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島、大員島都舉行團體年夜飯,中左所這兒也不例外。隻是靈山島變化最大,大員島移民所在之地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隻有中左所變化最小。


    首先到這時島上的人變化就不大,整個千戶所的人包括千戶基本上都沒有離開。為什麽如此那是衛所這時根本沒有土地安置他們,有官職的小旗、總旗、百戶、千總之類隻有少數幾個低級官,才在其他千戶所有硬檔親戚繼續保留官職,大部分不管常洵是否認他們的官職也沒走。


    為何如此走了官職很難保留,就算是官位仍有坐冷板凳肯定是百分之百。而常洵這裏聖旨沒有提到這事,那是事太小了不可能寫在聖旨上的,但會認的可能性極大,因此他們還是賭這個了。


    千戶所隻走了少數幾個小旗總旗,再大一點也不大好安排實職。其他在中左所耕種的農民,海邊捕魚的漁民何苦要離開呢?這裏成為福王封地還是大明土地與他們毫無關係,反正常洵如大明政策一樣他們幹什麽離開?


    就算是盤剝厲害一些他們才會考慮離開,但十之八九走不了的。離開這裏耕種的土地搬不走,漁民駕船就可以離開,可離開這裏其它地方安家也不容易啊!


    知道聖旨將中左所封給常洵島上之人十分忐忑,最為難的是那些衛所官。因為成為封地乃是整個島嶼,之前大明的規矩不知算不算?不算這個變化最吃虧的就是他們了,想調走他們都是沒什麽過硬關係的,衛裏沒土地讓他們搬家,也沒有官職可以安排他們。


    還有島上的地主也是擔心他們的土地怎樣處理,過去免稅的還多一層憂愁。可千戶所軍官走不了地主土地搬不走,隻能等常洵派來的人會帶來怎樣的政策,聽天由命。


    而且是一宣布再找官府無人理睬,常洵的人一時未到這時間成了無人管的棄兒。七月底古正方、章謙義、施悌三人帶了十幾個人來到了島上,眾人才鬆口氣。


    那並非是覺得他們肯定會帶來好消息,而是終於等到命運的宣判,不管好壞至少好在不必牽腸掛肚睡也不踏實了。


    關於常洵的方針乃是由古正方宣布的,他雖之前是鄭貴妃身邊的宦官,來這裏卻是負責民政方麵的事。那並非是常洵喜歡用宦官,而是他至今接觸最多的仍然是宦官,還是鄭貴妃翊坤宮的宦官。


    實際上此時他封了王,在宮中也有了獨立的宮殿那宮殿僅是名義上的。在宮中進出不方便外麵有王府可用,於是他仍然住在翊坤宮,畢竟他還未到十歲遠未到必須與母分居慣例。


    再說宦官給人粗俗無文的印象,可他們中不少年幼進宮的識字率頗高,整體識字率可說是大明最高的群體之一。


    或者說他們中有幾個達到秀才程度?這就是在硬懟了,那是因為讓宦者識字方便他們辦事,隻有少數人才獲得多一些受教育機會,那也不是可以與一心考試的讀書人比較的。


    這個不可比並非是智力上的,最根本的在於宦者受教育隻是為了可以辦事而不是考試。這時考試乃是精研四書五經微言大義,而不是知識的廣度深度。


    如果說這時的秀才勝過後世大多數大學古文教授絕對沒問題,可就是那些進士的數學也沒幾個超過後世的小學生,那是雙方不在同一個方向用力。


    還有宦者常洵接觸多熟悉他們的性格,一二年前就開始有意接觸他們,並進行一些引導,比如讓他們多看一些他提供的雜書。


    還有針對他們最為人詬病的貪婪問題作出了安排,向他們保證隻要不犯罪錯,等他們老了會設專門機構安置他們,並享受之前七層或以上待遇,具體拿幾成看他們的功勞大小。


    有這樣的原因與措施常洵這時所用的宦官比例確實是有些大,但比例大基本上也不會有大問題。為何如此說的原因在於這時常洵三處地方都是草創,出不了大差錯或無法收拾的後果。


    或者說宦官不熟悉世務,可這一點恰好正是他們的優點。那是因為常洵這裏一切規矩都與傳統不一樣,他們隻需要按常洵所設想去幹就可以了,之前沒有成見,沒有清規戒律,反而可以心無旁礙地去執行。


    常洵這時最需要執行的人,而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如此做長期看當然不妥,獨斷獨行出了問題也無法及時發現與糾正,可以後有了一批誌同道合或認同新道路新方向的追隨者、同路人,那時在一些事上可以協調立場、共襄盛舉。


    還有常詢此時製定的政策方針到具體規定,也必然存在主觀意識不合適客觀現實的理想主義的成分,這一點常詢並非不知道,隻是他不可能在之前進行大量且深入的調查,製訂出更符合實際的政策方針來。


    話說迴來,這時三島幾乎都是空白,中左所有一些人也是社會底層,地理上屬於邊緣。常詢在這裏起家不管他的建設發展規劃理想主義色彩多少,有一個好處沒什麽原有利益者的糾葛。


    當然中左所比其它二島有一點不大的傳統勢力,常詢也考慮到此事並作出了一些特別規則。如此一來常詢的方針可以獲得最好的執行,如果執行中實在有所缺失或不合情理、太超前下麵反映了常詢不可能固執己見,不肯有一絲修改。


    因此什麽不懂的宦官也不成問題,再則中左所這裏民政事務最少,暫時人口增加不可能多。原有人口及土地的處理辦法普通人沒啥變化,衛所兵一律改為民藉。


    這一點劃給常詢的京營也是一樣的,受到的歡迎比阻力大。隻不過京營家庭耕種的土地此時不在常詢轄下,來到他轄下的人種地也隨移民墾荒安排,之前沒有如何處理衛所土地的問題。


    但中左所乃是有耕地的,對這些土地常詢一律收歸''''國有'''',衛所官兵欲耕種一律三成交租。其他民地有藉(土地證)一律兩層之前沒有三成,都不再有徭役之類外辦學辦醫等統一,合作社暫緩等時機成熟再說。


    對這政策大部分人都滿意或認為可以接受,有意見主要是千戶所有職地加非法占了大量耕地的軍官,而且是他們的官職也沒有了是雙重巨大損失。還有一些地主不大交稅,士紳更不可能交稅,他們肯定不滿意的。


    對此常詢的處理辦法職地可以給他們種一樣交租,多占耕地必須交出來。官職可以領取一些遣散補償費,但必須經過離職審核才行。


    對地主各種逃稅常詢當然不認,還規定租子不可超過四成,稅與佃戶各負責一半。如此地主淨租子收入隻有三成了,士紳土地也一樣處理,優免暫按大明政策辦理,不過一律先征後返,按規定返迴而不是混淆全免。


    土地也將實行使用權製度,即現在交稅乃是換取土地使用權,但使用權將分農、林、牧、漁、開礦、辦廠、修路等等,稅率各不相同外改變用途必須申請批準。


    還有土地改變用途優先次序為軍用、重大項目、國道、水利工程、省道、碼頭、公園、道路建設等等,排列在前土地征用補償標準統一,不可拒絕,標準製定辦法另定不低於市場均價,普通用途互相協商。


    上麵規則對中左所絕大多數人而言變化還不大,於他們好處壞處都不大。不過對已經作了最壞打算的他們而言還是好消息,還有常詢名義上收稅高一些可直接收取,會比之前役胥收取陋規方麵會否好一些。


    如他許諾的辦學辦醫如實現,這些都是常詢到來肯定好處多。隻有少數衛所軍官與幾個小士紳吃虧最大,但也沒比他們設想最壞情況那麽糟糕。再說他們也無處訴苦,隻能默默吞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