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雨後初晴,鄉野之間此時大概還彌漫著泥土的清香,大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在這個季節裏,天空顯得格外高遠和湛藍,陽光明媚而不炎熱,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


    田野裏稻穀呈現出金黃色的色彩,像一片片金色的地毯鋪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安西都護府、河東道、隴右道、劍南道、山南道,良田不少,除了剛剛收複的劍南道和山南道之外,安西都護府、河東道和隴右道都有大麵積開荒春耕,所以糧食產量增加不少。


    在收複了山南道之後,蕭奕也有過下令,大力開荒。


    首先就是奴籍脫戶籍比以前容易了很多,隻要是給家主一定的錢財,就可以順利脫籍,脫籍之後就可以去山南道落戶,參與開荒。


    華清池的池水清澈見底,藍色的天空和白雲倒映在水麵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大乾現在的形式似乎都在向著最好的繁榮富強所奔赴,但是,也就在這時候,監國太子蕭奕再度收到了一明一暗兩個壞消息。


    別看荊州剛剛收複,豐收的季節馬上到來。


    表麵上,也都是風平浪靜。


    五道兩府的百姓也都安居樂業。


    卻也有著壞消息。


    明麵上,自然是蒙元,鐵木真完成了西征。


    對。


    在草盛馬肥之際,鐵木真派遣了忽必烈西征察哈汗,為蒙元奪得了更大的牧場,擁有了更多的戰馬。


    第二個,則是戶部尚書戴光終於給監國太子蕭奕遞交了一個大略的財政條陳,戶部比照著人口,以貞元二十年的各項稅收數據為參考,按照之前幾年中央財政恢複的速度。


    大約給出了一個細細說起來極為複雜,但總結起來卻也格外簡單的結論。


    假設以三年為期,也就是在貞元二十八年北伐來算,朝廷將最少有六千萬貫軍資和數百萬石糧草的缺口。


    而如果是五年,那理論上或許還可以完成北伐的充足準備。


    看起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數據,但是這兩項數據卻是兩座大山一樣。


    以大乾現在五道兩府的綜合發展速度來看,最起碼,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北伐的軍事輜重積累。


    若是能加上淮南道、江南道這些,則是足夠的,可是,六部九卿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和燕王殿下是有過約定的。


    相忍為國。


    為了大乾,也隻能是如此。


    難道說,大敵當前,還要先內訌不成?


    內訌是不可能內訌的。


    蒙元和北燕這兩個蠻族大國在北地虎視眈眈,他們卻要自己人打自己人,豈不是給了蒙元和北燕踏平中原的機會?


    所以說,蕭奕和蕭政兩人的這個約定,大臣們不僅支持,還非常佩服。


    五道兩府,其實真正能夠向朝廷供給的也就隻有四道一府,河東道、隴右道、劍南道、山南道、安西都護府。


    京畿路就別想了,長安周邊,再加上洛陽南北,這些地方並不太適合耕種。


    安北都護府就別想了,到現在,還要朝廷運送一些糧食去以作安撫民心呢。


    安北都護府最大的作用,那就是養馬。


    和安西都護府一起為大乾養出優質的戰馬,同時,還要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燕王。


    自然也是為了相忍為國。


    因為監國太子蕭奕發展海商,那自然就需要江東之地,需要東海之濱的碼頭。


    兩人現在是互幫互助的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


    類似的細節在這個戶部條陳裏還有很多。


    比如隴右道金城郡等地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耕地麵積減少了,比如河東道的西北之地也是一樣,比如劍南道的每年可能會出現旱澇災害,比如山南道往後開墾開荒的速度,以及開荒之後的可能收成等等計算。


    種種記錄五花八門,讓蕭奕大開眼界。


    總之,戴光這位戶部尚書也沒有辜負監國太子蕭奕的期望和寵信,一手提拔起來之後,一直都是兢兢業業,聽聞,每天都要在官署忙到日落西山。


    而很顯然,戶部尚書戴光的這一份奏章,提出了這兩項巨大的數據,以及各種預算計算結果等,一看就是有備而來的。


    六部這邊也很清楚,內憂外患,如今內憂已經得到了控製,那就是外患了。


    三年的時間,要在蒙元三年之內不會南下的情況下,完成擴軍百萬的計劃,與此同時,還要完成積累三千萬貫錢財的財富積累,以及百萬石糧食的儲存。


    且,隻多不少。


    有著這兩個壞消息擺在這裏,本來收複了荊州的美好心情也都被破壞了。


    蕭奕的腦子裏麵倒是冒出了很多刺激消費、刺激經濟、鼓勵發展等等的策略。


    可是真要是實施起來,其實也比較麻煩。


    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著每個時代的局限性,時代的發展不同,人的認知不同,百姓們的消費觀念不同,那都是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


    就現階段而言,大乾其實還是一個男耕女織的封建王朝社會。


    談什麽經濟發展?


    怎麽發展?


    房地產?


    就現在這個階段,京師之地確實是房價很高,像是婁師德這樣的人,即將要成為一方大員的官員,竟然還要住在廨舍,也就是官方的公租房之中。


    京師之地自然是寸土寸金。


    可是出了京師呢?


    有錢的自然是七進七出的大院,沒有錢的,那自然是茅草房一個。


    可真要是修建更好的院落,更好的房子,賣給誰?


    賣給商賈?


    士農工商,商人敢住上那麽好的房子嗎?


    須知道,每一個商號的背後,都有著手眼通天的人。


    就比如這秦家,背後就站著監國太子蕭奕。


    但是也不能說,因為難做,那就不做了。


    蕭奕還是表示,兩手抓,一個內銷,一個外銷。


    如今,海商已經發展起來了,出海北上高麗、北燕,往東去東瀛。


    然後就是南海的瓊州碼頭,往越南、身毒等地探索。


    隻是相對來說,還是東瀛離得比較近,而且,東瀛那邊的白銀非常多,自然是海商的首選之地。


    至於南海的瓊州碼頭,到現在也隻是才起步。


    因為遠啊。


    不僅僅是出海比較遠,就是這迴到內陸也是一樣,從瓊州到廣州,再到江夏,要麽水路、要麽陸路到達京師,單程最短都要個把月的時間。


    廣州這邊屬於嶺南道,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


    但是蕭奕知道,嶺南道這邊其實非常適合耕種,適合人居住,相比較北地的貧寒,嶺南道這邊真的是一個物產豐富之地,是一個大糧倉。


    所以,總的來說,海商的發展現階段的收益其實並不是那麽的可觀,不過,最起碼也比大部分的生意好多了,越來越多的商賈參與到海商之中。


    出海的貨物也越來越多,得到的白銀也越來越多。


    但是,海商的交易總是延後,一個是貨物的運輸,要從全國各地到達碼頭,再從碼頭出海。


    這時候的船隻還是帆船,最大的艦船也就是龍舟,在大海之上,也會容易被暴風雨吹翻。


    而且,東海之地的暴風時間比較長,比如五月初開始,到七月底,都不適合出海。


    一旦遇上暴風雨,整個船隊都可能葬身海上。


    損失是絕對大的。


    有一些商賈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望而卻步。


    一旦他的貨船翻了,那就是打了水漂,一船的貨物不說,還要賠償船員的撫恤金等。


    大開海路,傾銷商品,搞經濟殖民,不是不能搞,但要講方法,講時間。


    不過,隻以北伐而論,若海上暫且不能作為外掛,又該怎麽撈錢呢?


    不過嘛,大約十來日後,時間來到十月初,高麗使節李中在、東瀛使節德川孝室,跟隨著大乾的海商的隊伍,一起抵達了京師。


    於是,京師就更加熱鬧起來了,百姓們也是第一次見到高麗、東瀛的特產、外加幾十萬貫的銀錢從東門進入,過了坊街,到達朱雀街,於殿前司的護送之下,到達了皇城外。


    可以說,現在京師的不少百姓,還不知道這高麗和東瀛在什麽地方呢。


    就是有人說了,他們的腦海裏麵還是一片混沌。


    東海?


    東海又在什麽地方。


    除非是有人描繪出來當初邸報上麵報道出來的寰宇圖,指著地圖一一給他講解,他才能有一點了解吧。


    再說高麗和東瀛的使臣,前者對大乾有過了解,也有來過京師,後者隻是聽聞,卻很少踏上東土大陸。


    可以說,德川孝室看什麽都覺得新鮮。


    特別是這一路走來,他隻覺得東土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已經無法想象的地步,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等到了京師。


    見到了大乾最為繁華的帝都,隻覺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猶如螞蟻一樣的存在。


    原來,東土這邊竟然有如此強大的一個上國存在,原來,傳言中的天朝上國,是這樣的!


    抵達鴻臚寺的禮賓院,不過一會兒,鴻臚寺卿耿南仲就帶著人,正式接洽兩國使者。


    高麗的使臣明顯表現的比較好,因為北燕的關係,他們也早早開始學習中原漢語,還有中原的禮儀。


    從他躬身拱手施禮,就可以看得出來。


    而反觀東瀛那邊,見到錦衣官袍的耿南仲,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耿南仲微微一怔,心中頓時對高麗和東瀛兩國有了一個認識。


    其實真要是說起來。


    高麗和東瀛其實以前也有派遣使者前來大乾,第一次是太宗時期,後來,因為北燕的存在,高麗那邊壓力更大,幾乎是要麵臨滅國的危險。


    要不是大乾從中調和,高麗真的就被北燕給拿下了。


    畢竟,北燕是北地四番邦之中實力非常強的存在,怎麽可能容忍高麗這個彈丸之地在自己的旁邊?


    至於東瀛也有遣乾使,也有把大乾的一些情況傳迴去,隻是因為這海上的兇險,一來一迴,那都是艱難萬險。


    所以來往遠遠不如高麗,也就顯得有一些井底之蛙了。


    再加上,東瀛這些年,也都是內亂不斷,還沒有完全形成統一。


    這一次,也是因為大乾的海商一次比一次多,貨物一次比一次豐富。


    東瀛好幾個大幕府都想要和大乾做生意,想要獲得更多的物資。


    德川孝室就是德川幕府的人,是德川家盛派來接觸大乾,想要大乾往後的貨物,都停靠在他的地盤上,由他們家幫忙進行銷售。


    “拜見天使。”


    高麗使臣的話,自然是順溜很多。


    東瀛使者的話,自然是帶著很重的口音,卻也能聽清楚。


    好在,耿南仲已經安排了翻譯員在旁邊,可以順利進行交流,也好向他們表達大乾的態度。


    如今,從上到下都有一個目標。


    掙錢。


    一年一千萬。


    三年三千萬。


    蒙元隨時都可能南下,大戰隨時都可能開啟。


    他們必須要盡快完成物資積累,好時刻應對蒙元南下,入侵中原。


    ……


    “他們是這麽說的?”坐在院中曬太陽的蕭奕若有所思。


    耿南仲躬身道:“是。”


    蕭奕笑著道:“卿這一次,算是立功了,高麗和東瀛的情況確實不一樣,一個早就和大乾有過來往,也知曉大乾的一些情況,從他說一口漢語就知道。”


    “東瀛那邊嘛,現在很多地方可能還處在一個原始時期呢。”


    “不過,東瀛的白銀很多,孤說過,東瀛可能有不少銀礦,要是能夠發現,並且合作開發,將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不過,海商通航確實比較麻煩,必須要打造出來更加高端的艦船,保證能夠抵抗暴風雨,也能夠擁有戰鬥力,不懼海上的海賊。”


    “這樣一來,一年一千萬的計劃,是可以實現的。”


    耿南仲連忙躬身道:“臣也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大乾如今正是麵臨一場巨大變革之際,臣雖沒什麽大的能力,但是若是能夠為了大乾而出一份力氣,臣自是肝腦塗地。”


    瞄了一眼坐在那裏的監國太子,耿南仲猶豫了一下,咽了下口水,眼神堅定,開口道:“臣有一策,可以為國添財。”


    蕭奕一聽,來了興趣,道:“說說。”


    耿南仲連忙道:“殿下,可以加稅!加商稅!”


    此言一出,蕭奕微微蹙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