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所有人帶著一雙黑眼袋的情況下,東南問政大會正式開始了。


    也有好事兒的人,學著三國演義和西遊降魔篇的寫法,把這一次的東南問政大會,取了一個別名,叫做‘萬民會’、‘監國太子聽證會’等等、


    但不管叫什麽名了,都不耽誤金陵城一時人頭攢動,士民百姓踴躍至極。


    短短幾天時間,竟然擁擠了百萬之眾。


    很多人,直接找個城外的破廟,就能住下來,沒錢直接去乞討,又或者是用手藝賺點錢。


    也有純屬看熱鬧,沒了錢,直接就和城內的狗搶吃的。


    沒辦法。


    當天早上,從房宣那裏得到消息之後,蕭奕就立即下令開倉,先把粥棚搭建起來,讓那些看熱鬧而要餓死的人,有一口吃的。


    不然,他這個東南問政大會,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太子南巡、問政金陵,卻出現路有凍死骨之事。


    那這個問政必然是失敗之舉。


    當然,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本就要借機生事,所以,死人也是在所難免。


    好在官府都能及時應對,從沒有遮遮掩掩,該是怎麽辦,怎麽調查,怎麽追緝,也都及時報道出來。


    百姓們自然也就看在眼裏。


    說實話。


    就算是真的有餓死的人。


    那也是他們活該,不好好在家種地養活自家,非要湊什麽熱鬧。


    監國太子何等英明神武,如今又是這般親民,誰不稱讚,誰不擁護?


    隻要是這東南問政大會出來一條利國利民之策,那就算是餓死了一百人,都是值得他們稱讚的,百姓也很現實。


    不得不說,在蕭奕的雷厲風行之下,官員們辦事兒的效率也都高了不少。


    一聲令下,很快就把粥棚搭建起來。


    不過一會兒。


    熱氣騰騰的稠粥就煮好了。


    喝上一口。


    巴適得很。


    很多人自然都是感恩戴德。


    讀書人也都是連忙誇讚太子殿下仁義無雙、心懷萬民,乃是千古少有的仁君。


    當然啦。


    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金陵城的行宮也容不下這麽多的人。


    一場座談會,布置出來的會場,最多也隻能是一千餘人左右。


    多了。


    就太過擁擠了。


    怎麽辦呢?


    蕭奕早就有了對策。


    乃是讓金陵城的學生站出來,擺一個桌子,然後開始收集老百姓的言語。


    也就是說,讓這些人來收集老百姓們的訴求、建言等。


    一個學生旁邊有一個錦衣衛或者是監察禦史坐鎮,以作監督,以免有學生徇私枉法。


    除此之外,東宮衛率的三千騎兵,再加上蕭政帶來的燕雲十六騎的士兵,都在城內巡邏、護衛安全、維持秩序。


    很快,金陵城內就又出現了名場麵。


    老百姓們排著一條一條的長長的隊伍。


    一個一個走到書生麵前,一開始,還很緊張,第一次參與這種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說啥。


    大部分都是要太子殿下親賢臣、遠小人,而一些讀過書的老先生、老秀才什麽的,倒是說的多一些,什麽一定是要厚德載物,一定崇儉去奢,一定要廣開言路,一定要善待百姓,一定要兄友弟恭……。


    三百多個隊伍,記載下來的內容,其實還是那些讀過書的人,說起來的言語,稱得上是建言。


    可不管怎麽說。


    蕭奕這一個舉動,那真的是開創了曆史的先河了。


    監國太子南巡於金陵,時值中秋、佳節盛宴,故此下令,廣開言路,於金陵城內,命學士擺桌,記萬民之言,其仁義之心、萬古未有,其納言之舉,千古流芳……。


    試問,這樣的監國太子不是明君,誰還是明君呢?


    很多百姓的言語當然都是很正確的建議,到了後麵,習慣之後,那也都是肺腑之言。


    畢竟以他們這個層麵的思維,又能說出什麽樣的大道理來呢?


    又能提出什麽好的治國理政的建言呢?


    然而,蕭奕還是要這樣做,為的不僅僅是開民智,也是為了讓老百姓對國政有一個參與感,對大乾有一個歸屬感,對他這個監國太子有一個認同感,對太子、對皇帝有一個親近感。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其實還是為了開民智。


    讓他們內心中的某種東西,能夠覺醒。


    再說這金陵城行宮中的座談會,被挑選進入了會場的人,直接當著太子蕭奕的麵開始建言,卻也和外麵所提出來的言語,沒什麽區別,親賢臣、遠小人。


    但每當太子蕭奕認真問他們誰是賢臣誰是小人時,他們卻往往表現的一塌糊塗。


    最少一半以上的人是怯場的,把文書交上去以後,就在太子蕭奕麵前搖搖欲墜,一開口就口吃語塞。


    而即便是另一半能維持姿態迴答問題的體麵人士,也多在說了幾個名聲比較好的大臣後變得顧左右而言他。


    開什麽玩笑?


    六部尚書就坐在那裏,九寺卿正也在場。


    誰是小人?


    他們敢說出一個來嗎?


    又沒有真憑實據,說了之後,可是要擔責的。


    所以說,這一場東南問政大會到現在,其實似乎一點兒意義都沒有。


    不僅沒有意義,還徒增一些慌亂,出現了一些傷亡。


    不僅如此,還讓一些老百姓百裏之外,放下了手中的活兒,在即將秋收的時候,還跑到了金陵城來看熱鬧。


    好好一個南巡,本來收獲還算是不錯。


    如今這個東南問政大會開辦,他們六部尚書、九寺卿正也連忙從京師長安趕過來。


    就問了看這個?


    也就有幾個尚書對這種事情是很不滿的,他就覺得這種環節沒啥意義。


    而蕭政、嶽紅翎一時間也沒看出來蕭奕此舉的意義何在。


    萬民議政。


    一開始,看起來確實是千古未有。


    很新奇。


    可是新奇感過了之後,等到見到了這些當地百姓們的反應,看完了他們的表現。


    也就失望了。


    其實,也有一些人在一開始就預料到了。


    這些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


    他們能說出什麽好的治國理政的建言來?


    倘若他們真的能說出來的話,那還要讀書做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