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新老朋友
在正式出發去東南亞之前,韓奇又把現有的關係梳理了一遍。
產品營銷因為跟跨界營銷的業務結合比較緊,是韓奇私人朋友最多的部門。之前管樣張的黃燕怡,後來主動申請管內容和視頻製作,短暫加入過工作坊,幹的也是風生水起。在韓奇去東南亞前後,她又主動請纓,迴到了產品營銷部,還找海哥要了一個產品操盤的位置,雖然幹的是小產品,類似於手環、手表這些iot類,但也舉足輕重。
韓奇跟她平時聊得比較多,這個西安姑娘為人耿直,一雙大眼睛說話時喜歡瞪人,又因為脾氣比較急,每次要資源或者找合作,都恨不得提出來就馬上簽合同。耿直的人,是韓奇最沒有界限的。不管這個人是男是女,或遠或近,隻要敢說真話,在韓奇的人際關係網裏,就加了“可接觸”的標簽,成了潛在的“朋友”。
韓奇還喜歡跟產品營銷的幾個同事打交道,他們思考問題比較深,做人也比較周到。韓奇跟他們聊工作上的事比較多。其中柳明比較坦誠,遇到問題或大家有什麽想不清楚的,總喜歡一個個攻破,是個做思想工作的好手。
“你知道嗎?工作中,其實不該有任何朋友。”
“哎,我覺得正好相反,朋友多了,更好辦事啊。”
“那隻是表麵的方便,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如果身邊都是朋友,你根本沒法說出真實的想法。”
“這倒是一個實情,大家都保持一定距離,可能會都更專業些。”
還有幾個熟人,也逐漸被海哥挖到了海外營銷。
比如程再飛,在韓奇之後,答應了印度的位置,要去那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做“cmo”了。而刑爺則選擇了熊之國度俄羅斯,要去那裏管理市場部。還有好幾個產品營銷的同事,因為是海哥的舊部,都被征召到西歐、東北歐、中東等國,一人負責一個國家或地區。
相對來說,韓奇選擇了一個不那麽難的選項,距離不太遠,偶爾還能迴國;文化差異也有,但沒那麽大,且東南亞本來中國人就多,不至於兩眼一抹黑;此外,華威的其他業務,之前已經開拓了東南亞市場,在當地還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影響力。
其他同事也都各有變化。
海哥主管海外之後,國內的產品營銷逐步就讓渡了出來,小林哥在準備接手。而他甩手去管產品營銷之後,social則被合並進了pr——也就是說,濤子哥一躍成為人口大戶,包含了pr、social、工作坊等各模塊,一兩百人在他手下。
而波哥去四川之後,論壇一時群龍無首,下麵的三位長老都試圖上位。林子哥,負責校園活動,一直有人脈積累;冬子哥負責論壇運營,是華威少有的懂互聯網產品的人;還有峰子哥,看起來有點吊兒郎當,卻是論壇內容和活動擔當,很多出彩的事件都出自他手。
不過,從上麵的人看來,這三位都屬於執行為主,暫時還擔不了一號位。
品牌部自從把跨界營銷吞進去之後,業務量陡增,公司的跨界合作、品牌campaign都融為一體,不但預算增加了,傳播也增加了,亮點事件也多了起來。
軍哥每天帶著幾包瓜子,坐在工位上,一邊指揮若定,一邊口吐蓮花。品牌部的大屏幕永遠亮著,不是在畫戰略地圖,就是在寫策劃方案,忙的不亦樂乎。作為公司品牌部的負責人,軍哥有點過於閑雲野鶴了,他的心裏,可能是把趙總當做一個驍勇善戰的“軍閥”,而自己和團隊,則是居於帳後的“幕僚”。幕僚需要盡心盡力獻言獻計,但卻不用決策千裏之外。
韓奇的老夥伴們,則很快融入了新團隊,雖然也有些許不適應,但總好比沒活幹。
媒介則是一飛衝天,白哥被流放之後,她們攜預算之便,天天向趙總匯報,而以玲姐為首的娘子軍團,則比較善於向上管理。每天不是在曬加班,就是在曬姊妹情深,還有加班奶茶,聚餐合影,以及三不五時的可愛小視頻。總之,白哥倒台之後,混的最好,過得風生水起的就屬媒介了。
韓奇自從明確去海外之後,不但避開了木瓜台事件的牽連,還避開了國內營銷部的核心業務,成了一個“邊緣人”。在這過渡期的幾個月,他像個閑雲野鶴,海外的業務還沒正式開始,國內的項目逐步交接,而新產品上市,或公司級的活動,也不需要他再參與策劃或溝通。於是,落得清閑自在。
這感覺就像是大學的最後那段時間,別人都在忙著做畢設,準備論文,隻有韓奇保研了,一心背他的英語單詞,不用管別人去哪麵試或者實習。
這種“邊緣化”對於多年後真正遭到邊緣化的韓奇來說,簡直是人生的美好迴憶。
在正式出發去東南亞之前,韓奇又把現有的關係梳理了一遍。
產品營銷因為跟跨界營銷的業務結合比較緊,是韓奇私人朋友最多的部門。之前管樣張的黃燕怡,後來主動申請管內容和視頻製作,短暫加入過工作坊,幹的也是風生水起。在韓奇去東南亞前後,她又主動請纓,迴到了產品營銷部,還找海哥要了一個產品操盤的位置,雖然幹的是小產品,類似於手環、手表這些iot類,但也舉足輕重。
韓奇跟她平時聊得比較多,這個西安姑娘為人耿直,一雙大眼睛說話時喜歡瞪人,又因為脾氣比較急,每次要資源或者找合作,都恨不得提出來就馬上簽合同。耿直的人,是韓奇最沒有界限的。不管這個人是男是女,或遠或近,隻要敢說真話,在韓奇的人際關係網裏,就加了“可接觸”的標簽,成了潛在的“朋友”。
韓奇還喜歡跟產品營銷的幾個同事打交道,他們思考問題比較深,做人也比較周到。韓奇跟他們聊工作上的事比較多。其中柳明比較坦誠,遇到問題或大家有什麽想不清楚的,總喜歡一個個攻破,是個做思想工作的好手。
“你知道嗎?工作中,其實不該有任何朋友。”
“哎,我覺得正好相反,朋友多了,更好辦事啊。”
“那隻是表麵的方便,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如果身邊都是朋友,你根本沒法說出真實的想法。”
“這倒是一個實情,大家都保持一定距離,可能會都更專業些。”
還有幾個熟人,也逐漸被海哥挖到了海外營銷。
比如程再飛,在韓奇之後,答應了印度的位置,要去那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做“cmo”了。而刑爺則選擇了熊之國度俄羅斯,要去那裏管理市場部。還有好幾個產品營銷的同事,因為是海哥的舊部,都被征召到西歐、東北歐、中東等國,一人負責一個國家或地區。
相對來說,韓奇選擇了一個不那麽難的選項,距離不太遠,偶爾還能迴國;文化差異也有,但沒那麽大,且東南亞本來中國人就多,不至於兩眼一抹黑;此外,華威的其他業務,之前已經開拓了東南亞市場,在當地還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影響力。
其他同事也都各有變化。
海哥主管海外之後,國內的產品營銷逐步就讓渡了出來,小林哥在準備接手。而他甩手去管產品營銷之後,social則被合並進了pr——也就是說,濤子哥一躍成為人口大戶,包含了pr、social、工作坊等各模塊,一兩百人在他手下。
而波哥去四川之後,論壇一時群龍無首,下麵的三位長老都試圖上位。林子哥,負責校園活動,一直有人脈積累;冬子哥負責論壇運營,是華威少有的懂互聯網產品的人;還有峰子哥,看起來有點吊兒郎當,卻是論壇內容和活動擔當,很多出彩的事件都出自他手。
不過,從上麵的人看來,這三位都屬於執行為主,暫時還擔不了一號位。
品牌部自從把跨界營銷吞進去之後,業務量陡增,公司的跨界合作、品牌campaign都融為一體,不但預算增加了,傳播也增加了,亮點事件也多了起來。
軍哥每天帶著幾包瓜子,坐在工位上,一邊指揮若定,一邊口吐蓮花。品牌部的大屏幕永遠亮著,不是在畫戰略地圖,就是在寫策劃方案,忙的不亦樂乎。作為公司品牌部的負責人,軍哥有點過於閑雲野鶴了,他的心裏,可能是把趙總當做一個驍勇善戰的“軍閥”,而自己和團隊,則是居於帳後的“幕僚”。幕僚需要盡心盡力獻言獻計,但卻不用決策千裏之外。
韓奇的老夥伴們,則很快融入了新團隊,雖然也有些許不適應,但總好比沒活幹。
媒介則是一飛衝天,白哥被流放之後,她們攜預算之便,天天向趙總匯報,而以玲姐為首的娘子軍團,則比較善於向上管理。每天不是在曬加班,就是在曬姊妹情深,還有加班奶茶,聚餐合影,以及三不五時的可愛小視頻。總之,白哥倒台之後,混的最好,過得風生水起的就屬媒介了。
韓奇自從明確去海外之後,不但避開了木瓜台事件的牽連,還避開了國內營銷部的核心業務,成了一個“邊緣人”。在這過渡期的幾個月,他像個閑雲野鶴,海外的業務還沒正式開始,國內的項目逐步交接,而新產品上市,或公司級的活動,也不需要他再參與策劃或溝通。於是,落得清閑自在。
這感覺就像是大學的最後那段時間,別人都在忙著做畢設,準備論文,隻有韓奇保研了,一心背他的英語單詞,不用管別人去哪麵試或者實習。
這種“邊緣化”對於多年後真正遭到邊緣化的韓奇來說,簡直是人生的美好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