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製磚瓦、燒石灰、開采石頭等工匠交談並作出一係列生產方式、生產工藝改變等之後,這些工匠就離京去了。那是磚窯、石灰窯、采石場等位置確定好了就可以動工的,他們這些人過去將負責技術指導或生產的任務。
而且這一次生產方式與生產工藝都有顛覆性變化,從一開始建窯就與傳統不一樣,需要他們這些直接聽了常洵新設想新計劃,並討論過的人第一個到場才可以開工建設。
這些工匠送走又迎來新的工匠,他們都是造船方麵的人,因為工部沒有相關人員去天津、登州找尋來的。可北方造船不發達找人困難找識字又技術好的人愈加困難,這才跚跚來遲。
乘這空檔常洵主要召集製作火銃、火藥的匠人交流討論,這些匠人倒是不必找工部要,宮中有兵仗司要人更方便也更配合。
常洵一樣不可能會造槍,有了他們他可以聽他們先介紹生產工藝,又實測了這時最好的鳥銃、密魯銃等銃的性能。發現這銃與弓箭比互有所長,確實是不能壓製弓箭。
最關鍵在於殺傷力雖與弩差不多,這準確度實在太感人,五六十米外已經連人也不一定能打中,可這個距離能夠從容又來得再次裝填開火,及敢於短兵相接的士兵太少了,或者說有非嚴格訓練加鐵的紀律才行。
或者如這時代的戚家軍戰術,戚家軍訓練之嚴在明軍中首屈一指,可就是如此專業火銃手五六十米箭靶十中三發已經合格。如此程度可不行,但戚繼光製定的戰術火銃手前麵有狼筅手、盾牌手頂著的,火銃手可以放心裝填射擊。
知道這時代火銃性能,後世連偽軍迷也算不上的常洵就可以提出改進的方向。畢竟他再不懂現代化槍支,什麽結構一點也不知道,可軍訓時拿過槍打過靶。
更知道槍支發展前膛槍時燧發化,後膛化時開始用火帽,還有一個槍管拉膛線可讓子彈旋轉動力衰減慢,散布麵也會大幅度減小。
實際上僅是拉上膛線就可以讓火銃發生革命性變化,此時五六十米十中三靶算是合格,那時百米十中八九不是夢,而且是威力與五六十米時差不多。如此第一輪開火就可以予敵人較大殺傷不算,從容裝填再開火不慌張又會給敵人更大的殺傷,這一來弓弩基本上可以退出曆史舞台了。
要求不高,暫時後膛化,四百米殺傷力做不到,常洵見了這時代的火銃,知道了生產工藝沒有提出太高要求。因為太高要求材料、設備,技術儲備等都遠遠不具備。
可常洵雖說低要求他的燧發、膛線、瞄準器、更人機化槍托、槍管口安裝刺刀等研究任務,讓過來的稱之為最優秀工匠也頭痛欲裂。
好在常洵不是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人,來的工匠包括製磚的也一樣,每月都是二兩銀子,比他們之前基本上都高了一倍。
之所以隻給這點錢還是常洵要看看成色,真是技術好有創造力他會根據他們的能力調整的,有成績還會重獎但不會先濫做好人,如此發現有人濫竽充數或吊高了胃口會不好辦的。
正是如此,加住王宮的工場吃住不花錢,飯菜質量較好,有成績會重獎的許諾,那些接到研究任務的工匠都是痛並快樂著。痛乃是真頭痛,快樂乃是收入高加有希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徹底翻身。可這希望乃是能做出成績才行,愈是頭痛更加頭痛。
頭痛的也不僅火銃製作工匠,還有火藥製作工匠也一樣,常洵要求他們研究出最純或最好的火藥原料,配出槍炮用的、爆破用的最好的火藥以及最佳粒度等等。還有先設計出此類產品的生產工藝與設備等等。
為此常洵還設計並找首飾匠等製作了不少儀器,如精度更高的天平。沒有這東西稱重麻煩又精度達不到要求;爆炸力測量儀,沒這個儀器就無法量化小批量火藥的爆炸力,修改一下可以測試火藥的燃速等;精巧沙漏用於計時等等。
好在這方麵的任務時間寬鬆,也不求一步到位。還有常洵經常會過問一下工匠可以乘機會向他問一些問題,而常洵也會根據後世見識與知識盡量予以指導。
隻是工匠們一開始十分畏懼,畢竟常洵乃是親王,與他們相差著巨大的鴻溝。之前他們與兵仗司八九品小宦官之間已經是生死盡操其手,現在雖是親王年幼又一向和氣,可仍然不可能敢主動開口求助的。
日子長了他們見常洵確實是從來不擺架子,還有他的點子與指點真是會對他們的研究十分重要,甚至是一下點醒如猜謎一樣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如此解決,因此有常洵他們的研究迅速順利不少,不可能一下成功至少不斷多少取得成功。
不過造船工匠一到常洵的精力主要放在這個方麵,首先仍然還是詢問他們的造船經驗、經曆、能力、知識與見識,可惜北方造船業規模小這方麵這些工匠不理想。
可是去南方費時會長一些隻能後麵再說,再說就算是南方造船發達一些也隻是福船、沙船、梭子船、鳥船、槽船等數種大同小異的船型,造船工匠隻是造船機會多一些,真是有設計船的經驗的人已經難找,更別說有對造船研究頗深的人存在。
就算是有點兒見識那有常洵見過的船型多,就算是這時代的船他也比這些造船工匠多知道一點西方船型。而且是看到過那麽多二十一世紀的船常洵,對這時代的船十分不滿意。
這不滿意不僅沒有機械動力,就算是同樣帆船在造船成本、速度、操作性、安全性、適用性等多方麵他認為這時的應該向後世的船型學習,而不是照抄這時的船,不論東方的船還是西方的船都不是常洵想要與需要的。
為此等十幾個造船工匠到了,簡單了解一下讓他們集合後,常洵站在一塊新製的大黑板前大聲地說道:
''''大明船的船型不管南北,海裏內河幾乎都是方頭方尾,隻不過沙船底平寬一些,福船狹深頭尾翹一些,可為什麽不造成這樣的船呢?''''
接著常洵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沙船、福船,以及一條後世最普通的散貨船,為了對比他畫的還是側麵、正麵剖麵圖,這讓對比十分明顯即便是這些工匠識字不多,更沒什麽幾何概念的人也能一下看出差距,這讓這些工匠非常茫然。
見此常洵才意識到他乃是想多了,這時對這些幾乎為文盲的工匠講太深弄錯了對象,或為時尚早幾年,隻有在再過一些時間給他們掃了文盲,再教一些幾何之類知識,再挑選一些尖子再來講這個才差不多,現在還是直接畫了船型讓他們造,有什麽疑問就解釋什麽。
於是常洵拿出了兩個船型,一個為方頭方尾長寬比隻有1\\2多一點的二三百噸左右渡船。不過上麵有桅杆,船尾卻是幾個大輪子,這讓這些工匠十分不解可不敢問常洵,七嘴八舌偷偷低聲在下麵議論。
對此常洵十分理解,於是解釋說這是靈山島來往兩邊的渡船。之所以這個樣子裝貨上下人方便,還有有風使帆,沒風用車輪,不然無風就沒有辦法了,劃漿又太累。
接著常洵又說這輪子劃水的船在宋元常見,主要用作戰船,問題是在海浪太大時會打壞。之前車船輪漿布置在兩側還容易碰壞,所以這時布置在船尾還可以提高一些以免被海浪打壞。如此一介紹眾人才明白,說有圖紙他們造這船問題不大。
而且這一次生產方式與生產工藝都有顛覆性變化,從一開始建窯就與傳統不一樣,需要他們這些直接聽了常洵新設想新計劃,並討論過的人第一個到場才可以開工建設。
這些工匠送走又迎來新的工匠,他們都是造船方麵的人,因為工部沒有相關人員去天津、登州找尋來的。可北方造船不發達找人困難找識字又技術好的人愈加困難,這才跚跚來遲。
乘這空檔常洵主要召集製作火銃、火藥的匠人交流討論,這些匠人倒是不必找工部要,宮中有兵仗司要人更方便也更配合。
常洵一樣不可能會造槍,有了他們他可以聽他們先介紹生產工藝,又實測了這時最好的鳥銃、密魯銃等銃的性能。發現這銃與弓箭比互有所長,確實是不能壓製弓箭。
最關鍵在於殺傷力雖與弩差不多,這準確度實在太感人,五六十米外已經連人也不一定能打中,可這個距離能夠從容又來得再次裝填開火,及敢於短兵相接的士兵太少了,或者說有非嚴格訓練加鐵的紀律才行。
或者如這時代的戚家軍戰術,戚家軍訓練之嚴在明軍中首屈一指,可就是如此專業火銃手五六十米箭靶十中三發已經合格。如此程度可不行,但戚繼光製定的戰術火銃手前麵有狼筅手、盾牌手頂著的,火銃手可以放心裝填射擊。
知道這時代火銃性能,後世連偽軍迷也算不上的常洵就可以提出改進的方向。畢竟他再不懂現代化槍支,什麽結構一點也不知道,可軍訓時拿過槍打過靶。
更知道槍支發展前膛槍時燧發化,後膛化時開始用火帽,還有一個槍管拉膛線可讓子彈旋轉動力衰減慢,散布麵也會大幅度減小。
實際上僅是拉上膛線就可以讓火銃發生革命性變化,此時五六十米十中三靶算是合格,那時百米十中八九不是夢,而且是威力與五六十米時差不多。如此第一輪開火就可以予敵人較大殺傷不算,從容裝填再開火不慌張又會給敵人更大的殺傷,這一來弓弩基本上可以退出曆史舞台了。
要求不高,暫時後膛化,四百米殺傷力做不到,常洵見了這時代的火銃,知道了生產工藝沒有提出太高要求。因為太高要求材料、設備,技術儲備等都遠遠不具備。
可常洵雖說低要求他的燧發、膛線、瞄準器、更人機化槍托、槍管口安裝刺刀等研究任務,讓過來的稱之為最優秀工匠也頭痛欲裂。
好在常洵不是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人,來的工匠包括製磚的也一樣,每月都是二兩銀子,比他們之前基本上都高了一倍。
之所以隻給這點錢還是常洵要看看成色,真是技術好有創造力他會根據他們的能力調整的,有成績還會重獎但不會先濫做好人,如此發現有人濫竽充數或吊高了胃口會不好辦的。
正是如此,加住王宮的工場吃住不花錢,飯菜質量較好,有成績會重獎的許諾,那些接到研究任務的工匠都是痛並快樂著。痛乃是真頭痛,快樂乃是收入高加有希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徹底翻身。可這希望乃是能做出成績才行,愈是頭痛更加頭痛。
頭痛的也不僅火銃製作工匠,還有火藥製作工匠也一樣,常洵要求他們研究出最純或最好的火藥原料,配出槍炮用的、爆破用的最好的火藥以及最佳粒度等等。還有先設計出此類產品的生產工藝與設備等等。
為此常洵還設計並找首飾匠等製作了不少儀器,如精度更高的天平。沒有這東西稱重麻煩又精度達不到要求;爆炸力測量儀,沒這個儀器就無法量化小批量火藥的爆炸力,修改一下可以測試火藥的燃速等;精巧沙漏用於計時等等。
好在這方麵的任務時間寬鬆,也不求一步到位。還有常洵經常會過問一下工匠可以乘機會向他問一些問題,而常洵也會根據後世見識與知識盡量予以指導。
隻是工匠們一開始十分畏懼,畢竟常洵乃是親王,與他們相差著巨大的鴻溝。之前他們與兵仗司八九品小宦官之間已經是生死盡操其手,現在雖是親王年幼又一向和氣,可仍然不可能敢主動開口求助的。
日子長了他們見常洵確實是從來不擺架子,還有他的點子與指點真是會對他們的研究十分重要,甚至是一下點醒如猜謎一樣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如此解決,因此有常洵他們的研究迅速順利不少,不可能一下成功至少不斷多少取得成功。
不過造船工匠一到常洵的精力主要放在這個方麵,首先仍然還是詢問他們的造船經驗、經曆、能力、知識與見識,可惜北方造船業規模小這方麵這些工匠不理想。
可是去南方費時會長一些隻能後麵再說,再說就算是南方造船發達一些也隻是福船、沙船、梭子船、鳥船、槽船等數種大同小異的船型,造船工匠隻是造船機會多一些,真是有設計船的經驗的人已經難找,更別說有對造船研究頗深的人存在。
就算是有點兒見識那有常洵見過的船型多,就算是這時代的船他也比這些造船工匠多知道一點西方船型。而且是看到過那麽多二十一世紀的船常洵,對這時代的船十分不滿意。
這不滿意不僅沒有機械動力,就算是同樣帆船在造船成本、速度、操作性、安全性、適用性等多方麵他認為這時的應該向後世的船型學習,而不是照抄這時的船,不論東方的船還是西方的船都不是常洵想要與需要的。
為此等十幾個造船工匠到了,簡單了解一下讓他們集合後,常洵站在一塊新製的大黑板前大聲地說道:
''''大明船的船型不管南北,海裏內河幾乎都是方頭方尾,隻不過沙船底平寬一些,福船狹深頭尾翹一些,可為什麽不造成這樣的船呢?''''
接著常洵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沙船、福船,以及一條後世最普通的散貨船,為了對比他畫的還是側麵、正麵剖麵圖,這讓對比十分明顯即便是這些工匠識字不多,更沒什麽幾何概念的人也能一下看出差距,這讓這些工匠非常茫然。
見此常洵才意識到他乃是想多了,這時對這些幾乎為文盲的工匠講太深弄錯了對象,或為時尚早幾年,隻有在再過一些時間給他們掃了文盲,再教一些幾何之類知識,再挑選一些尖子再來講這個才差不多,現在還是直接畫了船型讓他們造,有什麽疑問就解釋什麽。
於是常洵拿出了兩個船型,一個為方頭方尾長寬比隻有1\\2多一點的二三百噸左右渡船。不過上麵有桅杆,船尾卻是幾個大輪子,這讓這些工匠十分不解可不敢問常洵,七嘴八舌偷偷低聲在下麵議論。
對此常洵十分理解,於是解釋說這是靈山島來往兩邊的渡船。之所以這個樣子裝貨上下人方便,還有有風使帆,沒風用車輪,不然無風就沒有辦法了,劃漿又太累。
接著常洵又說這輪子劃水的船在宋元常見,主要用作戰船,問題是在海浪太大時會打壞。之前車船輪漿布置在兩側還容易碰壞,所以這時布置在船尾還可以提高一些以免被海浪打壞。如此一介紹眾人才明白,說有圖紙他們造這船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