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奕弄清楚來龍去脈,哭笑不得。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一個是,軍功授田本來是蕭奕為了改革,為了提高大乾禁軍將士們的待遇,也為了給他們以後退伍留一條後路。


    當然,更多的也是為了以後的安置問題。


    畢竟這個時代,行伍之中的漢子,沒幾個是會讀書識字的,讓他們當官,不太可能。


    頂多就是一個鄉上的官差。


    可是,以後退伍的人會比較多,大部分年齡也比較大,鄉上的官差也不可能有那麽多的位置。


    所以嘛,給他們授田,就能在以後解甲歸田,也好有一個奔頭。


    有人鬧著分少了。


    也有人因為授田的田產和當地有掰扯,畢竟很多田地,那都是朝廷收迴來的。


    有人自然還是不甘心,眼看著授田了,就在田野間鬧起來。


    這一鬧。


    自然也就出了問題。


    至於蕭奕的處理很簡單,鬧事的,不管是平民還是士族,又或者是軍中將士。


    該問責的問責,該受罰的受罰。


    朝廷不偏袒任何一人。


    不能因為你有軍功,你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就要偏袒你。


    對就是對。


    錯就是錯。


    你覺得分得少了,那你為何在戰場上不奮勇殺敵?


    有多少人是從一個士兵奮勇殺敵,一路加官進爵,成為了武勳的。


    若是不服。


    那也隻能受著。


    而那些還心心念自己搶來的田產的佃主、士族,那自然是重重地罰。


    將士們在外浴血奮戰、保家衛國,才有你在後麵逍遙快活。


    如今,分給將士們一些田產,你卻不願意。


    若是沒有這些將士們。


    你家的祖地,早就被人給刨了。


    你不發自於內心地感謝這些將士們,竟然敢出髒口,如此薄情寡義、忘恩負義之人,豈能不重罰?


    好一番折騰以後,軍功授田這件事情,才算是安穩落地。


    翌日並無朝會,狄晏卻也不敢讓監國太子等候,雖然精神不足,但他還是早早起床,穿好官服出門而至習政殿。


    卻又被懷吉太監引至習政殿西側,太子蕭奕倒是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穿著紅色色燕居服,見著狄晏,主動招唿道:“狄閣老可用過早飯了,要不要一起來點。”


    說罷還指了指桌子上的鹵化豆腦、大碗鴨子湯和涼碟開胃小菜。


    監國太子,到了如今還如此簡樸。


    想想曆史上的那些君王,遠的不說,就是當今陛下吧。


    唉。


    算了。


    還是不說了。


    狄晏謝恩後陪著太子蕭奕喝了一碗鴨子湯,然後就道:“殿下,軍功授田一事,如今也已經安排妥當。”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但是軍中將士千千萬,也總有幾個人心不足的,其他的將士們其實都很歡喜。”


    “臣見著他們拿著地契,甚是高興。”


    “很多將士都想著,以後拿著錢蓋房,守著一家老小,過個安穩日子呢。”


    蕭奕也對此還算是滿意,說道:“嗯,你們做事,孤還是放心的。”


    狄晏出奇平靜,侃侃而談,“殿下為了提升大乾將士們的身份,可是費了一番功夫,很多人的心中也都能感受到。”


    “如今的大乾禁軍已經成為了大乾人的驕傲,將士們也都明白了自己當兵的真正意義。”


    “說實話,以前……臣也不明白,也隻是把士兵們的上陣殺敵,認為是理所應當。”


    “畢竟,他們是士兵,是戰士,其中,也不乏一些罪囚被充軍的。”


    “可是當殿下說出,大乾的將士們是最可愛的人的時候,臣才有一些感悟。”


    “後來軍民一家親,才算是真正明白了。”


    聽到這裏,蕭奕微微一笑,“明白就好,隻有讓將士們明白,他們為了什麽而戰,才能保證大乾禁軍的純粹性、純潔性、忠誠性。”


    “大乾若想要長治久安,若想要立下萬世之基業。”


    “也就需要一個能夠護衛大乾萬世的大乾禁軍。”


    “是”


    狄晏越發坦然,“臣知道,若是沒有殿下韜光養晦多年,最後挽天傾,如今哪裏來的大乾盛世。”


    “沒有這些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平定了大乾內外之患,哪裏來的今日之安寧。”


    “臣一朝醒悟,更要恪盡職守。”


    蕭奕道:“狄閣老,你做的已經很不錯了。”


    狄晏搖搖頭,迴道:“還不夠。”


    真的還不夠。


    太子殿下能夠相忍為國、韜光養晦二十餘年。


    能夠一朝監國,立下三年之功。


    這等雄偉,世間難有。


    大乾能夠得這般太子,便已經是天下之幸。


    竟然還不知道珍惜。


    太子殿下講述了那麽多的治國之道。


    他們還沒能完全領悟。


    不僅僅是他們。


    大乾上上下下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思想之中。


    就拿這一次的軍功授田來說。


    若是人人都能明白太子殿下的心思,人人都能功利心少一些,都能大度一些,都能相忍為國。


    也就不會鬧出這般亂子來。


    將士們一個一個都對軍功授田很滿意,一個一個都能掛著笑容,都能敬佩太子殿下。


    佃主、士紳們都能無私一點,都能大度一些。


    也就不會寒了一些士兵們的心,也就不會影響到軍民一家親的國策。


    他一個人的領悟,也不過是太子前行的道路上,多了一個人。


    可是大乾上上下下一千萬餘人啊!


    不說人人都能領悟。


    最起碼,這朝堂之上的官吏們總要多謝賢才,少一些庸才,多謝能臣,少一些屍位裹餐之汙吏。


    是,水至清則無魚。


    但是朝野這個水,不能太渾濁了。


    君臣之間,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像是這般一樣,兩個人坐在這裏,來一個暢所欲言了。


    蕭奕也被狄晏帶著起了一些興趣,又開始講述自己對於大乾發展藍圖的一些看法。


    治大國,如亨小鮮。


    可是有著大學問。


    狄晏自然是不恥下問,想要緊跟蕭奕的腳步。


    蕭奕也是一個合格的老師,盡量以一些案例結合理念,讓狄晏可以聽得懂。


    從這之後,早飯問政,也成了一個習慣。


    年末即將來臨。


    這是大乾真正大一統的第一年。


    自當是意義非凡。


    有人建言……改年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