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料峭,從遙遠的蒙古高原,一路肆虐到三秦大地,又刮到繁華的汴洛之地。


    寶元元年(1038年),也在一片鞭炮聲中結束了,趙禎在這個世界迎來了寶元二年。


    年年歲歲,這一年,他在這個世界已經29歲。


    這個即將奔三,迎來而立之年的穿越客,正帶領著這個時代最富裕的國家,向前探索。


    正月初一,一年元旦至,今天又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會。


    在東京城的大小官員,都要列班去給他們的皇帝趙禎拜賀。


    趙禎也按照慣例,在大內宮中舉辦了隆重的酒宴,與眾臣同慶。


    正月初一元旦的大朝會,不會討論任何國家大事,這一天,趙大官家與天下同休。


    及至朝會結束,趙禎還是一如既往,給眾臣分發“年終獎”。


    大小官員,上到中書門下的首相,下到東京城內的員外郎,都分到了銀錢、春絹、絲綿。


    隻不過官職地位不同,數量有所區別。


    整一天,東京城其樂融融,夜市之上,花燈招展,行人如織。


    收到了銀錢東京官員,也正在熱鬧地消費。


    正月裏,氣溫也在慢慢迴升,溫暖來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夾雜著一陣陣細膩的春雨,這一年的氣候大概會比往年更好一些。


    汴洛之地的農民也跟著春風細雨,開始準備一年的耕種。


    “官家,今年的祈穀禮還是在次辛日舉行。”元旦後的第一個朝會,禮部官員就向趙禎建言。


    次辛日,就是一個月次旬的辛日,也就是中旬的第八天。


    所以等到熱鬧的元宵剛過,趙禎就開始致齋。


    正月十七,趙禎頭戴通天冠、穿絳紗袍,乘坐玉輅,來到郊外的行宮。


    雖然這種祭祀的儀式很是繁瑣,對於現代靈魂的趙禎來說,真是又臭又長。


    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趙禎不會隨意去打破整個時代的人的價值觀。這種祭祀儀式,不會妨礙他改造大宋的計劃,他就盡量包容。


    正月十八,祈穀日。


    趙禎戴冠穿袍,來到南郊臨時搭建的大帳幕,穿戴袞冕。


    手持圭,進入正門。


    宮中樂隊奏樂。


    “天祚有開,文德來遠。祈穀日辛,侑神禮展!”


    “於穆神宗,惟皇永命。薦醴六尊,聲歌千詠!”


    盥洗,再手持鎮圭,趙禎緩緩登上祭壇,來到至高的上帝神位前。


    此上帝並非基督教中的上帝,而是當時的昊天上帝,契合大宋道家信仰的上帝。


    趙禎麵向北,將鎮圭放置在墊板上。


    然後手持旁邊的大圭,緩緩俯身伏拜。


    “祈禱今年大宋穀收萬裏!”


    ……


    禮畢,趙禎插好大圭,開始接受禮儀使送上的玉幣。


    玉幣乃是進獻給太祖太宗和真宗皇帝的,趙禎又按照次序,來到側麵的三位先祖神位前,依次獻上玉幣。


    這也是向先祖進行祈禱。


    大宋在寶元二年有個好的收成,大宋的江山才會穩固。


    玉幣獻貢完畢,祭壇底下的官員開始獻上熟食,趙禎接過食物,輕步酌獻。


    ……


    寶元二年的正月,在傳統的節日和祭祀中,搖搖晃晃地向前走著。


    趙禎在關注著西北邊境,不過元昊的反應沒有那麽快,大戰還未立即爆發。


    正月二十五,又一場枯燥的藉田禮來了。


    按照禮部和太常寺的安排,他趙禎要承天命,為天下之表率,帶頭耕種。


    古人也講究虛實相合。


    既要向上天祈禱保佑穀物豐收,也要落到實處認真耕作。


    這兩件事都是大事。


    作為皇帝,在正月二十五這天,他又親自前往東郊的皇莊。


    此時,奉禮郎已經設置好禦耕位,典儀在禦耕位東西兩側設好了侍耕群臣位次,尚舍又在祭壇上設好了麵向南邊的觀耕禦座。


    將到皇莊,文武侍耕及皇莊的耆老、庶人都已在皇莊西門依次站立,等候趙官家的到來。


    趙禎在車輿上,與眾臣和耆老稍微打個招唿,就直接進入了皇莊的思農殿。


    皇莊又稱之為耕藉所,在這裏還建造有給皇帝休憩更衣的宮殿。


    趙禎按照儀製要求,換上了通天冠和絳紗袍,然後乘坐禦輦出門。


    沿著尚舍設好的黃道,到達禦耕位。


    隨後,眾臣行禮,一切按照儀式繼續進行。


    奏樂,起舞。


    眾官都表演好著自己的角色。


    及至最後,趙禎接過藉田令手中的耒耜,按照往年的慣例,推行三圈。


    然後,隨行的眾官,也拿起耒耜,在各自的位置,推行幾圈,完成禮儀。


    這場藉田禮算是簡單結束,後麵都是禮官繼續進行,趙禎乘坐禦輦返迴思農殿。


    作為大宋的皇帝,趙禎深知農業在整個大宋的地位。


    在古代,人口是衡量國家強盛最關鍵的指標,人口越多,稅收就會多,兵源就會充足。


    要求人口增長,同時保證人口穩定不叛亂,就需要大量的糧食。


    糧食是大宋保持長久安穩的基本盤。


    所以趙禎一直以來,都想著辦法,從各個方麵去發展大宋的農業。


    例如,派遣了大量的使者前往東南亞的占城、暹羅尋找各種水稻。


    同時也派人去大理國和東邊的日本國,這裏也有著一定的水稻資源。


    然後在廣州進行水稻雜交的研究。


    趙禎將水稻雜交的基本原理告訴了這些研究人員,剩下的就是靠著他們的探索。


    如果水稻資源不夠,他們也可以直接通過廣州的官員或者商人,去各地尋找。


    這些研究人員,一部分是那些民間的老農,一部分是那些農家的士子,還有幾個立誌要做“大宋神農”的國子監讀書人。


    趙禎對這些士子,還有這幾個讀書人都保持著一定的關注。


    千金買馬骨,最後他也還給這幾個國子監讀書人賞賜了功名。


    由此,位於廣州的水稻研究所也建立起來了,這是大宋第一個水稻的研究機構。


    幾年後,趙禎又在蘇州建立了第二個水稻研究所。


    趙禎建立第二個研究所,卻是因為位於廣州的水稻研究所出現了問題。


    人員出現了問題。


    這些老農與士子產生了一些不可調和的衝突。


    兩者之間互相看不起。


    士子認為自己是讀書人,怎麽可以蹉跎在這裏,研究這些“無用”的東西。


    老農認為這些士子雖是農家出身,但隻知道讀書,或者寫寫錦繡的文章,根本不會搞水稻的研究。


    士子又認為,老農搞的根本不是研究,而隻是和其他人一樣,隻是在簡單地種植水稻,領著官家給的俸錢,糊弄官家。


    最後事情通過國子監的那幾個讀書人捅到了趙禎這裏,這幾個讀書人,兼著研究所的事,同時在廣州也有著差事。


    功名、差遣俱有,他們倒是沒什麽問題。


    麵對研究所人員內訌這種事情,趙禎也真是頭疼,隻得將這些士子調到了蘇州,成立了第二個水稻研究所。


    但最後,這些農家士子,不甘在這裏繼續搞著水稻,相繼離去。


    趙禎無奈,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將這些士子強留在那裏,最後隻能從蘇杭之地,又招募了一些老農和落魄的農家讀書人。


    這兩個研究所成立已經十多年了,趙禎在太後還在垂簾聽政的時候,就辦了這事。


    皇帝關心農事,上到太後,下到群臣都是支持的,所以這事也就這麽辦完了。


    不過十幾年過去了,兩個水稻研究所一個都沒給出像樣的研究成果,這養活大宋百姓的重任還是壓在趙禎的肩上。


    無奈,趙禎開始想著怎樣去美洲,去把那些高產量的食物帶迴來。


    但是大宋離著美洲太遠了,要先跑到歐洲,再順著洋流,抵達美洲。


    大宋的船隊和航海技術,能不能支撐這樣的探索,實在是個問題。


    而且,大洋茫茫,船員有沒有這個意誌堅持到美洲,也是他考慮的。


    不過地球是圓的,往東航行也行。


    趙禎已經有了新的計劃,讓船隊從大宋出發,經過日本,一路朝著東北,過阿留申群島,抵達北美。


    這項計劃的問題還是很多,不過在趙禎想來,還是可以嚐試的。


    他知道整個地球大致的海洋和陸地,相比古人,就是巨大的信息認知差。


    而且他這裏有執行力。


    古人一直做不到的事,在他這裏就不一定了。


    最後實在不行,再考慮向西的航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樂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夢的機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夢的機器人並收藏極樂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