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明君?


    孝宗皇帝即位前就在探索明君之道,其實有宋一代明君是有模板的,無非保持私德、輕徭薄稅、廣開言路等等,北宋仁宗皇帝就曾做出過優秀的表率。


    孝宗是這樣探索,也是這樣做的,不愛女色,崇尚節儉,堂堂一國之君不興修宮殿,不添置衣物,國庫裏一貫一貫的錢太久用不到,以致於錢眼裏穿的線都放爛了。


    可饒是這樣,依然難以達到孝宗心裏真正的明君境界,因為在南宋的普世價值裏,有著比北宋收迴幽雲十六州更為殷切的渴望-北伐收複中原。


    在三國演義裏,吳蜀兩家聯合便足以抵抗曹魏,孝宗朝的南宋實際上已經牢牢控製著當年吳蜀兩國的疆域,宋金對峙並不落下風,真正需要孝宗決策的隻剩下了如何收複中原,以及走哪條路收複中原。


    早在趙構時期,吳家兄弟和嶽飛已經打出過成熟的北伐路線:要麽從蜀中北伐進入關中攻占長安,要麽走荊湖北上直取河南。完顏亮遇刺金軍北撤後,宋金江淮戰場和荊湖戰場暫無戰事,隻有陝西打得火熱。首相陳康伯、再次迴朝的前首相張浚和剛被派去四川總領川陝所有軍政事務的虞允文都支持在陝西戰場更進一步,以圖收複中原。


    但時任翰林學士的史浩不同意,認為目前宋軍實力仍遠遜於金軍,在陝西待著不安全,堅決主張陝西宋軍全線退迴四川,北伐要從長計議。


    聽起來非常刺耳,但孝宗還是聽從了史浩的建議,下詔吳璘所部宋軍全線撤迴。詔書送到前線,宋軍全軍將士義憤填膺,明明掌握戰場主動卻要退兵誰會心甘情願?都很抗拒,有人建議吳璘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如先守住大散關外州縣,大不了不再進攻金軍便是了。


    雖然防區不同,但吳家兄弟與嶽飛其實關係不錯,吳階還曾送給過嶽飛美女,不過被嶽飛以忙於軍務退了迴去。英雄惜英雄,吳家兄弟並未因美女誘惑失敗而與嶽飛結怨,反而是更敬重嶽飛為人。


    嶽飛後來怎麽遇害的?北伐眼看著要成了被朝廷叫迴去害死,現在吳璘這北伐隻是有了個初步成果,敢抗命?信不信比嶽飛死的害慘?


    不管台上坐的是誰,隻要殘害忠良發生過一次,就會留下永遠的傷痛記憶。


    吳璘不願冒抗命的險,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月下令全軍撤迴四川,徒單合喜得知後率軍追擊,宋軍損失慘重,十一座州縣再次落入敵手,大散關以北國土再次丟失。


    聽起來叫人血壓升高,但提議撤兵的史浩卻並非一個奸臣。


    史浩是紹興十四年進士,之後到餘姚做了幾年縣尉。南宋趙構在位期間國家製度混亂不堪,製科考試已不複存在,讀書人中了進士之後如果想更進一步隻有一個辦法:巴結逢迎。


    雖說進士都是人中龍鳳,但每次開科取士對於國家來說還是能選出上百名人才,不可能每人都被重用,進士們為了有更好的政治前途隻能去巴結朝中大員,而當時把持朝政的正是秦檜。史浩對秦檜非常不感冒,不巴結不靠近,於是餘姚縣尉任期結束後繼續在外做官。


    人生隨時都可能時來運轉,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病死,之前反對秦檜的朝臣紛紛起複,史浩因其拒絕依附秦檜受到同僚推薦,迴到朝中到太學任職。


    太學工作幾年後,朝廷給當時尚且年幼的兩位皇嗣趙伯琮和趙伯玖配老師,史浩光榮赴任。除了日常讀書學習,史浩還教兩位皇子做人的道理,趙構當時為了試探兩人是否好色各送了十名美女給兩人,史浩反複告誡不要碰這十名美女,但趙伯玖還是沒能把持住,把美女們都霍霍了,而趙伯琮聽了老師的勸告十名美女完璧歸趙,最終贏得了趙構的讚賞。


    聽話的趙伯琮一直對老師言聽計從,而史浩也從未辜負過自己的學生。完顏亮南侵時已經受封為建王的趙伯琮曾向趙構上疏一封,請求到前線帶兵作戰。


    史浩聽說趙伯琮的上疏後急忙找到他勸諫,說曆朝曆代皇子外出帶兵都是大忌,當年安史之亂唐玄宗封兒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帶兵平叛,轉眼李亨就跑到靈武稱帝當了皇帝,把唐玄宗架空成了太上皇。更不要提你父皇自己就是皇子帶兵最後當的皇帝,你這麽一請求不僅不會同意你帶兵出戰,反而還會懷疑你要謀反。


    趙伯琮聽了史浩的分析,嚇的心驚肉跳,於是趕緊在史浩的建議下又擬了一封奏疏,說自己之前帶兵出戰的提議不成熟,希望父皇同意將來禦駕親征時讓自己隨駕侍奉。


    從搶班奪權到身邊侍奉,皇儲的態度轉變讓趙構很滿意,接著就真的帶著趙伯琮到建康巡視三軍去了。


    從小到大的諄諄教導,加上多次的指點迷津點醒夢中人讓趙伯琮對老師史浩產生了深刻的信任,即位成為孝宗後立即把史浩提拔為翰林學士,參與到國家大政方針的分析決策之中。


    就這樣一個一直對自己絕對忠心不二的老師,一個自己剛即位便給自己出主意為嶽飛平反、讓自己贏得天下人稱讚的老師,現在反對首相陳康伯、江淮宣撫使張浚和川陝宣諭使虞允文的意見,認為國力尚不足以與金作戰,要在川陝采取守勢,換成任何一個人,會怎麽選?


    多年的師生情誼讓孝宗選擇相信老師史浩,下詔吳璘撤軍。但兩軍對壘單方麵撤軍談何容易,即便是當年嶽飛已經打得金兀術準備收拾行李迴東北老家了,撤軍時也被金軍從後麵追擊遭受了一定損失,吳璘此次撤軍同樣如此,在金軍追擊下宋軍損失慘重,傷亡三萬多宋軍士兵,吳璘手下數十位得力部將戰死。自此,四川宋軍長期無力北伐,南宋北伐的雙臂已自斷一臂。


    吳璘傷亡慘重喪失失地的消息傳來,孝宗非常痛惜,然而當初力排眾議放棄陝西戰場的是自己,如今再怎麽後悔都晚了,為了彌補陝西的損失,也為了完成自己和千千萬大宋子民的夢想,必須在靠近江南的江淮戰場上發起北伐。


    江淮戰場的北伐與否再次引發了激烈的議論,隆興元年正月吳璘在陝西撤軍後,已經升任樞相的張浚提議北伐從江淮出發先打淮北再入山東,最後從山東進攻河南收複開封。


    作戰計劃聽上去可行性比較強,當時金軍多屯駐在淮西,淮東淮北駐軍並不多。但這麽一個看上去可行的計劃再次遭到反對,當時已經升任次相的史浩堅決反對張浚的北伐計劃,原因還是與之前一樣:孝宗即位之初國家實力不足,應當先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朝廷最高決策圈子裏,次相與樞相地位相近,此時能夠決定最終是否北伐就看首相陳康伯的意見了,然而一向對金主戰派的陳康伯卻罕見的沉默了,既不支持北伐,又不反對北伐。


    當時在南宋政壇上主要有三種聲音,一種是以張浚為首的主戰派,北伐收複中原;另一種是以史浩為首的主守派,不主動出擊金國但做好備戰,金軍如果再次南下我們堅決抵抗;還有一種是主和派,主張把完顏亮南侵後宋軍收複的一部分失地退迴去,補足歲幣,以求和平。


    完顏亮死後金軍北歸江淮戰場上沒能乘勝追擊,陝西戰場占據主動白白放棄自毀戰果,實際上在隆興元年之初,南宋已經沒有對金作戰的優勢了,在這種情況下主守並非什麽壞事。但畢竟新君登基,國家風氣為之一振,迴想紹興年間趙構卑躬屈膝向金國稱臣納貢,大宋臣民太渴望對金國一雪前恥了。


    首相陳康伯就處於這樣一種左右為難的狀態中,貿然北伐勝算不大,但如果不趁著孝宗銳意進取推動北伐,越往後拖北伐越沒希望。


    不表態的首相給了孝宗一種默認的鼓勵,你已經不是儲君、不是建王,而是大宋的皇帝、萬民的天子,決策權就在你手中,不管是宰相還是老師,誰也不應該也不能影響你,在帝國博弈的頂級賭場裏,能與對麵金世宗對決的隻能是你宋孝宗。


    一直以來小心謹慎的孝宗決定拿出皇帝的魄力,不再聽取任何反對意見,隆興元年四月,孝宗在不通知三省的情況下,直接下詔給前線的江淮都督府,正式開始北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