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常洵一點也不奇怪,還有一開始他就為了大員島農業生產提供了最好的犁與耙。還有就是水稻種子改良及農具改良,隻是這方麵不容易全麵突破的。


    但這時新糧種培育出了一些,隻是大規模推廣還不成熟。脫粒方麵腳踩打稻機也有了也比較成功,就是拔秧、插秧、收割的畜力、人力機械實在不好搞。


    這一點常洵也心知肚明,因為後世水稻種植也沒有在畜力或人力機械方麵有太多突破,到內燃機時的插秧機與收割機仍然研製了很長時間才成熟。


    以他手下的人各方麵水平將之研製出來的困難程度肯定會更大許多倍,但群策群力也是有一些好設想出現的,積累起來可以用在蒸汽機的農業機械上也有可能。


    之所以可能乃是此時土地多產量低要求也低,所以傻、大、笨、粗的蒸汽機農機能完成基本任務就可以了,不必如後世要求那麽高的。


    對於研製出一些不大成熟的人力插秧機、收割機之類因為多少有些可取之處,這時閑一點常洵還是常抽出了時間去看看,並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


    另外靠人力插秧機之類再成功農民的勞動量減少不了多少的,為此常洵讓他們種植方麵試驗二稻一麥製,即冬季種植冬大麥,如此至少種冬大麥時比較輕鬆一些了。


    那為什麽不種冬小麥而種冬大麥?那隻因水田即便是放幹了水這土壤也是與旱地有區別的,雖說北方種麥子水澆地產量最高,可那乃是大水漫灌一下而不是一直有水的。


    實際上麥子根係不可能長期浸水,土壤也要疏鬆透氣一些,與水田土壤並不合適,或冬大麥比冬小麥適應一些,後世江南至少蘇南浙北冬季農田種植冬大麥的。


    二麥一稻降低農業勞動強度仍然是權宜之計,隻有機械化加大幅度提高單產才能解決。短時間機械化不可能,就從提高單產上想辦法。


    因為畝產300斤與600斤產量增加了一倍,勞動強度相差不大,至少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整個投入也是一樣,屬於減少勞動強度增加收入的最好辦法,為此常洵要求良種培育要加強。


    這方麵投入產出十分懸殊,每年投入一萬兩一百萬畝平均每畝增產一百斤價值多少?況且整個大明農田以億計。另外這方麵投入也可以通過出售良種收迴一些成本,就算是不直接收迴國家也可以從增加的稅收中收迴有餘。


    而且如後世畝產千斤以上困難,良種產量達到五六百斤還是可能的。隻是這方麵培育周期長,在大員島之前最重要乃是將移民安置下來,讓他們勞動致富。


    隻是沒料到勞動強度之大短時間就讓吃飽飯的移民覺得吃不消了,而且這也是實情,讓常洵不得不加予重視及作出調整。


    這調整一方麵大力研製人力、畜力農機,另一方麵如同減人增效一樣減少墾種數量提高產量來降低勞動強度,因為一個人種五畝吃不消種三畝就好多了,種二畝輕鬆了。


    還有多出來的農田可以種草養牛、羊、豬、兔、鴨、鵝、雞等,種植苜蓿等還有增加土地肥力作用,加上養殖產生的糞肥配合良種畝產五六百斤更加有保證。


    在大員島還可以水田放水種水草,如此還可養蝦之類甲殼動物。為什麽種水草乃是水鹿通過三四代幼鹿馴化,在養殖經驗與水鹿馴化上都基本上成功了。


    此時正在展開水草大規模改造之中,為什麽要改造原因之一為水草產地有濕地、沼澤、淺水地帶等等。這些地方隻有淺水地帶收割水草最容易,濕地就比較麻煩。


    隻有小船可以撐進去收割水草才是比較容易,如船撐不過去淌水收割不僅吃力還危險,因為水中有樹枝、石塊、坑洞,還有蛇類,沼澤的危險性不用說更大。


    所以為了收割到全部水草這時的辦法乃是加高出水處地勢抬高水位,還有挖出一些淺水溝讓小船可以深入每個地點,保證在船上用長杆大鉤鐮刀可以收割到所有的水草為標準。


    這樣一改擴大水草資源好幾倍,但淺水地帶水草也是存在問題的。這問題乃是淺水地帶水草主要是靠一部分與岸上水草互相根係相連,才停留在流水緩和之處的。


    可這種根係相連並不牢固,水流一急會大麵積衝走。還有許多可以生長水草的水麵很難生長水草而白白浪費,人工種植可以用扡竹子係繩子將更廣大的水麵利用起來。如洪水可以提前將急流處水草先收割走,漂走了也可以去水緩處撈迴來的。


    另外自然生長的水草中並非全都是水鹿愛吃的,各方麵優質的,且老嫩不一。所以需要如種地一樣選擇一部分水草作為種植對象,又定期收割與放種。


    這些措施可以讓現有的水草資源,養活大自然野生現有水鹿數量的十倍以上。那麽整個大員島水草資源可以養活多少水鹿呢?曆史上不久荷蘭人向日本很長時間內每年出口十幾萬接近二十萬張。


    這也就是說整合全大員島水草資源養二百萬頭水鹿也是可能的,而且這時開墾出的水田種水草產量更高。每畝養五頭每個互助小組養一百頭不成問題,還隻要有年老一些勞動力就可以承擔。


    水田加高水位種植水草一年土地也會肥沃不少,讓農田輪流種植水草、稻穀、苜蓿黃豆土壤肥力隻會增加,而連續三季稻種植幾年的地農家肥補充不足的多少有些下降。


    當然減少稻穀種植如良種跟不上時在產量會有所下降,可開始時移民過來隻怕糧食不足。此時移民基數擴大,移民又隻需要半年糧就可以達到自給,這方麵不存在問題。


    還有減少糧食作物生產麵積擴大了養殖,糧食會有所減少肉類卻成倍增加,搞來荷蘭奶牛後整個大員島可以開始試驗奶、肉、穀物混合食物的生活方式。


    其實後世的人均八九百斤糧食,做飯、麵食大多數人一個月吃不了二十斤,大部分都成為了飼料用了。所以常洵決定從第一批合作社開始更綜合性全麵發展的生產模式試驗,隻要成功農民的勞動強度會有所下降與均化,收入也會進一步增加。


    其中農民勞動強度均化也是十分有好處的,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詩鋤禾日當午當然艱辛,可日頭最高時在室內幹,早晨或午後三時再鋤草就不必那麽辛苦了。


    當然還可以改變耕作製度,如鋤禾日當午乃是開壟條播,後世有散播的根本不可能鋤草,還有一季不翻墾直接灑種的,這樣一來會省去不少工夫有時收成更好。


    當然這樣的方式也是因地製宜,並非是拍腦袋或照搬就可以的。常洵乃是參觀了給予大員島的農機、農技、良種培養方麵研究機構後給予他們更多資金,對農機研製提出一些看法,大幅度增加投入後,對耕作製度進行指點。


    當然他本人並不懂農耕,所有的指點機械上乃是其它機械類比連想,耕作製度、糧牧並行等都是後世新聞之類得來的,所以他再三強調要因地製宜通過試驗。


    不過他提供的都是成功經驗,又是老板所以不可能被人當作天方夜譚。之後的試驗雖不可能一帆風順獲得成功肯定不會有問題的,而糧牧結合實踐證明屬於良性互補,會讓大員島農民降低勞動強度又更富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