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膛炮誕生的第一次炮聲並不響亮,但士兵們已經知道那是因為這炮定位為反步兵、反炮兵輕炮,攻堅不是它的任務,所以這炮才三百多斤炮聲多響不可能。


    因為隻是反步兵反對方輕型步兵炮,後膛炮設立的測試的項目主要是一千尺與二千尺散布率測試,做這測試肯定用球彈,常洵設想過開發次口徑箭彈,用於對付厚重車盾或船板。那乃擔心球形炮彈砸不爛對方,隻是這炮彈暫時還不急。


    還有火炮技術進步空間極大,隻一個膛線攻克了這炮彈殺傷力就會大增。另外常洵覺得至少十年內自己還不會與西方大帆船大幹一場,暫時不必急於開發太多。


    他此時基礎很小,開發太多也無法批量去生產,更沒有兵力去使用。因此第一批真正自己研製的武器隻是輕炮,連大一點的炮也會排在後麵。彈藥方麵也是一樣,此時隻有球彈、榴霰彈、葡萄彈、鏈彈、蝴蝶彈。


    這些彈藥實際上也就榴霰彈技術複雜些,球彈加工精細點,葡萄彈鐵彈子十分毛糙,鏈彈乃是生鐵二次鑄造,第一次鑄一些環,第二次將它們串一起而已,蝴蝶彈二個半球中間生鐵鏈串著都不用精加工的。


    後膛炮散布率測試還算理想,接下來同樣為榴霰彈等測試因為炮小一些殺傷力低一些也正常。到速度測試士兵們驚呆了,每分鍾五六發還是悠然的。


    主要是炮彈一填炮栓插入輕敲一下,刺破紙殼倒一點引火藥就可以發射。隨後再將炮栓反向一敲拉出彈殼就可以了,不必如佛郎機那樣仔細對準,發射後子銃很燙要小心。


    那乃是因為紙殼隔絕了大部分熱量,炮彈也可比子統預備多。因此後膛炮可以比佛郎機更持續快速射擊,以至於在場炮兵會說有這炮打仗我們炮兵包了,連續發射葡萄彈看那個能衝近。


    連馬守義與其他軍官對此話也比較認同,如果這炮多一些炮彈盡管用,要衝破這炮火還真是不知要填多少人命。


    接下來後膛炮也進行了破壞性試驗,雖說這火炮不存在誤裝填可能,可這材料與工藝所達到的程度一點也不清楚,有了試驗結果常洵可以更改設計,隻要可能所有的武器能減重一些對它的使用價值越高。


    測試結果證明常洵的預料是準確的,這後膛炮設計也存在安全冗餘太多問題。不過這也無可奈何第一次設計不清楚材料升級與工藝改良帶來如此大的變化,靈山島一時也沒有試驗條件,為確保成功隻能保守些。


    最後試驗的一開始士兵們以為大號虎蹲炮,二者在形狀上確實是差不多,不過這時測試的火炮口徑不小炮管壁不厚還不過二尺高,讓在場官兵都有些看不懂這個有什麽用?


    老炮手隻能再次在測試主持人吩咐下,先從第一個箱子取出發射藥紙包放入管子底部,再從另一個箱子取出接近十五厘米左右的鐵球,不過這球不重五六斤左右。


    鐵球上有火藥線伸出如爆竹差不多,老炮手按吩咐將鐵球火藥線朝下也放鐵管內,然後才是周圍人讓遠一點,鐵管下麵有孔從這孔刺穿紙包放了引火線點燃老炮手也避遠一點。


    ''''咚''''


    這不知名的家夥誕生第一聲還真是很稚嫩了一些,看它管子粗卻是隻有賣相沒有實質。還有這時炮彈速度不快,追不上聲波可也是眼睛無法追蹤的,這炮彈乃是第一次讓人看到它晃晃悠悠向前飛翔沿著完美的拋物線又落地了,並在地上輕微彈了幾下停了下來。


    這讓在場的官兵再次傻了眼,隻是之前驚歎火炮厲害,可這家夥飛了五百尺左右為了砸人?這在熱火器未曾出現時還可算作小型拋石機,這時太搞笑了,還有那引火線、、、


    ''''轟''''


    炮彈落地一點動靜也沒有眾官兵不知怎麽迴事,正聯想翩翩突然一聲巨響將他們跳了起來,耳朵也有些嗡嗡聲明。不過好在他們沒人過去看究竟,也熟悉爆炸聲巨響一驚馬上知道怎為什麽。


    ''''不好意思!主要是火藥線定時長了,第一次試驗還沒有經驗,嚇了大家一跳對不起。''''


    ''''沒什麽,沒什麽,第一次都一樣、、、''''


    ''''這是開花彈?''''


    ''''太響了,以前聽到沒那麽響呀!''''


    鐵球一炸眾人知道怎麽迴事,其實一開始就有接觸過開花彈的士兵猜出來了,隻是落地許久不響才一樣生疑了。再說這開花彈也確實是響了一些,最優化火藥三斤至少可以比四顆手榴彈了。


    接著測試主持人向在場的人解釋了常洵為什麽要設計這個武器,原來它可以調節爆炸時間,讓敵人防不勝防。如可以在頭頂炸腳下炸,連躲在牆後也能炸他。


    眾人一聽這樣作用確實是實用,如攻城敵人躲垛堞後麵就攻擊不了,這家夥隔牆準確投下開花彈就好打了。


    眾人談論幾句測試繼續進行,接著試驗它能將炮彈投多遠,還有經過調節盤香狀引火線長度,終於能做到及時爆炸。最後為威力測試,這一次它的發威一下可讓十幾個木桶散架或受損,這時大家才知道它的殺傷力才是最大的。


    更關鍵它的炮彈重量不大使用更簡單,還可以居高臨下直接手擲出用法自由,並非必須經''''臼迫炮''''發射。


    臼迫炮也是常洵給定的名,反正前所未有他也自說自話定名了。估計這名與後膛炮一樣會流傳開來成為公認的名詞的,畢竟並非他真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有所依據的。


    武器性能、操作性、觀測儀器等項目完成了接下來還有攜帶性測試,攜帶測試主要是火炮行軍過程能否跟上,隨行可以攜帶多少彈藥等等數據。


    這方麵數據可以分析它的實用性,特別在機動作戰時火炮能否隨著行軍,可隨行攜帶多少彈藥很關鍵。以至於雖說此時的火炮還要修改設計肯定會減重一些,常洵還是需要試出一個數據以作今後設計參考。


    還有常洵設計的炮車此時測試表現雖好,那也隻是剛製作出來,是否經受起長時間行軍、日曬夜露、風吹雨淋、冰天雪地、山路崎嶇一切都是未知數。


    即便是這些測試一時間無法完成,這時也要在山路上行軍狀態測試幾天,至少經受住這樣的考驗這炮車才能算合格。同時針對測試暴露的不足也可加以修改,所以這個測試也是必須的。


    知道還有這樣的測試馬守義等軍官隻能佩服常洵考慮周全、未雨綢繆,之前就沒有考慮如此做的人。這話有拍馬屁之嫌,但常洵這樣事事要經實踐檢驗的人這時代真是不多。


    當然他們僅是真心佩服常洵為主,但他們的士兵卻是暗中有些認為這是多餘。那是因為這時測試就在測試場周圍兜圈子,安全上沒什麽問題,參與測試的人完全是士兵組成。


    當然就算是有軍官隨行所有活兒人背肩扛、填坑搭棚、披荊斬棘都由士兵完成,軍官隻要發號施令就可以了。模擬測試又單調重複十分無聊,不似真行軍那樣有緊迫或必要感,累了時間長了肯定會有些鬱氣。


    好在這時測試都在野外進行,火炮等也用野營方式一直放在野外,雨天也不會停止。但參與測試的士兵都在測試場食堂吃飯,在測試場宿舍睡覺,每日結束任務都有熱水淋浴,淋雨了有熱薑茶讓他們驅寒。


    如此待遇乃是他們在測試武器,而不是訓練特種兵。山地作戰常洵今後會搞,但也不可能讓這些年齡普遍較大的京營士兵訓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