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八,蘇烈率五萬人馬從京師長安向北地安西都護府方向馳援,至忠州,聽聞鹽州急報,請求支援,韓世重也傳來命令,讓蘇烈帶兵直接前往鹽州。


    至鹽州城外,遇到了蒙元的騎兵阻攔,雙方交戰,互有傷亡,之後蒙古偏軍敗退,撤往鹽州北部大營,蘇烈則是帶兵駐紮在鹽州西邊一處,下令讓民兵和輔兵一起安營紮寨、步卒巡邏戒備。


    他自己則是帶著一百親衛,趁著黃昏,進入了鹽州城內,見到了鹽州守將。


    此人名叫王稟,出身於龍衛軍,當初跟著蕭棣和嶽山北征,有戰功,官升宣威將軍。


    大乾建立安西都護府之後,韓世重就推薦了此人鎮守鹽州,在韓世重送了安西都護府的情報到達京師的時候,王稟已經抵禦了八次蒙元鐵騎的攻城之戰。


    蒙元鐵騎確實不適合攻城,但是他們也不是非騎兵不可,下了戰馬,戰鬥力也非常強。


    隻是說,他們並不太擅長攻城之戰。


    就比如說大乾禁軍若是攻城的時候,一般都會有砲車、鵝車等工具。


    蒙元步卒就沒有這些,完全就是搭個梯子就要爬城牆。


    王稟指揮若定,並且親自守城。


    城內有著砲車可以造成一定的擾亂作用,也有著一些殺傷力。


    但是蒙元卻也好幾次都殺上了城牆,最後都被大乾禁軍慢慢地擊退了。


    八次禦敵,傷亡不小。


    若是蒙元再派遣了援軍,完全可以繞鹽州,直接包圍鹽州城,然後其他騎兵破關而入,進入關內。


    這也是王稟為什麽要立即求援,因為他發現蒙元的大營那邊有異動,他需要從京師來的援軍震懾蒙元大營。


    ……


    安西都護府在河套之西。


    翻過了賀蘭山,就到達了後套之地,那邊,原本是西夏和蒙元的交界處。


    不過,因為西夏定都興慶府,後套那個原本屬於黨項人的起源地,也就逐漸縮小,被蒙元占據了一部分。


    蒙元的國都哈林,在後套的東邊。


    其實,蒙元也有著自身的發源地,也就是他們原本的祖地,往北幾百裏的烏蘭巴圖。


    當年,鐵木真一同北地草原部落,建立了蒙元,遷都哈林,企圖聯合西夏、大金一起攻打大乾。


    當時,四國盟軍已經扣關。


    西夏攻打隴右道的固原城、蒙元攻打榆林、金賊攻打朔州、北燕攻打保定關。


    可以說,那時候的大乾岌岌可危。


    好在,天佑大乾。


    蕭棣和嶽山率領大乾禁軍北征,先於固原打敗了西夏軍,燼滅三十萬西夏番軍,直接打到了西夏國都興慶府的城外。


    最後,李乾順連忙遞交了投降書和認罪書,表示俯首稱臣,成為大乾的藩屬國。


    再然後,蕭棣和嶽山立即帶兵東進,過黃河,支援延州。


    因為榆林已經被鐵木真拿下來,正在攻打延州,而且,已經有了幾萬鐵騎南下,在河東道四處劫掠。


    蕭棣和嶽山的大乾禁軍在延州和鐵木真的鐵騎大戰一場,那時候,真的是以騎戰騎。


    那一戰,大乾禁軍損失不小。


    但是好在最終還是打敗了鐵木真的蒙元鐵騎,奪迴了榆林關。


    大金攻打朔州,被大乾禁軍守住了。


    那一戰,大乾禁軍戰損十餘萬,幾乎是每天都在交戰,朔州城周圍百裏地,從晉陽到朔州的援軍,幾乎是有去無迴。


    而北燕也沒能攻破保定關,聽到蕭棣親征,打敗了西夏和蒙元,大金也沒有攻破朔州,便不敢強攻,擔心蕭棣會繼續帶兵親征北燕。


    西夏和蒙元、大金、北燕接連俯首稱臣,從此,大乾的邊關才安穩了幾十年。


    然而,距離上一次的大戰也就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北地蠻夷們似乎又忍不住了。


    這次,蕭奕的戰術就很簡單了。


    他要犁庭掃穴、直搗黃龍,不再是簡簡單單地平定蠻夷之亂,不再是讓他們俯首稱臣這麽簡單了。


    而是直接滅國,建立都護府。


    然後遷徙一部分,利用通商和仁政,讓他們主動離開故土,在中原定居。


    再然後,就是教化了。


    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統一文字、允許他們保留自家的文字和方言,但是在辦正事兒的時候,還是以漢語為主。


    並且,想方設法地推廣漢語。


    經過兩代的教化,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把自己當做是大乾人。


    就好比,秦始皇統一六國,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六國之分,什麽趙人、齊人、鄭人等。


    大家都是秦人。


    再到後來,大漢一統四百年左右,中原人就真的把自己當做是漢人。


    最大的功臣,自然是儒家思想的影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而儒家講究的便是君親師,漢儒從此再也不分彼此。


    蕭奕有的是手段,有的是政策,有的是想法,讓那些個西夏人、蒙元人、金人、北燕人都慢慢地變成大乾人。


    麵對強大的蒙元鐵騎和北燕鐵騎,他已經有了足夠大的信心。


    不過嘛。


    火炮要用在關鍵時期。


    一上來,打幾炮,嚇得蒙元和北燕連忙俯首稱臣,大乾是戰還是和?


    再加上,現在的火炮數量還是不太夠,也正在加班加點地鍛造。


    如今,火炮已經由嶽紅翎親自帶軍,押運往安西都護府。


    ……


    安北都護府


    兵力方麵,狄青如今隻有五萬餘人馬。


    他已命劉武率一萬人馬出城,悄悄地前往東南之地,等待戰機。


    當然,這也意味著冒險,而以小搏大本身就是一種冒險……。


    蒙元既然選擇了南下開戰。


    那雙方就是敵人。


    既然是敵人,狄青就要讓敵人不是那麽輕鬆地占據安北都護府。


    總要撕下一塊肉,讓蒙元感到了疼痛。


    五萬餘人馬守一個已經打算放棄的安北都護府,自然是綽綽有餘。


    兩萬作為奇兵,以奇襲蒙元鐵騎。


    三萬人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到大同,和遼王一起鎮守大同。


    遼王是親王。


    太祖當年問鼎天下之後,就定下來的國策,由幾位親王戍邊,為大乾鎮守邊關。


    上兩代的那位遼王,本來是鎮守在延州。


    後來,蕭棣平定了金賊之亂,直接打到了烏蘭察,使得完顏午乞買俯首稱臣,不敢南下,就在大同建立了重城,且讓上一代遼王鎮守大同。


    至於其中的用意,那自然是多方麵的。


    一來,也是有意削藩。


    在延州的遼王已經有些根深蒂固,手都伸到了京師,也是距離京師非常近的一位親王。


    蕭棣便做主,直接讓遼王去了大同。


    以蕭棣那時候的威望,遼王不去也得去,不然,那就是抗旨不尊。


    蕭棣絕對有那個聲望、權柄,罷了遼王封爵。


    上一代遼王幾年前死了,這一代遼王在大同這些年,和金賊交戰百餘次,也錘煉出了很是了得的領兵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