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易拿下東平陵之後,雖然沒有繼續出兵征討,但濟南諸縣,黃河以北的平原地界,樂安西部部分縣城,不斷有地方官吏主動遞上文書,請求李易派遣官吏治理地方。

    讓李易派官吏隻是嘴上說說,除了個別身上標簽太過鮮明,或者任上表現叫人無法直視的,剩下的位置李易基本都不會動。

    但這件事主要是看那些官員們的態度,他們表態了李易不一定派人替換,如果不表態,官帽子肯定就沒了,甚至李易不僅會派官吏,還會額外贈送一隊兵馬,到時候他們想迴家養老都難。

    地方官員倒向李易的時候還算是矜持,畢竟都是官麵上的人,但各地的世家就直接的多了。

    自李易進入東平陵開始,這座剛剛被戰火肆虐過的城池雖然滿身創傷,生機恢複的卻是極快,因為附近的世家全都派人擠了過來,爭相向李易表露自家的善意,生怕慢了人一步。

    不到五天的功夫,許多目前還在田楷治下的世家都來到了東平陵拜見李易,甚至最遠的東萊都有人在往李易那裏趕。

    這些人心裏非常清楚,田楷連袁譚都打不過,更別說李易了,他們有什麽理由不選擇李易?

    此時如此許多人都在後悔,應該在李易北上的時候就主動投效的,現在已經是慢了一拍。

    對於這些世家之人,李易在態度上既不高冷,也不親熱,基本就是“淡淡的”這種程度,因為彼此地位相差懸殊,動不動禮賢下士反而會讓人看他不起,即便是真有什麽經天緯地之才也得他們主動巴結李易,而不是李易求他們,因為天下大半已經掌握在李易手中,沒有李易的點頭,哪怕臥龍鳳雛,一輩子也隻有打醬油的份。

    這就是權勢的好處。

    弱小時他舔世家,現在要讓世家反過來舔他。

    隻是幾天功夫,李易光是收禮單就收了近百封,如果其中的東西全部兌現到位,李易這次出兵青州的糧草不僅不需要後方供給,甚至還會有富裕。

    畢竟李易的愛好很少,除了打天下就是美人,其餘花鳥古玩,奇石美玉統統沒興趣,而送美人又有風險,萬一不合李易口味被退貨反而不美,送糧食就成了討好李易的不二法門。

    李易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連著擺了兩天的酒宴,上座的都是贈糧千石的大戶,極個別送糧超過五千石的狗大戶還得到了李易親自斟的酒。

    雖然這杯酒很貴,但對於那些人來說卻也是物有所值。

    不過,李易在東平陵所遇到的也不全都是好消息。

    首先就是田楷的使者,居然要與他平分青州!

    這麽不靠譜的提議都能說出來,讓李易非常無語,都不知道該怎麽拒絕,想了想幹脆叫人把使者給趕了出去,也得虧使者走的快,不然怕是要挨打,在李易麾下的將領看來,田楷要硬氣的話大家打上一場就是,可他居然想用嘴皮子與李易劃分青州,這完全是在羞辱李易,也是在羞辱他們。

    好在李易本人並沒怎麽動氣,他覺得田楷應該沒膽子羞辱他,隻是腦子不夠聰明,有點拎不清。

    還有一個事情是與袁譚有關的。

    袁譚帶人逃到著縣的時候,人困馬乏,又沒吃食,便讓當地縣令開門,迎他們入城,著縣縣令雖然已經知道了袁譚敗北,青州大概要歸屬李易,可袁家積威之下,稍稍猶豫,就將袁譚給放了進去。

    然後就禍事了。

    孔順與華彥給袁譚建議,青州既然不能守,留下來的東西都要便宜李易,於是,袁譚等人在酒足飯飽之後,居然一把火燒了著縣的糧倉,而且麵對百姓的苦苦哀求,袁譚不僅沒有心軟,反而還想擄人口過黃河去。

    百姓們自然不願,然後在幾個縣吏的帶兩下,當地青壯就與袁譚的殘兵廝打了起來,最終袁譚雖然沒能擄走人口,但著縣的百姓也死傷慘重。

    至於那位迎袁譚入城的縣令,他根本沒想到自己一時心軟,竟然給滿城百姓帶來如此災禍,驚恐之下,在袁譚離開的當夜便懸梁自盡。

    得知這件事情之後,李易先是憤怒,但很快就發現了其中蹊蹺,聯係情報中華彥與孔順二人作為,總覺得他們是故意慫恿袁譚在著縣胡作非為,目的是想要敗壞袁譚名聲。

    而且確實效果顯著,在著縣的事情發生之後,再無一城一地敢接納袁譚。

    所以,李易雖然在表麵上對這件事表示了極大的憤怒,但內心卻是頗為平靜,覺得自己無形中又贏了一步棋。

    之後李易下令,著縣縣令引亂兵入城,使百姓死傷無算,雖然身死,卻不能贖其罪孽,命人緝拿其家中老小,盡數送往著縣問斬,告慰百姓冤魂。

    李易這一手比較狠,幾乎是誅了著縣縣令三族,但沒有一個人敢為縣令一家求情,因為大家都明白,李易本就有意找個倒黴蛋震懾一下青州官員,結果那著縣縣令眼也瞎心也瞎,自己主動跳李易手裏,李易不拿捏他拿捏誰?

    這件事說是禍事有些勉強,畢竟李易自己都不怎麽惱火,可是,之後發現的一個情況卻是真的叫李易生氣了。

    在顏良戰敗之後,華彥與孔順似得了袁譚的授意,準備財貨贈與李易,好交換顏良與田豐性命。

    之後確認了顏良與田豐的死訊,按說那件事就算了,但華彥與孔順膽子肥的很,竟然一直在利用這個由頭斂財,東平陵被他們刮出了不少的油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事頗為隱秘,還是宴請世家時候有人喝醉不小心說出來的,李易當時臉都黑了,不知道的以為他收了這比錢財,可李易想罵娘,那段時間他不僅一分錢沒收到過,反而還賞了孔順不少。

    李易讓蔣幹記下了這件事,等打下河北一定要問問那兩個家夥把他的錢給藏哪了。

    錢財這東西李易已經不在意了,手下用的順眼的人就算貪點藏點,隻要別太過分,別動軍費,別與民爭利,他都不會太計較,可這種借著他的名號為由頭斂財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忍的。

    忙忙停停,李易在東平陵一整頓就是半個月時間,這時袁譚已經徹底逃離了青州,黃河對麵的袁紹雖然稍有增兵,卻沒有渡河的意思,顯然是認了青州了戰敗。

    確認北方無礙之後,李易的兵馬就開始做準備,打算尋個好日子就開始東進,一口氣將青州徹底拿下,就連出兵的理由也找好了,李易給陳登寫了青州刺史的任命,並呈報天子,但田楷卻竊舉青州刺史之位,故而大將軍代天行罰。

    至於陳登是如何上位的,外界傳言不一,不過最靠譜的說法是陳登和曹豹拜了把子,然後又把曹豹的女兒送給了李易,得李易歡心,這才硬生生的將原本定給張遼的刺史搶了去。

    不過,在李易出兵之前,田楷的使者又到了,本來田楷的使者李易是一律不見的,奈何,這次來的人有些特殊……

    “幽州,公孫將軍麾下,討虜校尉趙雲,見過襄侯!”

    行轅大殿之中,趙雲對著以躬身行禮,但行禮之後卻久不見李易言語,趙雲隻當李易是故意給他一個下馬威,心中輕輕歎息了一聲,不過臉上卻並無多少波瀾。

    對於李易,趙雲的內心感官是異常複雜的。

    當初他在公孫瓚麾下並不受重視,唯有同郡百十人受他統領,不過那時卻偶遇了劉關張三人,一番交談之後極為投緣,尤以劉備最甚。

    兩人互訴心中誌向,趙雲知劉備雖然落魄,卻心懷高遠,非是久居人下之輩,而且劉備雖然出身顯赫,卻多年困於市井之中,明白民生疾苦,言語中對百姓多悲憫之意,若劉備主政一方,必定造福百姓,於是,當時趙雲便有了投效之心。

    不過趙雲乃是信義之人,既然去了幽州,雖不被重視,但公孫瓚也沒有負他,趙雲不會輕易改換門庭,更何況劉備自己也是寄人籬下,根本無法接納於他。

    直到有一天,劉備告訴他,天下忠義之士會盟討伐國賊董卓,他要帶著關張兄弟過去,既是除賊,也是為了搏一份功名。

    雖然有些話沒有言明,但趙雲知道,劉備還有一層意思便是,等他有了功名,就邀趙雲共舉大事!

    於是,趙雲期待著,等待著,結果等來的不是劉關張建功立業,反倒是三兄弟被潑了一身的髒水,處處受人提防忌憚,劉備本人更是成了詐稱帝王之後,想要圖謀不軌的奸邪小人。

    得到這個消息後,趙雲一臉的不可置信,認為全是那個叫李易的家夥的汙蔑,因為劉備雖然有鴻鵠之誌,但為人豪爽,行事仁義,絕對與小人二字搭不上邊。

    正當趙雲為劉備擔憂氣憤,關靖忽然找上了他,問劉備是不是曾經拉攏他,試圖共舉大事。

    以趙雲心性當時也被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要禍事臨頭,但讓趙雲奇怪的是,在他否認之後,關靖不但沒有懷疑逼問,反而出示公孫瓚手令,擢升兩級,並賜下許多財帛。

    當時趙雲就懵了,他能否認,是因為有些事情劉備並沒有挑明,算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但趙雲本身還是心虛的,認為關靖肯定不會輕罷休,結果人家二話不說,直接表露了信任,這讓趙雲非常忐忑,同時也多了幾分愧疚。

    對於上次,趙雲初時推辭不受,於是關靖就將當時聯軍大帳內李易黑劉備的一通經過與趙雲娓娓道來,並問他是不是認得李易,是否對鬼穀一門有所了解,若是能將李易拉攏到公孫瓚麾下,必有重賞雲雲。

    然後趙雲就更迷糊了,他可以肯定,自己肯定不認得叫做李易的人,鬼穀一脈更是別提了。

    最後關靖勉勵了趙雲一番就離開了,但自那之後,趙雲就記住了李易這個人,同樣也對這個名字充滿了疑惑。

    劉備拉攏他的事情是非常隱秘的,甚至兩人之間都沒挑明,李易一個外人如何能知道?

    還有他師父的事情,他從未對外人提及,李易怎麽又知道了?

    難道說鬼穀傳人當真有神鬼莫測之能?

    趙雲有點被李易給嚇到了,甚至對劉備的人品也產生了一絲懷疑,畢竟他與劉備雖然一見投緣,但相處畢竟日短,彼此感情還不是非常深厚,生出疑慮也算是正常。

    然後就是討董事畢,公孫瓚迴到青州,劉備雖然活命,但明顯受了排擠,而趙雲因為李易的讚譽,很是被公孫瓚重用,不吝提拔賞賜,完全是被當做親信培養。

    但趙雲卻無絲毫歡喜,有道是無功不受祿,許多賞賜都被他給推到了。

    公孫瓚也不惱火,反而稱讚趙雲德才兼備,對趙雲也越發親厚。

    當時的趙雲雖然遺憾劉備的境遇,但也明白事情無法挽迴,背上那些汙名,劉備這輩子都難有作為,再加上公孫瓚確實待他不錯,倒也真的生出了幾分一輩子跟著公孫瓚效力的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是這個想法沒有持續太久,就開始不斷的動搖,甚至幹脆是搖搖欲墜。

    先是李易化名李白,孤身一人進入洛陽,委身事賊,一番鬥智鬥勇之後,以一人之力將十八路諸侯都奈何不得的西涼勢力土崩瓦解。

    趙雲聽說之後,雖然因為劉備的事情對李易心有芥蒂,可還是忍不住為李易的壯舉拍案叫絕,感慨如此方是世間真英雄。

    反觀他追隨的公孫瓚,就相差太多了。

    李易在謀劃董卓的時候公孫瓚也沒閑著,到處征戰,可除了對付黃巾殘餘是師出有名之外,其餘時間趙雲都不明白公孫瓚到底是為何未戰。

    而且公孫瓚在征戰中為了振作士氣,對於軍紀約束越來越弱,每每兵馬所到之處,不說是生靈塗炭,但百姓看到幽州兵馬當真是如遇豺狼。

    趙雲多次向公孫瓚進言,請他嚴明軍紀,公孫瓚都是點頭答應,但事實上該怎麽做還怎麽做,說的多了,公孫瓚雖然沒有發作,卻也不怎麽喜歡與趙雲相處了。

    這讓趙雲非常失落,然後恍然大悟,公孫瓚對他的信任和重用都是來自於李易的褒獎,如果沒有李易,像他這樣的人或許可以小有作為,但想要得到公孫瓚的信任,很難!

    不過趙雲不是火爆性子,雖然內心深處有了裂痕,但公孫瓚表麵對他不錯,趙雲也不能翻臉或者拂袖而去,隻能繼續在公孫瓚麾下耗著,忍耐著,直到公孫瓚殺了劉虞,趙雲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化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鷹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鷹狐並收藏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