情好才有可能聽皇帝的,心情不好絕對迴懟。


    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皇帝奈何不了陸知心,而陸知心也拿皇帝沒轍,這便是當下的一個基本情況。


    林哲見南平王拿不下陸知心,他也是有點著急的。


    萬一南平王去不了那三個肥水衙門其中之一,改主意來大理寺了,那情況就糟了,所以必須讓南平王去他們那,而不是退而求其次。


    “陸中書,本來林某不想講的了,但陸中書此時此刻的表現實在是令人歎息,作為文官之首,陸中書你應該秉承公義,你卻在董侍郎飽受質疑之時,還要讓其任吏部尚書,這合適麽?放眼當下,南平王似乎比董侍郎更適合吏部尚書一職,順帶提一句,如有反對南平王任吏部尚書的請說出理由來,董侍郎呢,因涉及承王案是不應該升吏部尚書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林哲似乎沒給陸中書什麽麵子,直接就批了陸知心幾句,話語雖不重,但足矣讓陸知心的貼身跟班惱了。


    中書舍人陸飛揚率先攻擊林哲。


    “林大人,你還有沒有規矩?你才來多久,你竟敢說陸中書,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朝堂不是亂了麽?”


    陸飛揚一手叉腰,另一隻手則在不停的亂舞,遠遠望去,陸飛揚就像一位正在發怒的潑婦。


    林哲沒什麽反應,隔一會才答道:“陸舍人,你急什麽,陸中書即便是聖人,那也是會犯錯的,你不能光顧著拍馬而忽視對陸中書的指正,陸中書即便再能幹也會出錯,陸中書若是出錯了,你不敢說嗎?”


    林哲言外之意就是陸飛揚你能不能少拍點馬屁了。


    這話換誰都不樂意聽。


    “林大人,是不是沒人管你?你居然信口雌黃誣蔑朝廷命官,按例是要杖責的。”陸飛揚還斜著眼。


    “是哪條例要杖責?是陸舍人你製定的麽?”林哲好奇的問陸飛揚。


    陸飛揚一時語塞,他答不上來是哪條例,但他決不能慫了。


    “林大人,你別管哪條例,總之你就是不對,冒犯了中書大人就該懲罰你。”


    陸飛揚明顯有些不講理了,林哲決不能慣著他。


    “陸舍人,你能不能正常一點,你有事沒事就拍馬屁,你不累嗎?再說朝堂上這麽多人,你好意思拍?”


    林哲總揪著陸飛揚拍馬屁之事不放,陸飛揚對此很是窩火,可他又無法製止林哲不說這些。


    中書侍郎郭亦鎮這個時候出麵了。


    “林大人,你所說的拍馬屁在本侍郎看來不過是下官維護上官的威嚴罷了,且這是在朝堂之上,哪來的拍馬屁?要有也是你單方麵的看法,正如百人百字一樣,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希望你不要糾結於此。”


    郭亦鎮話說的很委婉,實則卻是在幫陸飛揚解了圍,林哲自然也不好再拿拍馬屁說事了。


    陸飛揚一時有些得意,他欲再出言攻擊林哲,郭亦鎮朝他努了努嘴,別在節外生枝了,陸飛揚立馬止口了。


    郭亦鎮與陸飛揚之間的小配合,林哲是看在眼裏的,林哲必須對郭亦鎮所說有所迴應才行,不然就會顯得林哲理虧。


    “郭大人,不是林某糾結,實在是某些人太齷齪了,朝堂之上也不顧自身的麵子,那林某何須給他麵子。”


    林哲這迴很靈活,他用某些人做了替代,但傻子也知道他說的是誰。


    陸飛揚的暴脾氣又上來了,他似乎又想找林哲理論,郭亦鎮趕緊用眼色製住他,不要再出聲了。


    陸飛揚不好違抗中書侍郎郭亦鎮的指令,隻能悻悻作罷,


    郭亦鎮看陸飛揚很聽話,便開始著手如何對付林哲。


    他首先從董侍郎這開始下手,他問林哲:“林大人,關於董侍郎涉及承王案,你可有實質證據?你先前講的密信,一我們沒看到,二沒鑒定,你憑什麽認定董侍郎涉案?”


    郭亦鎮又玩老套路,他要林哲拿實質證據出來,拿不出來那董侍郎就沒有問題,看董侍郎平時的表現,遞升為吏部尚書很是合情合理。


    郭亦鎮這邏輯從表麵上看,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林哲還是要駁的。


    “郭大人,從查案的角度上看,涉案並不代表掌握有實質證據,至於密信因為缺乏鑒定的公正人士,暫時沒有鑒別而已,這些先不講,林某就講南平王跟董侍郎,大家認為誰更合適做吏部尚書?林某認為南平王無論資曆與經驗都完勝董侍郎,且董侍郎涉及承王案,目前雖沒實質證據,但此時去升吏部尚書是極為不合適的,所以綜上得出南平王才是吏部尚書的最佳人選。”


    眾臣聽到這心不免涼了半截,南平王趙鬆則是歡唿雀躍,仿佛吏部尚書己是他囊中之物了。


    郭亦鎮卻不這麽看,他頗胸有成竹。


    “林大人,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董侍郎有瑕疵,南平王就沒有了嗎?南平王先前可是工部的主官,因貪汙受賄等問題才被免的,如此重罪換旁人早斬立決了,怎麽可能還重用?”


    郭亦鎮舊帳一翻,南平王做吏部尚書的概率便直線下降,南平山做不了,董侍郎也別想做,既然兩個人都有問題,那就隻有暫時擱置了。


    不過吏部無尚書,吏部還是董侍郎的一畝三分地,吏部的大小事還都得是董侍郎做主,必須把董平安的侍郎官職搞黃了。


    “郭大人,南平王先前犯的錯己接受處罰了,而董侍郎還沒有,所以董侍郎必須停職接受調查,否則相對南平王而言是不公平的。”


    林哲也亮出狠話來了,董平安涉案必須停職接受調查。


    一旁的董平安聽了那是又急又氣,這他媽是怎麽了,升官無望就算了,怎麽連侍郎也不能做了,就憑你一句話麽?


    董平安很想衝上去揪著林哲的衣領質問他,你算什麽東西?大宋朝的事什麽時候由你做主了。


    理智告訴董平安,不能這麽幹,不能逞一時之強而把事弄糟了,他並無實質性證據,他也就這麽一說,會有人迴敬他。


    果然,中書侍郎郭亦鎮馬上就接口了。


    “林大人,南平王那是證據確鑿,董侍郎有什麽?你若拿不出實質性證據,說什麽都沒用。”


    郭亦鎮似乎是鐵了心要護住董侍郎,不然董太妃那真沒法交待,官沒升到也就算了,現有的侍郎還讓人擼了,你們是豬麽?


    林哲麵對郭亦鎮的狡辯還是會說的。


    “郭大人,林某要是有實質性證據,董侍郎恐怕就不是停職而是革職下獄了,郭大人為官這麽多年,不會連這個都不清楚吧。”


    林哲抓住郭亦鎮的漏點,又是一通攻擊。


    郭亦鎮心裏煩悶的很,林哲這般咄咄逼人到底想幹嘛,董侍郎當不當吏部尚書與你有關係麽?


    反正你也當不上,你費盡心思弄南平王當吏部尚書,南平王也不見得會感激你,你又何必在這拚死一搏?


    郭亦鎮有心規勸林哲凡事做好點,晚上也有膽子敢出門,不然誰都得罪,以後還怎麽在官場上混,但郭亦鎮話到嘴邊,又改主意了,他想讓諫院的頭頭劉羽出麵去懟一懟林哲。


    諫院在朝中本來是一個獨立衙門,直接聽命於皇帝,但近幾年隨著朝局的變化,諫院逐漸被陸知心所蠶食,成了陸知心不為人知的幫兇。


    諫院的最高官員知諫院劉羽總在關鍵時刻出手幫襯陸知心,表麵看,知諫院劉羽剛正不阿出言大氣,實則早偏向陸知心他們了。


    劉羽這廝有個特點,做事的風格有些特別,有時候你明明覺得他在幫你,過後你才察覺他哪是在幫人,簡直在害人還差不多。


    最善偽裝的劉羽其實早就想出麵攻擊林哲了,怎奈陸知心這邊一直未允許,他不敢擅動怕遭陸知心的訓斥。


    眼下中書侍郎郭亦鎮總算發令了,劉羽不敢怠慢,他小心的組織好進攻的方略便向林哲出擊了。


    “林大人,董侍郎的清廉大家有目共睹,不是你一句涉案就能抹殺的,陸中書提議董侍郎接任吏部尚書自有他的道理,且董侍郎在吏部缺乏尚書的情況下主持吏部功勞不少,不升他,你於心何忍。”


    劉羽向來愛打感情牌,善於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你給賣了,他早就按捺不住想把林哲打倒,在眾高官的麵前露一手了。


    林哲對劉羽不太熟悉,雖然沒跟劉羽打個交道,對這位知諫院還是有所耳聞的,林哲可得小心應付了。


    “劉大人,你的看法隻是你的,林某不能信,且林某在查承王案之時發現董侍郎明顯涉案,雖暫時還無實質性證據,但按規矩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升的,不僅不能升,並且侍郎的官職也要暫停接受調查,其實這也是為你們好,萬一查到最後董侍郎是真兇,你們豈不是要鬧笑話,你們畢竟也是朝廷的棟梁,鬧笑話麵子上過不去。”


    林哲用笑話來迴敬了劉羽,這似乎預示著劉羽也是一個笑話。


    知諫院劉羽自然很生氣,他在朝堂上還未受過這樣的悶氣,他必須給林哲重擊,以挽迴他麵子上的損失。


    “林大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你是刻意針對董侍郎,借承王案肆意妄為,董侍郎應該是平日裏得罪了你,你借機報複董侍郎,為嚴肅朝綱,必須取消你查辦承王案的資格,換人查辦承王案。”


    劉羽揚言要取消林哲查案的資格,這一招無異於釜底抽薪。


    林哲先前還頭疼查這些案件,查著查著發覺查案挺好的,可以借機幹一些事情。


    尤其是在承王府輕易就得了那麽多線索,一下破了二起案子,賴了一起案子,現如今劉羽說要換人查案,這可不行,這也不是劉羽能做主的。


    林哲必須迴懟一下劉羽。


    “劉大人,什麽時候大宋朝廷由你作主了?你說換就換?林某查案是刑部侍郎曾大人提議,眾位大人一致同意,最後由官家批準的,豈是能隨隨便便換的,再一個,查案查到你們的人涉案就惱羞成怒嚷著要換人查,這合適麽?”


    林哲話講的很輕了,要是換一個脾氣暴躁的早鬧開了。


    劉羽這下體會到了林哲的厲害,雖有驚慌但還穩的住。


    “林大人,先前讓你查案隻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一定不能換人,你查得好自然不換,你肆意胡來怎能不換,我們現在就懷疑你惡意胡來,大宋朝豈能允許你胡來?”


    劉羽不是好惹的,他這個諫官縱橫朝堂幾十年了,豈能栽在這。


    林哲立刻針鋒相對。


    “劉大人,你又有何證據證明林某惡意針對董侍郎,你身為諫官就可以惡意坦護麽?董侍郎究竟給了你們什麽好處,你們這樣幫他。”


    林哲有樣學樣,他也開始質疑起劉羽來,雖然諫官可以恣意議論且不用承當責任,但諫官也就是說說而己。


    眼見劉羽又和林哲爭執起來,龐賢東不幹了,這朝會就沒幹一件正事,總是在爭吵中,想來今日也議不出一個結果了。


    不如早點退了改日再來,本來皇帝很早就有退朝的意思了,結果陸知心不肯退就沒退成,皇帝也懶得理了,你們愛爭那就爭過飽,皇帝於是就在龍椅上打瞌睡了。


    連皇帝都沒退成,龐賢東想退朝也不容易,好在龐賢東是幹這個的老手,他退朝不直接說退,而是一如既往的把話題叉開就行了。


    “各位大人,既然分歧蠻大,不如擱置爭議改日再議,現在來討論一下軍備的問題。”


    龐賢東老生常談,又把他的軍備問題拿出來說事。


    至於董侍郎升尚書之事已經盡力了,有林哲這個攔路虎攔著,再加上不講理的南平王,想今日搞定董侍郎升官的問題隻怕是一場夢而己。


    眾人一聽龐賢東要議軍備問題了,就知道龐賢東想退朝了。


    劉羽這個馬屁猜對三重臣向來言聽計從,龐賢東這麽一講,他忙收聲不與林哲計較了,皇帝這會也醒了過來,問群臣議到哪了?


    還能議到哪?在吵。


    有人小聲迴了皇帝,可其他大臣都沒話說的,都站半天了,小肚子也餓了,該迴府享受美食去了,誰還有心思說這個?


    林哲也想退朝了,反正他的小目的也達到了,那就是阻止董侍郎升官,雖沒永遠阻止,但至少現在不。


    等會退朝後他們之間肯定有內訌了,董太妃那邊豈能善罷幹休,林哲想到這不免有些竊喜。


    有一位官員卻對龐賢東所提軍備問題頗感興趣,他就是樞密院簽署院事史青。


    “龐樞密,軍備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下官早就寫好奏折了。”


    史青邊說邊從袖中摸出一本厚厚的奏折來,準備呈給皇帝。


    皇帝一瞧,還真有不識趣的,大家夥都趕著退朝迴府,你還拿這麽厚的奏折出來,是存心要惡心大家麽?


    皇帝當著眾臣的麵也不好講什麽,隻得讓內侍官收上來,之後特意講明待退朝後再細看。


    這己經夠給史青麵子了,可史青偏偏不肯,他非說他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奏折的主要內容。


    這不添亂嗎?就你史青寫的那點東西值得大家浪費時間在這聽麽?龐賢東很是窩火,不得不出手幹預,最起碼得讓史青住口。


    史青似乎沒聽龐樞密的,他把龐賢東說了一通,說龐樞密一點都不操心國事,大宋軍備都如此鬆懈了,還有心情趕迴府用膳。


    這都哪跟哪,什麽時候輪到你一個簽署院事來教訓人了?


    龐賢東氣鼓鼓的,當即反訓了史青一頓,訓史青沒有大局觀念,隻知道坐井觀天。


    史青被訓的一愣一愣的,半響答不上話來。


    皇帝趁這空檔趕緊讓內侍官宣布退朝,再不宣布隻怕又有愣頭青出來摸魚。


    眾大臣一聽退朝都很高興,他們早就求之不得了,隻有陸知心頗為失落,沒有辦好董侍郎升官事宜,董太妃那不好交待了。


    陸知心的心情不好,林哲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豐華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眾的讓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眾的讓步並收藏豐華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