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分別在唐朝和五代割據政權中做官,到了趙匡胤父親趙弘殷這一代,一開始在五代藩鎮王鎔手下做軍官,後唐莊宗李存勖與朱溫梁晉爭霸時王鎔派趙弘殷率兵馳援李存勖,從此趙弘殷長期在中央政權任職。


    李存勖死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趙匡胤就是後唐天成二年出生的。出生時又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帝王出生禮:赤光繞室,異香經久不散,出生時身上帶有金色,三日都未散去。


    趙匡胤長大後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作為軍人家庭,學習騎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趙匡胤同誌卻不走尋常路,找了匹脾氣又倔又爆的烈馬騎,連馬具都不配就上馬奔馳,烈馬甩頭就狂奔,馱著趙匡胤照著門框就撞,趙匡胤一頭撞上門框摔下馬來,一旁的人們都在惋惜,這麽好的棒小夥就這麽給撞死了,結果趙匡胤同誌慢慢的從地上爬起來,脾氣上來了又去追那匹烈馬,居然最終追上烈馬把馬馴服,安然無恙的騎上了烈馬。


    到了後漢初年,年輕的趙匡胤漫遊來到襄陽一間寺廟,寺廟裏有個會算命的老和尚告訴趙匡胤,北方會有他的際遇。當時郭威正在征召部隊到北方平叛,趙匡胤便投軍到郭威賬下,在曆次戰爭中逐漸顯露頭角。


    郭威是五代十國最後一個中央政權後周的建立者,父親郭簡曾是晉王李克用的部下,後在戰亂中被殺死,母親也在逃難路上病死。郭威被姨母撫養長大後,身材高大魁梧,加入了後唐皇帝李存勖的軍隊,後唐滅亡後又跟隨劉知遠從征並在劉知遠建立後漢過程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後漢樞密副使,統率後漢禁軍。


    劉知遠死後後漢隱帝劉承佑繼位,即位之初全國各地節度使接二連三的造反,郭威率兵平叛並北上擊敗入侵的契丹,穩固了風雨飄搖中的後漢王朝,郭威本人也被加封為樞密使兼天雄軍節度使領軍鎮。既是中央宰執又是地方軍鎮首領,郭威已經進無可進,封無可封。


    做人臣做到這份兒上,基本上也就到頭了,後漢皇帝劉承佑也是這麽想的,隨著郭威功高蓋主,劉承佑對郭威的猜忌越來越重。後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劉承佑密謀誅殺郭威,不料消息走漏被郭威得知。


    當時郭威率部駐紮在河北,眼看著皇帝就要幹掉自己,郭威不得不采取謀士的意見,偽造了一份詔書,聚集全軍將士,詐稱皇帝認為河北各軍鎮尾大不掉要全部殺掉軍鎮的軍官。士兵們一聽群情激昂,郭威趁機煽動氣氛,讓大家擁護自己到開封去“清君側”。


    郭威領軍多年,軍隊一出發便是雷霆之勢,劉承佑派出的軍隊根本不是對手,沒多久就打過了黃河,兵鋒直至開封。劉承佑見郭威勢大便殺掉了郭威在開封的全部家屬,郭威後來沒有繼承人隻好傳位給柴榮,也是拜了劉承佑所賜。


    乾佑三年十二月,郭威攻入開封,劉承佑死於亂軍之中。郭威主持朝政大局,安排皇太後臨朝聽政,擁立了一個後漢宗室劉贇繼位。


    穩定了開封的政局之後,郭威開始了下一步行動。後周廣順元年正月,契丹大軍入寇,朝廷派郭威率軍抵抗。郭威領著軍隊走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市)大軍鼓噪不前,一大批中下級軍官就苦苦的哀求郭威,大夥領軍攻入開封,後漢皇帝劉承佑死於戰亂中,可以說與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皇帝還是劉家人來做的話兄弟們以後遲早被清算,不如大帥做皇帝。說著,軍士們扯了一麵黃旗披在郭威身上,史稱“黃旗加身”。


    而趙匡胤,就是這批中下級軍官的其中之一。


    事已至此,郭威不再推卻,率軍迴朝。迴朝之後以太後名義廢掉劉贇,接著不出正月正式稱帝,建立後周。


    郭威做了皇帝後並沒有大規模的對外用兵,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家治理上,頒布了很多休養民生的政策,後周國力得到了發展。由於自己全家被殺,郭威沒了兒子,便將內侄柴榮收作養子,封柴榮為晉王、開封府尹。同時他還把趙匡胤命為開封府馬直軍使,這樣,趙匡胤開始在柴榮門下效力,逐漸有了自己的政治資本。


    郭威雖然賢明,卻命不長久,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病逝,周世宗柴榮即位,任命趙匡胤入職禁軍,做了一名禁軍將領。


    柴榮剛剛即位北漢便來進犯,北漢是後周滅亡的後漢皇族旁支建立的,當時的皇帝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要殺郭威沒殺成卻被反殺的後漢隱帝劉承佑的叔叔。北漢自建立以來就跪舔遼國,此次出征遼國也派了一萬多援軍,由遼國武定節度使楊袞率領,加上劉崇親自統帥的三萬多漢軍,漢遼聯軍達到五萬,氣勢洶洶。


    後周當時在山西與北漢對峙的是昭寧節度使李筠,李筠以為北漢隻是像往常一樣普通的進犯,沒有太過在意,結果上去被漢遼聯軍打了個大敗。柴榮得到李筠戰敗的消息坐不住了,剛剛當上皇帝北漢就來拆台,這仗不能輸,要想打的又快又好,必須禦駕親征。


    柴榮想禦駕親征,卻遇到了朝中阻力,當朝宰相、五代十國的政壇不倒翁馮道勸諫,陛下剛剛即位,國家人心不穩,不宜禦駕親征,派將領抵禦便是。


    柴榮態度很堅決,告訴馮道,唐太宗創業之初也是親征安定天下,我又有什麽好怕的呢?


    馮道一副忠言逆耳的做派,陛下與唐太宗不同,不可直接拿來學習。


    柴榮自信滿滿,劉崇就是烏合之眾,我親率大軍定能如大山般壓倒性的戰勝對方。


    馮道還在勸諫,陛下能成為大山嗎?


    柴榮滿腔熱血,馮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潑冷水,柴榮終於忍無可忍,當場結束了朝議,直接下詔征集士卒,為親征做準備。


    然後撤了馮道的宰相之職,打發他去給郭威的太祖陵做山陵使,主持陵墓禮儀。


    活得久見得多,不一定就說得對,人如果跟不上時代,總以元老自居,早晚要被淘汰。


    北漢二月底入侵,柴榮三月初率大軍從開封出發,三月十九日與漢遼聯軍在高平遭遇。柴榮安排侍衛司大將李重進率領左軍,侍衛司另一名大將樊愛能率領右軍,殿前司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部位於中軍,三軍成品字形列陣迎敵。對麵漢遼聯軍兵力達到五萬,周軍隻有不到四萬兵力,牌麵上還稍顯弱勢,柴榮壓力很大。


    戰鬥剛剛開始,柴榮大軍的右路軍將領樊愛能拔腿就跑,右軍大亂危及中軍,千鈞一發之際,柴榮沒有退卻,冒死穩住中軍,堅持在亂軍之中督戰,中軍氣勢大盛。趙匡胤當時在中軍,與張永德商定,各自親率一部出左右軍,無論如何也要把形勢扳迴來。


    趙匡胤振臂高唿,領著所部軍隊逆勢而上,勇猛無匹,漢軍本已得勢,沒想到突然又衝出這麽一個殺星,一時間被打懵了,大將張暉和樞密使王延嗣被陣斬。周軍逐漸扳迴劣勢,兩軍戰鬥陷入膠著之時,突然刮起了南風,周軍乘風加緊了攻勢,北漢終於抵擋不住全軍潰敗,漢軍和遼軍被打的丟盔棄甲,連劉崇的乘輿都被俘獲。


    柴榮乘勝進軍,攻占北漢河東城。得勝迴朝之後柴榮先是砍了臨陣脫逃的樊愛能一夥人,然後論功行賞,趙匡胤被提拔為殿前都虞候。再接著,柴榮深刻的意識到軍隊的素質問題,必須要下大力氣整改,於是安排趙匡胤對軍隊進行整風運動。


    五代時期,中央禁軍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司從上到下各有都點檢、副都點檢、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五個職位共十人,屬於軍隊最高指揮官團隊,趙匡胤雖然隻是級別最低的都虞侯,但已經跨入最高指揮官行列。


    而接下來的整風運動,更讓趙匡胤賺足了政治資本,他趁著整風,在殿前司自己麾下征召了一大批身材高大魁梧且武藝高強的精壯男子,在中下級軍官中提拔了一大批素質高且忠於自己的心腹,並廣泛的安排到了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個行列。就這樣,趙匡胤借著國家的政策,在給國家優選軍隊的同時又大大增強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實力和威望。


    顯德三年春天,趙匡胤隨柴榮征討南唐,此戰規格出乎尋常的高,南唐方麵派出了皇甫暉和姚鳳領軍十五萬迎戰,駐紮在清流關,皇甫暉時五代時期的百戰宿將,曆仕後唐後晉來到南唐,是當時南唐難得的將才。


    柴榮兵分兩路,自率精銳部隊攻打壽州,令趙匡胤率所部取清流關,趙匡胤軍隊數量遠少於皇甫暉,加之對方憑關據守,形勢對趙匡胤不利。但趙匡胤軍事才能實在優秀,研究了清流關的地勢地形後做出了部署:兵分兩路,一路正麵佯攻,另一路由趙匡胤親自率領,翻山越嶺,從清流關背後出奇兵襲擊。皇甫暉仗著人多勢眾,一開始並沒有對趙匡胤太過重視,後周軍隊出現在關前時親自領兵在關前對陣,然而剛剛開戰沒多久,趙匡胤便從後方奇襲出來,皇甫暉中軍大亂,慌忙敗退,餘部退入滁州城。


    滁州城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曆史名城,在五代時期就是江南重鎮,滁州城城牆高大,皇甫暉所率餘部人數並不少,如果據城不出,堅守是不成問題的,但皇甫暉也不知道是犯了什麽糊塗,趙匡胤追至城下時對著趙匡胤喊話,稱雙方各為其主,自己要在城外列隊迎敵,與趙匡胤決一勝負。


    這種決策是非常腦殘的,部隊新敗,士氣低落,對方士氣正盛,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守城池,慢慢消磨對方的士氣,但皇甫暉就這麽選擇了野戰決戰,趙匡胤大笑答應皇甫暉,讓你野外列陣。趙匡胤沒有趁對方陣型不穩時偷襲,而是等到皇甫暉列陣完畢,一聲令下,周軍全軍出動,趙匡胤身先士卒,抱著馬脖子衝鋒,周軍勢如破竹,趙匡胤風馳電掣直入皇甫暉麵前就砍,皇甫暉大驚失色被砍中腦袋,戰鬥基本上就是一邊倒,唐軍全軍覆沒,統帥皇甫暉、副將姚鳳被活捉。


    滁州之戰結束後不久,趙匡胤又在六合附近擊敗南唐齊王李景達,勝利班師,升任殿前都指揮使。


    顯德四年,趙匡胤再次跟隨柴榮征討南唐,先是攻下壽州,接著攻打濠州。南唐大軍在十八裏灘紮寨準備力戰迎敵,趙匡胤一馬當先縱馬過河攻破軍寨,一路攻城拔寨,先後拿下濠州、泗州、楚州,奪取了整個淮南。


    後周這邊是一勝再勝,南唐那邊是一敗再敗。當時南唐在十八裏灘前線的總指揮是齊王李景達,這位仁兄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哥哥,後周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把李景達嚇壞了,於是領著剩下的唐軍一路逃迴了金陵城。


    眼看著周軍要一路打過來幹掉自己了,李璟徹底慌了,向柴榮提出,我不當皇帝了,我把皇位傳位給兒子,南唐不再稱帝,奉後周為正朔。


    這一幕,與一百多年後的靖康之難真像。


    而後周的表現,也跟靖康之難中的金國極為類似。柴榮不同意,集結軍隊,準備繼續攻打南唐。


    柴榮在長江水集結了大規模的水軍,準備渡江直奔金陵。南唐的使節後周大營裏迴來之後就勸李璟,自己國家與後周實在國力懸殊太大,不如再讓讓步,否則都城金陵也保不住。


    當時南唐共有33個州,長江北14個,長江南19個,後周已經占領了江北14個州中的10個,李璟經過思想鬥爭,又給柴榮獻了一份降表,除了之前的條件外,還主動把江北剩下4個州也送給後周。這下子,柴榮才算答應退兵,南唐總算保住了一條生路。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經許下願望,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顯德六年初,當時後周周邊的後蜀、南唐都已經被打服了,但北邊的北漢還未平定,北漢與遼國關係親密,柴榮決定,治標不如治本,直接征討遼國,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兩個北方大患。


    與我們傳統印象中不同的是,對於五代十國年代的中原王朝來說,遼國其實並不是一個多麽可怕的敵人,早在後唐年間,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就曾經跟後唐皇帝李存勖多次過招,遼國勝少敗多,有幾次還是被李存勖的部將打的屁滾尿流。遼國跟其他割據政權沒什麽區別,中原王朝衰落了他過來趁火打劫一把,中原王朝強勢了就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柴榮舉目北眺,是該把遼國按到地上摩擦的時候了。


    後周顯德六年三月,柴榮禦駕親征遼國。趙匡胤任水陸都部署。大軍一路幾乎沒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遼國幽雲地區寧州、瀛洲先後投降,到達河北瓦橋關,打退遼軍一支騎兵,遼國守將投降,眼看著就要到達幽雲地區的核心城市幽州了,柴榮突然病了。


    天不假年,柴榮這次病來如山倒,身體急轉直下。病倒之前柴榮曾在審閱各地文書時看到一塊木板,上麵寫著“點檢做天子”,此時越想越後怕,急令班師迴朝。


    柴榮這次病情非常嚴重,由於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他在中軍營帳中設置了禁令,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他的營帳。大軍走到澶淵(今河南濮陽市),柴榮下令,不走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皇上這是怎麽了,所有人也都不敢問,所有人都不敢問,隻有一個人敢問,那就是張永德。


    張永德是後周的大將,一直都手握重兵,同時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在柴榮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就與柴榮關係一直很親密,大臣們攛掇張永德去找皇上問明情況,張永德就去了柴榮的營帳裏求見,柴榮果然接見了張永德。


    張永德見到柴榮就問,現在天下未定,國家根基不穩,地方諸侯都在巴望著京城虎視眈眈,澶淵距離開封這麽遠,如果陛下不速速迴京安定人心,僅僅因為辛苦就在此地休息,萬一發生叛亂將會給國家帶來災難。


    柴榮冷冷的看著張永德,沒有迴答張永德的話,而是問張永德,誰鼓動你這麽說的?


    張永德迴答,我們臣子們的心願都是這樣,請陛下盡快迴京。


    柴榮沉默良久,最後歎了口氣說,我知道你是被人教唆才來我營帳中詢問的,這並非你的本意,你的城府太淺了。


    往前數不到三十年,後唐年間,唐莊宗李存勖有個屬下叫夏魯奇,戰鬥力非常強悍,曾經生擒後梁名將王彥章,為了保護李存勖在戰場上一次獨自斬殺了上百名梁軍,成了與項羽齊名的“百人斬”。可就是這麽一位名將,李存勖叫他去殺人他就去,到了地方人家一哭訴他就動了惻隱之心沒有趕盡殺絕,而且在李存勖身死國滅的過程中居然沒有任何動作,在駐所孟州眼睜睜的看著李存勖被殺。


    這就叫耳根子軟,缺乏主見。


    張永德不僅是後周的大將,還是一員驍將,作戰非常勇敢,可他跟夏魯奇一樣,耳根子軟,沒有主見。


    柴榮家裏隻剩下八歲的兒子柴宗訓,一個耳根子軟的軍方領導是不足以輔佐柴宗訓的。迴朝後柴榮解除了當時的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的職務,令趙匡胤取而代之。


    “點檢做天子”的木板真實性已經不可考了,學術上一直有爭議,但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的軍權是實實在在的被解除了,換成了趙匡胤來做殿前都點檢。


    張永德是趙匡胤的好朋友,兩人私交很好,多次在戰場上共同出生入死。他心胸寬廣,對待趙匡胤從沒有過猜忌擠兌的行為,即使被趙匡胤取而代之丟了殿前司一把手的職位,仍然保持著與趙匡胤良好的私交。


    安排完這一切沒多久,柴榮病逝。


    柴榮在位短短5年,政治清明,休養百姓,奠定了後周強大的國力,為趙匡胤鋪平了道路,給北宋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趙匡胤,將沿著柴榮的鋪好的道路,繼續奮鬥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