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各方反應
突然之間冒出來阿會魯蘇將會反隋的消息,不僅是讓燕地軍民以為他患了失心瘋。
就連庫莫奚五部之中,其餘四部的酋長,也想敲開他的腦袋,看看裏邊到底是些什麽東西在運轉。
“大王,還請三思呀,此舉是將我們奚族徹底拖向深淵,這是取禍之道,有滅族的危險呀!”
處和部酋長哭諫道。
如今的奚族五部,不再是過往的辱紇主、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
早早更換了名稱,被喚作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自從消息流傳開來,得知崔澈抵達燕州備戰,周邊大小部落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在崔澈的統禦下,將庫莫奚分而食之。
就連契丹王大賀摩會,都已經在召集部眾,就等待崔澈一聲令下,便令契丹步騎西進。
當年庫莫奚曾經劫掠契丹,如今也該是時候報仇了。
反對的不僅是其餘四部酋長,更有阿會魯蘇本部的貴族們。
他們這幾日沒少聯名勸諫,希望阿會魯蘇遣使前往薊縣向崔澈請罪,把事情解釋清楚。
這些年,庫莫奚人沒少跟著崔澈禍禍突厥,如今眼見崔澈要為此調轉矛頭,要向他們出手,唯恐突厥人遭受的災難落在了自己的頭上,哪還有勇氣與之為敵。
守著這些財富不好麽,燕公處事公允,跟著他,什麽地方不能搶,幹嘛非得去碰燕地這塊硬骨頭。
阿會魯蘇無可奈何的看著四部酋長。
實際上,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消息一經傳出,必然會引發浪潮般的反對聲,但實在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居然這麽激烈。
原本阿會魯蘇還想保密,但眼瞅著再不說實話,隻怕這群人就得密謀政變,拿他的腦袋,去向崔澈請罪,也好保住他們自己的財富。
阿會魯蘇隻得掏出了那封密信,交給四部酋長們傳閱。
四人看罷,臉色各異。
處和部酋長臉上的淚痕未幹,他瞠目結舌道:
“這、這都是真的?”
阿會魯蘇歎氣道:
“這是燕公親筆所書,諸位也都認得燕公的筆跡,是真是假,自有判斷。”
眾人這才將提著的心給放了下來,度稽部酋長突然道:
“燕公不願迴朝,命我等大作聲勢,又能拖延多久,隻怕燕公已經起了自立之心。”
阿會魯蘇立即喝斥道:
“休要胡言!”
但奧失部酋長卻道:
“燕公直立之心,昭然若揭,大王無需替燕公隱瞞。
“不僅大王受燕公重恩,我們其餘四部,這些年也沒少受燕公的照顧。
“如今燕公欲反,我等自然不會揭發。
“於私,可報燕公恩義,於公,大隋內亂,也使我們奚族能有喘息之機,趁機壯大。”
在楊廣糟踐這份基業之前,隋朝的強大,確實深入人心。
各部既希望自己能夠發展壯大,卻又擔心引起隋朝的警惕。
沉重的壓迫感,幾乎讓草原各族喘不過氣。
當然了,他們並不知道,即使沒有崔澈,也會有楊廣這位出色的經營類遊戲玩家:無所謂,我會出手。
阿會魯蘇與四部酋長也統一了看法,不說直接出兵襄助崔澈,去往中原領會花花世界,但也絕對不能將此事外泄。
得到四部酋長的支持,阿會魯蘇也脫離了性命之危,經此一事,也讓他對崔澈在奚族內部的影響力,有了新的估量。
與此同時,重新遷迴獨洛水的都藍可汗得知消息,興奮得與其子逾勤察飲酒相慶。
他對阿會魯蘇與崔澈的關係了如指掌,自然不會相信阿會魯蘇敢於反叛,崔澈此舉,無非是養寇自重,不使楊堅能夠將自己調離。
酒過三巡,迴憶起這些年的經曆,都藍可汗動情道:
“我身為大可汗,這些年卻有如喪家之犬,但有風吹草動,就要率部遠遁。
“如今苦日子終於過去了,崔澈將反,隋朝內亂,必然顧不得漠南。
“待大戰一起,就是我一統突厥,恢複祖上榮光的時候。”
都藍可汗盼著這一天,著實太久了。
逾勤察附和道:
“啟民隻不過是父汗的手下敗將,若不是有隋人扶持,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如今崔澈欲反,正是天賜良機,孩兒恭祝父汗,使突厥各部重歸一統,無需再看他人臉色!”
都藍可汗笑得前俯後仰,他試圖一統突厥,也並非妄想。
前些年西部突厥與西突厥都死了可汗,遭受重創,最近更是彼此交戰,曾經親密無間的聯盟,如今陷入了內戰之中。
如今突厥內部,實力最強的便是受到楊堅扶持的東突厥啟民可汗,以及保存了實力的東突厥都藍可汗。
仁壽三年,臘月初三,推算行程,崔澈無論如何也該入朝了,但他遲遲不到,也引得楊堅起疑,他連忙派遣使者前往幽州探查消息。
無需使者迴稟,臘月二十六,啟民可汗遣使南下,告知庫莫奚叛亂一事,這讓楊堅情緒極為激動,幾聲咳嗽之後,居然暈厥了過去。
使得滿朝文武無不驚駭。
楊堅昏迷了兩日,這才清醒過來,他將楊廣喚至榻前,握住兒子的手,聲淚俱下道:
“朕信錯了崔澈,不知道他狼子野心,如今遺禍給你,哪怕是九泉之下,朕也難以安息!”
崔澈以庫莫奚叛亂為借口,拖延入朝,已經讓楊堅、楊廣父子清楚,對方有了警惕,再想把崔澈騙入朝中,以最小的代價將他除去,已然是不可能了。
一場平叛之戰,無可避免。
楊廣安慰道:
“父皇還請寬心,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再者,大隋有精兵百萬,更有越國公這樣的軍中宿將,定能討平叛亂,取崔澈的首級,呈現父皇。”
有了楊廣的寬慰,楊堅總算是打起了精神,他連發十餘道詔令。
第一條便是免去崔澈幽、營二州總管之職,招他入朝,拜為尚書右仆射,使他身居相位,僅在尚書左仆射楊素之下。
此舉顯然是見誘騙不成,擺明了要強征崔澈入朝。
突然之間冒出來阿會魯蘇將會反隋的消息,不僅是讓燕地軍民以為他患了失心瘋。
就連庫莫奚五部之中,其餘四部的酋長,也想敲開他的腦袋,看看裏邊到底是些什麽東西在運轉。
“大王,還請三思呀,此舉是將我們奚族徹底拖向深淵,這是取禍之道,有滅族的危險呀!”
處和部酋長哭諫道。
如今的奚族五部,不再是過往的辱紇主、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
早早更換了名稱,被喚作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自從消息流傳開來,得知崔澈抵達燕州備戰,周邊大小部落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在崔澈的統禦下,將庫莫奚分而食之。
就連契丹王大賀摩會,都已經在召集部眾,就等待崔澈一聲令下,便令契丹步騎西進。
當年庫莫奚曾經劫掠契丹,如今也該是時候報仇了。
反對的不僅是其餘四部酋長,更有阿會魯蘇本部的貴族們。
他們這幾日沒少聯名勸諫,希望阿會魯蘇遣使前往薊縣向崔澈請罪,把事情解釋清楚。
這些年,庫莫奚人沒少跟著崔澈禍禍突厥,如今眼見崔澈要為此調轉矛頭,要向他們出手,唯恐突厥人遭受的災難落在了自己的頭上,哪還有勇氣與之為敵。
守著這些財富不好麽,燕公處事公允,跟著他,什麽地方不能搶,幹嘛非得去碰燕地這塊硬骨頭。
阿會魯蘇無可奈何的看著四部酋長。
實際上,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消息一經傳出,必然會引發浪潮般的反對聲,但實在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居然這麽激烈。
原本阿會魯蘇還想保密,但眼瞅著再不說實話,隻怕這群人就得密謀政變,拿他的腦袋,去向崔澈請罪,也好保住他們自己的財富。
阿會魯蘇隻得掏出了那封密信,交給四部酋長們傳閱。
四人看罷,臉色各異。
處和部酋長臉上的淚痕未幹,他瞠目結舌道:
“這、這都是真的?”
阿會魯蘇歎氣道:
“這是燕公親筆所書,諸位也都認得燕公的筆跡,是真是假,自有判斷。”
眾人這才將提著的心給放了下來,度稽部酋長突然道:
“燕公不願迴朝,命我等大作聲勢,又能拖延多久,隻怕燕公已經起了自立之心。”
阿會魯蘇立即喝斥道:
“休要胡言!”
但奧失部酋長卻道:
“燕公直立之心,昭然若揭,大王無需替燕公隱瞞。
“不僅大王受燕公重恩,我們其餘四部,這些年也沒少受燕公的照顧。
“如今燕公欲反,我等自然不會揭發。
“於私,可報燕公恩義,於公,大隋內亂,也使我們奚族能有喘息之機,趁機壯大。”
在楊廣糟踐這份基業之前,隋朝的強大,確實深入人心。
各部既希望自己能夠發展壯大,卻又擔心引起隋朝的警惕。
沉重的壓迫感,幾乎讓草原各族喘不過氣。
當然了,他們並不知道,即使沒有崔澈,也會有楊廣這位出色的經營類遊戲玩家:無所謂,我會出手。
阿會魯蘇與四部酋長也統一了看法,不說直接出兵襄助崔澈,去往中原領會花花世界,但也絕對不能將此事外泄。
得到四部酋長的支持,阿會魯蘇也脫離了性命之危,經此一事,也讓他對崔澈在奚族內部的影響力,有了新的估量。
與此同時,重新遷迴獨洛水的都藍可汗得知消息,興奮得與其子逾勤察飲酒相慶。
他對阿會魯蘇與崔澈的關係了如指掌,自然不會相信阿會魯蘇敢於反叛,崔澈此舉,無非是養寇自重,不使楊堅能夠將自己調離。
酒過三巡,迴憶起這些年的經曆,都藍可汗動情道:
“我身為大可汗,這些年卻有如喪家之犬,但有風吹草動,就要率部遠遁。
“如今苦日子終於過去了,崔澈將反,隋朝內亂,必然顧不得漠南。
“待大戰一起,就是我一統突厥,恢複祖上榮光的時候。”
都藍可汗盼著這一天,著實太久了。
逾勤察附和道:
“啟民隻不過是父汗的手下敗將,若不是有隋人扶持,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如今崔澈欲反,正是天賜良機,孩兒恭祝父汗,使突厥各部重歸一統,無需再看他人臉色!”
都藍可汗笑得前俯後仰,他試圖一統突厥,也並非妄想。
前些年西部突厥與西突厥都死了可汗,遭受重創,最近更是彼此交戰,曾經親密無間的聯盟,如今陷入了內戰之中。
如今突厥內部,實力最強的便是受到楊堅扶持的東突厥啟民可汗,以及保存了實力的東突厥都藍可汗。
仁壽三年,臘月初三,推算行程,崔澈無論如何也該入朝了,但他遲遲不到,也引得楊堅起疑,他連忙派遣使者前往幽州探查消息。
無需使者迴稟,臘月二十六,啟民可汗遣使南下,告知庫莫奚叛亂一事,這讓楊堅情緒極為激動,幾聲咳嗽之後,居然暈厥了過去。
使得滿朝文武無不驚駭。
楊堅昏迷了兩日,這才清醒過來,他將楊廣喚至榻前,握住兒子的手,聲淚俱下道:
“朕信錯了崔澈,不知道他狼子野心,如今遺禍給你,哪怕是九泉之下,朕也難以安息!”
崔澈以庫莫奚叛亂為借口,拖延入朝,已經讓楊堅、楊廣父子清楚,對方有了警惕,再想把崔澈騙入朝中,以最小的代價將他除去,已然是不可能了。
一場平叛之戰,無可避免。
楊廣安慰道:
“父皇還請寬心,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再者,大隋有精兵百萬,更有越國公這樣的軍中宿將,定能討平叛亂,取崔澈的首級,呈現父皇。”
有了楊廣的寬慰,楊堅總算是打起了精神,他連發十餘道詔令。
第一條便是免去崔澈幽、營二州總管之職,招他入朝,拜為尚書右仆射,使他身居相位,僅在尚書左仆射楊素之下。
此舉顯然是見誘騙不成,擺明了要強征崔澈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