玎因為要保證接權不出現動亂,常洵決定擴編出二萬軍隊帶到京城去。不過由於他手下的人太分散這些年各種變動太多確實是有些混亂,還有就是有一些人提拔上吃虧了。


    為此他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對所有武裝力量的人進行一次梳理,還有就是將武裝力量本身也進行一次大梳理。


    武裝力量的梳理就是設立一個軍事委員會,這個軍事委員會設了參謀部、軍令部、軍政部、軍工部、後勤部、陸軍部、海軍部等。


    這個架子非常大但明顯屬於是為整個大明的軍事最高指揮機構所設立的,所以這時在這些部裏擔任職務的人都是職位較低的,有些部甚至是還是空架子。


    軍事委員會外野戰陸軍此時準備設立到五千人左右,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一個工後警衛綜合營的旅為主。因為此時一個旅足以對付一個戰役方向了,再大的編製不必要的。


    旅為最大的編製其實有時還用不上的,所以這樣編製還存有隨時拆開為三個混編營使用的打算。事實上因武器跨越時代,此前的軍隊大多隻有一個營規模投入作戰的。


    隻是此時擴編為了震懾整個大明,在解決京營後那大同之類邊鎮也要第一時間接著整頓。還有對付西、北方向外敵,及內亂才會一下擴軍如此多的。


    當然將京營與邊鎮軍隊整編出來時不可能馬上武裝超時代武器了,因為這時生產產量不足外,此時整編的軍隊也隻是初步的,隻要汰弱留強配齊刀槍盔甲,恢複到明初戰鬥力就可以了。


    那是因為常洵改革由內而外,也就是說攘外必須安內。實際上這話並不錯隻是並非任何時候任何情形下都適用,可大明此時外部威脅不大卻不定什麽時間暴發就要先夯實自己。


    正是如此常洵此時隻需要二萬核心軍隊就可以了,有這軍隊加大名義在自己一邊,就可以第一時間將京營與邊鎮成功整頓整編。


    陸軍如此水軍此時浙軍閩軍已經知道厲害,有了大名義將之整編不難。而且這二省海盜已滅,水軍也不必留下多少,與水上保安隊並編成幾個水警隊就可以了。


    常洵部的水軍此時規模小,暫時先解決東亞日、韓、夏(蝦夷)、流求諸國與大明關係,掩護向大員島移民,保護沿海貿易,完成剩下靖海計劃為主,所以隻編製一個水軍支隊二個分隊,駐地為大員島與中左所。


    一個不整編水軍陸戰旅需要去京城完成京營整頓整編後,將軍官與骨幹抽迴來,與此時在對馬島的陸戰隊重新合編組成。而且這些軍隊馬上將轉為大明編製了。


    隻是常洵暫時仍然算藩王,靈山島、大員島、中左所地位也一樣暫時不變,沿海島嶼歸還各省縣管轄或設立專區由常洵接權後決定。


    而三島常洵準備各設立一個警備隊,隻是大員島一個警備隊肯定不夠用,還會每縣設個治安隊之類。上述為常洵此時軍事方麵的安排,除了軍事委員會一切都是暫時的。


    因為這三島遲早會迴歸大明統一的行政序列,就是稱省還是歸於福建,就如海南是否獨自稱省一樣這問題肯定會引起不小爭論,這個爭論無原則性可言可以到時再說的。


    隻不過參謀部(本該軍政部負責,此時還放在一個部門因為軍政部未成立。)將所有的軍人檔案都調攏了,這各級軍官一時間仍然不能安排下去。


    為了什麽乃是入川支隊中不少人要安排在新的軍隊中擔任各級軍官的,入川支隊也是臨時任務,一迴來全部會分散進新編部隊外,不少人實際上還看他們此行的表現才能落實,如突出有較大的戰功還要升一升,所以還要等入川支隊返迴才能最後確定。


    好在入京的軍隊下半年才正式組建就可以的,因有大量軍官與骨幹三四個月磨合足矣。話說如此懸而未決多少讓人不爽的,常洵一開始較忙也不大關注入川支隊,等閑一些開始考慮入川支隊如果到十月也迴不了怎麽辦。


    那知正擔心入川支隊去了被晾起來,而平叛戰事李化龍覺得兵糧未足遲遲不展開,入川支隊獨自攻擊又不順利怎麽辦時,鄭家令報告了出戰大勝平叛基本上算完成的好消息。


    這消息確實非常好,超乎尋常好。因為入川支隊輕裝突擊打出了威風、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達到了常洵的期待,但他想不到的是在川文武態度不少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


    如此說來他去京城接權遇上的反對可能不如預期那麽激烈,如果真是如此擴編二萬的計劃可以修改一下的。


    當然這個修改並非是隻擴編五六千兵力就去京城,而是這二萬軍隊必須擴編,區別在於之前考慮所有的士兵都在自己區域內解決,就算是中左所那裏向外招一些軍戶子弟,肯定在大員島的移民及子弟占多數。


    如此看來可以擴編出架子,一部分士兵特別如後勤連之類,完全可以從京營中挑選出一些人補充的。因為入川支隊在川地一千多人可以挑翻楊應龍,有五六千人去京城怕也無人會誤判了。


    當然也不可能真去五六千人,因為京營、邊鎮軍改時會摻入不少軍官的。但就是去一萬人也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為什麽如此乃是常洵將人移民大員島不容易啊!


    到這時常洵名下統治的人口才勉強超過五十萬,其中男性多一些接近三十萬。可這點兒人口十六到四十的人不過十七八萬,這人口看似不少大部分要務農少部分要務工。


    其中十六到二十五歲的人不足十萬,這些人還是這幾年最重點培養的,一下去了二萬加上水軍與三個守備營占了三分之一了,所以常洵對此十分遲疑的。


    原來打算擴編時人口達到百萬才開始,當然就會壓力小不少。隻是之前擔心軍隊少了去京城壓不住場子,這時知道入川支隊戰績會讓人少妄動,讓大員島少征一萬士兵真是一個大好消息。


    而且此時要去京城並非隻是軍人,常洵要推行改革靠原來的官僚隊伍肯定不可能。如果靠他們隻要看王安石、張居正等等曆史上有名無名或大或小的改革就知道,那些官員真靠不住的。


    主要是他們中反對改革者,對改革有疑慮者占絕大多數,於是各種頂著不動、拖遝不進外還有正經歪吹,將好事辦成事。就算是支持改革的人也是或急於事功、或盲目蠻幹、甚至是自由發揮。


    那還是改革幅度並不大就如此了,常洵的改革會參考後世改革幅度肯定大外還廣又深。這樣的改革讓現有官員辦怎麽可能,所以常洵隻能從大員島抽出一些幹部去執行、主導改革。


    可是常洵將改革放在一個省,每個縣一百人也要上萬人。因此這些人正在抽調與培訓之中外,這些人基本上都會逐漸安排在當地各個崗位,改革工作隊會添一些新人再去下一個地點。


    這一來這一萬人,後麵可能還要抽出不少人一在大陸當官,他們的家人也會跟過去的。包括軍官也一樣,如此的話一下逆移民會在十萬以上,這讓常洵怎麽會不考慮第一時間去的人盡量少一點。


    為什麽第一時間人盡量少一點,主要是常洵一接權移民肯定會大增的。隻是新移民與移民幾年的人差距不小,在大員島也需要大量骨幹才能將移民順利安安置好、教育好。


    今後向其他地方移民大員島仍然要抽出大批人員的,因此大員島也成了常洵的培訓中心。隻是它此時自己也不強,無法一次提供太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