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眨已經十一月底,這一天常洵從王府迴宮中比往日早了一些,迴來時還有隨侍喜子背了一個大包。不過包袱雖比喜子體積大許多卻不見他如何吃力,可見包袱不重不然不會讓十六還不壯實的小喜子一個人背。


    常洵在宮中有步輦才進出宮不累,就這樣鄭貴妃也心疼他每日辛苦。這時見他迴來馬上讓宮女上前接進門來,問他今日風大冷不冷,沒事還是早點迴宮。


    常洵迴答不冷也不累,這倒是實話。他這樣的身份怎會沒足夠禦寒衣物,還有近來忙的事確實不多,因為小項目雖多可基本上不必常洵事必躬親,多數走上研製日常。


    最麻煩乃是項目啟動之時,需要拉班子,備齊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場地等等,最後向參與研製的人介紹要研製什麽,闡明要求目標,以及他所知道的一切。而研製項目開始初期大多數仍然不能完全放手,有許多時候每日都要去看看或指點一下。


    走過這個階段各研製小組都能基本自主展開工作,遇上問題也不必長篇大論,聽了匯報也就是一二句話的可能最大。還有這時研製的項目大多複雜且一時不可能完成,如鍾的研製就是如此,還有針織之類。


    有些是正式生產帶研製,如縫衣針、肥皂、化妝品、陀螺儀、四分儀之類;有的是產品研製如玻璃器皿、燈具之類;有的不急,如小號之類。


    或者說常洵準備將小號用於軍中為什麽不急?那是這東西銅匠試了一個多月摸不著頭腦,常洵這方麵一點不懂,請了個懂樂器的一起參與再多也做不了外,現有的旗鼓之類暫時用之也沒什麽大問題的。


    那麽為什麽要研製小號為軍號呢?這主要乃是旗鼓之類在全冷兵器時代,軍隊打仗一群一群時還好,就是那樣用旗發號施令也隻能傳達到一群人,對廣大個體擊鼓攻擊、鳴金而退,乃是用聲音指揮的。


    隨著熱兵器投入戰爭戰場逐漸廣闊,兵力也逐漸分散,冷兵器時代一萬人守城大多數就布置在城牆之內,城外立寨也隻有二個點,完全是以點控麵。熱兵器時代初期因為武器射程近而分散度不大,隨著射程與火力強度增大軍隊一萬人守城外出城牆越來越遠,兵力也以百人為單位了。


    這時用擊鼓鳴金不好用了,太笨重又目標大還費人力。可人分散喊是不可能的,這時小號、哨子就派用場了,二三裏甚至是更遠一點也可以聽到,號手背支槍還是戰鬥力。而且小號聲調穿透力強又可表達許多意思,如起床號、集合號、熄燈號、衝鋒號、撤退號、調兵號、聯絡號等等。


    所以這軍號正是常洵下麵所需要的,但也不急在近時。另外哨子簡單已經研製出了幾型將配發下去試用,有哨子暫時可以解決叢林治安戰,這時沒有兵力很散的野戰原來指揮手段沒問題。


    小號之事不提反正這段時間常洵不忙,隻有正在招一些識字工匠及年青讀書人辦培訓班如年後辦起來了才會忙一些。因為那培訓班文化課有其他老師,專業課用一些工匠外常洵也會上場。


    當然常洵這一段時間也不真閑著,各項目常去看一下外不時有人請教。王府其它事也要他決定外還有這時已經從廣州、澳門購買了不少外文或已經翻譯的書籍。


    不過這些外文書籍別說常洵隻有初通英語看不懂,英語八級也一樣,因為古英語與現代英語差距比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大多了,現代英語八級碰上古英語一樣一頭霧水。


    好在他知道自己不必糾結,那外文乃是拉丁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反正這時通用外文連法文這時也排不上號遑論英文,他這半瓶子現代英語反正用不上。


    對這時剛要成暴發戶的英語還是下裏巴人級,常洵這曆史常識還是知道的,因此他讓人去購買種子、導航用具、新奇物品加書籍的幾人有各種吩咐。對負責時間較長收集書籍的人要求最好是已翻譯的,另外帶一二翻譯迴來。


    這一點辦事的人做到了,實際上他先打聽到幾乎沒什麽已經翻譯好的書就開始找人。而這事不知怎麽讓傳教士們知道了,有個叫麥格列的傳教士對此十分熱情。


    主要是常洵有一塊自治的封地,隻要同意他那地方傳教他的傳教功勞就大了。這時南京教案雖沒有發生,可西方傳教士在大明傳教一直是舉步維艱。而結交上層用西方知識為敲門磚乃是他們的習慣手法,可惜多少囿於教規與華夏傳統差距太大成效有限。


    而常洵雖未就藩隻要交好了就藩後允許建一座教堂乃是小事,甚至是因為看到常洵對西學有興趣而引入上帝懷抱也不無可能。想到這些麥格列足夠興奮,至於常洵就藩還有好多年不算什麽。


    於是免費熱情幫常洵派出去的人選書,答應(不讓還不願意)當常洵的翻譯,還許諾可以幫忙托人從歐洲購書讓人帶來。對此采購書的人無法拒絕也巴不得,他乃是鄭貴妃身邊一個普通大宦官,識字本不多識再多也不識外文呀。


    其實翻譯了他也不知道這書講什麽,字認識意思不知道。後世那些專用名詞這時基本上都不曾出現,就算是幾何二字也是將要在後麵出現與徐光啟有一定關係。那並非是之前沒這詞,而是這詞沒這意思。


    說到徐光啟常洵十分鬱悶,他也曾讓人去招攬過他,包括在南京有點懂西學名氣的人,可他們對常洵的招纜都是不屑一顧,越年青學識越好愈加不假令色的直接拒絕一點遲疑也沒有。


    為什麽如此不外他們認為常洵廟小又就藩在海外,與考上進士比兩者前途與皓月光比星光一樣差距。這就是現實,而常洵並非培養不出此等人材隻是時間不夠而已,所以隻要有此特長的人能請來救急最好。


    而且常洵這裏並不僅是為了學習西學為目的,常洵雖讀書時的知識大部分忘了方向卻是知道,還有他會大資金投入加大範圍培養,追上西學乃是遲早而已,將他們甩開也是必然。他們處身於此乃是他們之幸,這時棄之隻有他們自己損失,常洵隻不過前期困難多一些。


    好在南京這邊士紳精英青年學子不願意,廣州那邊商人、水手子弟或本人有一些西學基礎或技能的人對常洵的招攬不僅不排斥,隻要收入可以他們就願意。此時靈山島就有許多那裏聘來的工匠,以及為工匠教師的。包括來京城學習與當授課者的都有,隻是有一個問題急需解決。


    這問題是什麽?那乃是統一名稱與統一度量衡一樣,這方麵不統一就會造成二人在講同一件事卻以為在講完全無關的東西。還有對教材也要統一度量衡單位,可這些在常洵恢複上一世記憶後也努力迴憶上一世的知識可惜迴憶清晰的東西不多。


    這時有西來書籍啟發肯定可以多迴憶出一些外,原來模糊不清混亂無序的知識也會重新迴憶起來不少。更關鍵後世那些專業名詞那是經過曆史沉澱的,這時可以完全引用以統一名詞還肯定合適。


    因此這一段時間常洵在麥格列口語翻譯下一方麵迴憶上一世知識,一方麵在幾個人幫助下將書即刻譯成中文;編輯教材,他主要補記迴憶起的東西。


    這工作上下午各一個時辰,相比他之前一個接一個項目弄起來,一鍋冷水從頭燒肯定簡單容易不少,但對他的事業一樣重要,隻有編出幾何、代數、天文等等教材他為工匠、青少年等培訓班才有書讀。至於這些知識遠遠不夠需要開拓,那也要在有了這些人後由他們拓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