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青城實在是有點兒佩服夜楚憐,因為夜楚憐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把大年初一就地龍翻身這個事賴到歸月國頭上,所造成的一切損失也讓歸月國一並賠償。
這腦子怎麽這麽好使呢?那位死去的歸月使臣也太倒黴了,人都死了還得背鍋,甚至還背了個大鍋,這要是有鬼魂一說,聽到了還不得詐屍啊!
不過他也有點兒猶豫:“就是不知道這個事兒歸月國能不能認,萬一不認也是挺尷尬的。朕初登大寶,又遇天災,萬一給歸月惹急眼了要生戰事可怎麽整?北齊從前靠夜家兩位將軍,如今雖說兵權已經重新調整下分,但朕並不認為新的將軍能夠馬上帶兵打仗,與北齊對戰。更何況……”他頓了頓,十分不願承認這個事實,“更何況朕襄中羞澀,又要顧及天災,又要供應軍餉,實在有些吃不消。”
夜楚憐就給他分析:“歸月應該不會不認吧?畢竟那使臣把帝尊氣得親自出了手,帝尊就是神啊,神都怒了老天爺還能不怒麽?再者,聽聞北齊近幾十年雖然也有過地龍翻身,但可沒聽說翻到京都來的。京都是寶地,有史料載,當初聖祖皇帝建國立都,可是請欽天監占星才選定的臨安。臨安城四百多年都沒遇到過大災了,怎的歸月使臣一來就有天災?皇上你看啊,除夕晚上大鬧宮宴,初一早上就地龍翻身,歸月有理由不認嗎?”
夜楚憐說得有理有據,“至於打仗,皇上應該是多慮了。咱們這邊新帝初登大寶,他們歸月也是一樣呀!而且他們的新皇帝還在北齊做了許多年的質子,想來對於歸月朝政更難把控了。所以皇上安心,這個仗打不起來。”
權青城心情十分舒暢,“楚憐啊,真沒想到,你身為一品將軍府的庶女,竟可以有這般見識,這真是讓朕始料未及的。”
夜楚憐有點兒不好意思,“我從小沒有什麽人肯管教,所以閑下來的時辰比較多,就喜歡翻看雜書。後來又覺得光看也是沒什麽意思,就一邊看一邊分析。反正就是給自己解悶吧,皇上要是覺得我說得有理,就考慮考慮,要是覺得沒什麽用,便全當楚憐說話逗您解悶兒了,反正四姐姐讓我進宮,也就是為了陪皇上說說話的。”
權青城可高興了,“怎麽沒用?當然有用,而且大大的有用!楚憐你是不知道,朕這些日子又忙又亂,雖說幾位皇兄每天都會進宮議事,可他們議著議著就會吵起來,有時候從早吵到晚,真正定下來的事卻一件都沒有。原本想請雲大人來幫朕的,可這不是逢大災麽,雲大人一直在觀星,也沒得空閑。”
夜楚憐就想問,不是還有位攝政王麽,可這話還沒等問呢,就聽權青城道:“楚憐你的這番分析還真是替朕解決了大事,朕也是當局者謎了,竟忘了那歸月新君從前是北齊質子。如此一來就好辦多了,隻要歸月沒有興戰的本事,咱們就可以踏踏實實的把這筆賬給他們算過去。唉,眼下國庫空虛,又遇這樣的大災,所有人都在跟朕要銀子,可是朕去哪裏找銀子。”
夜楚憐一愣,“國庫沒銀子了?”
“恩。”權青城也不瞞她,“也不是完全沒有,就是少。應對這場地龍翻身,國庫全掏了到是夠用,可掏寶之後上怎麽辦呢?一個國家,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朕不能不為將來打算,更不能因哪個不成熟的決議而引起戰爭。所以朕才說,你適才分析得真好。”
夜楚憐不解,“國庫銀子那麽少?”在她印象裏,北齊一直是盛世天下啊!沒感覺窮。
權青城說:“我也是才知道國庫銀子少的,父皇突然駕崩,過去那些年我又是個完全不理國事的小啞巴,所以根本也不知道父皇是怎麽治的天下,更不知道戶部是怎麽花的銀錢。這冷不丁的一接手才發現,原來我是個窮皇帝。”
吳否把話接了過來:“老奴從前是侍候先帝的,多少知道一些事。先帝病重了幾年,那幾年都是李太後和六殿下理政,先帝並不過問,國庫銀子的去向怕也隻有他們才知道。”
權青城就很鬱悶,“朕還沒有親政,說話沒力度,問了他們也不會說,說了也是敷衍。”
夜楚憐終於有機會把先前的疑問說了出來:“攝政王呢?這種時候他為何不出來輔政?”
權青城告訴她:“攝政王受傷了,地龍翻身時,整個皇宮都沒事,偏偏宴殿出現地動。當時他就在殿外跪著,直接就被掀翻在地傷了筋骨,所以這個攤子隻得朕自己來挑。”
夜楚憐恍然,雖然也不知道攝政王為何在宴殿外跪著,但這不是她該過問的事,便隻道:“那如此說來,這到是一個好機會。如果皇上能把這麽大的事都辦得利索,那就正好借此向所有人證明,即使沒有攝政王,您也可以做一個好皇帝。那還要一個攝政王幹什麽呢?”
權青城猶豫了一會兒,問道:“是這樣嗎?”
夜楚憐堅定地點頭:“一定是這樣的!”
權青城卻沒多少自信,“可是得如何能把這件事情給辦利索了?如何才能讓人覺得沒有攝政王在,朕也能把國事處理好?楚憐你腦子好使,你替朕想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否想說皇上你得自己想,你腦子也不笨,而且這種國家大事您得能拎得起來啊!
可再看權青城這幾天熬的麵容消瘦眼窩深陷的,他也有點兒心疼這小皇帝。就像權青城說的那樣,以前他就是個小啞巴,十六年了,國事從來沒入過他的耳朵,先帝一句都沒跟他提過,幾乎就當是沒有這個兒子。這冷不丁的把一個從小被冷落的兒子推到皇帝位上,那除非這兒子是神仙,否則他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特別能拿得起事的。
這位少年皇帝能做到現在這個份兒上,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能一下子苛求太多,得給他時間去變得更好。
夜家五小姐這是第二次在神仙殿同皇上說話,給皇上出主意。他一路聽下來也覺得這位五小姐腦子是挺夠用的,事情也都能說到點子上,太大局的事情照顧不到,但是小事卻正好能填補皇上思路的空白,這真的很好。
於是吳否什麽也沒說,夜楚憐沉思一會兒之後又開了口:“以前看過話本子,上麵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隻要民心所向,就是天命所歸。所以我覺得,皇上還是得從百姓下手,將百姓的心捋順了,朝中大臣自然也就說不出什麽。即使是說了,也能像我四姐姐一樣,一句一句都給反駁迴去,然後還能給內城的官邸人家扣上一頂好吃懶做的帽子。”
說起夜溫言,權青城也好吳否也好,那真是不服都不行。
夜楚憐想起剛剛在府裏時,四姐姐同她說的那番話,於是又轉述給權青城聽,最後總結:“其實民心的事,四姐姐已經替皇上做了一多半了。即使是內城的人,正三品以上的官邸也都明白四姐姐是做了好事,就隻剩下小官戶人家看不通看不透,卻也在挨了一頓罵之後清醒不少,所以皇上的壓力其實並沒有那麽大。”
權青城感動得都快哭了,一個勁兒地念叨:“溫言姐姐怎麽這麽好呢,怎麽這麽好呢!”
吳否也覺得夜四小姐實在太好了,不但向著皇上,最主要是人家真有那個本事。瞧瞧人家分析的——自古以來都是底層起義,上層要鬧也是文鬧,是謀權篡位,是皇子奪嫡。
這把朝局分析的也太透徹了!
這還是十五歲的小姑娘嗎?簡直比攝政王那隻老狐狸還要精。
不愧是帝尊大人看上的姑娘,天底下獨一無二啊!可惜皇上晚了一步,要不然好好發展一下,有夜四小姐做皇後,北齊絕對會迎來一場空前盛世!
權青城還在感動:“姐姐如此待我,我該如何報答才好?”
夜楚憐就說:“我覺得四姐姐應該不需要皇上報答什麽,因為她說皇上叫她一聲姐姐,她就不能放著皇上不管,就得盡到做姐姐的義務。所以皇上您看,現在根兒已經打得很好了,接下來就看你怎麽往下做了。”
權青城伏案提筆——減免賦稅、興建房屋、發放銀糧……“光是這些,就能把國庫掏得差不多,雖然都是朝廷應該做的,但朕還是有點兒下不去手。”
夜楚憐想了想,又道:“那不如就做些不需要花銀子的事吧!我是夜家的庶女,沒有多少見識,知道的也就是在書裏看的,所以皇上聽了要是覺得行就做,不行就全當我沒說。”
權青城點頭,“我明白,你隻管說說看,咱們一起合計。”
夜楚憐便道:“剛剛皇上寫下來的那幾點,是必須得做,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那是朝廷的義務,保證國泰民安是最基本的治國之道,並沒有什麽稀奇的,每一任國君都是這麽幹的。這個道理我們知道,百姓自然也知道。所以皇上要是指望用這幾點來籠絡民心怕是不行,得另尋它法……”
這腦子怎麽這麽好使呢?那位死去的歸月使臣也太倒黴了,人都死了還得背鍋,甚至還背了個大鍋,這要是有鬼魂一說,聽到了還不得詐屍啊!
不過他也有點兒猶豫:“就是不知道這個事兒歸月國能不能認,萬一不認也是挺尷尬的。朕初登大寶,又遇天災,萬一給歸月惹急眼了要生戰事可怎麽整?北齊從前靠夜家兩位將軍,如今雖說兵權已經重新調整下分,但朕並不認為新的將軍能夠馬上帶兵打仗,與北齊對戰。更何況……”他頓了頓,十分不願承認這個事實,“更何況朕襄中羞澀,又要顧及天災,又要供應軍餉,實在有些吃不消。”
夜楚憐就給他分析:“歸月應該不會不認吧?畢竟那使臣把帝尊氣得親自出了手,帝尊就是神啊,神都怒了老天爺還能不怒麽?再者,聽聞北齊近幾十年雖然也有過地龍翻身,但可沒聽說翻到京都來的。京都是寶地,有史料載,當初聖祖皇帝建國立都,可是請欽天監占星才選定的臨安。臨安城四百多年都沒遇到過大災了,怎的歸月使臣一來就有天災?皇上你看啊,除夕晚上大鬧宮宴,初一早上就地龍翻身,歸月有理由不認嗎?”
夜楚憐說得有理有據,“至於打仗,皇上應該是多慮了。咱們這邊新帝初登大寶,他們歸月也是一樣呀!而且他們的新皇帝還在北齊做了許多年的質子,想來對於歸月朝政更難把控了。所以皇上安心,這個仗打不起來。”
權青城心情十分舒暢,“楚憐啊,真沒想到,你身為一品將軍府的庶女,竟可以有這般見識,這真是讓朕始料未及的。”
夜楚憐有點兒不好意思,“我從小沒有什麽人肯管教,所以閑下來的時辰比較多,就喜歡翻看雜書。後來又覺得光看也是沒什麽意思,就一邊看一邊分析。反正就是給自己解悶吧,皇上要是覺得我說得有理,就考慮考慮,要是覺得沒什麽用,便全當楚憐說話逗您解悶兒了,反正四姐姐讓我進宮,也就是為了陪皇上說說話的。”
權青城可高興了,“怎麽沒用?當然有用,而且大大的有用!楚憐你是不知道,朕這些日子又忙又亂,雖說幾位皇兄每天都會進宮議事,可他們議著議著就會吵起來,有時候從早吵到晚,真正定下來的事卻一件都沒有。原本想請雲大人來幫朕的,可這不是逢大災麽,雲大人一直在觀星,也沒得空閑。”
夜楚憐就想問,不是還有位攝政王麽,可這話還沒等問呢,就聽權青城道:“楚憐你的這番分析還真是替朕解決了大事,朕也是當局者謎了,竟忘了那歸月新君從前是北齊質子。如此一來就好辦多了,隻要歸月沒有興戰的本事,咱們就可以踏踏實實的把這筆賬給他們算過去。唉,眼下國庫空虛,又遇這樣的大災,所有人都在跟朕要銀子,可是朕去哪裏找銀子。”
夜楚憐一愣,“國庫沒銀子了?”
“恩。”權青城也不瞞她,“也不是完全沒有,就是少。應對這場地龍翻身,國庫全掏了到是夠用,可掏寶之後上怎麽辦呢?一個國家,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朕不能不為將來打算,更不能因哪個不成熟的決議而引起戰爭。所以朕才說,你適才分析得真好。”
夜楚憐不解,“國庫銀子那麽少?”在她印象裏,北齊一直是盛世天下啊!沒感覺窮。
權青城說:“我也是才知道國庫銀子少的,父皇突然駕崩,過去那些年我又是個完全不理國事的小啞巴,所以根本也不知道父皇是怎麽治的天下,更不知道戶部是怎麽花的銀錢。這冷不丁的一接手才發現,原來我是個窮皇帝。”
吳否把話接了過來:“老奴從前是侍候先帝的,多少知道一些事。先帝病重了幾年,那幾年都是李太後和六殿下理政,先帝並不過問,國庫銀子的去向怕也隻有他們才知道。”
權青城就很鬱悶,“朕還沒有親政,說話沒力度,問了他們也不會說,說了也是敷衍。”
夜楚憐終於有機會把先前的疑問說了出來:“攝政王呢?這種時候他為何不出來輔政?”
權青城告訴她:“攝政王受傷了,地龍翻身時,整個皇宮都沒事,偏偏宴殿出現地動。當時他就在殿外跪著,直接就被掀翻在地傷了筋骨,所以這個攤子隻得朕自己來挑。”
夜楚憐恍然,雖然也不知道攝政王為何在宴殿外跪著,但這不是她該過問的事,便隻道:“那如此說來,這到是一個好機會。如果皇上能把這麽大的事都辦得利索,那就正好借此向所有人證明,即使沒有攝政王,您也可以做一個好皇帝。那還要一個攝政王幹什麽呢?”
權青城猶豫了一會兒,問道:“是這樣嗎?”
夜楚憐堅定地點頭:“一定是這樣的!”
權青城卻沒多少自信,“可是得如何能把這件事情給辦利索了?如何才能讓人覺得沒有攝政王在,朕也能把國事處理好?楚憐你腦子好使,你替朕想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否想說皇上你得自己想,你腦子也不笨,而且這種國家大事您得能拎得起來啊!
可再看權青城這幾天熬的麵容消瘦眼窩深陷的,他也有點兒心疼這小皇帝。就像權青城說的那樣,以前他就是個小啞巴,十六年了,國事從來沒入過他的耳朵,先帝一句都沒跟他提過,幾乎就當是沒有這個兒子。這冷不丁的把一個從小被冷落的兒子推到皇帝位上,那除非這兒子是神仙,否則他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特別能拿得起事的。
這位少年皇帝能做到現在這個份兒上,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能一下子苛求太多,得給他時間去變得更好。
夜家五小姐這是第二次在神仙殿同皇上說話,給皇上出主意。他一路聽下來也覺得這位五小姐腦子是挺夠用的,事情也都能說到點子上,太大局的事情照顧不到,但是小事卻正好能填補皇上思路的空白,這真的很好。
於是吳否什麽也沒說,夜楚憐沉思一會兒之後又開了口:“以前看過話本子,上麵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隻要民心所向,就是天命所歸。所以我覺得,皇上還是得從百姓下手,將百姓的心捋順了,朝中大臣自然也就說不出什麽。即使是說了,也能像我四姐姐一樣,一句一句都給反駁迴去,然後還能給內城的官邸人家扣上一頂好吃懶做的帽子。”
說起夜溫言,權青城也好吳否也好,那真是不服都不行。
夜楚憐想起剛剛在府裏時,四姐姐同她說的那番話,於是又轉述給權青城聽,最後總結:“其實民心的事,四姐姐已經替皇上做了一多半了。即使是內城的人,正三品以上的官邸也都明白四姐姐是做了好事,就隻剩下小官戶人家看不通看不透,卻也在挨了一頓罵之後清醒不少,所以皇上的壓力其實並沒有那麽大。”
權青城感動得都快哭了,一個勁兒地念叨:“溫言姐姐怎麽這麽好呢,怎麽這麽好呢!”
吳否也覺得夜四小姐實在太好了,不但向著皇上,最主要是人家真有那個本事。瞧瞧人家分析的——自古以來都是底層起義,上層要鬧也是文鬧,是謀權篡位,是皇子奪嫡。
這把朝局分析的也太透徹了!
這還是十五歲的小姑娘嗎?簡直比攝政王那隻老狐狸還要精。
不愧是帝尊大人看上的姑娘,天底下獨一無二啊!可惜皇上晚了一步,要不然好好發展一下,有夜四小姐做皇後,北齊絕對會迎來一場空前盛世!
權青城還在感動:“姐姐如此待我,我該如何報答才好?”
夜楚憐就說:“我覺得四姐姐應該不需要皇上報答什麽,因為她說皇上叫她一聲姐姐,她就不能放著皇上不管,就得盡到做姐姐的義務。所以皇上您看,現在根兒已經打得很好了,接下來就看你怎麽往下做了。”
權青城伏案提筆——減免賦稅、興建房屋、發放銀糧……“光是這些,就能把國庫掏得差不多,雖然都是朝廷應該做的,但朕還是有點兒下不去手。”
夜楚憐想了想,又道:“那不如就做些不需要花銀子的事吧!我是夜家的庶女,沒有多少見識,知道的也就是在書裏看的,所以皇上聽了要是覺得行就做,不行就全當我沒說。”
權青城點頭,“我明白,你隻管說說看,咱們一起合計。”
夜楚憐便道:“剛剛皇上寫下來的那幾點,是必須得做,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那是朝廷的義務,保證國泰民安是最基本的治國之道,並沒有什麽稀奇的,每一任國君都是這麽幹的。這個道理我們知道,百姓自然也知道。所以皇上要是指望用這幾點來籠絡民心怕是不行,得另尋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