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到末年的船反而遠不如鄭和遠航時候,有人把鍋扣在劉大夏把造船資料燒了,這個鍋劉大夏背著比較冤。原因在於不造大船乃是大明禁海政策與缺乏用途造成的,為什麽如此說很簡單禁海沒可能徹底將船廢了,但沒有大規模海貿誰會需要造大船呢?


    資本講究付出與迴報的,之前不說了明清華夏人駕船基本上就是對日、馬尼拉、巴達維亞等近海及南洋貿易,每次出航載上二三百噸貨算多了,再多籌措不易或用二條船一樣可以的。反正一條千噸船與二條五百噸船成本相差不大,且更靈活。


    若船造更大一些目標明顯受朝廷打擊可能性也大,滿載可能性極小,成本支出與收益不成比例。而西方大帆船為什麽要比大明的船大許多,主要是他們跨洋貿易船大餘地大外,他們的船員也多,居住及船員補給物僅淡水就不是一個小數。


    那完全由需要決定而不是造船技術決定的,隻要有需求造大船技術可以進步,沒需求會造船也逐漸退步。


    如鄭和遠航的造船技術來自宋元傳承,可宋元時造船技術也是阿拉伯人為強,那時的船也不見得多大。所以鄭和遠航在造船史上乃是一次***,辦法隻不過不計成本四字,而不是技術上真有後人無法破解失傳了的進步。


    鄭和遠航是皇帝需要不計成本,後麵沒了特殊需要加上不知經營虧本下無力繼續才停下來的。劉大夏擔心燒錢項目複興燒了造船資料也不為過,連帶航行資料也燒了那就是認識局限了。


    因這一來常洵也無法輕易搞到那些資料肯定可惜,不過鄭和遠航航線也就是主要那幾條路,找尋向導並不困難。難的是整個南洋那麽多島嶼大明所知不多,更不可能有詳細資料與地圖。


    還有出馬六甲去歐洲、非洲、紅海等等地方,雖可以從西方人那裏找到一些資料或地圖,卻不是完全靠得住的。可再要去調查所費工夫與代價不小,若建立遠洋捕撈產業就可以不受懷疑又更深入了解各處水文與沿岸情形。


    當然這暫時隻是設想,把捕鯨搞起來已經不錯了。於是常洵讓施梯迴登州那邊也招三五百人,加中左所抽出三百人在海洋島那邊成立一個捕鯨捕撈基地。


    為什麽要讓施悌迴登州也招人?那乃是為了水軍不至於一地獨大,後世清末水軍就因一開始閩地人多,後來排斥其他地方人形成內耗影響了戰鬥力。


    有這影響常洵水軍會在浙閩廣多招一些,那是三地都是人多地少水性好,還不似北地人那麽戀家畏海。但北地人也必須要有外,如海洋島在登州對麵不遠,曆史上不久成為毛文龍的大後方。


    有登州及這裏沿海的人參與在適應氣候環境方麵就好一些,純閩人在這裏捕鯨捕撈至少開始幾年不習慣。


    施悌這時候已經招到足夠的人,並在登州建立了一個後勤基地保證物資供應。海洋島隻有一個漁村,所有的土地種蔬菜也不一定夠建在這裏的基地所有人吃。所以糧食等供應肯定要從這裏采購,雖然這裏遠不少卻在海邊又市場大,反而運輸采購方便。


    施悌負責招人與水手訓練、捕鯨等,王文升負責海洋島建設與管理,所以在海洋島基地啟動前都參加常洵為這基地布置任務的任務。


    至於任務為什麽總而言之一句話生產與訓練都不誤,隻不過具體地說生產方麵捕鯨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常洵在後世的影響中這裏有鯨,經調查當地漁民也說經常見到鯨,真捕鯨時有乃是肯定的多少不好說。


    這方麵捕獲太少可以另找合適的就可以,而且是今後由捕鯨母船帶領就不必擔心那裏鯨少。還有鯨要捕,這過程駕船自然而然熟練起來,作為水軍今後骨幹也要訓練隊形、線形、分插、包圍等戰術外讀書也重要。


    隻要訓練從中自然冒出尖子來,就算是普通人在捕鯨這樣需要合作、協助、配合的勞動中自然有了水軍作戰的主要精髓。還有訓練也比純大船訓練頻繁不刻意,效果會更好。


    當然海洋島基地不計較掙錢,培訓水兵也是收益。可是也不能完全忘記掙錢,條件不具備虧本沒什麽,可也要努力創造條件,隻有努力了還不行那也可以更換地點,挑選海洋島乃是初次搞這個近一點安全。


    還有常洵對王文升說捕撈其實與獵人打獵一樣存在不確定因素,要了解當地水文漁情,也要研究新設備、新技術、新手段。另外古代人靠采摘現代人靠種植,靠種植肯定比靠采摘的人收獲多收獲穩定,現在靠采摘絕大部分人都餓死了。


    陸地可以種植養殖,要研究水中種植養殖,如適當地形用網一擋大塊水麵就可以養魚、養蝦。更簡單如貝類不易逃走,把它們吊起來、幫它們趕走天敵,就可以收獲不少之前很難找到的貝類如扇貝鮑魚。海苔海帶海藻也是一樣,隻要種植比直接捕撈好就行。


    要摒棄一切固定觀念,不論可不可以先觀察研究,有條件就上。如海洋島有個大海灣就可以試試養殖,當然魚蝦苗也要研究如何捕撈或繁殖。


    在這個小會上常洵講話不長,主要是讓施悌帶好隊伍,又介紹了捕鯨的方法。這方法常洵雖說也是後世看到一些相關文字中知道沒絲毫實踐經驗,但這時代這些知識還無人知曉。


    或者說常洵隱約記得有什麽島嶼的人捕鯨已經數百年,可至少大明這裏還沒有人捕過鯨,甚至是對此有種種誇張傳說,甚至是將之當作神物。從這一點看常洵讓施悌捕鯨他沒有拖三阻四,表現已經夠好了。


    因為此時大明人根本不知道鯨魚還要浮上海麵唿吸,就是告訴他們這一點也會覺得無處下刀。而常洵就可以告訴施梯可以怎麽做,還有之前就設計出了帶有血槽倒鉤的刺槍,發射它的弩炮,還有繩子與木桶也一起生產了不少。


    在捕鯨上常洵作的準備在這個時代已經頂級了,除非他以後再上捕鯨炮了。具體捕鯨與處理他也隻知道分別利用,及鯨胃中可能有龍涎香之類,具體怎麽樣隻能讓他們自己摸索了。


    還有捕撈也一樣常洵根本隻能將後世見識紙上談兵,隻是想到這裏有個上市公司搞過養殖,還有一些養殖確實收益較為豐厚。主要是有太多良好地方可以簡單處理就可養殖,就讓王文升試試探索一下。


    有合適地點人工養珠肯定為一項,隻是那需要在熱帶地點,因此常洵並未向王文升提到。反正海洋島合適養貝類,這東西幹品還是受歡迎的,這時海貝類幹品不是後世嫌少不嫌多,而是絕大多數人終身連味也未曾聞到過,還主要從日本進來的。


    聽常洵一條條一款款一個個人布置沒有一句空話,施悌、王文升等人不住點頭,或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常洵再逐一迴答,參加會議的人都似常洵為大人,他們自己隻是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


    此也是見到常洵所有人的感覺,而這感覺並非是常洵為福王他們自己大多數為草民,有官職也不大。而是常洵實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比如捕鯨誰知道那家夥必須浮上水麵唿吸的,並非是如魚一樣。


    還有他處理事幹脆有條理,比他們這些成年人考慮更細致周到。如這時會議上常洵將之前如何布置,此時達到什麽程度,接下來要做什麽、注意什麽、不可什麽都講明白了,讓每個接觸過他的人怎能不佩服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