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藝在采取高強度營銷的同時,人在家中坐車陳錦年,話題度再次拉滿。


    因為他又上熱搜了。


    並且這條熱搜,還是央視幫他上的。


    上午的時候,陳錦年在超市裏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本人沒有放在心上,轉頭就給忘了。


    但記者把他放在心上了,不僅放心上了,還放電視上了,直接在新聞頻道把采訪內容給播了。


    本來新聞頻道隻是例行采訪國慶節的市民情況,結果逮到了陳錦年這隻野生的電影導演,還是正在上映期的導演,自然是不想錯過,


    於是在播新聞的時候,把他放了進去,繼熱心市民劉先生後,有冒出來個不幹人事陳老板。


    沒錯,陳錦年同樣痛失真名。


    央視在給他報道的時候,給他打的字幕就是“陳老板”,那句“我是老板,不幹人事”的雙關語,也給火出了圈,簡直給打工人量身準備的表情包。


    網友在玩梗的同時,還異常好奇陳錦年的狀態。


    同屬國慶檔的其他電影,馮褲子、麻花團隊和成龍,都在努力路演宣傳電影,而他居然有空逛超市,並且還是自己去排隊結賬的,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尤其是將成龍和陳錦年放在一起對比後,都感覺成龍才是二十來歲正奮鬥的年輕人,而陳錦年更像應該六十多歲退休的老大爺。


    上熱搜的當晚,陳錦年就收到了不少朋友調侃的電話,紛紛說他不務正業,他電影的日票房排在第四,他本人得負全部責任。


    而陳錦年麵對打趣也振振有詞的迴複。


    他認為路演就像偉哥,剛開始刺激刺激確實很有用,票房形勢一片大好,可天天刺激,次數太多了,把身體透支了,那來十片八片的也不頂用。


    正常來說,陳錦年的理論是對的,路演要適可而止。


    可華藝那種不講武德的路演,就是純純的例外了,隨著華藝瘋狂掃場式的路演,用幾天的時間,還真把電影票房穩定下來了。


    雖然和《羞羞的鐵拳》票房差距越來越大,但勉強壓了成龍的《英倫對決》,沒有痛失國慶檔亞軍的寶座。


    至於陳錦年的電影,已經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裏,收獲了兩個億的票房。


    按目前的趨勢看,在國慶假期結束前,起碼能穩定破三億的票房,算是把公司未來一年的人員工資給賺出來。


    “還看呢?”王一笛敷著麵膜靠過來。


    “嗯,璿月睡著了?”他關心的問道。


    “昂,已經讓我媽媽哄睡了。”王一笛小聲的說道,隨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真打算把璿月也帶去廣東啊。”


    “不是我,是你媽想帶過去,我能怎麽辦。”


    陳錦年無奈的抬起頭,將視線從屏幕轉移到王一笛的臉上。


    自從國慶那天開始,陳璿月就賴在他這裏不走了,隻要抱出門就開始哭。


    正好王晴特別喜歡陳璿月,索性就接替蘇瑩帶起孩子,都是當過媽媽的人,搞定陳璿月自然沒問題的,現在不僅每晚都要睡在一起,王晴還計劃將陳璿月接到家裏住幾天。


    “我媽喜歡小月是肯定的,不過她把小月接走,你爸媽能舍得。”


    “當然舍得,你不知道他們把璿月扔給我後有多開心,正規劃著去東北滑雪呢。”陳錦年打開手機,展示著聊天記錄。


    “可現在才國慶啊,我媽那天來的時候還是穿短袖呢。”王一笛有些感歎,氣候差異真是太大了,她在來北方上學前,都沒見過下雪。


    她在看完聊天記錄後,稍微放下心,隻要蘇瑩和陳銘同意就可以的,剩下的她們家都可以給陳璿月安排好。


    想到這,王一笛歪頭看向陳錦年,發覺陳錦年繼續皺著眉頭,盯著筆記本屏幕。


    “你到底在看什麽?”


    “沒什麽,我在算數據。”陳錦年迴答道:“按照目前的事實數據來看,喜劇片的短期票房收割能力太猛了,雖然沒有劇情片的長尾票房高,但結合成本來看,確實是最好投資類型了。”


    “你想拍喜劇片?”


    “喜劇片不是拍出來的,是演出來的,效果如何主取決於演員,至於導演的作用嗎,真的有限,在座位上拴條狗都一樣拍。”


    王一笛聽後頓時笑了,“寧昊老師要是知道你這麽評價喜劇導演,絕對找你拚命。”


    陳錦年滿頭黑線,“你別挑事啊,我沒有說寧昊。”


    雖然那他也覺得寧昊的電影在離開黃博和徐爭後,確實有些弱,笑點出不來確實是問題。


    “我又不會講出去。”王一笛靠在陳錦年的肩膀上,“那你覺得《芳華》怎麽樣,能不能破十億。”


    “不好說,《芳華》這部電影,單論本身而言拍的確實不錯,但國人是有曆史記憶的,他挑選的時代背景吧,很難隻是當做電影看。”


    “你說刻畫文工團吧,在往前幾十年,明明還有藍天野老師那一輩的故事可以講,你說聚焦在十年浩劫吧,他有在立場問題上避而不談,現在網上都在罵他是公知電影,確實不怨,要是放五年後上映,能不能盈利都還兩說。”


    陳錦年揉著鼻子說道。


    透過電影來看,華藝在時代的把握上是很準的,當下正處於“公知”由盛轉衰關鍵期,上馬這種題材的項目,確實能狠狠的賺一筆。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


    文革的題材真的是太陳舊了,二三十年前,那幫搞創傷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都已經把這個題材寫爛了,在寫爛的基礎上,重新拍部電影展示出來,隻能更加突出和當今時代的脫節。


    反映在數據方麵,就是全方位的異常。


    高達62.7%的女性觀影用戶占比,傲視所有國慶檔電影,比《芭蕾複仇曲》,這部大女主電影都要高一大截。


    而30.2歲的用戶平均觀影年齡,同樣排在國慶檔電影裏的第一名,比陳錦年預想的《英倫對決》,還要大的多。


    換句話說,成龍大哥在影壇打拚四十多年了,積攢了近半個世紀的知名度,院線的粉絲群體居然比《芳華》還要年輕,真是離了個大譜。


    陳錦年看這些數據都看了半天了,他實在是無法理解,馮褲子是怎麽做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橙子的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橙子的菠蘿並收藏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