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漢武帝的集權政策,劉邦為酷吏叫好,劉恆恍然大悟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何的改革都首先要從用人開始,劉徹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這位年輕的皇帝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可能地提拔更多的官員起來,取代黃老學派官員們在朝堂中的支配地位。
所以無論是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還是白發蒼蒼的老翁,隻要是能用,能換掉黃老學派官員的,劉徹一律任用。
這一天,劉徹來到了郎署中,準備親自接見那些被挑選出來的人才,授予官職。
一名老者須發皆白,從容地走了進來,對著劉徹行禮。
“臣顏泗,見過陛下。”
“臣曾經在文帝時為郎官,如今希望能夠在陛下朝真正出仕,治理一方。”
劉徹打量著顏泗,心中也是好奇。
郎官,屬於皇帝提拔的年輕後備力量。
一般來說,能當郎官的,在郎官的位置上鍛煉一段時間就會弄到地方上的郡縣去任職,最少也是一個縣令起步。
從時間來推算,顏泗在劉徹祖父漢文帝時代應該也就二十出頭,不到三十歲。
正常的郎官,早就應該獲得機會了。
劉徹疑惑問道:
“你為何如此之老而依舊不得機遇?”
這句話顯然問到了顏泗的傷心處,表情變了許多,歎息著說道:
“文帝喜好文官,而臣好武。”
“先帝喜好老臣,而臣少年。”
“如今陛下喜好少年,臣卻已老。”
“故三世亦不得機會也。”
劉徹搖了搖頭,覺得這家夥是慘,大寫的慘。
“顏泗,朕命汝為會稽郡都尉,即刻上任吧。”
顏泗大喜過望,再三跪謝而出。
很多人都以為,劉徹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代表著他隻用儒生。
其實不然。
在劉徹剛剛發布舉賢令的時候,為了盡可能地打壓黃老學派,劉徹所啟用的人才是不拘一格的。
除了年齡分布廣泛之外,他啟用的人中性格分別儒雅、忠厚、耿直等,擅長的有寫文章、口才好、能製定法律、能研發機械、會彈琴甚至是擅長演小醜伶人的,都能在劉徹手中獲得一官半職。
這些人裏不僅僅有儒家,還有法家、縱橫家、兵家、方術士、占卜家,乃至不為主流朝堂所用的黃老中人,同樣也被劉徹大力提拔。
為了貫徹初衷,劉徹對漢初的選拔製度進行了開拓創新。
首先是漢朝傳統的察舉製度,分為賢良、孝廉、茂才(秀才)三科。
舉賢良製度是漢文帝的時候就開始的,晁錯就是通過賢良科的選拔脫穎而出,進入到漢文帝的視線中,最終成為漢景帝登基時的心腹大臣。
賢良科相當於是漢朝版的“國考”,隻要能通過就能留在朝廷之中為官,起步最高,前途最好。
孝廉科則類似於地方的省考,通過之後一般會被授予吏員之職。
但別以為吏員就是小官,那就大錯特錯。
黃霸通過了舉孝廉之後,就一路晉升為河南太守丞,趙廣漢也因為舉孝廉成為郡城首府陽翟令(相當於市長)。
在後世,芝麻綠豆大的職位也被稱為“官”。
但在漢朝,絕大部分的職位都是“吏”,比如說任何一個縣衙,包括縣令、主簿、縣丞在內所有人都是“吏”。
隻有做到兩千石郡守級別,被冊封為“xx大夫”,才有資格被稱為“官”。
剩下的茂才科,通俗的說就是“奇人異士特殊才能征召科”。
會打仗的,通過選拔可以讓你直接當將軍。
會外交的,通過選拔直接讓你以大漢使者出使國外。
還有一些人,本身很有才能,但道德不行,放浪形骸,無法通過“賢良”“孝廉”科的道德標準,也可以通過茂才科出仕。
這一科的標準非常靈活,也可以理解成專用的人脈走後門通道。
察舉製度屬於漢朝征召官員的主要方式,屬於定製。
但察舉三科並不是固定進行的,一般都是朝廷有需求了才會不定時進行,補充足夠的官吏數量,這一點和科舉有很大區別。
除了察舉之外,還有征召。
征召製度也分兩種,一種是對比較有名氣的。
這種人要麽就是喜歡裝,不願意參加察舉覺得掉價,要麽就是時間緊急就必須提拔這個人,等不及開啟察舉和其他人一起批量提拔。
比如枚乘父子、司馬相如、大儒魯申公等等,就是通過征召出仕。
第二種征召方式,就是“北闕上書”,又稱為“公車上書”。
這種征召方式需要有意者先主動上書,發表自己的政見,接受皇帝和官員們的審核。
審核通過後篩選出一批合格的,再經過皇帝或者三公九卿們的召見進行一輪麵試,最後授予官職。
通過公車上書而獲得官職的武帝朝名臣有不少,比如說朱買臣、主父偃以及東方朔。
此外,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設五經博士,教授學生。
太學這個機構,倒是專門用來培養儒家士人的了。
然後,還有恩蔭製度,在這個時候叫做“任子”。
這個製度是專門給兩千石以上高官開後門的,每一個兩千石高官都可以無條件推薦一個兒子當郎官。
在出任兩千石官員時間超過三年後,還可以額外推薦第二個“同產子”(和第一個兒子同一個母親所生的)為郎官。
比如大名鼎鼎的蘇武,他爹蘇建曾經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任代郡太守,就先後推薦了蘇武三兄弟都當上了郎官,從此出仕。
“任子”也並非一定要推舉兒子,可以推舉親兄弟。
和蘇武一樣史書聞名的霍光,就是由親哥哥霍去病以“任子”製度推舉出仕。
如果覺得這就完了,那就錯了。
還有一個選拔製度,叫做“資選”,又叫做“納資”。
顧名思義,就是用錢買官。
這個製度是劉徹老爹漢景帝創立的,年輕剛剛繼位的劉徹其實並不把它當迴事,僅僅是保留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
所以並不是說沒有了科舉,朝廷選拔官員的製度就少了。
劉徹對察舉製度進行了梳理和係統性的創新,讓漢朝選拔官吏有跡可循,整個選拔製度穩定下來,不再像之前那麽混亂無序。
從他往後直到東漢滅亡,察舉製度基本上隻是微調,並沒有做什麽太大的改變。
這是劉徹的巨大貢獻。
但凡事都有兩麵性,察舉製固然比之前漢初三代皇帝的選拔更優秀,可也有它的弊病在。
可以看到察舉製度的名目雖然很多,但想要符合要求,要麽有極其出眾的才能,要麽有極其出眾的名聲,要麽有極其出眾的投胎技巧,要麽有極其出眾的家財。
總言而之,沒權、沒爹、沒錢,基本上是沒啥機會的。
整個王朝的官職,基本上都被貴族、官員、大儒壟斷,富商們偶爾能給兒子弄個出身,老百姓就洗洗睡吧。
在穩定察舉製度之中,劉徹同時還在集中精力做一件大事。
削弱相權!
漢朝在黃老思想的主導下,丞相的權力是非常巨大的,屬於實打實法律規定的“副皇帝”。
陳平就曾經說過:“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職。”
根據書籍的記載,皇帝如果坐馬車過來,其他文武百官迎接,皇帝可以不下車。
但如果是丞相迎接,那麽皇帝必須下車對丞相還禮,然後再上車繼續前行。
一旁的隨從謁者還要高聲稱讚:“陛下為丞相起!”
在劉邦時代,老劉的經驗和能力擺在這裏,蕭何這個丞相權力雖然很大,但總體來說皇帝還是穩壓丞相一頭的。
到了漢惠帝劉盈時期,曹參接任丞相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曹參當了丞相,基本不處理政務,每逢有什麽大事,直接下令:“按照蕭丞相在世時的規矩辦。”
其他時間,就天天在家喝酒。
有人想要找曹參覲見,曹參直接拉著人家喝酒,喝到醉了就送客。
至於來客說了什麽,曹參是不管的,說了也不聽。
劉盈脾氣雖然好,可看到曹參這樣子也受不了,就對曹參兒子說了:
“高祖皇帝去世不久,現在的皇帝很年輕,您當了丞相就隻知道天天喝酒,也不和皇帝請示,難道就一點都不擔心天下的安危嗎?”
“哦,你迴去別說是朕讓你說的,就說是你自己的意思。”
兒子迴家一說,就被曹參臭罵了一頓。
“這種國家大事,也是你這個臭小子能置喙的嗎?”
劉盈沒辦法,幹脆自己去問曹參。
對,不是曹參進宮來見劉盈,而是皇帝劉盈親自去曹參府上詢問。
麵對皇帝的質問,曹操也一點不慌,一邊喝酒一邊侃侃而談。
“陛下,規矩都是當年你父皇和蕭何還有臣等一起製定的,所有的法令都是非常明晰,無需過多費心。”
“您隻需要垂拱而治,臣等各守其職,天下自然就能治理好了。”
“如果太後(呂雉)不滿意,可以將臣的原話轉告太後。”
劉盈無可奈何地迴宮,呂雉在聽完之後也沒說什麽。
曹參當丞相能懶到這種地步,連皇帝都能懟,而且當皇帝的還沒有任何辦法改變,更別提是罷免丞相。
足見漢初丞相的權力究竟有多麽巨大。
真正讓漢武帝下令剝奪相權的關鍵人物,則是田蚡。
田蚡仗著有太後王娡這個親姐姐,非常壓製著劉徹。
田蚡說的話,推薦的人,劉徹很多時候是不同意的。
但隻要劉徹不同意,田蚡就立刻去找太後王娡來施壓。
如此再三,想要當官的人找劉徹這個皇帝,反而沒有找田蚡這個丞相更好使了。
隻要田蚡一開口,哪怕是兩千石這種郡守級別的高官,也是分分鍾就搞定。
田蚡至此越來越不把劉徹這個皇帝放在心裏,有一次居然要求皇帝把考工室的土地劃出一大半來給田蚡擴建宅子。
劉徹這一氣非同小可,直接怒懟一番田蚡:
“你怎麽不把考功室旁邊的武庫也一起拿走算了。”
田蚡死後,劉徹立刻大刀闊斧地對丞相的權力進行削弱。
他從賢良科以及公車上書中挑選出特別優秀的才能,將原先屬於少府的機構“尚書台”提升為審閱公文、謀劃政事、起草詔令的日常機構。
尚書台的侍中們,由此成為了實際上和皇帝真正商量國家大事的“群相”,隻不過沒有丞相之名。
一切文書、奏章、政令都必須要經過尚書台發出,丞相等三公九卿不再擁有審閱文書、批改奏章和擬定政令的權力,隻負責執行尚書台發出的各種文書政令。
到了後期,劉徹又對侍中們不太放心,幹脆再設立了中書台,以宦官為中書令,瓜分了一部分尚書台的權力,同時還負責監督尚書台。
這也開啟了漢朝太監參與政治的先河。
無論是侍中還是太監,他們都屬於出身非常低下的,和列侯組成的軍功集團完全不是一碼事。
列侯們有封地,有家臣,有門客,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勢力,自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不會完全被劉徹掌控。
但出身低下的侍中和太監們不可能有列侯這樣的勢力,他們別無選擇,隻能緊緊抱住劉徹這個皇帝的大腿,劉徹說啥就是啥。
在這一次改革過後,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成為了劉徹的提線木偶,但劉徹依舊還不滿足。
過了一段時間,劉徹打破“列侯方可為相”的西漢慣例,直接任命了沒有任何爵位的儒家士子公孫弘作為丞相,然後才把公孫弘封為平津侯。
按照常理,劉徹大可以先把公孫弘封侯,再給公孫弘拜相。
劉徹特地先拜相再封侯,就是為了打破這個慣例,改變大貴族們對丞相位置的壟斷。
由於公孫弘本人出身貧困,沒有什麽家族勢力可言,自然隻能選擇緊緊抱住劉徹的大腿,唯命是從。
這樣一來,丞相也就變得越發弱勢。
但到這裏,劉徹依舊還是不夠滿意。
再過一段時間,劉徹於泰山明堂接見諸侯王和列侯,接受諸侯國和各郡的“上計”(財政年度總結)。
丞相手裏僅剩的最後一點財政權,至此也被劉徹無情剝奪。
從此以後,劉徹時代的丞相就淪為了純純的擺設,甚至到了有軍國大事商量都不需要丞相在場的地步。
但丞相雖然沒有權力了,依舊還是文武百官之首,它的另外一個作用就出來了——背鍋!
劉徹統治期間,從田蚡過後的丞相,無一例外都幫劉徹背過黑鍋。
天災人禍,丞相背鍋。
戰事不利,丞相背鍋。
收入不足,丞相背鍋。
從公孫弘之後,給劉徹當丞相的基本不得善終。
李察獲罪被殺,嚴青翟自殺,趙周下獄被殺,公孫賀被株連三族……
搞到後來,丞相這個職位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竟然都沒有人願意去接任了。
這一係列的操作下來,劉徹完完全全給列侯組成的開國功臣集團送進了時代的棺材,並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
占據西漢政壇近百年的功臣集團,徹底灰飛煙滅。
除掉功臣集團,讓丞相變成擺設,並不意味著內政方麵就萬事大吉了。
劉徹還麵對著兩個麻煩,一個是地方豪強,一個是遊俠。
地方豪強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最高級的地方豪強就是諸侯王,下來是有封地的列侯,然後是某些盤踞當地的大家族。
漢景帝時期有七國之亂,到漢武帝的時候這些諸侯王也不老實。
就比如漢景帝的弟弟,一度被承諾會當皇太弟的梁王劉武,他的梁國位於中原富庶地帶,府庫之中的錢財甚至比朝廷國庫還要多。
劉武又窮奢極欲,排場和皇帝劉徹幾乎沒有什麽區別,甚至猶有過之。
每次劉武出行,那是“千乘萬騎”,浩浩蕩蕩,綿延十幾裏。
劉武還招攬了許多野心勃勃的遊俠豪傑,甚至悄悄在國內打造了數以萬計的長弓、盔甲、武器。
當時許多人都懷疑劉武會成為第二個吳王劉濞,隨時都可能起來造反。
還有江都王劉非,在自己的江都國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各種事跡數不勝數。
最奇葩的是,劉非和兒子劉建同時看上了一個叫做梁份之人的女兒,然後父子兩人為了這個女人爭風吃醋。
最後劉建強行搶走梁份女兒將其霸占,梁份拚命阻止,被劉建當場讓人殺死。
梁份的家人極為氣憤,直接告到朝廷。
當時朝廷的丞相是田蚡,田蚡壓根就不敢管這件事情,就當沒看到。
還有功臣集團的諸侯,在劉徹沒有改革之前基本留在長安,不過也會派族人或者子弟去治理自己的封地。
這些族人子弟同樣在封地裏無法無天,各種事跡和劉武、劉非大同小異。
民間的大家族像灌夫的灌家,一樣也是藐視地方官,把郡縣當成自家的國土。
金幕中,各種豪強做的壞事一一閃過,讓漢初世界的劉邦不由皺眉。
“他娘的,這些家夥怎麽還是這麽囂張?”
“朕都處置過他們了啊。”
作為一個街溜子出身的開國皇帝,劉邦當然是非常了解豪強的。
別的不說,之前皇後呂雉所在的呂家,也是一個豪強啊。
呂家之所以舉族搬到沛縣,就是因為在老家被其他豪強家族打敗,隻能離開家鄉。
劉邦是打擊過豪強的。
早在西漢剛剛一統天下之後,大臣露敬就建議劉邦將關東六國的豪強家族全部遷移到關中來。
讓這些豪強家族遠離家鄉無法危害地方,關中作為天子腳下也方便就近監視處置。
而且要是關東六國舊地有人造反,劉邦也能從這些豪強家族之中挑選優秀子弟一起平定叛亂。
蕭何聞言,表情有些複雜,卻沒有開口說話。
太子劉恆心中卻一動,想到了一個答案。
不過,劉恆也沒有說。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開國時期劉邦雖然打擊過了一批當時的豪強,但由於西漢朝廷長期奉行無為而治的黃老學派治國方針,在缺乏足夠的朝廷監督和壓製下,新一批豪強很快又重新崛起,替代了老豪強的地位。】
【這些豪強的存在,極大地削弱了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以及百姓對大漢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也是劉徹想要集權於自身的一大阻礙。】
劉徹坐在皇位上,看著麵前的主父偃。
“遷徙豪強?”
主父偃點了點頭,正色道:
“陛下,天下豪傑相互兼並,禍亂子民,可將其盡數遷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
劉徹緩緩點頭。
“就這麽辦。”
事實上,劉徹時代的許多大臣,就是從這些遷徙到茂陵的豪強之家中選出來的。
董仲舒、袁盎、馮唐、杜周、田延年等等。
遷徙當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就好像劉邦時代遷徙了一大批豪強,很快就會有新的豪強家族誕生。
必須要源源不斷地打擊這些豪強,讓後來者安分守己,以儆效尤。
當然,對法家官員來說,所謂進行打擊,就是一個字——殺!
打擊豪強這個工作,早在漢景帝的時候就已經進行。
郅都、寧成兩大酷吏,就是在漢景帝劉啟時代出名的。
郅都奉劉啟之命出任濟南太守,當時濟南郡內大小豪強三百多家,其中最大的瞷氏橫行不法,完全不把利刃濟南郡守放在眼裏。
郅都一上來就殺了瞷氏全族,隨後又將其他查明的豪強家族犯罪之人一律全家誅殺。
一年時間,整個濟南郡有過萬豪強子弟死於郅都之手。
甚至就連隔壁郡的豪強前來濟南,也會被郅都擒拿法辦。
鏡頭中,郅都非常平靜地坐在桌案之後,注視著麵前被綁在木架上的男子。
男子頭發散亂,衣不蔽體,遍體鱗傷,正不斷發出呻吟。
郅都淡淡道:
“繼續。”
一名衙役聞言,立刻從旁邊的鐵爐中拿出一塊燒得通紅的烙,朝著男子走去。
男子臉上明顯露出了驚恐的表情,掙紮著開口道:
“我招,我全都招。”
衙役聞言停步,看向郅都。
郅都麵無表情地開口:
“繼續。”
通紅的烙鐵被按在了男子身上,頓時冒出一股青煙,空氣中多了燒焦的味道。
男子發出了不似人聲的慘叫,身體不斷抽搐,掙紮。
過了幾秒,眼見男子幾乎痛得昏厥,郅都才平靜道:
“停。”
烙鐵被移開,男子的身體依舊還在不停抽搐。
“招了是吧,那就說吧。”
“從頭到尾,事無巨細。”
“少一個字,那就再來。”
良久之後,郅都手裏多了一份供狀。
看著這份供狀,郅都露出滿意表情,站了起來。
“隨本官去抄家。”
畫麵一轉,郅都站在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大宅中。
這座宅子此刻已經是一片狼藉。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被打倒在地,嘴角流血,憤恨地看著郅都。
“郅都,你行事如此酷烈,必定為天下人所忌憚,得到天譴?老夫等著你淒慘死去的那天!”
郅都阻攔住想要繼續暴打老者的部下,走到老者麵前,蹲了下來。
這位著名酷吏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吳源,你吳家在縣裏欺男霸女的時候,可曾想過會有天譴?”
“你霸占多名少女,最小的年紀不過十歲,她們的家人被你吳家家丁殺害的時候,你可曾想過會有天譴?”
“你這種目無國法的老混賬都不怕天譴,本官會怕?”
說完,郅都伸出手,平靜地扼住了老者咽喉。
直到老者雙目泛白,口吐白沫,即將死去之時,郅都又突然鬆開。
老者本能地大口唿吸,劇烈咳嗽。
郅都將沾染老者唾液的手在對方絲綢袍子上擦了擦,站了起來,淡淡開口:
“對本官來說,陛下就是天。”
“你說天譴?笑話!”
隨後,郅都環顧一圈四周,對著一旁的衙役們道:
“吳氏罪大惡極,曆年迫害之人過萬,直接被吳氏殘殺之人為二百三十一人。”
“吳氏族人總計三百四十二口,你們的任務就是從老到少,選出二百三十一人為那些枉死者償命。”
一名衙役開口問道:
“大人,剩餘的一百多人之中若是還有成年的,那該怎麽辦?”
郅都看了一眼剛剛迴過氣來的老者吳源,嗬嗬一笑。
“六歲以下幼女、幼子全部籍為奴婢,十二歲以上女子全部籍為娼妓。”
“六歲以上男子若還有活口,嗯,活口?”
衙役愣了一下,趕忙道:
“對,沒有活口!”
郅都淡淡道:
“那就去辦吧。”
【郅都之名,傳遍整個山東。不單單是濟南郡,就連周圍所有諸侯國、郡縣中的豪強,於郅都在任時統統都夾起了尾巴做人。】
【漢景帝劉啟所任用的酷吏已然如此,但劉徹卻依舊覺得不夠。】
【在劉徹看來,這些欺壓百姓,迫使百姓屈服的豪強,應該全部死絕!】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劉徹啟用的酷吏,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是義縱。
義縱的姐姐精通醫術,多次給太後王娡診治婦科病,王娡開心之下一句話,就讓義縱通過察舉進入了官場。
義縱在當長安縣令的時候,執法就非常嚴格,大力打擊那些不願意遵守法律的勳貴集團。
鏡頭中,一名衣著華貴的男子憤怒大叫。
“你瘋了嗎義縱?我外婆乃是太後,我舅舅是當今陛下,你竟然敢抓捕我?”
義縱麵無表情,冷冷開口。
“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
【此事讓義縱名聲大噪,正苦於少有官員敢和豪強作對的劉徹得知後大喜,立刻將義縱晉升為河內都尉。】
在河內郡,聲名最大的豪強是穰氏家族。
義縱剛剛到任三個月,直接誅殺了穰氏家族上下一千多人,隨後又抓捕、斬殺、流放了超過五千名遊俠、盜匪和地痞流氓。
隻不過一年時間,原本盜匪遍地的河內郡治安瞬間扭轉,變成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全之地。
劉徹得知後越發高興,又將義縱提拔為定襄郡太守。
定襄郡是大漢和匈奴的邊境,這裏的社會秩序極其混亂,許多人犯下案子之後直接逃到草原上匈奴的地盤裏躲藏,官府也無可奈何。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定襄郡大牢中已經收捕,等待朝廷那邊迴複便可處斬的重刑犯竟然還有兩百多人!
剛剛到任的義縱站在大牢麵前,意外地發現大牢門口竟然人來人往,便皺眉問道:
“這是怎麽迴事?”
一旁的官員趕忙道:
“太守大人,這些都是來探望死囚的,基本上是死囚們的賓客、朋友、昆弟。”
“死囚們隻要一等朝廷迴複便可問斬,按照慣例,咱們也會給他們親友一些告別的機會。”
義縱哼了一聲,冷冷地開口道:
“這些死囚,哪個不是罪大惡極之人?能來探望他們的,也不可能是什麽好東西!”
“傳本官的命令,將今日所有前來探望死囚者,除了死囚家人外,全部收捕!”
官員傻眼了,過了好一會才道:
“可是大人,這些人可能的確不是什麽好東西,但咱們用什麽罪名來收捕他們呢?”
義縱笑了笑,淡然道:
“為死囚開罪,打算劫獄!”
很快,大批衙役抵達,開啟了抓捕行動。
太守府內,官員擦著汗水,對著義縱道:
“一共抓捕了四百餘人,太守大人,咱們恐怕沒有這麽多人手一一審問。”
義縱嗬嗬一笑。
“誰讓你審問了?”
一個月後,之前已經明確犯罪被收捕的兩百多死囚被當街斬首。
再過半個月,朝廷新的文書到來。
義縱於是將那些前來探望死囚的昆弟、賓客、朋友等四百餘人,也一並處斬!
定襄城中,四百多具屍體被源源不斷地運出城,丟在了亂葬崗上。
官員愁眉苦臉地開口:
“太守大人,這裏麵肯定有誤傷的,您會被彈劾的。”
義縱點了點頭,道:
“的確,和死囚來往的並非都是犯罪該死之人。”
“但——亂世當用重典!”
“反正這些人若是隔一個殺一個,肯定會有漏網之魚。”
“全殺了,縱然搭上幾條無辜性命,那也無妨。”
【四百多探監之人一夜被誅殺殆盡,直接震懾了整個定襄郡。】
【別說是當地遊俠,就連定襄郡的豪強家族同樣也當起了守法良民。】
【但如果以為義縱這種就已經是酷吏巔峰,那又不然。】
義縱調離河內郡不久,原本已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河內郡,治安情況竟然又迅速惡化了。
之前夾起尾巴做人的豪強重新變得猖狂,那些逃到外敵避難的遊俠盜匪也紛紛迴歸。
不過半年時間,河內郡竟然又恢複了之前的樣子。
義縱的到來,好像僅僅是殺了一批人,並沒有改變什麽東西。
劉徹在得到這個情報之後勃然大怒。
“這些河北燕趙之地的奸猾遊俠,他們如此禍害朕的百姓,簡直不把朕這個大漢皇帝放在眼裏!”
劉徹迅速發出旨意,將法家官員,廣平郡都尉王溫舒升職調任河內郡太守。
王溫舒剛到河內郡,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準備五十匹驛馬和兩百名驛卒。
同時,王溫舒公開宣布接受老百姓的檢舉控告。
三天內,王溫舒接到了超過五百份訴狀。
這還是因為大部分百姓不識字,壓根寫不了訴狀!
第五天,王溫舒直接發動,拿著訴狀一戶戶人家抓了過去。
每抓捕一批,王溫舒就讓驛卒們快馬接力,將繳獲的罪狀證據寫成文書,送往長安。
幾乎每半個時辰,河內郡城就有一名驛卒飛速出發,前往長安。
一天後,每半個時辰就有兩名驛卒出發,又有兩名驛卒從長安歸來。
王溫舒坐鎮府衙,飛速掃了一眼剛剛從長安送迴來的朝廷文書。
“李家、陳家、王家都已經批準了,立刻讓劊子手行刑,族誅!”
“什麽,鍘刀都有點卷刃了?趕緊磨,要快!”
說話間,又有一份朝廷文書送到。
“嗯,劉家,周家和齊家都被朝廷確認,全家老小統統殺了。”
“武必大已經明確責任,即刻斬首。”
“最後一批問斬的文書送出去了沒有?”
【王溫舒利用五十匹驛馬和兩百名驛卒,高效地完成了河內郡到長安的傳遞工作。】
【長安方麵總共批準了王溫舒三百多份定罪文書,被定罪的犯人超過一千家,批準處斬的人數超過了五千人。】
【這一切,都在兩天內完成。】
【王溫舒的行動是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剛剛被收捕的犯人,他們的家屬才準備好禮物來到衙門打算進行打點,卻已經得知自家犯人已經身首分離。】
【這一次的瘋狂殺戮,讓河內郡城之外專門劃撥出來的行刑場地旁邊小河被鮮血沾染,“血流十餘裏地”。】
【在王溫舒遠勝郅都的瘋狂殺戮下,河內郡殘存的豪強家族嚇得肝膽俱裂,紛紛舉族搬遷逃離河內郡。】
【至此,經過義縱、王溫舒兩位酷吏接連大殺了兩波後,河內郡治安徹底扭轉,直到大漢亡國都是天下治安最好,老百姓最能安居樂業的一個郡。】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滿意點頭。
“殺得好,殺得好啊!”
“這金幕的說法不對啊,殺豪強和遊俠盜匪的那是好官,怎麽能被稱之為酷吏呢?”
蕭何歎了一口氣,開口道:
“殺人太多,有傷天和。”
劉邦哼了一聲,道:
“老蕭啊,你就是秦末的時候看到死人太多了,就覺得殺人不好。”
“這些個混賬豪強遊俠,哪裏是什麽好人?他們欺壓百姓,死有餘辜!”
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
任何人都想要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豪強以及給豪強當打手的遊俠,他們不可能去和大漢朝廷對抗,因為那是造反,純純找死。
如果和本地的其他豪強對抗,大家實力都在伯仲之間,勝敗難料,輸了一樣也是死。
但老百姓就不一樣了,普通的老百姓壓根就沒有什麽勢力可言,受了欺負也求告無門,是最好的欺壓對象。
所以豪強天然就會欺壓老百姓,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
老百姓苦哈哈的,錢是肯定沒多少的。
但老百姓有以前開國時候分的田地啊,在這個農業社會的時代,田地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
而且,老百姓本人,也是一種資源。
比如說,老百姓家裏長得漂亮的女兒,豪強們可以搶來當小妾。長得不漂亮的,也可以當女奴。
老百姓家裏身強力壯的兒子,豪強們可以驅使他們給豪強種田,或者幹脆培養成遊俠打手。
這樣一來,豪強們就能世世代代的壓榨老百姓,獲取源源不斷的資源。
那問題就來了,老百姓都被豪強控製了,誰來給朝廷繳納稅賦,打仗時候的兵源,修建長城、道路、水利工程所需要的勞役誰來服?
再說了,豪強欺壓得這麽狠,老百姓受不了,又再學陳勝吳廣起義,想要推翻大漢怎麽辦?
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些豪強們壓榨的是百姓不假,但其實也是在掘大漢的根!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皇帝,都會對這種地方豪強,以及為虎作倀的遊俠深惡痛絕。
這就是為什麽劉邦叫好的原因。
劉恆若有所思,緩緩開口道:
“法家本來就是執法非常嚴厲的,義縱、王溫舒等人雖然殺的人多,但基本上也都是死有餘辜之徒。”
“所謂的酷吏,應該就是那些豪強的後代們進行的抹黑吧。”
劉邦嗬嗬一笑,道:
“不隻是豪強,還有儒家。嗯,儒家不是最喜歡講什麽親親相隱嗎?”
“娘的,這些儒生最虛偽了,竟然把親情至於國家律法之上。”
“哼,你注意看就知道,所謂的豪強家族,一大半都是信的儒家。”
“朕拿儒生的儒冠當尿壺,可不算冤枉他們!”
劉恆一怔,突然覺得自家父皇說的非常有道理。
受害的是豪強,後世寫史書的卻是儒家中人。
為什麽寫史書的儒家中人要給豪強說話?
顯然隻能因為這些豪強和他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甚至就是他們的祖先!
在華夏古代,能讀書的那可不是一般人。
絕大部分的儒生,出身的家族都是當地豪強。
法家的官員的確是非常嚴厲不假,義縱和王溫舒也不可能是什麽十全十美的聖人,說不定也做過許多以權謀私之事。
但這些儒家士人為了給祖先開罪,刻意貶低義縱王溫舒,醜化義縱王溫舒堅決執行法律,將老百姓從豪強欺壓下解救出來的行為。
其心可誅!
劉恆突然想起了自己從金幕中看過的一句話。
“一個王朝之中,隻有皇帝和老百姓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中間負責幫助皇帝統治老百姓的那個階層,永遠都是國家最大的隱患,永遠都是最希望分裂國家、損公肥私的群體!”
對於這位年輕的皇帝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可能地提拔更多的官員起來,取代黃老學派官員們在朝堂中的支配地位。
所以無論是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還是白發蒼蒼的老翁,隻要是能用,能換掉黃老學派官員的,劉徹一律任用。
這一天,劉徹來到了郎署中,準備親自接見那些被挑選出來的人才,授予官職。
一名老者須發皆白,從容地走了進來,對著劉徹行禮。
“臣顏泗,見過陛下。”
“臣曾經在文帝時為郎官,如今希望能夠在陛下朝真正出仕,治理一方。”
劉徹打量著顏泗,心中也是好奇。
郎官,屬於皇帝提拔的年輕後備力量。
一般來說,能當郎官的,在郎官的位置上鍛煉一段時間就會弄到地方上的郡縣去任職,最少也是一個縣令起步。
從時間來推算,顏泗在劉徹祖父漢文帝時代應該也就二十出頭,不到三十歲。
正常的郎官,早就應該獲得機會了。
劉徹疑惑問道:
“你為何如此之老而依舊不得機遇?”
這句話顯然問到了顏泗的傷心處,表情變了許多,歎息著說道:
“文帝喜好文官,而臣好武。”
“先帝喜好老臣,而臣少年。”
“如今陛下喜好少年,臣卻已老。”
“故三世亦不得機會也。”
劉徹搖了搖頭,覺得這家夥是慘,大寫的慘。
“顏泗,朕命汝為會稽郡都尉,即刻上任吧。”
顏泗大喜過望,再三跪謝而出。
很多人都以為,劉徹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代表著他隻用儒生。
其實不然。
在劉徹剛剛發布舉賢令的時候,為了盡可能地打壓黃老學派,劉徹所啟用的人才是不拘一格的。
除了年齡分布廣泛之外,他啟用的人中性格分別儒雅、忠厚、耿直等,擅長的有寫文章、口才好、能製定法律、能研發機械、會彈琴甚至是擅長演小醜伶人的,都能在劉徹手中獲得一官半職。
這些人裏不僅僅有儒家,還有法家、縱橫家、兵家、方術士、占卜家,乃至不為主流朝堂所用的黃老中人,同樣也被劉徹大力提拔。
為了貫徹初衷,劉徹對漢初的選拔製度進行了開拓創新。
首先是漢朝傳統的察舉製度,分為賢良、孝廉、茂才(秀才)三科。
舉賢良製度是漢文帝的時候就開始的,晁錯就是通過賢良科的選拔脫穎而出,進入到漢文帝的視線中,最終成為漢景帝登基時的心腹大臣。
賢良科相當於是漢朝版的“國考”,隻要能通過就能留在朝廷之中為官,起步最高,前途最好。
孝廉科則類似於地方的省考,通過之後一般會被授予吏員之職。
但別以為吏員就是小官,那就大錯特錯。
黃霸通過了舉孝廉之後,就一路晉升為河南太守丞,趙廣漢也因為舉孝廉成為郡城首府陽翟令(相當於市長)。
在後世,芝麻綠豆大的職位也被稱為“官”。
但在漢朝,絕大部分的職位都是“吏”,比如說任何一個縣衙,包括縣令、主簿、縣丞在內所有人都是“吏”。
隻有做到兩千石郡守級別,被冊封為“xx大夫”,才有資格被稱為“官”。
剩下的茂才科,通俗的說就是“奇人異士特殊才能征召科”。
會打仗的,通過選拔可以讓你直接當將軍。
會外交的,通過選拔直接讓你以大漢使者出使國外。
還有一些人,本身很有才能,但道德不行,放浪形骸,無法通過“賢良”“孝廉”科的道德標準,也可以通過茂才科出仕。
這一科的標準非常靈活,也可以理解成專用的人脈走後門通道。
察舉製度屬於漢朝征召官員的主要方式,屬於定製。
但察舉三科並不是固定進行的,一般都是朝廷有需求了才會不定時進行,補充足夠的官吏數量,這一點和科舉有很大區別。
除了察舉之外,還有征召。
征召製度也分兩種,一種是對比較有名氣的。
這種人要麽就是喜歡裝,不願意參加察舉覺得掉價,要麽就是時間緊急就必須提拔這個人,等不及開啟察舉和其他人一起批量提拔。
比如枚乘父子、司馬相如、大儒魯申公等等,就是通過征召出仕。
第二種征召方式,就是“北闕上書”,又稱為“公車上書”。
這種征召方式需要有意者先主動上書,發表自己的政見,接受皇帝和官員們的審核。
審核通過後篩選出一批合格的,再經過皇帝或者三公九卿們的召見進行一輪麵試,最後授予官職。
通過公車上書而獲得官職的武帝朝名臣有不少,比如說朱買臣、主父偃以及東方朔。
此外,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設五經博士,教授學生。
太學這個機構,倒是專門用來培養儒家士人的了。
然後,還有恩蔭製度,在這個時候叫做“任子”。
這個製度是專門給兩千石以上高官開後門的,每一個兩千石高官都可以無條件推薦一個兒子當郎官。
在出任兩千石官員時間超過三年後,還可以額外推薦第二個“同產子”(和第一個兒子同一個母親所生的)為郎官。
比如大名鼎鼎的蘇武,他爹蘇建曾經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任代郡太守,就先後推薦了蘇武三兄弟都當上了郎官,從此出仕。
“任子”也並非一定要推舉兒子,可以推舉親兄弟。
和蘇武一樣史書聞名的霍光,就是由親哥哥霍去病以“任子”製度推舉出仕。
如果覺得這就完了,那就錯了。
還有一個選拔製度,叫做“資選”,又叫做“納資”。
顧名思義,就是用錢買官。
這個製度是劉徹老爹漢景帝創立的,年輕剛剛繼位的劉徹其實並不把它當迴事,僅僅是保留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
所以並不是說沒有了科舉,朝廷選拔官員的製度就少了。
劉徹對察舉製度進行了梳理和係統性的創新,讓漢朝選拔官吏有跡可循,整個選拔製度穩定下來,不再像之前那麽混亂無序。
從他往後直到東漢滅亡,察舉製度基本上隻是微調,並沒有做什麽太大的改變。
這是劉徹的巨大貢獻。
但凡事都有兩麵性,察舉製固然比之前漢初三代皇帝的選拔更優秀,可也有它的弊病在。
可以看到察舉製度的名目雖然很多,但想要符合要求,要麽有極其出眾的才能,要麽有極其出眾的名聲,要麽有極其出眾的投胎技巧,要麽有極其出眾的家財。
總言而之,沒權、沒爹、沒錢,基本上是沒啥機會的。
整個王朝的官職,基本上都被貴族、官員、大儒壟斷,富商們偶爾能給兒子弄個出身,老百姓就洗洗睡吧。
在穩定察舉製度之中,劉徹同時還在集中精力做一件大事。
削弱相權!
漢朝在黃老思想的主導下,丞相的權力是非常巨大的,屬於實打實法律規定的“副皇帝”。
陳平就曾經說過:“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職。”
根據書籍的記載,皇帝如果坐馬車過來,其他文武百官迎接,皇帝可以不下車。
但如果是丞相迎接,那麽皇帝必須下車對丞相還禮,然後再上車繼續前行。
一旁的隨從謁者還要高聲稱讚:“陛下為丞相起!”
在劉邦時代,老劉的經驗和能力擺在這裏,蕭何這個丞相權力雖然很大,但總體來說皇帝還是穩壓丞相一頭的。
到了漢惠帝劉盈時期,曹參接任丞相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曹參當了丞相,基本不處理政務,每逢有什麽大事,直接下令:“按照蕭丞相在世時的規矩辦。”
其他時間,就天天在家喝酒。
有人想要找曹參覲見,曹參直接拉著人家喝酒,喝到醉了就送客。
至於來客說了什麽,曹參是不管的,說了也不聽。
劉盈脾氣雖然好,可看到曹參這樣子也受不了,就對曹參兒子說了:
“高祖皇帝去世不久,現在的皇帝很年輕,您當了丞相就隻知道天天喝酒,也不和皇帝請示,難道就一點都不擔心天下的安危嗎?”
“哦,你迴去別說是朕讓你說的,就說是你自己的意思。”
兒子迴家一說,就被曹參臭罵了一頓。
“這種國家大事,也是你這個臭小子能置喙的嗎?”
劉盈沒辦法,幹脆自己去問曹參。
對,不是曹參進宮來見劉盈,而是皇帝劉盈親自去曹參府上詢問。
麵對皇帝的質問,曹操也一點不慌,一邊喝酒一邊侃侃而談。
“陛下,規矩都是當年你父皇和蕭何還有臣等一起製定的,所有的法令都是非常明晰,無需過多費心。”
“您隻需要垂拱而治,臣等各守其職,天下自然就能治理好了。”
“如果太後(呂雉)不滿意,可以將臣的原話轉告太後。”
劉盈無可奈何地迴宮,呂雉在聽完之後也沒說什麽。
曹參當丞相能懶到這種地步,連皇帝都能懟,而且當皇帝的還沒有任何辦法改變,更別提是罷免丞相。
足見漢初丞相的權力究竟有多麽巨大。
真正讓漢武帝下令剝奪相權的關鍵人物,則是田蚡。
田蚡仗著有太後王娡這個親姐姐,非常壓製著劉徹。
田蚡說的話,推薦的人,劉徹很多時候是不同意的。
但隻要劉徹不同意,田蚡就立刻去找太後王娡來施壓。
如此再三,想要當官的人找劉徹這個皇帝,反而沒有找田蚡這個丞相更好使了。
隻要田蚡一開口,哪怕是兩千石這種郡守級別的高官,也是分分鍾就搞定。
田蚡至此越來越不把劉徹這個皇帝放在心裏,有一次居然要求皇帝把考工室的土地劃出一大半來給田蚡擴建宅子。
劉徹這一氣非同小可,直接怒懟一番田蚡:
“你怎麽不把考功室旁邊的武庫也一起拿走算了。”
田蚡死後,劉徹立刻大刀闊斧地對丞相的權力進行削弱。
他從賢良科以及公車上書中挑選出特別優秀的才能,將原先屬於少府的機構“尚書台”提升為審閱公文、謀劃政事、起草詔令的日常機構。
尚書台的侍中們,由此成為了實際上和皇帝真正商量國家大事的“群相”,隻不過沒有丞相之名。
一切文書、奏章、政令都必須要經過尚書台發出,丞相等三公九卿不再擁有審閱文書、批改奏章和擬定政令的權力,隻負責執行尚書台發出的各種文書政令。
到了後期,劉徹又對侍中們不太放心,幹脆再設立了中書台,以宦官為中書令,瓜分了一部分尚書台的權力,同時還負責監督尚書台。
這也開啟了漢朝太監參與政治的先河。
無論是侍中還是太監,他們都屬於出身非常低下的,和列侯組成的軍功集團完全不是一碼事。
列侯們有封地,有家臣,有門客,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勢力,自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不會完全被劉徹掌控。
但出身低下的侍中和太監們不可能有列侯這樣的勢力,他們別無選擇,隻能緊緊抱住劉徹這個皇帝的大腿,劉徹說啥就是啥。
在這一次改革過後,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成為了劉徹的提線木偶,但劉徹依舊還不滿足。
過了一段時間,劉徹打破“列侯方可為相”的西漢慣例,直接任命了沒有任何爵位的儒家士子公孫弘作為丞相,然後才把公孫弘封為平津侯。
按照常理,劉徹大可以先把公孫弘封侯,再給公孫弘拜相。
劉徹特地先拜相再封侯,就是為了打破這個慣例,改變大貴族們對丞相位置的壟斷。
由於公孫弘本人出身貧困,沒有什麽家族勢力可言,自然隻能選擇緊緊抱住劉徹的大腿,唯命是從。
這樣一來,丞相也就變得越發弱勢。
但到這裏,劉徹依舊還是不夠滿意。
再過一段時間,劉徹於泰山明堂接見諸侯王和列侯,接受諸侯國和各郡的“上計”(財政年度總結)。
丞相手裏僅剩的最後一點財政權,至此也被劉徹無情剝奪。
從此以後,劉徹時代的丞相就淪為了純純的擺設,甚至到了有軍國大事商量都不需要丞相在場的地步。
但丞相雖然沒有權力了,依舊還是文武百官之首,它的另外一個作用就出來了——背鍋!
劉徹統治期間,從田蚡過後的丞相,無一例外都幫劉徹背過黑鍋。
天災人禍,丞相背鍋。
戰事不利,丞相背鍋。
收入不足,丞相背鍋。
從公孫弘之後,給劉徹當丞相的基本不得善終。
李察獲罪被殺,嚴青翟自殺,趙周下獄被殺,公孫賀被株連三族……
搞到後來,丞相這個職位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竟然都沒有人願意去接任了。
這一係列的操作下來,劉徹完完全全給列侯組成的開國功臣集團送進了時代的棺材,並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
占據西漢政壇近百年的功臣集團,徹底灰飛煙滅。
除掉功臣集團,讓丞相變成擺設,並不意味著內政方麵就萬事大吉了。
劉徹還麵對著兩個麻煩,一個是地方豪強,一個是遊俠。
地方豪強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最高級的地方豪強就是諸侯王,下來是有封地的列侯,然後是某些盤踞當地的大家族。
漢景帝時期有七國之亂,到漢武帝的時候這些諸侯王也不老實。
就比如漢景帝的弟弟,一度被承諾會當皇太弟的梁王劉武,他的梁國位於中原富庶地帶,府庫之中的錢財甚至比朝廷國庫還要多。
劉武又窮奢極欲,排場和皇帝劉徹幾乎沒有什麽區別,甚至猶有過之。
每次劉武出行,那是“千乘萬騎”,浩浩蕩蕩,綿延十幾裏。
劉武還招攬了許多野心勃勃的遊俠豪傑,甚至悄悄在國內打造了數以萬計的長弓、盔甲、武器。
當時許多人都懷疑劉武會成為第二個吳王劉濞,隨時都可能起來造反。
還有江都王劉非,在自己的江都國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各種事跡數不勝數。
最奇葩的是,劉非和兒子劉建同時看上了一個叫做梁份之人的女兒,然後父子兩人為了這個女人爭風吃醋。
最後劉建強行搶走梁份女兒將其霸占,梁份拚命阻止,被劉建當場讓人殺死。
梁份的家人極為氣憤,直接告到朝廷。
當時朝廷的丞相是田蚡,田蚡壓根就不敢管這件事情,就當沒看到。
還有功臣集團的諸侯,在劉徹沒有改革之前基本留在長安,不過也會派族人或者子弟去治理自己的封地。
這些族人子弟同樣在封地裏無法無天,各種事跡和劉武、劉非大同小異。
民間的大家族像灌夫的灌家,一樣也是藐視地方官,把郡縣當成自家的國土。
金幕中,各種豪強做的壞事一一閃過,讓漢初世界的劉邦不由皺眉。
“他娘的,這些家夥怎麽還是這麽囂張?”
“朕都處置過他們了啊。”
作為一個街溜子出身的開國皇帝,劉邦當然是非常了解豪強的。
別的不說,之前皇後呂雉所在的呂家,也是一個豪強啊。
呂家之所以舉族搬到沛縣,就是因為在老家被其他豪強家族打敗,隻能離開家鄉。
劉邦是打擊過豪強的。
早在西漢剛剛一統天下之後,大臣露敬就建議劉邦將關東六國的豪強家族全部遷移到關中來。
讓這些豪強家族遠離家鄉無法危害地方,關中作為天子腳下也方便就近監視處置。
而且要是關東六國舊地有人造反,劉邦也能從這些豪強家族之中挑選優秀子弟一起平定叛亂。
蕭何聞言,表情有些複雜,卻沒有開口說話。
太子劉恆心中卻一動,想到了一個答案。
不過,劉恆也沒有說。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開國時期劉邦雖然打擊過了一批當時的豪強,但由於西漢朝廷長期奉行無為而治的黃老學派治國方針,在缺乏足夠的朝廷監督和壓製下,新一批豪強很快又重新崛起,替代了老豪強的地位。】
【這些豪強的存在,極大地削弱了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以及百姓對大漢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也是劉徹想要集權於自身的一大阻礙。】
劉徹坐在皇位上,看著麵前的主父偃。
“遷徙豪強?”
主父偃點了點頭,正色道:
“陛下,天下豪傑相互兼並,禍亂子民,可將其盡數遷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
劉徹緩緩點頭。
“就這麽辦。”
事實上,劉徹時代的許多大臣,就是從這些遷徙到茂陵的豪強之家中選出來的。
董仲舒、袁盎、馮唐、杜周、田延年等等。
遷徙當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就好像劉邦時代遷徙了一大批豪強,很快就會有新的豪強家族誕生。
必須要源源不斷地打擊這些豪強,讓後來者安分守己,以儆效尤。
當然,對法家官員來說,所謂進行打擊,就是一個字——殺!
打擊豪強這個工作,早在漢景帝的時候就已經進行。
郅都、寧成兩大酷吏,就是在漢景帝劉啟時代出名的。
郅都奉劉啟之命出任濟南太守,當時濟南郡內大小豪強三百多家,其中最大的瞷氏橫行不法,完全不把利刃濟南郡守放在眼裏。
郅都一上來就殺了瞷氏全族,隨後又將其他查明的豪強家族犯罪之人一律全家誅殺。
一年時間,整個濟南郡有過萬豪強子弟死於郅都之手。
甚至就連隔壁郡的豪強前來濟南,也會被郅都擒拿法辦。
鏡頭中,郅都非常平靜地坐在桌案之後,注視著麵前被綁在木架上的男子。
男子頭發散亂,衣不蔽體,遍體鱗傷,正不斷發出呻吟。
郅都淡淡道:
“繼續。”
一名衙役聞言,立刻從旁邊的鐵爐中拿出一塊燒得通紅的烙,朝著男子走去。
男子臉上明顯露出了驚恐的表情,掙紮著開口道:
“我招,我全都招。”
衙役聞言停步,看向郅都。
郅都麵無表情地開口:
“繼續。”
通紅的烙鐵被按在了男子身上,頓時冒出一股青煙,空氣中多了燒焦的味道。
男子發出了不似人聲的慘叫,身體不斷抽搐,掙紮。
過了幾秒,眼見男子幾乎痛得昏厥,郅都才平靜道:
“停。”
烙鐵被移開,男子的身體依舊還在不停抽搐。
“招了是吧,那就說吧。”
“從頭到尾,事無巨細。”
“少一個字,那就再來。”
良久之後,郅都手裏多了一份供狀。
看著這份供狀,郅都露出滿意表情,站了起來。
“隨本官去抄家。”
畫麵一轉,郅都站在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大宅中。
這座宅子此刻已經是一片狼藉。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被打倒在地,嘴角流血,憤恨地看著郅都。
“郅都,你行事如此酷烈,必定為天下人所忌憚,得到天譴?老夫等著你淒慘死去的那天!”
郅都阻攔住想要繼續暴打老者的部下,走到老者麵前,蹲了下來。
這位著名酷吏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吳源,你吳家在縣裏欺男霸女的時候,可曾想過會有天譴?”
“你霸占多名少女,最小的年紀不過十歲,她們的家人被你吳家家丁殺害的時候,你可曾想過會有天譴?”
“你這種目無國法的老混賬都不怕天譴,本官會怕?”
說完,郅都伸出手,平靜地扼住了老者咽喉。
直到老者雙目泛白,口吐白沫,即將死去之時,郅都又突然鬆開。
老者本能地大口唿吸,劇烈咳嗽。
郅都將沾染老者唾液的手在對方絲綢袍子上擦了擦,站了起來,淡淡開口:
“對本官來說,陛下就是天。”
“你說天譴?笑話!”
隨後,郅都環顧一圈四周,對著一旁的衙役們道:
“吳氏罪大惡極,曆年迫害之人過萬,直接被吳氏殘殺之人為二百三十一人。”
“吳氏族人總計三百四十二口,你們的任務就是從老到少,選出二百三十一人為那些枉死者償命。”
一名衙役開口問道:
“大人,剩餘的一百多人之中若是還有成年的,那該怎麽辦?”
郅都看了一眼剛剛迴過氣來的老者吳源,嗬嗬一笑。
“六歲以下幼女、幼子全部籍為奴婢,十二歲以上女子全部籍為娼妓。”
“六歲以上男子若還有活口,嗯,活口?”
衙役愣了一下,趕忙道:
“對,沒有活口!”
郅都淡淡道:
“那就去辦吧。”
【郅都之名,傳遍整個山東。不單單是濟南郡,就連周圍所有諸侯國、郡縣中的豪強,於郅都在任時統統都夾起了尾巴做人。】
【漢景帝劉啟所任用的酷吏已然如此,但劉徹卻依舊覺得不夠。】
【在劉徹看來,這些欺壓百姓,迫使百姓屈服的豪強,應該全部死絕!】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劉徹啟用的酷吏,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是義縱。
義縱的姐姐精通醫術,多次給太後王娡診治婦科病,王娡開心之下一句話,就讓義縱通過察舉進入了官場。
義縱在當長安縣令的時候,執法就非常嚴格,大力打擊那些不願意遵守法律的勳貴集團。
鏡頭中,一名衣著華貴的男子憤怒大叫。
“你瘋了嗎義縱?我外婆乃是太後,我舅舅是當今陛下,你竟然敢抓捕我?”
義縱麵無表情,冷冷開口。
“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
【此事讓義縱名聲大噪,正苦於少有官員敢和豪強作對的劉徹得知後大喜,立刻將義縱晉升為河內都尉。】
在河內郡,聲名最大的豪強是穰氏家族。
義縱剛剛到任三個月,直接誅殺了穰氏家族上下一千多人,隨後又抓捕、斬殺、流放了超過五千名遊俠、盜匪和地痞流氓。
隻不過一年時間,原本盜匪遍地的河內郡治安瞬間扭轉,變成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全之地。
劉徹得知後越發高興,又將義縱提拔為定襄郡太守。
定襄郡是大漢和匈奴的邊境,這裏的社會秩序極其混亂,許多人犯下案子之後直接逃到草原上匈奴的地盤裏躲藏,官府也無可奈何。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定襄郡大牢中已經收捕,等待朝廷那邊迴複便可處斬的重刑犯竟然還有兩百多人!
剛剛到任的義縱站在大牢麵前,意外地發現大牢門口竟然人來人往,便皺眉問道:
“這是怎麽迴事?”
一旁的官員趕忙道:
“太守大人,這些都是來探望死囚的,基本上是死囚們的賓客、朋友、昆弟。”
“死囚們隻要一等朝廷迴複便可問斬,按照慣例,咱們也會給他們親友一些告別的機會。”
義縱哼了一聲,冷冷地開口道:
“這些死囚,哪個不是罪大惡極之人?能來探望他們的,也不可能是什麽好東西!”
“傳本官的命令,將今日所有前來探望死囚者,除了死囚家人外,全部收捕!”
官員傻眼了,過了好一會才道:
“可是大人,這些人可能的確不是什麽好東西,但咱們用什麽罪名來收捕他們呢?”
義縱笑了笑,淡然道:
“為死囚開罪,打算劫獄!”
很快,大批衙役抵達,開啟了抓捕行動。
太守府內,官員擦著汗水,對著義縱道:
“一共抓捕了四百餘人,太守大人,咱們恐怕沒有這麽多人手一一審問。”
義縱嗬嗬一笑。
“誰讓你審問了?”
一個月後,之前已經明確犯罪被收捕的兩百多死囚被當街斬首。
再過半個月,朝廷新的文書到來。
義縱於是將那些前來探望死囚的昆弟、賓客、朋友等四百餘人,也一並處斬!
定襄城中,四百多具屍體被源源不斷地運出城,丟在了亂葬崗上。
官員愁眉苦臉地開口:
“太守大人,這裏麵肯定有誤傷的,您會被彈劾的。”
義縱點了點頭,道:
“的確,和死囚來往的並非都是犯罪該死之人。”
“但——亂世當用重典!”
“反正這些人若是隔一個殺一個,肯定會有漏網之魚。”
“全殺了,縱然搭上幾條無辜性命,那也無妨。”
【四百多探監之人一夜被誅殺殆盡,直接震懾了整個定襄郡。】
【別說是當地遊俠,就連定襄郡的豪強家族同樣也當起了守法良民。】
【但如果以為義縱這種就已經是酷吏巔峰,那又不然。】
義縱調離河內郡不久,原本已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河內郡,治安情況竟然又迅速惡化了。
之前夾起尾巴做人的豪強重新變得猖狂,那些逃到外敵避難的遊俠盜匪也紛紛迴歸。
不過半年時間,河內郡竟然又恢複了之前的樣子。
義縱的到來,好像僅僅是殺了一批人,並沒有改變什麽東西。
劉徹在得到這個情報之後勃然大怒。
“這些河北燕趙之地的奸猾遊俠,他們如此禍害朕的百姓,簡直不把朕這個大漢皇帝放在眼裏!”
劉徹迅速發出旨意,將法家官員,廣平郡都尉王溫舒升職調任河內郡太守。
王溫舒剛到河內郡,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準備五十匹驛馬和兩百名驛卒。
同時,王溫舒公開宣布接受老百姓的檢舉控告。
三天內,王溫舒接到了超過五百份訴狀。
這還是因為大部分百姓不識字,壓根寫不了訴狀!
第五天,王溫舒直接發動,拿著訴狀一戶戶人家抓了過去。
每抓捕一批,王溫舒就讓驛卒們快馬接力,將繳獲的罪狀證據寫成文書,送往長安。
幾乎每半個時辰,河內郡城就有一名驛卒飛速出發,前往長安。
一天後,每半個時辰就有兩名驛卒出發,又有兩名驛卒從長安歸來。
王溫舒坐鎮府衙,飛速掃了一眼剛剛從長安送迴來的朝廷文書。
“李家、陳家、王家都已經批準了,立刻讓劊子手行刑,族誅!”
“什麽,鍘刀都有點卷刃了?趕緊磨,要快!”
說話間,又有一份朝廷文書送到。
“嗯,劉家,周家和齊家都被朝廷確認,全家老小統統殺了。”
“武必大已經明確責任,即刻斬首。”
“最後一批問斬的文書送出去了沒有?”
【王溫舒利用五十匹驛馬和兩百名驛卒,高效地完成了河內郡到長安的傳遞工作。】
【長安方麵總共批準了王溫舒三百多份定罪文書,被定罪的犯人超過一千家,批準處斬的人數超過了五千人。】
【這一切,都在兩天內完成。】
【王溫舒的行動是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剛剛被收捕的犯人,他們的家屬才準備好禮物來到衙門打算進行打點,卻已經得知自家犯人已經身首分離。】
【這一次的瘋狂殺戮,讓河內郡城之外專門劃撥出來的行刑場地旁邊小河被鮮血沾染,“血流十餘裏地”。】
【在王溫舒遠勝郅都的瘋狂殺戮下,河內郡殘存的豪強家族嚇得肝膽俱裂,紛紛舉族搬遷逃離河內郡。】
【至此,經過義縱、王溫舒兩位酷吏接連大殺了兩波後,河內郡治安徹底扭轉,直到大漢亡國都是天下治安最好,老百姓最能安居樂業的一個郡。】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滿意點頭。
“殺得好,殺得好啊!”
“這金幕的說法不對啊,殺豪強和遊俠盜匪的那是好官,怎麽能被稱之為酷吏呢?”
蕭何歎了一口氣,開口道:
“殺人太多,有傷天和。”
劉邦哼了一聲,道:
“老蕭啊,你就是秦末的時候看到死人太多了,就覺得殺人不好。”
“這些個混賬豪強遊俠,哪裏是什麽好人?他們欺壓百姓,死有餘辜!”
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
任何人都想要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豪強以及給豪強當打手的遊俠,他們不可能去和大漢朝廷對抗,因為那是造反,純純找死。
如果和本地的其他豪強對抗,大家實力都在伯仲之間,勝敗難料,輸了一樣也是死。
但老百姓就不一樣了,普通的老百姓壓根就沒有什麽勢力可言,受了欺負也求告無門,是最好的欺壓對象。
所以豪強天然就會欺壓老百姓,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
老百姓苦哈哈的,錢是肯定沒多少的。
但老百姓有以前開國時候分的田地啊,在這個農業社會的時代,田地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
而且,老百姓本人,也是一種資源。
比如說,老百姓家裏長得漂亮的女兒,豪強們可以搶來當小妾。長得不漂亮的,也可以當女奴。
老百姓家裏身強力壯的兒子,豪強們可以驅使他們給豪強種田,或者幹脆培養成遊俠打手。
這樣一來,豪強們就能世世代代的壓榨老百姓,獲取源源不斷的資源。
那問題就來了,老百姓都被豪強控製了,誰來給朝廷繳納稅賦,打仗時候的兵源,修建長城、道路、水利工程所需要的勞役誰來服?
再說了,豪強欺壓得這麽狠,老百姓受不了,又再學陳勝吳廣起義,想要推翻大漢怎麽辦?
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些豪強們壓榨的是百姓不假,但其實也是在掘大漢的根!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皇帝,都會對這種地方豪強,以及為虎作倀的遊俠深惡痛絕。
這就是為什麽劉邦叫好的原因。
劉恆若有所思,緩緩開口道:
“法家本來就是執法非常嚴厲的,義縱、王溫舒等人雖然殺的人多,但基本上也都是死有餘辜之徒。”
“所謂的酷吏,應該就是那些豪強的後代們進行的抹黑吧。”
劉邦嗬嗬一笑,道:
“不隻是豪強,還有儒家。嗯,儒家不是最喜歡講什麽親親相隱嗎?”
“娘的,這些儒生最虛偽了,竟然把親情至於國家律法之上。”
“哼,你注意看就知道,所謂的豪強家族,一大半都是信的儒家。”
“朕拿儒生的儒冠當尿壺,可不算冤枉他們!”
劉恆一怔,突然覺得自家父皇說的非常有道理。
受害的是豪強,後世寫史書的卻是儒家中人。
為什麽寫史書的儒家中人要給豪強說話?
顯然隻能因為這些豪強和他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甚至就是他們的祖先!
在華夏古代,能讀書的那可不是一般人。
絕大部分的儒生,出身的家族都是當地豪強。
法家的官員的確是非常嚴厲不假,義縱和王溫舒也不可能是什麽十全十美的聖人,說不定也做過許多以權謀私之事。
但這些儒家士人為了給祖先開罪,刻意貶低義縱王溫舒,醜化義縱王溫舒堅決執行法律,將老百姓從豪強欺壓下解救出來的行為。
其心可誅!
劉恆突然想起了自己從金幕中看過的一句話。
“一個王朝之中,隻有皇帝和老百姓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中間負責幫助皇帝統治老百姓的那個階層,永遠都是國家最大的隱患,永遠都是最希望分裂國家、損公肥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