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喪師自刎
崔澈一路馬不停蹄,跑完十裏路程。
當他火急火燎趕到戰場,發現高句麗人並未走脫,也終於如釋重負。
崔澈片刻不歇,他策馬揚鞭之餘,高聲疾唿道:
“將士們!破賊殺敵,立不世之功,就在今日!殺賊!殺賊!”
起初,隻是隋軍隨他高喊:
“殺賊!殺賊!”
逐漸地,無論是否聽得懂漢話,跟隨崔澈而來的聯軍們齊聲高唿:
“殺賊!殺賊!”
呐喊聲響徹天際,甚至蓋過了戰場的喊殺聲,以及萬馬奔騰的轟鳴聲。
大地震動,場中的混戰有了短暫的停頓,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望向南方。
漫山遍野的騎兵有如洪流,浩浩蕩蕩向戰場衝刺,他們打出的旗幟,讓留守大營的將士們狂喜,也讓高句麗人陷入了絕望。
梁萬春目眥欲裂,乙支文德痛苦的閉上了雙眼。
隋軍騎卒一人三馬,真要陷入追擊戰,高句麗主力根本跑不脫,乙支文德這才迴身激戰,期望能殺退跟隨麥鐵杖出營的一萬隋軍。
但這些留守之人的難纏成都完全超出了乙支文德的預估,鏖戰許久,始終不能將他們甩開。
如今崔澈領著援軍抵達,一場殲滅戰,近在眼前。
梁萬春已經顧不上橫刀於頸的乙支文德,他不知從哪搶了三匹馬,奪路而逃。
如果說西遼河之敗,或許還能用契丹酋長們逼迫,來為自己開脫。
但今日的慘敗,乙支文德清楚,這一切都是他的責任。
一戰折損四萬騎兵,哪怕能夠逃迴平壤,接連兩場慘敗,哪怕高元再怎麽信任自己,隻怕也不會再委以重任。
乙支文德是驕傲的,再也沒有了雪恥的機會,他不願意迴去受人譏諷。
鋼刀抹過脖頸前,乙支文德在腦海中匆匆迴憶過家人以後,隻剩了一個疑惑:
那名內應,究竟存不存在!
這個問題,乙支文德已經沒有機會再弄清答案了,隨著崔澈援軍抵達,高句麗軍早已沒有了戰心,一哄而散,甚至有一名隋軍小將挺著馬槊,衝自己策馬殺來,沿途沒有遇到絲毫阻攔。
在對方馬槊刺來之前,乙支文德幹淨利落的抹了脖子,栽落馬下。
那名小將正是崔棄疾,亂軍之中,他扔掉了馬槊,翻身下馬,抽出腰間的短刀,將乙支文德的首級割下。
雖然來晚了一步,但崔棄疾並不懊惱,他爬上馬背,高舉首級,大喊道:
“賊將已死!餘者速降!”
聲音洪亮,有如響雷。
當然,他這一舉動已經無關大局,高句麗人的潰敗,在崔澈援軍抵達之前,不能殺退追出營寨的守軍,就已經注定了。
這一戰,可謂是大勝,高句麗在激戰處留下了三千多具屍體,在追亡逐北中,又被追斬四千餘級,隻有數千騎兵僥幸逃過了隋軍的追殺,餘者皆降。
一人三馬的機動能力,就是要勝過一人一馬,更何況對方苦戰已久,更是人困馬乏。
高句麗並不缺馬,但有那支具裝騎兵的存在,輪到輕騎兵,還真就支撐不了一人三馬的規模。
聯軍此戰傷亡同樣慘重,基本都是來自崔澈抵達前的苦戰,聯軍以劣勢兵力拖住了一倍於自己的高句麗人。
其中跟隨麥鐵杖出營廝殺的一萬燕地騎卒,陣亡及重傷致殘者,總計兩千餘人。
其餘三族,也有數千人的傷亡。
士兵們打掃戰場,捆綁俘虜,收攏馬匹。
而崔澈則在端詳著乙支文德的頭顱。
“頭顱倒是一顆好頭顱,就是想法太多了。”
崔澈嘀咕道。
通過問訊被俘的高句麗將領,崔澈大體已經弄清楚了前因後果,他沒想到乙支文德居然能和空氣博弈。
但又不得不承認,如果自己真有內應,獲知乙支文德要襲擊候城,他肯定是坐不住的,也一定會往候城設伏,來解決乙支文德的襲擾。
隻是曆史沒有如果,崔澈還頗為好奇,若是生擒了乙支文德,當麵告訴他,自己之所以小心警惕,隻是從一名婦人口中得知高句麗國內有一支重裝騎兵。
由於擔心仆從軍抵不住對方的衝擊,這才派人挖掘壕溝,也不知道乙支文德是個什麽表情。
崔澈把頭顱交給了劉方之子劉通仁,讓他安排幾名騎卒,押著一名俘虜,將對方送到城下,讓那名俘虜將乙支文德的頭顱帶進城去。
眾人都知道崔澈此舉是要瓦解城內守軍的士氣。
劉通仁離開後,崔澈大肆誇獎麥鐵杖,笑道:
“麥將軍能在援軍抵達之前,果斷出擊,拖住乙支文德,當為此戰首功。”
麥鐵杖麵紅耳赤,趕忙解釋道:
“元帥,是崔將軍帶了兩千騎兵率先出營,末將是為了支援他,這才與敵接戰。”
崔澈不禁挑了挑眉,心裏大罵:娘希匹,兩千人就敢衝四萬人。
要不是崔棄疾的容貌像極了當年的自己,崔澈還真懷疑這小子究竟是不是他的種。
當爹的這樣苟,怎麽這兒子一上了戰場,就不知道惜命咧。
崔澈將目光看向崔棄疾,這一次,崔棄疾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違背軍令,因為崔澈並沒有明確下令讓他們堅守不出。
雖然惱怒崔棄疾冒失,但還是對他好一番誇獎。
在眾人退下後,崔澈獨獨留下崔棄疾,厲聲訓斥道:
“假使他們三人不曾出營援救,友軍有難,不動如山,你可知道後果!”
先前誇讚他,是主帥對立功之人的褒獎,如今訓斥他,是父親對兒子的關心。
崔棄疾認真迴答道:
“還請阿爺放心,孩兒並非魯莽之人。
“我是知道麥鐵杖、麥孟才、魏徵三人都對阿爺忠心耿耿,必然不會坐視孩兒陷入危難,這才出營。
“若是換了陌生的守將,孩兒寧願放過這次機會,也不會做出如此蠢事。”
崔澈聞言,微微頷首,心裏的怒氣也終於消散。
與此同時,被隋軍放走的俘虜捧著乙支文德的首級,坐進了城上放下的吊籃之中。
高建武別過頭去,不忍看這顆猙獰的頭顱。
崔澈一路馬不停蹄,跑完十裏路程。
當他火急火燎趕到戰場,發現高句麗人並未走脫,也終於如釋重負。
崔澈片刻不歇,他策馬揚鞭之餘,高聲疾唿道:
“將士們!破賊殺敵,立不世之功,就在今日!殺賊!殺賊!”
起初,隻是隋軍隨他高喊:
“殺賊!殺賊!”
逐漸地,無論是否聽得懂漢話,跟隨崔澈而來的聯軍們齊聲高唿:
“殺賊!殺賊!”
呐喊聲響徹天際,甚至蓋過了戰場的喊殺聲,以及萬馬奔騰的轟鳴聲。
大地震動,場中的混戰有了短暫的停頓,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望向南方。
漫山遍野的騎兵有如洪流,浩浩蕩蕩向戰場衝刺,他們打出的旗幟,讓留守大營的將士們狂喜,也讓高句麗人陷入了絕望。
梁萬春目眥欲裂,乙支文德痛苦的閉上了雙眼。
隋軍騎卒一人三馬,真要陷入追擊戰,高句麗主力根本跑不脫,乙支文德這才迴身激戰,期望能殺退跟隨麥鐵杖出營的一萬隋軍。
但這些留守之人的難纏成都完全超出了乙支文德的預估,鏖戰許久,始終不能將他們甩開。
如今崔澈領著援軍抵達,一場殲滅戰,近在眼前。
梁萬春已經顧不上橫刀於頸的乙支文德,他不知從哪搶了三匹馬,奪路而逃。
如果說西遼河之敗,或許還能用契丹酋長們逼迫,來為自己開脫。
但今日的慘敗,乙支文德清楚,這一切都是他的責任。
一戰折損四萬騎兵,哪怕能夠逃迴平壤,接連兩場慘敗,哪怕高元再怎麽信任自己,隻怕也不會再委以重任。
乙支文德是驕傲的,再也沒有了雪恥的機會,他不願意迴去受人譏諷。
鋼刀抹過脖頸前,乙支文德在腦海中匆匆迴憶過家人以後,隻剩了一個疑惑:
那名內應,究竟存不存在!
這個問題,乙支文德已經沒有機會再弄清答案了,隨著崔澈援軍抵達,高句麗軍早已沒有了戰心,一哄而散,甚至有一名隋軍小將挺著馬槊,衝自己策馬殺來,沿途沒有遇到絲毫阻攔。
在對方馬槊刺來之前,乙支文德幹淨利落的抹了脖子,栽落馬下。
那名小將正是崔棄疾,亂軍之中,他扔掉了馬槊,翻身下馬,抽出腰間的短刀,將乙支文德的首級割下。
雖然來晚了一步,但崔棄疾並不懊惱,他爬上馬背,高舉首級,大喊道:
“賊將已死!餘者速降!”
聲音洪亮,有如響雷。
當然,他這一舉動已經無關大局,高句麗人的潰敗,在崔澈援軍抵達之前,不能殺退追出營寨的守軍,就已經注定了。
這一戰,可謂是大勝,高句麗在激戰處留下了三千多具屍體,在追亡逐北中,又被追斬四千餘級,隻有數千騎兵僥幸逃過了隋軍的追殺,餘者皆降。
一人三馬的機動能力,就是要勝過一人一馬,更何況對方苦戰已久,更是人困馬乏。
高句麗並不缺馬,但有那支具裝騎兵的存在,輪到輕騎兵,還真就支撐不了一人三馬的規模。
聯軍此戰傷亡同樣慘重,基本都是來自崔澈抵達前的苦戰,聯軍以劣勢兵力拖住了一倍於自己的高句麗人。
其中跟隨麥鐵杖出營廝殺的一萬燕地騎卒,陣亡及重傷致殘者,總計兩千餘人。
其餘三族,也有數千人的傷亡。
士兵們打掃戰場,捆綁俘虜,收攏馬匹。
而崔澈則在端詳著乙支文德的頭顱。
“頭顱倒是一顆好頭顱,就是想法太多了。”
崔澈嘀咕道。
通過問訊被俘的高句麗將領,崔澈大體已經弄清楚了前因後果,他沒想到乙支文德居然能和空氣博弈。
但又不得不承認,如果自己真有內應,獲知乙支文德要襲擊候城,他肯定是坐不住的,也一定會往候城設伏,來解決乙支文德的襲擾。
隻是曆史沒有如果,崔澈還頗為好奇,若是生擒了乙支文德,當麵告訴他,自己之所以小心警惕,隻是從一名婦人口中得知高句麗國內有一支重裝騎兵。
由於擔心仆從軍抵不住對方的衝擊,這才派人挖掘壕溝,也不知道乙支文德是個什麽表情。
崔澈把頭顱交給了劉方之子劉通仁,讓他安排幾名騎卒,押著一名俘虜,將對方送到城下,讓那名俘虜將乙支文德的頭顱帶進城去。
眾人都知道崔澈此舉是要瓦解城內守軍的士氣。
劉通仁離開後,崔澈大肆誇獎麥鐵杖,笑道:
“麥將軍能在援軍抵達之前,果斷出擊,拖住乙支文德,當為此戰首功。”
麥鐵杖麵紅耳赤,趕忙解釋道:
“元帥,是崔將軍帶了兩千騎兵率先出營,末將是為了支援他,這才與敵接戰。”
崔澈不禁挑了挑眉,心裏大罵:娘希匹,兩千人就敢衝四萬人。
要不是崔棄疾的容貌像極了當年的自己,崔澈還真懷疑這小子究竟是不是他的種。
當爹的這樣苟,怎麽這兒子一上了戰場,就不知道惜命咧。
崔澈將目光看向崔棄疾,這一次,崔棄疾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違背軍令,因為崔澈並沒有明確下令讓他們堅守不出。
雖然惱怒崔棄疾冒失,但還是對他好一番誇獎。
在眾人退下後,崔澈獨獨留下崔棄疾,厲聲訓斥道:
“假使他們三人不曾出營援救,友軍有難,不動如山,你可知道後果!”
先前誇讚他,是主帥對立功之人的褒獎,如今訓斥他,是父親對兒子的關心。
崔棄疾認真迴答道:
“還請阿爺放心,孩兒並非魯莽之人。
“我是知道麥鐵杖、麥孟才、魏徵三人都對阿爺忠心耿耿,必然不會坐視孩兒陷入危難,這才出營。
“若是換了陌生的守將,孩兒寧願放過這次機會,也不會做出如此蠢事。”
崔澈聞言,微微頷首,心裏的怒氣也終於消散。
與此同時,被隋軍放走的俘虜捧著乙支文德的首級,坐進了城上放下的吊籃之中。
高建武別過頭去,不忍看這顆猙獰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