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新上馬的項目
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 作者:喜歡橙子的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證明,王一笛確實猜對了蘇瑩的態度。
當陳錦年迴家,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後,立即遭到蘇瑩強烈的反對。
“我不同意你跑到外麵去,平時連個能照顧的人都沒有,而且你是去開公司,又不是隨便買個房子住,當地的那些牛鬼蛇神,你怎麽處理?”
蘇瑩認為兒子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做生意,尤其是兒子這種上億的生意,沒人罩著,隨便來一批地痞流氓就能讓兒子做不下去。
隨後她繼續說道:“你想把公司搬走,我不反對,但你要想搬就搬到深圳去,有笛笛的爸媽在,我還能安心些。”
“……”
陳錦年沉默了,從北京遷到深圳,那和把河南平頂山的煤運到山西大同賣,有什麽區別。
片刻後,他開口說道:“其實不算沒熟人,楊楊他爸現在是中海市的市長,如果搬到那裏,他可以給到優惠政策。”
“市長?”蘇瑩用不屑的語氣說道:“市長有什麽用,出了辦公大樓,你看誰認他,你要說你和當地的公安局長或者工商局長有關係,那我還能同意你把公司搬過去。”
蘇瑩的意思說的很清楚了,縣官比不上現管,市長的職級是很大,可市長異地上任的,在本地沒有任何勢力。
市裏真正說了算的,其實是那幫中下層領導,很多人都是當地人,並且父母長輩親戚,大概率也都是在體製內的各個機關任職。
“怎麽,你覺得我在講玩笑,我和你說,市長走正規流程辦不了的事,但隻要給市直機關的小領導送送心意,他們打聲招唿就能辦了,不信你問問你爸。”
見蘇瑩提及到自己,陳銘趕緊含糊的說道:“錦年笛笛才多大啊,你和他們聊這些事情幹什麽。”
陳銘不想讓兒子去接觸這些陰暗的人情世故,他當時是沒辦法,為了談成生意不得不做,可兒子是有的選的,他不想兒子在那些人身上浪費精力。
不過陳銘還是語重心長的勸道:“你要是為了把公司做大而搬走,爸媽不會反對,隻不過現實狀況吧,真不見得比娛樂圈幹淨,你得罪的娛樂圈的人,最多是讓你掙不到錢,可你要是得罪了當地的那些人,是真的想讓你死。”
“所以我們不同意你把公司搬到那些‘熟人’把控的城市中,作為外來戶,要消耗的精力太大了,你隻能去營商環境好的,嗯,杭州可以,如果你去掉北上廣深,那首選的肯定是杭州。”
等陳銘說完後,蘇瑩沒有插嘴,她和陳銘的意思差不多,如果兒子非要把公司搬走,那搬到杭州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此外武漢、南京、蘇州都可以,但絕對不能是中海。
地方上發展不起來,並不是換個市長能解決的,五髒六腑都爛了,醫術再好的大夫也救不了。
“那行吧,我現在隻是有初步的想法,讓我在考慮考慮。”
陳錦年接受了爸媽的建議。
他不是待在學校裏小白,早在和季勝利交流的時候,就想到搬遷工作會困難重重,地方上的關係維護會相當麻煩。
但他沒想到爸媽會如此激烈的反對,甚至直接把中海市從備選名單中劃掉,一副完全不予考慮的模樣,看來他確實的安排人好好查查。
從日本迴國後,陳錦年就一直沒有外出,而是和王一笛一直待到了中傳開學。
他迴學校將請假流程安排好,隨後返迴深圳籌備劇組,正式開啟年後的第一個項目。
《周處》是星耀和中影聯合投資的,陳錦年的星耀華年公司主控,總投資按照老規矩直接占七成,中影出的少,占兩成半。
餘下的5%相當於是好處費,開放給發行方和協拍公司的。
陳錦年的電影至今沒有賠過,投資他的電影屬於躺著賺錢,哪怕僅僅隻對外開放的5%的投資份額,依舊趨之若鶩,都想搭上這趟車。
畢竟這次混個臉熟,說不定下次就有機會合作。
《周處》的取景地放在的深圳和灣灣兩處,部分外景和街道場景放在灣灣省拍,其餘的放到深圳。
他一共是找了兩家協拍公司,幫他搞定拍攝時遇到的問題,同時各占1%的投資份額,剩下的3%,則是由貓眼和阿裏拿走。
份額看著挺少的,但結合六千萬的總投資,其實是很多的。
其中六千萬的總投資,陳錦年一個人憑借主演、導演和劇作拿走的三千萬。
要是放在一般的劇組裏,陳錦年的行為絕對會被營銷號罵化了,和那些流量明星有什麽區別。
但這是陳錦年的劇組,他的主投資人,拿的再多,也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甚至還要為此交上千萬的稅。
他本人都不在乎,其他人那就連攻擊的點都找不到。
而王一笛並沒有和陳錦年一起迴深圳,而是留在學校上課,日常由蘭姐接送照顧。
陳錦年承諾給王一笛攢個劇組,隻不過純文藝片他是真沒興趣,係統裏任務送的劇本,他翻了兩眼就夠了。
身上沒有文藝細菌,是真的找不到拍文藝片的興奮點。
所以他打算拍一部沒那麽純粹的文藝片,目前公司已經收購了餘華《河邊的錯誤》的影視改編權,並請餘華和邢艾娜共同進行劇本創作。
邢艾娜是寧昊的賢內助,參與過寧昊全部的電影項目,黃博的《一出好戲》,同樣有她的參與。
陳錦年將劇本的改編交給他,是非常放心的,對方能保證把劇本的故事性講出來,不至於完全成為意識流的文藝片。
等劇作階段完成後,王一笛才會從學校請假,然後在陳錦年的幫助下,開啟生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
不過在劇本完成前,她需要留在學校內學習。
中傳是有導演專業的,在得知王一笛要拍電影後,學院裏特意幫她修改的課表,允許她去導演專業旁聽,有問題也可以隨時找學院的老師諮詢。
之所以如此支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陳錦年。
陳錦年是中傳當前最出名的學生,甚至把長期有存在感的中戲和北電壓了一頭,但問題是陳錦年屬於自學成才,都沒來學校上過幾天課,導致學院對外宣傳的時候,難免底氣不做。
現在王一笛在學校裏上課,並且還是表演轉導演,這要是學完後拍出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那不顯得學院的教學水平高嗎。
至於王一笛會不會拍出一部大爛片,學院則是能肯定的保證,不存在,絕對不存在。
當陳錦年迴家,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後,立即遭到蘇瑩強烈的反對。
“我不同意你跑到外麵去,平時連個能照顧的人都沒有,而且你是去開公司,又不是隨便買個房子住,當地的那些牛鬼蛇神,你怎麽處理?”
蘇瑩認為兒子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做生意,尤其是兒子這種上億的生意,沒人罩著,隨便來一批地痞流氓就能讓兒子做不下去。
隨後她繼續說道:“你想把公司搬走,我不反對,但你要想搬就搬到深圳去,有笛笛的爸媽在,我還能安心些。”
“……”
陳錦年沉默了,從北京遷到深圳,那和把河南平頂山的煤運到山西大同賣,有什麽區別。
片刻後,他開口說道:“其實不算沒熟人,楊楊他爸現在是中海市的市長,如果搬到那裏,他可以給到優惠政策。”
“市長?”蘇瑩用不屑的語氣說道:“市長有什麽用,出了辦公大樓,你看誰認他,你要說你和當地的公安局長或者工商局長有關係,那我還能同意你把公司搬過去。”
蘇瑩的意思說的很清楚了,縣官比不上現管,市長的職級是很大,可市長異地上任的,在本地沒有任何勢力。
市裏真正說了算的,其實是那幫中下層領導,很多人都是當地人,並且父母長輩親戚,大概率也都是在體製內的各個機關任職。
“怎麽,你覺得我在講玩笑,我和你說,市長走正規流程辦不了的事,但隻要給市直機關的小領導送送心意,他們打聲招唿就能辦了,不信你問問你爸。”
見蘇瑩提及到自己,陳銘趕緊含糊的說道:“錦年笛笛才多大啊,你和他們聊這些事情幹什麽。”
陳銘不想讓兒子去接觸這些陰暗的人情世故,他當時是沒辦法,為了談成生意不得不做,可兒子是有的選的,他不想兒子在那些人身上浪費精力。
不過陳銘還是語重心長的勸道:“你要是為了把公司做大而搬走,爸媽不會反對,隻不過現實狀況吧,真不見得比娛樂圈幹淨,你得罪的娛樂圈的人,最多是讓你掙不到錢,可你要是得罪了當地的那些人,是真的想讓你死。”
“所以我們不同意你把公司搬到那些‘熟人’把控的城市中,作為外來戶,要消耗的精力太大了,你隻能去營商環境好的,嗯,杭州可以,如果你去掉北上廣深,那首選的肯定是杭州。”
等陳銘說完後,蘇瑩沒有插嘴,她和陳銘的意思差不多,如果兒子非要把公司搬走,那搬到杭州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此外武漢、南京、蘇州都可以,但絕對不能是中海。
地方上發展不起來,並不是換個市長能解決的,五髒六腑都爛了,醫術再好的大夫也救不了。
“那行吧,我現在隻是有初步的想法,讓我在考慮考慮。”
陳錦年接受了爸媽的建議。
他不是待在學校裏小白,早在和季勝利交流的時候,就想到搬遷工作會困難重重,地方上的關係維護會相當麻煩。
但他沒想到爸媽會如此激烈的反對,甚至直接把中海市從備選名單中劃掉,一副完全不予考慮的模樣,看來他確實的安排人好好查查。
從日本迴國後,陳錦年就一直沒有外出,而是和王一笛一直待到了中傳開學。
他迴學校將請假流程安排好,隨後返迴深圳籌備劇組,正式開啟年後的第一個項目。
《周處》是星耀和中影聯合投資的,陳錦年的星耀華年公司主控,總投資按照老規矩直接占七成,中影出的少,占兩成半。
餘下的5%相當於是好處費,開放給發行方和協拍公司的。
陳錦年的電影至今沒有賠過,投資他的電影屬於躺著賺錢,哪怕僅僅隻對外開放的5%的投資份額,依舊趨之若鶩,都想搭上這趟車。
畢竟這次混個臉熟,說不定下次就有機會合作。
《周處》的取景地放在的深圳和灣灣兩處,部分外景和街道場景放在灣灣省拍,其餘的放到深圳。
他一共是找了兩家協拍公司,幫他搞定拍攝時遇到的問題,同時各占1%的投資份額,剩下的3%,則是由貓眼和阿裏拿走。
份額看著挺少的,但結合六千萬的總投資,其實是很多的。
其中六千萬的總投資,陳錦年一個人憑借主演、導演和劇作拿走的三千萬。
要是放在一般的劇組裏,陳錦年的行為絕對會被營銷號罵化了,和那些流量明星有什麽區別。
但這是陳錦年的劇組,他的主投資人,拿的再多,也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甚至還要為此交上千萬的稅。
他本人都不在乎,其他人那就連攻擊的點都找不到。
而王一笛並沒有和陳錦年一起迴深圳,而是留在學校上課,日常由蘭姐接送照顧。
陳錦年承諾給王一笛攢個劇組,隻不過純文藝片他是真沒興趣,係統裏任務送的劇本,他翻了兩眼就夠了。
身上沒有文藝細菌,是真的找不到拍文藝片的興奮點。
所以他打算拍一部沒那麽純粹的文藝片,目前公司已經收購了餘華《河邊的錯誤》的影視改編權,並請餘華和邢艾娜共同進行劇本創作。
邢艾娜是寧昊的賢內助,參與過寧昊全部的電影項目,黃博的《一出好戲》,同樣有她的參與。
陳錦年將劇本的改編交給他,是非常放心的,對方能保證把劇本的故事性講出來,不至於完全成為意識流的文藝片。
等劇作階段完成後,王一笛才會從學校請假,然後在陳錦年的幫助下,開啟生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
不過在劇本完成前,她需要留在學校內學習。
中傳是有導演專業的,在得知王一笛要拍電影後,學院裏特意幫她修改的課表,允許她去導演專業旁聽,有問題也可以隨時找學院的老師諮詢。
之所以如此支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陳錦年。
陳錦年是中傳當前最出名的學生,甚至把長期有存在感的中戲和北電壓了一頭,但問題是陳錦年屬於自學成才,都沒來學校上過幾天課,導致學院對外宣傳的時候,難免底氣不做。
現在王一笛在學校裏上課,並且還是表演轉導演,這要是學完後拍出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那不顯得學院的教學水平高嗎。
至於王一笛會不會拍出一部大爛片,學院則是能肯定的保證,不存在,絕對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