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興兵伐宋之前,南宋曾經一度把紹興和議當成了南宋版的澶淵之盟,準備享受接下來百年的和平,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誰還有那閑工夫去理會中原被侵占的國土。


    紹興二十五年十月,把控朝政多年的奸相秦檜身體越來越差眼看著要不行了。按照常理來講,奸臣一定希望自己子孫後代永遠榮華富貴,臨死前肯定會為孩子們鋪路。但秦檜並沒有這麽做,不但沒有提拔兒子秦熺更進一步,反而上疏請求將兒子秦熺和兩個在朝中為官的孫子全部外放擔任閑職。


    不得不說當奸臣是個技術活兒,秦檜就是個高水平奸臣,明知自己惡貫滿盈,孩子們繼續在朝中任職難免遭到清算,果斷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選擇退讓來保住血脈。


    秦檜的兒子秦熺身世比較複雜,秦檜夫婦從金國逃迴來之後,王氏一直不能生育,而秦檜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懾於王氏的威脅一直不敢納妾,後來過繼了王氏的一個侄子來當嗣子,就是秦熺。


    一個奸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一定能跟自己一條心,更何況過繼來的兒子,秦熺雖然一直對秦檜恭孝有加,但暗地裏自己也在打主意。秦檜病重的消息傳到宮裏,趙構來到秦府探望,當時秦檜已經病的說不出話了,見到趙構後知道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麵,隻有默默流淚。


    漢奸皇帝眼見著漢奸宰相要先行一步,趙構也很是傷感,拿手帕親自給秦檜擦淚,秦熺在一旁候著,等趙構給秦檜擦完淚趕緊湊上去問,陛下考慮由誰來接任宰相?


    老宰相眼看著不行了,兒子正年富力強在朝中為官,當時秦熺已經官居樞相,離首相僅一步之遙,考慮到宰相傳承和對老宰相的恩情,皇帝一句話秦熺再進一步完全不過分。


    然而趙構卻沒有接秦熺的話,隻是冷冷的說道,此事愛卿不該參與。


    一向不怎麽管事兒的趙構這次出乎意料的強硬拒絕了秦熺更進一步的試探,秦檜死後,秦熺和兩個兒子全部致仕,秦家自此淡出中央。


    秦檜的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南宋朝廷經過秦檜十幾年的把持被搞得烏煙瘴氣,秦檜在時趙構為了清閑不願輕易打破這種穩定,現在秦檜沒了,是時候做出調整了。


    為了防止秦檜餘黨繼續把持朝政,新任宰相不能是秦檜親信,趙構挑來挑去,挑選了湯思退擔任首相。


    湯思退原本是被趙構和百姓寄予厚望的,紹興十五年,二十八歲的湯思退高中進士步入仕途,後來又在南宋少有的製科考試中奪得榜首,接著便是進入館閣平步青雲。


    在中央任職的幾年裏,湯思退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察言觀色能力和圓滑的處世風格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包括趙構和秦檜都對其多有讚賞。紹興二十五年由翰林學士晉升任職參知政事,正式進入宰執班子。


    說來也是諷刺,趙構認為湯思退非秦檜親信的原因是湯思退是因為湯思退曾單獨給他匯報過工作。


    要知道湯思退可是堂堂參知政事,國家副宰相,按照宋製別說是副宰相了,就算是低一級的禦史中丞、翰林學士等官員也是要經常直接給皇帝匯報工作的。但趙構在位時由於他本人早年風雲飄搖太多,年紀大了之後隻想享福不想管事兒,所有大小事務都由秦檜一人把持,首相以下其他官員匯報工作都被秦檜壟斷,先報給秦檜,經過秦檜篩選之後再有酌情匯報給趙構。


    更可笑的是湯思退之所以會直接給趙構匯報工作,是因為後來秦檜年紀也大了力不從心,有些事也忙不過來專門交代湯思退不要事事都給自己請示匯報,日常事務直接匯報給趙構等待指示就可以了。


    就這樣,在趙構和秦檜兩人稀裏糊塗的指示下,湯思退就有了非秦檜黨人的政治標簽,秦檜死後親信被清算大量貶官外放,湯思退因禍得福升任首相。


    湯思退任首相,那還得有次相,否則又要成為之前秦檜那種獨相的局麵,給了繼任者獨裁的機會。


    趙構挑選的次相是萬俟卨。


    不是趙構還惦記著秦檜黨人,而是因為萬俟卨雖然曾經依附秦檜,但後來隨著自己升任參知政事,對秦檜大權獨攬不滿兩人交惡,再後來被秦檜貶出朝廷。


    既然已經與秦檜決裂那就肯定不會再是秦檜黨羽,在趙構這種簡單粗暴的指導思想下,萬俟卨被召迴朝廷擔任次相。


    從首相、次相的人事安排來看,趙構對國家核心官員的選任可謂相當草率,全憑個人感覺,感覺這人不是秦檜黨羽就用,可宰相那是要主持國家軍國大事的,就算不是秦檜黨羽,就不考慮其他方麵嗎?比如那萬俟卨,就差奸臣二字寫到額頭上了,這也能用?


    能用,因為趙構自己也是漢奸。


    漢奸對國家對百姓對民族英雄是完全不在乎的,漢奸在乎的隻有自己能不能永享榮華富貴。宰相換了新鮮血液,但為了製約宰相專權,之前被秦檜破壞的台諫製度也要恢複,諫官們必須找迴北宋時代的血性,要能言善諫,對宰相們形成製約。


    接著,趙構又下令杜絕了首相兼樞相的習慣,後任的湯思退和再後來的首相們都不再兼任樞相。其他方麵又在科舉製度、官員選拔任免製度等方麵做了重新的調整和改革,革除了秦檜時期科考黑暗、賣官鬻爵的風氣。


    總的來說在秦檜死後的幾年裏,南宋政壇曾一度出現積極向好的新風向,直到北方傳來異動,金軍南下的傳言甚囂塵上。


    最早提出金軍可能南下消息的是出使金國歸來的使者,南宋紹興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完顏亮已經遷都中都,招兵買馬北方重兵雲集,使者歸來後便上疏金國動向並請求朝廷早做準備。


    小小的使者做好迎來送往的本職工作就行了,軍國大事瞎參和什麽?趙構君臣毫無懸念的對提議未加理會。但國家總有有心人,在金軍動向傳開之後,遠在江陵的張浚聽說後急忙上疏朝廷,提醒朝廷早做準備。


    趙構親自挑選的宰相,在對金政策方麵那自然也是與趙構保持高度一致,張浚奏疏到了朝廷之後,湯思退和萬俟卨都異常反感,諫官們更是彈劾張浚外放後還在“生事”,在湯思退和萬俟卨的提議下,朝廷將張浚革職,進一步貶謫到了永州。


    掩耳盜鈴無法解決金國的威脅,到了紹興三十年,出使金國的使者帶迴了金國皇帝要遷都汴京的消息,趙構終於醒悟了。金國遠居東北那是蠻夷,建都燕京那是邊陲,如果定都在了大宋首都汴京,那天下到底誰是正統幾乎就不用爭了,自己就是妥妥的偽政權。


    中央政府對割據一隅偽政權的態度從來都是鏟除剿滅,如果不是想南下侵略,完顏亮他是吃飽了撐的才要遷都汴京?眼瞅著不能再繼續裝傻,趙構終於不得不開始著手防備,而防備金軍最先要解決的就是南宋的皇嗣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