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分泰諾與泰雅都頂著寬大葉子遮陽,背著荊筐沿著寬有五米兩邊栽了樹的土路,在中午時分走近了淡水移民基地商業街。越走近兩人有些小心翼翼,後麵的泰雅還東張西望本想向泰諾問什麽見泰諾不似平日那樣總是掛著笑容,也隻能把話吞了下去。
進入商業街店鋪很多人卻不多,這也正常,原來移民這時加一起七八萬,三分之二住在各自村子裏,一般十天左右休息一天也不可能都上商業街。
還有三分之一幹工程的好幾千現在在雞籠幹活,守備隊也分散駐紮,工程隊各處施工,磚窯等工人都在上班,建房施工隊各處建房。反正名義上基地這時有接近二萬人那是計算了所有非農人口,這些人並非是都居住在基地。
還有這時名義上為基地也就是淡水鎮的人不少長期在外麵幹活,在這鎮子上的人青壯年這時又都各自所在地幹活。所以商業街平日早晨忙一些,過後很少見人。
可每家商店都擺滿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商品,讓泰雅奇怪沒人幹嗎擺那麽多東西?其實這裏商店生意還特別好做,主要是每一個放假上街的人都帶有不少采購任務。
進店往往直接開口某某來三斤、某某來五瓶,或者問某某有沒有有就買一袋。所以這裏不似後世逛街人多入店人少,入店人看得多問題多、問了討價還價多真正購買十中無一。更類後世進超市什麽都往購物車扔,不講價的。
當然這裏商店大部分交易也不講價,沒什麽虛價實價。如此大家省力,還有農民放假不會人人上商業街,來的人都有采購任務外他們這時手頭也有錢,所以平日生意不多多時賣與數錢也來不及。
這讓聽到別人傳言第一次過來的泰諾兄妹肯定有看不懂的疑惑,第二個念頭乃是這新來的漢人真是富裕,店鋪裏那麽多貨物。再見到街上與店鋪裏的人都穿著齊整,再看兄妹兩人也就土麻布圍了腰及泰雅有土布裹了下胸,讓他倆不禁生出自慚而愈加拘束了。
不一會兒泰諾看到了他倆此行的目標進了一家店鋪,在與一個營業員比劃加語言一番交流後,在營業員指點下又走過了幾家店鋪找到了他應該來的第一個地方。
原來兄妹兩人聽人言傳帶了村子一些土產,到商業街來換東西了。剛才乃是見到商品就要去換,那知這裏商店沒有直接換貨的交易,為何如此乃是估價需要一點專業知識,換來後又仍然交易給專門商店的。
於是有了換貨交易後這裏就設立了專門店鋪,當然還要摸索出給予各種土產的評價標準,還有它們的去路,如果收來了沒什麽用那收來幹什麽?
還好土著帶來的主要是獸皮,還有金沙。金沙最好估價純度相差不大稱重就可以,就按八比一換銀子,其實也沒多少賺頭的因為金沙還要熔煉。
反倒是獸皮好壞差價大,定級尺度自由度大,需要有專門技術及熟悉市場價格。好在土著以往也賣不出高價,對這裏收購價沒什麽不滿意,收購進來後比賺錢。
最麻煩乃是肉幹、菌類、野菜之類,那些東西無法保證質量與安全,也不好長期保存所以一般會拒收。不過後來這東西少見了,卻有活禽或獵物帶來,甚至是還有他們的農作物。
所以交換或收購雜物的店員會碰到各種難題,因此用的店員也是比較會分析各種情形,有時吃不準也試用很低價格拿下,收了再往外推銷十之八九不會虧本。
反正隨著移民增多不免與早期移民及土著會發生接觸,其中早期移民對大批移民過來知是有勢力之人,一開始不敢接觸,知為這裏為福王封地了移民也是他組織的有喜也有憂。
喜的是這裏成為朝廷之地他們不再為化外之民,還有之前不少物資這裏根本沒有,有人從大陸販來也太貴了。移民多了大規模開發,運過來的物資也多了,他們可以也享一點好處。
可不僅有好處,早期移民也擔心福王貪得無厭直接占了他們的耕地所以也是有擔心的。後來知道有十年緩期,十年後分別各征百分之十,即行政百分之十。還有教育、醫療、救濟儲備等百分之十暫時鬆口氣卻仍然不能完全開心。
畢竟他們這時不用交任何稅費的,不過有十年緩期都覺得看看再說。當然就此讓他們離開或暴力抗爭不可能,曆史上後麵幾十年和蘭人一樣征稅比這還高不也忍了,直到鄭成功過來才一起將和蘭人趕走了。
所以常洵不打攪他們他們也一直在旁觀,等看到移民生活一年大翻身,他們有了兩種意見,一種索性加入福王的移民計劃,一種為寧肯窮一點也要自由。
不過這分歧主要是自去年底開始,再前麵他們中有的人來基地試著想采購物資。對此基地的迴答可以不過價格比內部供應會高一些,那也是常洵早已決定的,因為這免不了而要融入他們就不可能拒絕,也不必要一視同仁。
對此迴答早期移民有些擔心有些欣喜,欣喜乃是至少想買有地方買,擔心就是這價格是否太高。後來發現他們的采購價基本上比內部價高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二百,可如鹽雖賣內部價百分之二百卻比他們之前買到的均價低一倍以上質量卻更好還穩定。
因而他們開始對常洵好感增加,年底見常洵組織的移民一切都是他支出,可一年翻身比他們的日子更好過許多,難免有人動心有人不舍得自己辛辛苦苦開墾的地,或者舍不得自由。
畢竟常洵這裏移民都參加了合作社、分在互助組,每個組許多農活都是組內集體一起幹的,種什麽也不完全由自己作主。
而隨著墾荒範圍擴大,原來避開他們的墾荒也開始要動他們的土地了,給出的政策為賣地與房子離開或加入進來。這政策也不是在逼死他們,因為大陸上賣了地買不迴來了。這裏賣了地可以另找地方墾荒,不過辛苦些但錢肯定夠他們墾荒建新家還有多餘。
第二條路是加入進合作社,他們的土地可以有百分之二十分成,其他不必由移民部門開支的一切如初期建房、供糧等可以作一部分價,給予一次性補貼。
這讓大部分早期移民傾向接受了第二個方案,不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隻''''兼並''''了幾個小村子。其中離開的約三分之一,去向為其他早期移民村子為主,可也有其他村子換地換到這幾個小村子的。
那就是人各有誌或更準確地說常洵的辦法一樣具有兩麵性,合作社互助組辦法最合適移民初期大家有拚搏精神,沒什麽底子,肯付出肯吃虧才行得通。
因為大家一起幹活終究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一些人其實受到了照顧。大家不在意或無法在意時私心少勁往一處使,各方麵會好許多。
當然充足的畜力,先進一些耕作技術,這時最好的農具,蓬勃向上的追求,加強有力的組織及物資供應等,讓移民比早期移民生活迅速好轉隻一年就比之生活還好許多。
那是因為早期移民雖說自由卻各方麵物資與經驗都缺乏外,他們的單打獨鬥加得過且過態度也不可能發展多好。
但互助組最怕人人斤斤計較,誰也不肯多出力。再加上怕上麵各種瞎搞造成生活水平停滯,讓農民的集體製生產陷入困境。好在常洵隻搞互助組,由他們決定自己的合作程度,隻要土地的租子限定此時水平陷入赤貧的農民就沒有了。
常洵實際上也不保證合作社加互助組的效果會有多久,不過等效果漸弱農民也有了一些積蓄。還有那時可能將發展大農業了,他隻是需要幾十年而已。
但相比早期移民這辦法還是有吸引力的,一為集體勞動製度初期優勢大。有鎮子將有娛樂場所,比如準備組建一些小劇團輪流去各村演出,各村此時也有錢付帳並也願意。
還有常洵這裏可以提供足夠的生產生活物資,而早期移民糧食不缺其它一切都缺,總而言之僅比吃不飽好一些。
另外常洵這裏移民各村開始辦小學了,就是教簡體字也是識字。另外醫療方麵也是在鎮上建了醫院後各村也將設點,這對早期移民吸引力不小。
進入商業街店鋪很多人卻不多,這也正常,原來移民這時加一起七八萬,三分之二住在各自村子裏,一般十天左右休息一天也不可能都上商業街。
還有三分之一幹工程的好幾千現在在雞籠幹活,守備隊也分散駐紮,工程隊各處施工,磚窯等工人都在上班,建房施工隊各處建房。反正名義上基地這時有接近二萬人那是計算了所有非農人口,這些人並非是都居住在基地。
還有這時名義上為基地也就是淡水鎮的人不少長期在外麵幹活,在這鎮子上的人青壯年這時又都各自所在地幹活。所以商業街平日早晨忙一些,過後很少見人。
可每家商店都擺滿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商品,讓泰雅奇怪沒人幹嗎擺那麽多東西?其實這裏商店生意還特別好做,主要是每一個放假上街的人都帶有不少采購任務。
進店往往直接開口某某來三斤、某某來五瓶,或者問某某有沒有有就買一袋。所以這裏不似後世逛街人多入店人少,入店人看得多問題多、問了討價還價多真正購買十中無一。更類後世進超市什麽都往購物車扔,不講價的。
當然這裏商店大部分交易也不講價,沒什麽虛價實價。如此大家省力,還有農民放假不會人人上商業街,來的人都有采購任務外他們這時手頭也有錢,所以平日生意不多多時賣與數錢也來不及。
這讓聽到別人傳言第一次過來的泰諾兄妹肯定有看不懂的疑惑,第二個念頭乃是這新來的漢人真是富裕,店鋪裏那麽多貨物。再見到街上與店鋪裏的人都穿著齊整,再看兄妹兩人也就土麻布圍了腰及泰雅有土布裹了下胸,讓他倆不禁生出自慚而愈加拘束了。
不一會兒泰諾看到了他倆此行的目標進了一家店鋪,在與一個營業員比劃加語言一番交流後,在營業員指點下又走過了幾家店鋪找到了他應該來的第一個地方。
原來兄妹兩人聽人言傳帶了村子一些土產,到商業街來換東西了。剛才乃是見到商品就要去換,那知這裏商店沒有直接換貨的交易,為何如此乃是估價需要一點專業知識,換來後又仍然交易給專門商店的。
於是有了換貨交易後這裏就設立了專門店鋪,當然還要摸索出給予各種土產的評價標準,還有它們的去路,如果收來了沒什麽用那收來幹什麽?
還好土著帶來的主要是獸皮,還有金沙。金沙最好估價純度相差不大稱重就可以,就按八比一換銀子,其實也沒多少賺頭的因為金沙還要熔煉。
反倒是獸皮好壞差價大,定級尺度自由度大,需要有專門技術及熟悉市場價格。好在土著以往也賣不出高價,對這裏收購價沒什麽不滿意,收購進來後比賺錢。
最麻煩乃是肉幹、菌類、野菜之類,那些東西無法保證質量與安全,也不好長期保存所以一般會拒收。不過後來這東西少見了,卻有活禽或獵物帶來,甚至是還有他們的農作物。
所以交換或收購雜物的店員會碰到各種難題,因此用的店員也是比較會分析各種情形,有時吃不準也試用很低價格拿下,收了再往外推銷十之八九不會虧本。
反正隨著移民增多不免與早期移民及土著會發生接觸,其中早期移民對大批移民過來知是有勢力之人,一開始不敢接觸,知為這裏為福王封地了移民也是他組織的有喜也有憂。
喜的是這裏成為朝廷之地他們不再為化外之民,還有之前不少物資這裏根本沒有,有人從大陸販來也太貴了。移民多了大規模開發,運過來的物資也多了,他們可以也享一點好處。
可不僅有好處,早期移民也擔心福王貪得無厭直接占了他們的耕地所以也是有擔心的。後來知道有十年緩期,十年後分別各征百分之十,即行政百分之十。還有教育、醫療、救濟儲備等百分之十暫時鬆口氣卻仍然不能完全開心。
畢竟他們這時不用交任何稅費的,不過有十年緩期都覺得看看再說。當然就此讓他們離開或暴力抗爭不可能,曆史上後麵幾十年和蘭人一樣征稅比這還高不也忍了,直到鄭成功過來才一起將和蘭人趕走了。
所以常洵不打攪他們他們也一直在旁觀,等看到移民生活一年大翻身,他們有了兩種意見,一種索性加入福王的移民計劃,一種為寧肯窮一點也要自由。
不過這分歧主要是自去年底開始,再前麵他們中有的人來基地試著想采購物資。對此基地的迴答可以不過價格比內部供應會高一些,那也是常洵早已決定的,因為這免不了而要融入他們就不可能拒絕,也不必要一視同仁。
對此迴答早期移民有些擔心有些欣喜,欣喜乃是至少想買有地方買,擔心就是這價格是否太高。後來發現他們的采購價基本上比內部價高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二百,可如鹽雖賣內部價百分之二百卻比他們之前買到的均價低一倍以上質量卻更好還穩定。
因而他們開始對常洵好感增加,年底見常洵組織的移民一切都是他支出,可一年翻身比他們的日子更好過許多,難免有人動心有人不舍得自己辛辛苦苦開墾的地,或者舍不得自由。
畢竟常洵這裏移民都參加了合作社、分在互助組,每個組許多農活都是組內集體一起幹的,種什麽也不完全由自己作主。
而隨著墾荒範圍擴大,原來避開他們的墾荒也開始要動他們的土地了,給出的政策為賣地與房子離開或加入進來。這政策也不是在逼死他們,因為大陸上賣了地買不迴來了。這裏賣了地可以另找地方墾荒,不過辛苦些但錢肯定夠他們墾荒建新家還有多餘。
第二條路是加入進合作社,他們的土地可以有百分之二十分成,其他不必由移民部門開支的一切如初期建房、供糧等可以作一部分價,給予一次性補貼。
這讓大部分早期移民傾向接受了第二個方案,不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隻''''兼並''''了幾個小村子。其中離開的約三分之一,去向為其他早期移民村子為主,可也有其他村子換地換到這幾個小村子的。
那就是人各有誌或更準確地說常洵的辦法一樣具有兩麵性,合作社互助組辦法最合適移民初期大家有拚搏精神,沒什麽底子,肯付出肯吃虧才行得通。
因為大家一起幹活終究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一些人其實受到了照顧。大家不在意或無法在意時私心少勁往一處使,各方麵會好許多。
當然充足的畜力,先進一些耕作技術,這時最好的農具,蓬勃向上的追求,加強有力的組織及物資供應等,讓移民比早期移民生活迅速好轉隻一年就比之生活還好許多。
那是因為早期移民雖說自由卻各方麵物資與經驗都缺乏外,他們的單打獨鬥加得過且過態度也不可能發展多好。
但互助組最怕人人斤斤計較,誰也不肯多出力。再加上怕上麵各種瞎搞造成生活水平停滯,讓農民的集體製生產陷入困境。好在常洵隻搞互助組,由他們決定自己的合作程度,隻要土地的租子限定此時水平陷入赤貧的農民就沒有了。
常洵實際上也不保證合作社加互助組的效果會有多久,不過等效果漸弱農民也有了一些積蓄。還有那時可能將發展大農業了,他隻是需要幾十年而已。
但相比早期移民這辦法還是有吸引力的,一為集體勞動製度初期優勢大。有鎮子將有娛樂場所,比如準備組建一些小劇團輪流去各村演出,各村此時也有錢付帳並也願意。
還有常洵這裏可以提供足夠的生產生活物資,而早期移民糧食不缺其它一切都缺,總而言之僅比吃不飽好一些。
另外常洵這裏移民各村開始辦小學了,就是教簡體字也是識字。另外醫療方麵也是在鎮上建了醫院後各村也將設點,這對早期移民吸引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