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姥姥常常給我講故事解悶兒,我要是鬧人了就嚇唬我說讓金兀術來給我抓走,嚇得我不敢胡鬧了問怎麽辦,我姥姥說隻要你別吵別鬧,嶽飛就來保護我們了。


    嶽飛,字鵬舉,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生於河南湯陰縣。嶽飛家裏世代務農,父親嶽和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嶽和具有中國自古以來農民的普遍特點,寬厚仁慈。村子裏有吃不上飯的他會自己家省一點兒救濟村民,旁邊別人家的田地侵占了自己家田地他也不計較,有人欠自己家錢不還他也從不催著還錢。


    仁厚的嶽和營造了一個仁厚的家庭環境,嶽飛就在這樣的家庭中出生。嶽飛出生的那天相傳有大鵬鳥從嶽家飛過,嘶鳴聲悠遠不絕,父親就給嶽飛取名為飛,字鵬舉。


    大鵬鳥沒能給小嶽飛帶來幸運,剛剛滿月的時候黃河決堤衝了湯陰縣,嶽飛母親姚氏抱著嶽飛坐在一個甕裏隨洪水漂到岸上,好不容易撿迴一條命。


    死裏逃生的嶽飛母親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給嶽飛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嶽飛自幼讀了不少書,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左氏春秋》就是《左傳》,是一本編年體史書,除了記錄諸侯爭霸的曆史外,還重點記錄了很多春秋時代的戰爭,三國時代關羽就很喜歡讀此書,年少的嶽飛在讀《左氏春秋》的過程中已經有了對戰爭的初步了解。


    自古英雄出少年,嶽飛在讀書的同時身體成長了異常健壯,十幾歲時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宛如天生神力。對比之下趙構年輕時也能拉開一石五鬥的強弓相當於一百四十斤,已經很厲害了,嶽飛開弓的三百斤比趙構兩倍還要多,宋代史書記載中僅此一人。


    想要有所成就光有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有技巧,少年嶽飛跟隨周同學習射箭,周同號稱“鐵臂膀”,一身射箭的好功夫,嶽飛隨其學習進步很快,學到最後射術已經能同師父媲美,而且左右都能開弓。


    宣和四年,十九歲的嶽飛投軍來到真定安撫使劉韐手下,當時老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賈進和為首的盜賊,危害鄉鄰魚肉百姓,嶽飛便請求帶一支部隊迴去剿匪。嶽飛在劉韐手下時間久了劉韐也了解這名年輕人的能力,相州盜賊規模不大,於是出於對嶽飛的信任便撥給嶽飛一個百人小隊前往剿匪。


    嶽飛迴到相州之後,將部下分為三撥,一撥假扮成商人在城外溜達,一波人到賊窩旁邊山下埋伏,然後一撥由嶽飛親率誘賊。


    假扮商人的士兵很快被盜賊抓到賊窩裏去,接著嶽飛領人到賊窩處挑釁,盜賊傾巢而出,嶽飛且戰且退,到了埋伏點宋軍伏兵盡出將盜賊包夾消滅,賊窩裏的宋軍聽也同時發難將陶俊、賈進和生擒,就這樣把相州盜賊集團輕鬆剿滅。


    剿滅了盜賊,嶽飛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更上一層樓,沒過多久童貫先生率軍北伐,收複幽雲十六州氣吞山河何其壯哉,年輕的嶽飛沒有猶豫的加入了童貫的大軍,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的,嶽飛跟著楊可世在幽州城被人打的屁滾尿流的就迴來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宣和四年又逢父親嶽和意外病故,嶽飛迴到老家守孝。靖康元年金軍南侵,一路燒殺搶掠百姓流離失所,嶽飛眼見金人所為心中憤慨意欲投軍,但又擔心老母親和妻兒無人照顧。但母親姚氏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性,鼓勵兒子投軍報國,為了讓嶽飛堅定信念,姚氏給兒子背上刺上了四個字,盡忠報國(演義裏的“精忠報國”不準確,真實的曆史是“盡忠報國”)。


    辭別家人的嶽飛踏上了抗金的征程,當時相州的武翼大夫劉浩正在城中招募士兵,嶽飛便進城加入其麾下。是金子就會發光,投奔劉浩之後,嶽飛因其出色的個人能力備受劉浩青睞。靖康元年十一月趙構來到相州,恰巧當時相州城外一名叫做吉倩的人聚眾作亂,趙構讓劉浩剿滅這貨賊人,劉浩就趁機推薦了嶽飛。


    嶽飛二話沒說點齊兵馬出城剿匪,吉倩這股盜賊完全不經打,三下五除二便被嶽飛打服,還是心服口服,打完了還跟著嶽飛迴來投降,嶽飛也因此一役被趙構親自提拔為承信郎。


    一心報國的嶽飛並非一帆風順,不久之後老家消息傳來,妻子劉氏因為嶽飛常年不在家無法忍受,離開了嶽家,兒子嶽雲嶽雷跟著奶奶姚氏相依為命。


    突然變成了光棍的嶽飛並沒有恨劉氏,自己常年在外領兵作戰虧欠了家庭,劉氏照顧老人和孩子本就辛苦,隻是劉氏離開之後母親姚氏隻能獨自照顧嶽飛兩個兒子,更加辛苦。


    嶽飛把對家庭的愧疚化作了戰場上的奮勇,此後不斷率部擊敗相州小股金軍。靖康二年跟隨劉浩南下奔赴開封勤王,到了滑州被金軍攔截,嶽飛率百餘名宋軍在黃河邊遭遇金軍大隊人馬,嶽飛號令全軍直衝敵陣,自己更是一馬當先迎頭將敵將斬殺,金軍主將被殺大敗退卻。


    雖然贏了一場遭遇戰,但金軍主力很快趕來,劉浩這支宋軍實力遠不能敵,於是率部迴到大名府趙構麾下,希望天下兵馬大元帥能盡快帶領大家殺迴開封解救國難。


    可惜的是當時的趙構已經沒有了初入金營時的那股豪氣,開始畏首畏尾,不久之後更是帶著親信跑去東平府,留下副元帥宗澤管理大名府軍務。


    趙構一走,反而是解放了大名府宋軍,在宗澤的率領下,宋軍南下勤王,先後在開德、曹州與金軍大戰,兩次戰鬥中嶽飛身先士卒手刃數名金軍,受到宗澤讚賞。為了提點這位勇猛的小兄弟,宗澤親自教授嶽飛陣圖,沒想到被嶽飛婉拒,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嶽飛反而告訴宗澤陣法要活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澤年紀比嶽飛大得多,經曆過的大戰小戰也遠多於嶽飛,交給嶽飛的陣圖並非要嶽飛生搬硬套,而是想讓嶽飛多增加一些作戰的思路。嶽飛以為宗澤在第二層,其實宗澤在大氣層。


    大氣層的宗澤就是有大氣層的胸襟,嶽飛拒絕了自己卻完全不生氣,仍然將嶽飛視如己出,不吝教授嶽飛作戰技巧,嶽飛在跟隨宗澤的幾個月裏,軍事指揮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


    也許這就叫英雄惜英雄吧。


    得益於欽宗絕妙的安排,所有勤王部隊隻能在開封城外圍迂迴,不敢往開封靠近,可金人並沒有因此就放過北宋的皇帝父子。靖康二年四月二帝隨金軍北上,北宋滅亡,接下來五月份趙構在隨行大臣擁戴下稱帝,眾多抗金名將前去投奔,嶽飛也在此時奉命改從黃潛善麾下。


    原本以為好不容易留下來一支正宗的趙宋血脈可以帶著大家重建國家北上打敗金人雪恥,可沒想到趙構對於重振朝綱洗刷國恥這類行動不感興趣,從即位一開始主要的國策就是派使者去北邊議和,能不打盡量不打。


    嶽飛看不過去了,當時他隻是一個基層軍官,可仍然冒著極大的風險上疏,請求趙構不要老是在南方待著,而應該禦駕親征率軍北伐恢複中原。


    廣開言路那是北宋的國策,到了趙構這兒之後已經不好使了,看到嶽飛一名小小的武將竟然敢妄議朝政,趙構很不高興,一道命令下來,嶽飛革職,迴家歇著去吧。


    離開了黃潛善的隊伍,嶽飛並沒有泄氣,與其跟著趙構和黃潛善在南方渾渾噩噩,還不如親自迴到北方參與抗金,嶽飛渡過黃河投奔河北招討使張所麾下。


    別看趙構破壞廣開言路的傳統,士大夫群體可是一直推崇敢於言事的官員,尤其是因為言事被貶,那簡直就是文官的榮譽。嶽飛又能打又敢於言事,那是文武雙明星,張所對嶽飛的事跡早有耳聞,也知道他是因為上疏言事被貶,大力歡迎,並任命嶽飛為武經郎跟隨部將王彥南下渡過黃河抗擊金軍。


    當時黃河南岸的新鄉屯有金軍重兵,王彥率軍來到之後不敢輕易出擊,嶽飛一看覺得是殲敵的好機會,招唿都沒打一聲直接率軍朝著金軍衝了過去。金軍之前一直都是打順風仗,習慣了宋軍望風而降,突然冒出來一支不怕死的宋軍衝過來一時之間有些懵。


    嶽飛沒有給敵人機會,一邊激戰一邊向金軍中軍突進,竟然摸到金軍中軍把大旗給拔掉了。金軍大旗一倒軍心大亂,王彥一看不用再遲疑了,率全軍壓上,宋軍大獲全勝,金軍潰退出新鄉。


    一般來說,軍人作戰服從軍令是天職,我軍就有明確原則,一切行動聽指揮,但凡違抗軍令,哪怕你作戰打贏了也要軍法處置,無非可以從輕發落而已。


    軍情緊急王彥來不及跟嶽飛計較抗命不抗命,雖然首戰告捷擊敗了金軍,但第二天金軍很快便調集主力將新鄉圍了起來。王彥所部宋軍僅七千餘人,而金軍圍城的兵力有數萬之眾,宋軍被圍隻能突圍,經過浴血奮戰殺出新鄉城。


    沒想到金軍窮追不舍,兩軍在新鄉城外一個叫的侯兆川再次遭遇,嶽飛再次帶頭衝進敵陣反複衝殺,身上受了十幾處傷,宋軍付出慘重代價擊退金軍。


    經此一役嶽飛部與王彥部走散,嶽飛經過轉戰軍糧耗盡,好不容易找到王彥軍處希望能來吃點兒糧食,被王彥拒絕,要跟嶽飛分家。


    自己抗命出戰惹的領導不高興,嶽飛知道這關係是沒法兒處了,於是率軍南下,又兩度戰勝金軍追擊,到開封府投奔了老領導宗澤。


    重迴老領導麾下,宗澤愛才心切,沒有追究嶽飛違抗軍令的罪責,而是委以重任,派嶽飛在開封附近的各個重要關口駐守,期間多次擊敗金軍,開封府形勢一度向好。


    然而建炎二年七月宗澤病逝,杜充接任開封留守後倒行逆施,打擊民間抗金力量,將許多義軍逼成盜賊。建炎三年正月,開封附近盜賊首領王善率軍攻城,號稱擁兵五十萬。嶽飛奉命討賊,左手持弓右手持矛率兵八百帶頭衝入敵陣,賊軍完全沒見過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幾十萬大軍被嶽飛打的抱頭鼠竄。


    王善率軍退去,嶽飛繼續追擊從開封一路追到陳州,在陳州城外的清河(今河南西華縣)再次大破賊軍,生擒多名賊將。


    建炎三年六月,嶽飛外出剿匪迴京,杜充此時已經接到趙構南逃的消息,讓他率開封部隊南下到建康府勤王。嶽飛苦苦相勸,首都開封不能放棄,今日一旦放棄往後想收迴來就難了。


    放棄不放棄的,杜充說了也不算,既然皇帝趙構都下令放棄了,能跟著一起往江南躲肯定是最好的,至於故都開封?誰愛待誰待,官場老油條杜充看得很開,去哪兒混不是混?何必要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


    杜充的離去使得開封府失去了全部的守備力量,建炎四年二月,金軍南下中原,開封城開城迎降,這座靖康之變時都沒淪為敵手的城市終於陷落。


    隨杜充南下過江之後,嶽飛一度成了平叛專業戶,當時的江南並不太平,群雄並起,不少盜賊占山為王對抗朝廷。經過一段時間的征討,江南的形勢逐漸穩定下來。可趙構在建康府屁股還沒坐熱,金軍又打了過來,趙構把長江防務交給杜充,可杜充根本不修戰備。


    建炎三年十一月,金軍在盜賊的帶領下沿長江北岸攻打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烏江距離建康府不足百裏,渡過長江就是建康。嶽飛勸杜充馬上安排長江南岸防務,杜充卻以為萬無一失無需再增派人手。


    接著就是金兀術上岸,宋軍長江防線被擊破,嶽飛兵力單薄根本無力抵抗,金兀術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打到明州,趙構跑到海上躲過一劫。


    杜充投降,趙構又跑的無影無蹤,嶽飛失去組織和上級,隻好率部南下一路收集殘兵,趁機襲擊小股金軍。農曆十一月的天兒裏,即使是江南也是寒風瑟瑟,國家亂成這樣士兵們缺吃少喝,嶽飛率部在各村駐紮時嚴令士兵們,即使受凍挨餓也不能擾民,在江南一帶贏得了軍紀嚴明的聲譽,前來歸附的盜賊和漢人金軍越來越多。


    建炎四年三月金兀術開始北歸之後,嶽飛就跟在後麵搞偷襲,從杭州跟到宜興再到常州又到建康城外的牛首山,憑借出色的機動能力消滅不少金軍。


    金兀術逃迴江北之後,趙構君臣從海上迴來,派嶽飛跟著張俊討伐戚方叛軍。戚方本為杜充部將,杜充投降後戚方淪為叛軍在江南一帶劫掠,張俊嶽飛率軍征討經過數次交戰戚方投降,張俊對嶽飛帶兵作戰的能力頗為欣賞。


    建炎四年八月,朝廷調派張俊到江北救援楚州,張俊擔心打不過金軍,力薦嶽飛出征,於是朝廷派出劉光世和嶽飛兩路宋軍同赴楚州抗擊金軍,並任命嶽飛為通泰鎮撫使。


    奮鬥了短短四五年就從基層升到了統兵一方的大將,嶽飛的人生似乎無限風光,然而大將軍嶽飛第一次率軍進行的大規模會戰居然打了個敗仗。


    劉光世和嶽飛二人九月份到達江北,此時楚州已經被金軍圍攻了近百天。嶽飛先到了承州(今江蘇高郵市),在此三戰三捷全殲金軍高太保部。但友軍劉光世部遲遲沒有動靜,楚州城下的完顏昌率領的是金軍主力,嶽飛一支宋軍根本無力抗衡,一時之間也不敢貿然輕進。


    嶽飛和劉光世的援軍遲遲不到,楚州城的防守越打越艱苦,知州趙立一直在城牆上堅持指揮,多次打退金軍的進攻,在一次作戰中不幸被金軍的炮石擊中頭部壯烈犧牲。趙立死後,部下依然堅持抵抗,城裏的糧食吃完了就吃樹皮,一直堅持到九月底實在無力抵抗,楚州城被攻陷。


    楚州沒保住,朝廷又令嶽飛退守通泰,嶽飛撤到泰州發現無險可守,金軍又追了過來,隻好放棄泰州接著往南退,南通也不要了。擊退了一波又一波追擊的金軍後退迴了沙洲(今江蘇張家港市)。


    孤掌難鳴寡不敵眾,嶽飛第一次以主帥身份領兵作戰終究還是輸了,鑒於其他友軍更拉胯的表現,朝廷並沒有追究嶽飛丟失通泰的罪名,而是以待罪的名義,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建炎三年搜山檢海之戰宋金兩國誰也沒能撈到便宜,金兀術差一點兒抓到趙構終究還是功虧一簣,南宋想趁機收複江北實地沒想到最後反而盡失江北之地。


    完顏昌南下拯救了強弩之末的金兀術,但金兀術這種戰爭狂人,即使是仗打輸了,也不可能輕易休戰,楚州之戰距離他上次北歸已經半年有餘,卻不見金兀術再次南下,那麽問題來了,戰爭狂人金兀術去哪兒了呢?


    原來就在建炎四年八月,金兀術率軍開赴陝西,準備與完顏婁室合兵一處,一舉拿下陝西全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