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沒想到自己隻是隨口一問,黃敘竟然說就的這麽來勁,瞧著他那眼睛閃光,滿臉發紅的模樣,文聘搖頭失笑,繼續往前走。

    黃敘見狀,自然趕忙嘴上,不過口中還在給文聘說著李易的各種好。

    文聘默默聽著,表麵上沒有任何的表示,可事實上,在文聘心裏,又何嚐沒有將劉表與李易做過對比?

    隻是他到底不是少年人了,不像黃敘這般,單純的是以誰更“厲害”來做評判。

    不過有了黃敘在一旁絮叨,文聘也難免多想了一些事,特別是當他看到道路兩旁佇立站崗的,如泥塑般一動不動的軍士,更是忍不住頻頻注視,眸中也閃爍著火熱。

    一個性格沉穩,作風偏向保守的將軍,最喜歡的是什麽兵,自然是最聽話,紀律性最好的兵,而李易的這支忠義軍,正是文聘所好。

    戀戀不舍的在那些軍士身上多看了幾眼,文聘很快就隨著黃敘到了書院的廣場,這裏已經有了不少人,都是前來觀禮的,文聘沒往相熟的人身邊湊,而是隨便找了個地方呆著,聽著周圍人的談話,其中半數是在稱讚李易麾下軍士氣勢駭人,還有一半,則是在討論著李易送到他們手中的小冊子——還是易數之法以及三篇蒙學經典。

    不過此時那三篇蒙學經典已是經過蔡琰、黃月英等人之手的補全版本。

    必須要說明,這些書冊的署名隻有李易一個,且都是線裝紙書,不管是從其中內容來講,還是書冊本身,都是吸引人目光的存在。

    而且李易這家夥故技重施,跟第一次一樣,依舊是每家就送一本,想要看全乎了,那就討論的更熱烈一點吧。

    文聘手中也有一份,是易數之法,他趁著空閑翻看了幾頁,雖然看的不是很明白,但也知道裏麵是有真東西的,而且文聘隱約能感覺到,這本書對於排兵布陣上可能有大用,是以文聘雖然臉上沒什麽表情,心中卻是暗讚了一聲妖孽。

    一個什麽都會,還什麽都精的李襄侯,也隻能說他是妖孽了。

    黃敘見文聘似乎對此易數頗為感興趣,便帶著幾分顯擺的給文聘講解了起來,文聘也不介意,認真聽著,不時的點頭,正說到興起之處,忽聽前方廣場上傳來一陣鍾鼓之聲,兩人頓立即禁聲,周遭其他賓客停下原本動作,做肅然姿態。

    李易今日拿出的文章算術,雖然單純就文學上算不上太厲害,但對於蒙學一道確實是作用非凡,將來推廣天下,隻憑此李易最起碼也是文學泰鬥那樣的地位,到訪賓客都是明白人,自然也對李易報以尊敬。

    很快,李易帶著蔡邕與黃承彥來到了廣場中央,在賈詡的指揮下,伴著鼓樂聲先是先是祭拜天地,然後又請出了孔孟,韓非,老子,甚至還有鬼穀子等一係列學派的大佬牌位,挨個拜了一遍。

    瞧見這一幕,許多賓客看的是目瞪口呆,畢竟李易這麽幹明顯不合規矩,隻是再一想,傳說李易好像是鬼穀子門下,又好像是一位叫嶽飛的隱士的關門子弟,全都是傳言,非要分辨李易學的到底是儒家,法家,還是什麽,卻是沒一個人能說清。

    李易此時正好拜到鬼穀子,聽著台下那細微的聲音,並不以為意,他可是早有想法,孔孟之道本身並沒什麽不好的,可後世為什麽歪了?以至於歎伶仃的人越來越少,水太涼、頭皮癢者反而比比皆是?

    蓋因一家獨大,從學問淪為“器具”,而李易作為穿越者,自然不會容許這種情況發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必須的,如果有人敢跟他在這件事上死磕,李易完全不介意去刨他們祖墳。

    不多時,那些禮數完成,李易寬袍大袖,施施然走到廣場中的一處小高台上,對著四方拱手一揖,朗聲道:“諸位!”

    來客紛紛還禮,李易也起身,臉色肅然,道:“易出身卑微,本當以讀書務農終此一生,然而,世道不平,先有黃巾之禍,後有董卓之亂,使天下不得太平,黎民不得生息,易每每想到此處,便心痛有如刀絞,偶爾午夜驚醒,也是淚濕衾被。”

    李易深吸一口氣,抹抹眼角,繼續道:“所以,易想為國為民做點事情,盡管易出身平庸,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易身為七尺男兒,怎能無視天下百姓苦難,隻顧逍遙山林?”

    “於是,李某便舍棄家業,孤身奔赴洛陽,立誓要做一番大事!”

    在場觀禮之人,原本不少隻是來走個過場,但此時許多人臉色相比之前已經鄭重了許多,畢竟李易的話實在是有煽動性。

    李易對著天上拱了拱手,道:“幸得上蒼垂青,易先斬華雄,後誅董卓,於是,易歡喜非常,以為大功告成,天下百姓至此就可安居樂業,便向天子請辭,希望重歸山林,做個逍遙自在之人,但陛下盛情挽留,易無法推辭,隻能厚顏暫居南陽太守之位。”

    “易自知才能不足,不敢有片刻懈怠,幸得有諸多賢才相助,這才使得南陽逐漸安定,隻待今年秋收之後,南陽百姓再不會有饑餓之憂。”

    “可是!”

    李易一握拳,忽然加重了語氣,道:“南陽雖然安定,可天下卻不安寧,自董卓之後,長安洛陽之地,百姓生計依然苦不堪言,河北之地,戰事連連,據說十室有九室為空,至於中原,同樣苦不堪言,如今宛城附近,就有許多百姓是從北方逃難而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位,明明國賊已除,但天下百姓困苦依舊,誰能告訴李某,這是為何!”

    李易的這一聲發問幾乎是吼出來的,仿佛帶著不甘,激憤,又好像蘊含著無奈,悲涼,讓在場許多人,也不禁順著李易的思路低頭沉思,這到底是為什麽?

    在場中人雖然多是世家,算不上是普通的老百姓,但君王社稷尚且以民為本,這些世家又豈能例外?

    雖然世家本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隻要世家們的腦子裏沒坑,他們肯定也希望天下是太平的,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之前的黃巾就是例子,那時倒黴的世家有多少?

    當然,在場也有一些聰明人,並不會簡單的被李易的三言兩語帶動,他們關注的不是李易的話,而是李易本身,思考李易為何要說這些話?

    李易停頓了幾個唿吸的功夫,下麵一片靜悄悄,不管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還是說,壓根就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全都沒人出聲。

    “唿……”

    李易吐出口氣,緩緩道:“看來,諸位是不知道了,嗬嗬,其實,李某也不知道。”

    有個別神經粗大的人這時發出了笑聲,但很快就被臨近的相熟之人給按下。

    台上李易也笑了一聲,不過卻是苦笑。

    “易思慮良久,想救萬民於水火,直到偶然得見張機,華佗兩位神醫,方才有所領悟。”

    “今日這裏多是南陽人,對張機自然熟悉,李某也多說,至於華神醫,諸位可能略有生疏,但其醫術卻是不再張機之下,早先襄陽蔡軍師重傷垂危,遍請荊州醫師無人能救,最後是華神醫妙手迴春,這才讓蔡軍師康複如初!”

    李易身後不遠的華佗走出來一步,向眾人行了一禮,算是露了個臉,李易輕輕點頭,繼續道:“當時易認為,醫者既然可以救死扶傷,世上若有千萬醫者,豈不是可叫百姓今後再不受那病痛之苦?”

    李易抬手往那兩位神醫方向一指,道:“所以,易便請求兩位神醫今後拋卻門戶之見,廣收弟子傳授醫道,造福蒼生,易所請冒昧,但兩位神醫度量亦非常人,得知易所求並非是為私利,而是為百姓生計,便欣然應允,且拿出全部積蓄,用以修建學堂。”

    “如今,兩位神醫已經編撰醫術七策,坐下弟子三百餘人,今日書院開山之後,還會收納更多弟子,等將來弟子學成再傳弟子,千萬醫者造福天下,兩位神醫之名定可流芳百世!”

    說到這裏,李易轉身退後一步,道:“兩位先生功德無量,請受易一拜!”

    李易說罷,便向兩位神醫行禮,而在一旁不遠,還有百十號白袍少年人,都是兩個神醫的弟子,也跟著向兩人行禮,口中頌道:“請師尊受弟子一拜!”

    至於世家那邊,短暫沉默後也有了動靜。

    雖然如今醫師地位一般,可那主要還是因為醫師本身水平問題導致的,而張機與華佗兩人在醫術方麵不存在問題,這樣的人隻要廣收弟子,肯定是要惠及世人的,於是,不少世家之人也紛紛躬身向兩位神醫行禮。

    張機與華佗趕忙迴禮,然後張機上前一步,向李易一揖到底,道:“襄侯褒獎,張機慚愧。”

    “張機作為醫者,半生行醫,因為曾經救活一些性命,時常以此自滿,直到見到襄侯,聽聞襄侯那造福天下之言,方才知道何為胸懷仁厚,更對過往自滿慚愧萬分,所以,將來醫道若能廣傳天下,功勞全在襄侯,還請襄侯受我等醫者一拜!”

    張機說罷,帶著華佗以及那一群學生,唿啦啦的又向李易拜了下去。

    李易做慚愧狀,上前將兩人扶了起來,心中卻是給張機點讚,張機剛才說話的時候眼淚都流了下來,也不知道是真情流露,還是裝給眾人看的。

    顯然,之前雙方的話,固然是在稱讚張機與華佗,可歸根究底,還是在給李易自身造勢加分,也是為他接下來的話做鋪墊。

    李易安撫了張機華佗,重新迴到廣場中央,臉上的微笑漸漸散去,轉為歎息,然後道:“易得兩位神醫相助後,心中歡喜,直到有一日遇到蔡中郎,蔡中郎見我麵有喜色,問我為何,我坦言相告,然後蔡中郎又問我,人有疾,醫者可醫,然而國有疾,何以醫?”

    廣場上頓時就是一陣竊竊私語之聲,李易的這個話題一下放的太大了。

    在場之人說起來多是世家大族,但實際上就是一些中小地主,平日裏眼光多局限在一城,一郡,了不得一州之內,除了個別懷揣大抱負的,有幾人會天天把國家掛在嘴邊?

    現在李易忽然表示國家有病,需要醫治,對眾人來說,這個命題實在大了點,也遠了點……

    停頓片刻,李易抬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然後繼續道:“這個問題,易思索良久,最先以為兵戈鋒利,可醫國家,然而河北公孫瓚與袁紹,麾下皆是天下最為精銳之士,可結果如何,廝殺一年有餘,不知多少百姓家園淪為焦土……”

    “易又想,孔孟之道可救國家,然蔡中郎卻又說,荊州劉使君乃天下儒學楷模,然江夏如何?”

    不遠處的蔡邕的臉一下就黑了,暗罵自己這個便宜女婿無恥,這番話竟然沒事先給他通個氣。

    李易盡管沒迴頭,卻也知道蔡邕肯定不高興,但他也是沒辦法,他開書院可不是給儒家傳道的,所以,李易必須要提出質疑,隻是他直接去質疑的話,肯定會有人反駁,以李易的文學功底,肯定嗬嗬,所以,李易幹脆就把蔡邕這位大儒,還有劉表那個反麵教材拿出來,有這倆人在前麵擋著,除非是論語讀傻了的一根筋,誰來找李易理論?

    在場又有不少人小聲討論著,間或夾雜著幾聲笑聲,這次倒是沒人阻止,畢竟李易拿劉表說事,確實有點“意思”。

    “唉。”

    李易仰天長歎,唏噓道:“易才學淺薄,始終不能找到醫國之道,但易卻不灰心,易覺得,之所以求之不得,是因為易一人之力太過弱小,倘若能夠網羅天下賢才,眾人集思廣益,難道還不能尋找醫國之道?”

    “所以,易到南陽之後,便立即命人建設書院,且拋棄舊製,在書院設立諸多學堂,如文、法、兵、農、醫等等一共近十類目,而且將來還會更多學科,為的就是匯聚天下英才於此,教授英才於此,以眾人智慧,尋找那醫國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化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鷹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鷹狐並收藏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