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田園風光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劉羿換上便裝出發,大家也換上便裝隨行。縣衙去的人不多,就縣令陳卿、縣丞黃之琨、主薄陳炯三人同行。
大家出了東門,一幅寧靜的農村畫卷就展現在人們麵前。現在是過年時節,莊稼地裏很少有人,都在辦春酒。許多孩子在村子附近打鬧,見到有人來,躲進村子周圍的竹林或者樹林裏。
劉羿等人沿著一條稍微寬敞一些的道路行走,走了一陣,路上行人開始多起來,見到這支隊伍都提前讓到路邊。縣丞黃之琨說:“這些都是走親戚的村民。”一些村民見到陳卿、黃之琨會主動打招唿,看來這縣令、縣丞還是經常下到民間的,估計主薄陳炯平時守縣衙的時候多,所以村民不認識他,打招唿時自動忽約了他。
縣令陳卿仍然話不多,沿途主要是縣丞黃之琨在介紹情況。黃之琨大約四十歲,個子不高,偏瘦,但給人幹練的感覺,劉羿對他印象挺好。主薄陳炯是個不到三十歲的壯年人,高個子,長臉,文氣重一些。據南海郡郡丞吳廣介紹,這3人都是茂才出身,但陳卿和陳炯都不是當地人,黃之琨就是博羅縣茂才。
走了一個多時辰,到達羅家鄉,這個鄉隻有一條街,大約有100戶人家,周圍都是農田。左邊不遠處是東江,江兩岸有幾個小碼頭,有渡河船,碼頭兩邊有村莊和竹林。河裏有幾隻打漁船,岸邊有洗衣的婦人,一群孩子在河邊玩耍。
劉羿站在街頭看了一陣,感慨道:“好美的畫卷。”
陳卿一聽,來了興趣,趕緊說:“大人,為吾等賦詩一首?”
劉羿笑笑:“如果沒有戰爭,沒有動亂,我也願意過這樣的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著老婆孩子,多好啊。”
陳卿皺皺眉:“是啊,以前交州動亂不斷,到這個時候,正是春荒,許多人都很緊張,不敢走遠,鄉亭還要組織人四處巡邏,發現情況不對,立即轉移百姓。說真的,現在這裏如此平和,還得感謝大人呢。”
劉羿搖搖頭:“都是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大人過謙了。”陳卿笑道,“以前稅重,到這個時候,好多人家已經沒有餘糧了,但稅費不能少,許多鄉秩到現在還在忙著收稅費呢。”
“那現在他們又在忙什麽呢?”
陳卿笑笑,對一個中年人說:“羅孝成,你給大人說說,你們在忙什麽?”
中年人趕緊上前,躬身道:“大人,我是這個羅家鄉有秩,現在,我們的主要事務是調解糾紛,勸課農桑。”
“你講具體一些。”劉羿說。
羅孝成想想說:“我們把鄉裏的小吏、遊繳分為幾個小隊,一個小隊3個人,具體負責幾個亭或者多少個裏,把責任定明確,哪裏有事就必須出現在哪裏,幫他們調解矛盾,定立規矩。大人,其實鄉下人沒有太大的矛盾,一般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如果沒人管,就會發展成家族成員,甚至家族之間的械鬥。但如果有人管,就是道個歉、請個酒的事情,當然,殺人放火之類的事例外,不過這種事不多,一年也沒兩起。所以,隻要有人真正負責任的去管,一般就不會發生大的事情。有矛盾了,發生吵架甚至普通的打架了,我們就及時去調解,調解完了,還得立規矩,鄉有鄉規,民有民約,大家都得遵守。而且這個民約還得具體,比如說,這家的牛吃了那家的秧苗該怎麽陪,吃了菜該怎麽陪,兒子不孝順父母該怎麽辦,等等,有了規矩就好解決。”
劉羿點頭:“好,什麽是教化,這就是教化。教化不是隻講大道理,不是讓大家都集中起來背誦四書五經,教化就是這些日常言行的規範,是一種道德自覺,呃,就是羅孝成所說的鄉規民約,我們基層組織的任務,就是要讓百姓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是非明確,有章可循,並形成一種風氣,家有家風,族有族規,亭裏有民約,大家共同遵守。好,你們做得好,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羅孝成笑道:“大人謬讚了,我們就是盡量把這些小事做好,不給縣裏添麻煩。”
“這就對了,一個鄉會有多少大事,可做好這些小事,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鄉風變了,民風變了,這就是大事。我們以前百越人反叛,他們為什麽反,為什麽叛?就是這些小事沒有做好,平時就爭鬥不息,是非觀念淡薄,加上天災人禍,再加上百姓家裏缺糧,有人一唿,其他人就積極響應,最後釀成民變。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是這樣。”大家附和。
劉羿問羅孝成:“這裏的百姓現在缺糧嗎?”
“不缺糧,不缺糧,大人不信可以隨便進幾家去問問。哪怕鰥寡孤獨,我們都有人關照。”
“好,我是要去看看。”劉羿轉頭對縣令陳卿說:“我今天在這裏看到了一種生活富足的田園生活,一種自然和睦的民風民俗。走,我們去找一個人家吃飯去。”
“行,大人隨便選。”
劉羿見河邊有一家在辦春酒,笑著說:“我們也去趕酒。秦虎,找人去商店買禮品,大過年的,不能白吃。”
“諾!”秦虎立即吩咐人去辦。
劉羿等人去到辦春酒的那家,家主羅老二激動得全身發顫,趕緊增加酒食,周圍的百姓知道了,也紛紛生火,把家裏的好菜拿出來,做好送過來。
劉羿和大家交談,了解這裏的生活,知道鄉有秩講的是實情,心情愉悅,詩興大發。
劉羿喊:“拿紙筆來。”
鄉裏立即有人送來紙筆,劉羿提筆揮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陳卿念了兩遍,大讚:“好詩,好詩。”陳卿羨慕地看著這家的主人羅老二:“好好裱起來,刺史大人這幅字,價值千金、萬金。”
羅老二噗通跪下:“刺史大人,從今年起,我要送羅家兒孫去讀書,我們羅家以後要做詩書人家。”
陳卿笑道:“你們既然與刺史大人有緣,可到縣衙找我,我來安排,你們這裏的羅家子孫進縣學免交學費。”
“多謝大人。”羅老二給陳卿磕頭。
“多謝刺史大人和縣尊大人。”羅家幾十個人跪下磕頭。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劉羿換上便裝出發,大家也換上便裝隨行。縣衙去的人不多,就縣令陳卿、縣丞黃之琨、主薄陳炯三人同行。
大家出了東門,一幅寧靜的農村畫卷就展現在人們麵前。現在是過年時節,莊稼地裏很少有人,都在辦春酒。許多孩子在村子附近打鬧,見到有人來,躲進村子周圍的竹林或者樹林裏。
劉羿等人沿著一條稍微寬敞一些的道路行走,走了一陣,路上行人開始多起來,見到這支隊伍都提前讓到路邊。縣丞黃之琨說:“這些都是走親戚的村民。”一些村民見到陳卿、黃之琨會主動打招唿,看來這縣令、縣丞還是經常下到民間的,估計主薄陳炯平時守縣衙的時候多,所以村民不認識他,打招唿時自動忽約了他。
縣令陳卿仍然話不多,沿途主要是縣丞黃之琨在介紹情況。黃之琨大約四十歲,個子不高,偏瘦,但給人幹練的感覺,劉羿對他印象挺好。主薄陳炯是個不到三十歲的壯年人,高個子,長臉,文氣重一些。據南海郡郡丞吳廣介紹,這3人都是茂才出身,但陳卿和陳炯都不是當地人,黃之琨就是博羅縣茂才。
走了一個多時辰,到達羅家鄉,這個鄉隻有一條街,大約有100戶人家,周圍都是農田。左邊不遠處是東江,江兩岸有幾個小碼頭,有渡河船,碼頭兩邊有村莊和竹林。河裏有幾隻打漁船,岸邊有洗衣的婦人,一群孩子在河邊玩耍。
劉羿站在街頭看了一陣,感慨道:“好美的畫卷。”
陳卿一聽,來了興趣,趕緊說:“大人,為吾等賦詩一首?”
劉羿笑笑:“如果沒有戰爭,沒有動亂,我也願意過這樣的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著老婆孩子,多好啊。”
陳卿皺皺眉:“是啊,以前交州動亂不斷,到這個時候,正是春荒,許多人都很緊張,不敢走遠,鄉亭還要組織人四處巡邏,發現情況不對,立即轉移百姓。說真的,現在這裏如此平和,還得感謝大人呢。”
劉羿搖搖頭:“都是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大人過謙了。”陳卿笑道,“以前稅重,到這個時候,好多人家已經沒有餘糧了,但稅費不能少,許多鄉秩到現在還在忙著收稅費呢。”
“那現在他們又在忙什麽呢?”
陳卿笑笑,對一個中年人說:“羅孝成,你給大人說說,你們在忙什麽?”
中年人趕緊上前,躬身道:“大人,我是這個羅家鄉有秩,現在,我們的主要事務是調解糾紛,勸課農桑。”
“你講具體一些。”劉羿說。
羅孝成想想說:“我們把鄉裏的小吏、遊繳分為幾個小隊,一個小隊3個人,具體負責幾個亭或者多少個裏,把責任定明確,哪裏有事就必須出現在哪裏,幫他們調解矛盾,定立規矩。大人,其實鄉下人沒有太大的矛盾,一般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如果沒人管,就會發展成家族成員,甚至家族之間的械鬥。但如果有人管,就是道個歉、請個酒的事情,當然,殺人放火之類的事例外,不過這種事不多,一年也沒兩起。所以,隻要有人真正負責任的去管,一般就不會發生大的事情。有矛盾了,發生吵架甚至普通的打架了,我們就及時去調解,調解完了,還得立規矩,鄉有鄉規,民有民約,大家都得遵守。而且這個民約還得具體,比如說,這家的牛吃了那家的秧苗該怎麽陪,吃了菜該怎麽陪,兒子不孝順父母該怎麽辦,等等,有了規矩就好解決。”
劉羿點頭:“好,什麽是教化,這就是教化。教化不是隻講大道理,不是讓大家都集中起來背誦四書五經,教化就是這些日常言行的規範,是一種道德自覺,呃,就是羅孝成所說的鄉規民約,我們基層組織的任務,就是要讓百姓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是非明確,有章可循,並形成一種風氣,家有家風,族有族規,亭裏有民約,大家共同遵守。好,你們做得好,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羅孝成笑道:“大人謬讚了,我們就是盡量把這些小事做好,不給縣裏添麻煩。”
“這就對了,一個鄉會有多少大事,可做好這些小事,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鄉風變了,民風變了,這就是大事。我們以前百越人反叛,他們為什麽反,為什麽叛?就是這些小事沒有做好,平時就爭鬥不息,是非觀念淡薄,加上天災人禍,再加上百姓家裏缺糧,有人一唿,其他人就積極響應,最後釀成民變。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是這樣。”大家附和。
劉羿問羅孝成:“這裏的百姓現在缺糧嗎?”
“不缺糧,不缺糧,大人不信可以隨便進幾家去問問。哪怕鰥寡孤獨,我們都有人關照。”
“好,我是要去看看。”劉羿轉頭對縣令陳卿說:“我今天在這裏看到了一種生活富足的田園生活,一種自然和睦的民風民俗。走,我們去找一個人家吃飯去。”
“行,大人隨便選。”
劉羿見河邊有一家在辦春酒,笑著說:“我們也去趕酒。秦虎,找人去商店買禮品,大過年的,不能白吃。”
“諾!”秦虎立即吩咐人去辦。
劉羿等人去到辦春酒的那家,家主羅老二激動得全身發顫,趕緊增加酒食,周圍的百姓知道了,也紛紛生火,把家裏的好菜拿出來,做好送過來。
劉羿和大家交談,了解這裏的生活,知道鄉有秩講的是實情,心情愉悅,詩興大發。
劉羿喊:“拿紙筆來。”
鄉裏立即有人送來紙筆,劉羿提筆揮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陳卿念了兩遍,大讚:“好詩,好詩。”陳卿羨慕地看著這家的主人羅老二:“好好裱起來,刺史大人這幅字,價值千金、萬金。”
羅老二噗通跪下:“刺史大人,從今年起,我要送羅家兒孫去讀書,我們羅家以後要做詩書人家。”
陳卿笑道:“你們既然與刺史大人有緣,可到縣衙找我,我來安排,你們這裏的羅家子孫進縣學免交學費。”
“多謝大人。”羅老二給陳卿磕頭。
“多謝刺史大人和縣尊大人。”羅家幾十個人跪下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