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四貴不存


    “聽說了嗎,東征高句麗,有十幾萬人折在了那裏,沒有半點收獲。”


    “燕公帶領我們四次出塞作戰,傷亡也沒有超過萬人,高熲擁兵三十萬,卻折損過半,不能與燕公他們並列當世名將,也是有原因的。”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恨所托非人,十餘萬將士埋骨他鄉。”


    薊城內外,充斥著對於遼東之戰的議論,就連崔澈也多有耳聞。


    其實他也清楚,這件事真的不能全怪高熲。


    不同於後世,由薊縣東出,可以走遼西走廊。


    在唐朝之前,可沒有人願意走這條傍海道路,實在是那裏泥沼遍布,不下於遼澤地。


    非得等到遼金時期,遼西走廊在經過遺民與開發後,才逐漸便於通行。


    如今,由薊縣前往營州,隻能走遼西丘陵,路途崎嶇險峻。


    這也是崔澈當初決定圍魏救趙,攻擊契丹後方,而非直接救援龍山縣城的原因。


    高熲大軍走遼西丘陵,穿過兩千多裏的山路,又越過二百餘裏的遼澤,趕赴遼東,早已經是強弩之末。


    偏偏高句麗人堅守不出,又遇上後勤補給不能及時供應,哪怕讓崔澈頂替高熲,他也束手無策。


    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八月初七,漢王楊諒率先抵達大興,一進大殿,便噗通跪在楊堅、獨孤伽羅麵前,哭訴自己險些死於高熲之手。


    楊諒對高熲滿腹怨言,向楊堅夫婦猛烈抨擊他剛愎自用,不納良策,才致使大軍慘敗。


    獨孤伽羅就不必說了,出征前,她還特意放下舊怨,讓高熲好好照顧楊諒,如今聽說兒子死裏逃生,新仇舊恨一起算,若按她的心意,非得將高熲生吞活剝不可。


    楊堅更是對高熲失望透頂。


    他極好臉麵,得知都藍可汗反叛,哪怕對方遠遁漠北,還得讓崔澈出塞追擊,如今遭逢這麽大一場敗仗,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當高熲誠惶誠恐迴到京城請罪,楊堅強壓怒火,並沒有從重從嚴去治高熲的罪,隻是訓斥罰俸了事。


    高熲盡職盡責,輔佐自己十七年,功勞不能因為一場敗仗完全抹去,但君臣之間最後一絲情分,也幾乎斷絕。


    不過這麽一場敗仗,總得有人承擔起責任,於是負責供應後勤軍需的營州總管韋衝被免職為民。


    任命前幽州總管府司馬,大將劉方繼任營州總管,防備契丹、高句麗。


    不僅如此,楊堅也在緊鑼密鼓的謀劃二征高句麗的戰事,而主將人選,正是此時坐鎮幽州,震懾北疆的崔澈。


    十餘萬人的傷亡,固然慘痛,但仍然在隋朝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他之所以迫切的想要以雷霆之勢二次出兵,也不僅僅是臉麵掛不住,而是擔心邊疆其餘勢力效仿高句麗。


    不過高句麗自身也不好受,高熲圍攻二十餘日,不僅對高句麗造成一定的殺傷,更重要的是高句麗動員十餘萬人,也隻是收獲了隋軍拋棄的一地屍體。


    戰後的封賞,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尤其是占據漢江流域的新羅,見高句麗主力西進,試圖襲擊平壤。


    高句麗王高元隻得遣使入朝,向楊堅上表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楊堅已經從諸將口中得知東征高句麗的困難,見高元給了台階,楊堅這才罷休。


    這一戰,隋朝贏了麵子,輸了裏子。


    不過楊堅並沒有將崔澈召迴,反而是將幽州總管李景征召迴朝,任命崔澈重新擔任幽州總管。


    究其根源,還在於遼東慘敗,使得河東、河北兩地的府兵遭受重創,非得有大將坐鎮幽州,威懾漠南。


    遍觀朝野,沒有比崔澈更適合的人選。


    既是自家女婿,又在漠南草原各族之中威望深厚。


    不過楊堅還是特意派人提醒崔澈,莫要與奚王阿會魯蘇再起衝突,他也擔心將庫莫奚逼往高句麗的陣營。


    消息傳到河北,幽、平、易、玄、燕、恆六州五十鎮的軍民無不拍手相慶。


    離任的李景坐在馬車上,透過車窗,看著奔走相告的薊城百姓,不由對長史抱怨道:


    “老夫擔任幽州總管期間,治理百姓,也算是盡心竭力,臨走之際,居然無人相送,隻顧著慶賀燕公出鎮。”


    長史搖頭道:


    “燕地尚武,平寇公固然能夠保境安民,卻無赫赫之功,聲望自然不及燕公。”


    李景苦笑道:


    “說到底,還是征召十餘萬民夫押送糧秣,路途艱難,百姓多有怨言。”


    長史默然不語。


    崔澈站在城頭,望著李景的馬車出城後,越行越遠。


    身後的李綱疑惑道:


    “明公為何不送一送他?”


    崔澈收迴了目光,說道:


    “終究不是一路人。”


    說著,朝李綱笑道:


    “總管府的政務,又得勞煩文紀了。”


    崔澈重新出任幽州總管,依舊由李綱擔任總管府長史,司馬則由麥鐵杖擔任。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李綱展顏笑道。


    與此同時,楊堅也在準備平定嶺南叛亂。


    正所謂夏征遼東,冬平嶺南,這也是早就在計劃中的一場大戰。


    眾將紛紛請求領兵,唯獨虞慶則置身事外。


    但楊堅早就有了心儀的人選,他對虞慶則道:


    “你貴為晉公,官拜宰相,如今國家有事,怎能無動於衷。”


    虞慶則趕忙跪地請罪,受任行軍總管,接下了平叛的擔子。


    隻是擔任行軍長史的趙什柱雖然是虞慶則的小舅子,卻與姐夫的寵妾私通。


    他擔心事情敗露,會被姐夫怪罪,於是四處散播謠言,中傷虞慶則,這些謠言也傳進了楊堅的耳朵裏,讓楊堅對虞慶則大為不滿。


    甚至虞慶則向楊堅辭行時,楊堅也沒給他好臉色。


    當虞慶則平定嶺南叛亂之後,派遣趙什柱入朝報捷。


    趙什柱趁機誣告虞慶則意圖謀反,楊堅為之大怒,下令有關部門徹查,哪怕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還是於十二月初十,將太子一黨重要成員,四貴之一的虞慶則處死。


    又封誣告姐夫的趙什柱為柱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周隋之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采蓮的何田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采蓮的何田田並收藏重生周隋之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