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三。
長安。
政事堂的開年第一課再一次開啟。
大部分時候都是蕭奕在說話。
“如今,大乾對琉求的了解已經足夠多,燕王的意思是可以在那邊建立交易所,方便聯絡東南東海一帶,往北可以接觸東瀛,往南可以接觸越南。”
“錢糧、物資如今都已經配備好了,不必另外籌措。”
“今已安置在島上的四萬餘人中,都是東南之地的百姓自己想去的,也都是一些在東南沒有田地、又無法遠行務工,隻能是舉家搬遷,到了那邊,會有十幾畝地。”
“若是能夠開發這個島嶼,就能夠作為大乾海商的中轉站,也能作為大乾海商的門戶。”
“以後,肯定會有西邊的國家派遣海商前來大乾,定然也是存了先探路的意思。”
“那就讓他們先到琉球,看看這裏的繁華昌盛,同時,當地官員對這些使團進行篩查,以防有西邊國家的暗探什麽的。”
說到這裏,蕭奕微微皺了皺眉。
以前,大乾的商路有兩條,一是出河西走廊,走陸上絲綢之路;二是從雲南走茶古道。
可這兩條道根本就無法支撐如今的大乾快速的發展
唯有大航海。
提前三百年,由他親手來主導這場地理大發現,以舉世之物力來完成的構劃。
故而,蕭奕在掌權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水師將軍之外,讓京師的幾個商賈,特別是秦家這些他信得過的商賈,自行組建商船,然後前往東瀛那邊。
為的就是從海外獲取大量的金銀,從而支撐他養出更多的大乾禁軍,也能連年征戰而不為軍餉發愁。
先發一批軍餉,就足以安定軍心,打贏了之後,自然會有更多的錢財,也就可以支撐剩下來的軍餉,還有撫恤金什麽的,然後還能把這些錢財拿來安撫百姓。
可以說,海商算得上是大乾北伐的最大錢財支柱來源了。
畢竟,北伐一開始,大乾和北地四個番邦的互市都被切斷了。
大乾的貨物堆積起來,就需要一個外銷的渠道,需要把這些貨物變現成為錢財,從而穩定大乾內部的發展,也能夠賺取軍餉費用啊。
“故此,孤打算在琉求建市舶司,造船、貿易,船行新羅、東瀛、大食等地。”
現在大乾的國庫還算是充盈,同時,天下一統之後,太子蕭奕的各種作為,也使得大乾如今實現了中興,其繁榮昌盛和強大已經超過了貞元十三年的盛世。
足以證明,太子蕭奕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
特別是大航海的開啟,聽說了東瀛那邊有兩座銀山,有一些大臣們竟然建議大乾海軍出兵,直接強行占了東瀛,這樣一來,大乾也就有了兩座銀山。
不過,蕭奕後來給他們當場來了一個貿易戰的推演之後,這些人也就不再建言了。
能夠不費一兵一卒直接占領了東瀛的銀山,何必還要興師動眾呢?
動武,已經是下下策了。
“除此之外,北燕餘孽和高麗之間的爭鬥,也已經到了關鍵時期。”
“大乾肯定還是要出兵的。”
“高麗這時候已經支撐不下去了,此時出兵,也恰到好處。”
“晚了,可能高麗還會心生怨恨。”
“早了,高麗沒有被打到痛處,更沒有讓北燕餘孽的損耗提高到最大,大乾出兵隻能是讓自身的損耗變大。”
“等到平定了北燕餘孽,整個東北之地都在大乾的掌控之中。”
“這北方雖然寒冷,可是卻也有著一大片的黑土地,那麽大的一片平原之地,到了開春之後,就能夠耕種,秋收的時候,也能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收成,總比漢中涼山、西涼荒漠、鄂爾多西部的沙漠地區要好很多吧。”
“到時候,可以把西北苦寒之地的百姓,遷徙到東北之地,很多還沒有耕地的百姓,也都可以到東北的平原地帶安家落戶。”
“這樣一來,也能減輕大乾內部因為土地問題而一直存在的矛盾。”
“還能為大乾種植出來更多的糧食。”
土地兼並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的,而朝廷為了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從而解決糧荒的問題,也開始了聯產承包製度。
可這些也都會在地方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皇權不下鄉嘛。
蕭奕也無法保證大乾地方上的官吏清明務必,保證地方上的官府絕對的公平公正。
不過,這是封建時期啊!
大乾的疆域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土地呢。
東北、西南。
完全可以向這兩個方向發展。
東北的平原地帶還有很多,完全可以跨過那一條江再往北。
西南更不必說。
到現在,也不過是把地界碑稍微往南移了一些。
畢竟,西南之地的原始森林還是有著很多的瘴氣,人在這些地方時間長了,很容易產生各種怪病,並不太適合生存。
但是完全可以慢慢來,慢慢地擴展耕地。
大乾的人口在不斷地增多。
對於地的要求也在慢慢地變大。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自然是要不斷地擴大地界碑。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那三個農作物的種子,讓大乾苦寒之地可以豐收。
這樣一來,也就能解決糧荒的問題。
老百姓過上了溫飽的日子,誰還會鋌而走險地謀反啊,就算是以後有官逼民反的事情出現,那他們也不會做到一唿百應了。
因為大家都能吃飽飯,朝廷的公信力還在,大家也都想過安穩的日子。
造反?
那是不可能的。
朝廷大軍可不是形同虛設。
再說了。
官府欺壓的是你,又不是我。
總的來說。
貞元二十九年,開年之後的第一堂課,開年之後的大方向,還是要繼續大力發展海商。
這叫做擴大外銷。
同時,內銷也在快速增長,依賴於朝廷的好幾個大工程大建設,讓農工手中也有了一些錢。
老百姓也就有了一個收入來源的大渠道,從而有了錢,也就有了購買力。
內銷也在快速增長,不少人都因此而富了起來。
國庫從來沒有現在這般充盈過。
百官們的底氣也從來沒有現在這般的大。
這都是監國太子的功勞啊!
長安。
政事堂的開年第一課再一次開啟。
大部分時候都是蕭奕在說話。
“如今,大乾對琉求的了解已經足夠多,燕王的意思是可以在那邊建立交易所,方便聯絡東南東海一帶,往北可以接觸東瀛,往南可以接觸越南。”
“錢糧、物資如今都已經配備好了,不必另外籌措。”
“今已安置在島上的四萬餘人中,都是東南之地的百姓自己想去的,也都是一些在東南沒有田地、又無法遠行務工,隻能是舉家搬遷,到了那邊,會有十幾畝地。”
“若是能夠開發這個島嶼,就能夠作為大乾海商的中轉站,也能作為大乾海商的門戶。”
“以後,肯定會有西邊的國家派遣海商前來大乾,定然也是存了先探路的意思。”
“那就讓他們先到琉球,看看這裏的繁華昌盛,同時,當地官員對這些使團進行篩查,以防有西邊國家的暗探什麽的。”
說到這裏,蕭奕微微皺了皺眉。
以前,大乾的商路有兩條,一是出河西走廊,走陸上絲綢之路;二是從雲南走茶古道。
可這兩條道根本就無法支撐如今的大乾快速的發展
唯有大航海。
提前三百年,由他親手來主導這場地理大發現,以舉世之物力來完成的構劃。
故而,蕭奕在掌權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水師將軍之外,讓京師的幾個商賈,特別是秦家這些他信得過的商賈,自行組建商船,然後前往東瀛那邊。
為的就是從海外獲取大量的金銀,從而支撐他養出更多的大乾禁軍,也能連年征戰而不為軍餉發愁。
先發一批軍餉,就足以安定軍心,打贏了之後,自然會有更多的錢財,也就可以支撐剩下來的軍餉,還有撫恤金什麽的,然後還能把這些錢財拿來安撫百姓。
可以說,海商算得上是大乾北伐的最大錢財支柱來源了。
畢竟,北伐一開始,大乾和北地四個番邦的互市都被切斷了。
大乾的貨物堆積起來,就需要一個外銷的渠道,需要把這些貨物變現成為錢財,從而穩定大乾內部的發展,也能夠賺取軍餉費用啊。
“故此,孤打算在琉求建市舶司,造船、貿易,船行新羅、東瀛、大食等地。”
現在大乾的國庫還算是充盈,同時,天下一統之後,太子蕭奕的各種作為,也使得大乾如今實現了中興,其繁榮昌盛和強大已經超過了貞元十三年的盛世。
足以證明,太子蕭奕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
特別是大航海的開啟,聽說了東瀛那邊有兩座銀山,有一些大臣們竟然建議大乾海軍出兵,直接強行占了東瀛,這樣一來,大乾也就有了兩座銀山。
不過,蕭奕後來給他們當場來了一個貿易戰的推演之後,這些人也就不再建言了。
能夠不費一兵一卒直接占領了東瀛的銀山,何必還要興師動眾呢?
動武,已經是下下策了。
“除此之外,北燕餘孽和高麗之間的爭鬥,也已經到了關鍵時期。”
“大乾肯定還是要出兵的。”
“高麗這時候已經支撐不下去了,此時出兵,也恰到好處。”
“晚了,可能高麗還會心生怨恨。”
“早了,高麗沒有被打到痛處,更沒有讓北燕餘孽的損耗提高到最大,大乾出兵隻能是讓自身的損耗變大。”
“等到平定了北燕餘孽,整個東北之地都在大乾的掌控之中。”
“這北方雖然寒冷,可是卻也有著一大片的黑土地,那麽大的一片平原之地,到了開春之後,就能夠耕種,秋收的時候,也能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收成,總比漢中涼山、西涼荒漠、鄂爾多西部的沙漠地區要好很多吧。”
“到時候,可以把西北苦寒之地的百姓,遷徙到東北之地,很多還沒有耕地的百姓,也都可以到東北的平原地帶安家落戶。”
“這樣一來,也能減輕大乾內部因為土地問題而一直存在的矛盾。”
“還能為大乾種植出來更多的糧食。”
土地兼並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的,而朝廷為了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從而解決糧荒的問題,也開始了聯產承包製度。
可這些也都會在地方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皇權不下鄉嘛。
蕭奕也無法保證大乾地方上的官吏清明務必,保證地方上的官府絕對的公平公正。
不過,這是封建時期啊!
大乾的疆域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土地呢。
東北、西南。
完全可以向這兩個方向發展。
東北的平原地帶還有很多,完全可以跨過那一條江再往北。
西南更不必說。
到現在,也不過是把地界碑稍微往南移了一些。
畢竟,西南之地的原始森林還是有著很多的瘴氣,人在這些地方時間長了,很容易產生各種怪病,並不太適合生存。
但是完全可以慢慢來,慢慢地擴展耕地。
大乾的人口在不斷地增多。
對於地的要求也在慢慢地變大。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自然是要不斷地擴大地界碑。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那三個農作物的種子,讓大乾苦寒之地可以豐收。
這樣一來,也就能解決糧荒的問題。
老百姓過上了溫飽的日子,誰還會鋌而走險地謀反啊,就算是以後有官逼民反的事情出現,那他們也不會做到一唿百應了。
因為大家都能吃飽飯,朝廷的公信力還在,大家也都想過安穩的日子。
造反?
那是不可能的。
朝廷大軍可不是形同虛設。
再說了。
官府欺壓的是你,又不是我。
總的來說。
貞元二十九年,開年之後的第一堂課,開年之後的大方向,還是要繼續大力發展海商。
這叫做擴大外銷。
同時,內銷也在快速增長,依賴於朝廷的好幾個大工程大建設,讓農工手中也有了一些錢。
老百姓也就有了一個收入來源的大渠道,從而有了錢,也就有了購買力。
內銷也在快速增長,不少人都因此而富了起來。
國庫從來沒有現在這般充盈過。
百官們的底氣也從來沒有現在這般的大。
這都是監國太子的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