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棄疾從軍
在迴府的路上,崔澈裝作漫不經心地對崔棄疾道:
“聖人將東征高句麗,以我統禦幽州步騎,作為後備,你迴去準備準備,過些時日與我一同去薊縣,先在我帳下當個小校...”
話未說完,崔棄疾便興奮道:
“阿爺此話當真?”
崔澈將手搭在了崔棄疾的肩膀,笑道:
“騙你作甚,隻是不許你領兵,召開軍議時,可列席旁聽,卻不能發言,若有看法,事後可以再來找我。”
崔棄疾聞言,垮下臉來:
“那不就是與房先生在幽州時一般,著實無趣。”
崔澈抬起手來,輕輕拍在他的腦袋上,打趣道:
“或者伱也可以留在大興,與別的勳貴子弟一般,往禁軍謀職,從此宿衛宮禁。”
崔棄疾連連擺手:
“那我還是跟阿爺去幽州好了。”
父子二人迴到家中,崔棄疾便迫不及待與他母親楊麗華說起這件事。
楊麗華看著崔澈,眸子裏滿是疑惑,不明白他為何突然改變了心意,去年不是還與自己站在了一起,想讓崔棄疾過兩年再出仕麽。
崔澈打發走崔棄疾,解釋道:
“隻是讓他做個帳內都督,跟在我身邊學著處置軍務,不領兵,不上戰場,隻要我還活著,他肯定出不了意外。”
楊麗華杏眼一瞪,連道:
“呸!呸!呸!戰場上刀箭無眼,少說些不吉利的話。”
說著,又問道:
“你們父子幾時出發?”
崔澈想了想,說道:
“說是後備,其實也不過是在河東、河北府兵盡出後,領著幽州步騎,代為震懾北疆而已,如今高熲尚未出發,我又何需急迫,且在大興多住些時日。”
楊麗華一麵替崔澈更衣,一麵說道:
“妾身也要與你同去。”
“去就去吧!”
崔澈不以為意道,說到底他就是去鎮場子的,免得河東、河北的府兵討伐高句麗去了,漠南部族生出變故。
翌日,崔棄疾一早就要去往書院,辭別恩師徐文遠。
崔澈也沒忘了自己尊師重道的人設,又派人叫上麥鐵杖,三人一同出城。
麥鐵杖的三個兒子麥孟才、麥仲才、麥季才,如今都在渭水書院讀書。
途中,崔澈聽崔棄疾提起書院的學生名單。
隻是在王世充、李密等人離開渭水書院以後,崔澈確實找不到在後世耳熟能詳的名字了。
一座書院,能在短短十餘年間,先後湧現楊玄感、崔澈、李密、王世充這麽一些人,已經很誇張了,總不可能真的人人都是大反賊。
李密是在去年十月先崔棄疾一步離開的書院,其父李寬病逝,李密襲爵蒲山郡公,正在家中為父守孝。
此前在喪期內跟隨崔澈北伐的李靖已經被下旨奪情,外任趙州(今河北趙縣)司馬,也是其父祖曾經任職之地。
崔澈領著崔棄疾去見徐文遠,麥鐵杖則自己去尋他的三個兒子。
書院裏的作息還是沒有變,崔澈登門的時候,正是休息時間。
崔澈畢恭畢敬向徐文遠見禮,說明來意後,徐文遠也沒有挽留崔棄疾。
崔棄疾在這間書院也有許多年了,是徐文遠看著長大的。
知道他與其父一般,無心學問,一門心思都是想著建功立業,以揚名後世。
隻是與崔棄疾說了幾句勉勵之語,便拉著崔澈問起了漠北風光。
二人說了好一會,麥鐵杖也領著麥孟才、麥仲才、麥季才兄弟三人來到了廂房。
聽他說明來意,才知道也是來向徐文遠辭行的。
原來麥家三兄弟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就想著舞槍弄棒,跟隨其父從軍。
崔澈也沒有阻攔,畢竟人各有誌。
隻是由於年歲最長的麥孟才已經年滿十五歲,按規定是不能與其父麥鐵杖同往一地赴任,崔澈索性讓他也跟崔棄疾一樣,在自己麾下做個沒有兵權的小校。
至於麥仲才、麥季才,則由麥鐵杖自己帶在身邊。
崔澈迴到大興時,已經有許多舊部在府中等候,都是與他前來道別,其中就包括了新任趙州司馬的李靖。
此次漠北建功,眾人各有升遷。
除在六州五十鎮任職之人以外,其餘人得盡快迴到屬地,配合朝廷征召河東、河北兩地的府兵。
與此同時,有宦官登門,是楊堅喚崔澈入宮議事。
崔澈與眾人匆匆而別,便隨宦官進宮去,路上崔澈問道:
“敢問大監,聖人急著傳喚,是出了什麽大事?”
說著,一個錢袋塞進了宦官的手中。
宦官連連推辭,但架不住崔澈的熱情,隻能笑眯眯的收下,為崔澈解釋道:
“今兒早上,西南送來急報,那些爨人又鬧騰起來了,陛下傳召燕公、齊公(高熲)、越公(楊素)、晉公(虞慶則)以及太平縣公(史萬歲),想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崔澈聞言心中大定,當他來到大興殿的時候,其餘四人都已經等候在殿中,他們就在皇城當值,肯定要比崔澈更快。
楊堅見崔澈進門,還不等他行禮,便道:
“無需多禮,既然人都到齊了,便議一議南寧州之事,是否要出兵,又應該征召蜀地多少將士,高相,就由你來為眾人介紹一下南寧州的情況。”
高熲躬身應是,將南寧州的局勢娓娓道來。
待他說罷,楊素道:
“迴稟陛下,爨人之亂,不在其眾,而在地形崎嶇,不宜多派大軍,臣以為,萬人之數足矣。
“以我大隋之盛,足以同時支應兩場戰事。
“況且蜀南不比嶺南,夏季亦可征伐,臣讚同出兵。”
楊堅去年就曾打算以史萬歲領軍,這在四貴之間並不算秘密,隻是因北疆動亂而擱置,今日特意叫上史萬歲參與議事,其內心的傾向,不問可知。
高熲、虞慶則雖然素來與楊素不對付,但也出言讚同,崔澈更是不會反對。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史萬歲的身上。
史萬歲出列道:
“陛下隻需給臣五千將士,臣定為陛下討平南寧叛亂!”
楊堅搖頭道:
“切記不可輕敵,朕命蜀王為你征召一萬將士,朕等著史卿的捷報。”
明天上推薦,會有爆更,還上一部分欠的章節。
在迴府的路上,崔澈裝作漫不經心地對崔棄疾道:
“聖人將東征高句麗,以我統禦幽州步騎,作為後備,你迴去準備準備,過些時日與我一同去薊縣,先在我帳下當個小校...”
話未說完,崔棄疾便興奮道:
“阿爺此話當真?”
崔澈將手搭在了崔棄疾的肩膀,笑道:
“騙你作甚,隻是不許你領兵,召開軍議時,可列席旁聽,卻不能發言,若有看法,事後可以再來找我。”
崔棄疾聞言,垮下臉來:
“那不就是與房先生在幽州時一般,著實無趣。”
崔澈抬起手來,輕輕拍在他的腦袋上,打趣道:
“或者伱也可以留在大興,與別的勳貴子弟一般,往禁軍謀職,從此宿衛宮禁。”
崔棄疾連連擺手:
“那我還是跟阿爺去幽州好了。”
父子二人迴到家中,崔棄疾便迫不及待與他母親楊麗華說起這件事。
楊麗華看著崔澈,眸子裏滿是疑惑,不明白他為何突然改變了心意,去年不是還與自己站在了一起,想讓崔棄疾過兩年再出仕麽。
崔澈打發走崔棄疾,解釋道:
“隻是讓他做個帳內都督,跟在我身邊學著處置軍務,不領兵,不上戰場,隻要我還活著,他肯定出不了意外。”
楊麗華杏眼一瞪,連道:
“呸!呸!呸!戰場上刀箭無眼,少說些不吉利的話。”
說著,又問道:
“你們父子幾時出發?”
崔澈想了想,說道:
“說是後備,其實也不過是在河東、河北府兵盡出後,領著幽州步騎,代為震懾北疆而已,如今高熲尚未出發,我又何需急迫,且在大興多住些時日。”
楊麗華一麵替崔澈更衣,一麵說道:
“妾身也要與你同去。”
“去就去吧!”
崔澈不以為意道,說到底他就是去鎮場子的,免得河東、河北的府兵討伐高句麗去了,漠南部族生出變故。
翌日,崔棄疾一早就要去往書院,辭別恩師徐文遠。
崔澈也沒忘了自己尊師重道的人設,又派人叫上麥鐵杖,三人一同出城。
麥鐵杖的三個兒子麥孟才、麥仲才、麥季才,如今都在渭水書院讀書。
途中,崔澈聽崔棄疾提起書院的學生名單。
隻是在王世充、李密等人離開渭水書院以後,崔澈確實找不到在後世耳熟能詳的名字了。
一座書院,能在短短十餘年間,先後湧現楊玄感、崔澈、李密、王世充這麽一些人,已經很誇張了,總不可能真的人人都是大反賊。
李密是在去年十月先崔棄疾一步離開的書院,其父李寬病逝,李密襲爵蒲山郡公,正在家中為父守孝。
此前在喪期內跟隨崔澈北伐的李靖已經被下旨奪情,外任趙州(今河北趙縣)司馬,也是其父祖曾經任職之地。
崔澈領著崔棄疾去見徐文遠,麥鐵杖則自己去尋他的三個兒子。
書院裏的作息還是沒有變,崔澈登門的時候,正是休息時間。
崔澈畢恭畢敬向徐文遠見禮,說明來意後,徐文遠也沒有挽留崔棄疾。
崔棄疾在這間書院也有許多年了,是徐文遠看著長大的。
知道他與其父一般,無心學問,一門心思都是想著建功立業,以揚名後世。
隻是與崔棄疾說了幾句勉勵之語,便拉著崔澈問起了漠北風光。
二人說了好一會,麥鐵杖也領著麥孟才、麥仲才、麥季才兄弟三人來到了廂房。
聽他說明來意,才知道也是來向徐文遠辭行的。
原來麥家三兄弟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就想著舞槍弄棒,跟隨其父從軍。
崔澈也沒有阻攔,畢竟人各有誌。
隻是由於年歲最長的麥孟才已經年滿十五歲,按規定是不能與其父麥鐵杖同往一地赴任,崔澈索性讓他也跟崔棄疾一樣,在自己麾下做個沒有兵權的小校。
至於麥仲才、麥季才,則由麥鐵杖自己帶在身邊。
崔澈迴到大興時,已經有許多舊部在府中等候,都是與他前來道別,其中就包括了新任趙州司馬的李靖。
此次漠北建功,眾人各有升遷。
除在六州五十鎮任職之人以外,其餘人得盡快迴到屬地,配合朝廷征召河東、河北兩地的府兵。
與此同時,有宦官登門,是楊堅喚崔澈入宮議事。
崔澈與眾人匆匆而別,便隨宦官進宮去,路上崔澈問道:
“敢問大監,聖人急著傳喚,是出了什麽大事?”
說著,一個錢袋塞進了宦官的手中。
宦官連連推辭,但架不住崔澈的熱情,隻能笑眯眯的收下,為崔澈解釋道:
“今兒早上,西南送來急報,那些爨人又鬧騰起來了,陛下傳召燕公、齊公(高熲)、越公(楊素)、晉公(虞慶則)以及太平縣公(史萬歲),想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崔澈聞言心中大定,當他來到大興殿的時候,其餘四人都已經等候在殿中,他們就在皇城當值,肯定要比崔澈更快。
楊堅見崔澈進門,還不等他行禮,便道:
“無需多禮,既然人都到齊了,便議一議南寧州之事,是否要出兵,又應該征召蜀地多少將士,高相,就由你來為眾人介紹一下南寧州的情況。”
高熲躬身應是,將南寧州的局勢娓娓道來。
待他說罷,楊素道:
“迴稟陛下,爨人之亂,不在其眾,而在地形崎嶇,不宜多派大軍,臣以為,萬人之數足矣。
“以我大隋之盛,足以同時支應兩場戰事。
“況且蜀南不比嶺南,夏季亦可征伐,臣讚同出兵。”
楊堅去年就曾打算以史萬歲領軍,這在四貴之間並不算秘密,隻是因北疆動亂而擱置,今日特意叫上史萬歲參與議事,其內心的傾向,不問可知。
高熲、虞慶則雖然素來與楊素不對付,但也出言讚同,崔澈更是不會反對。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史萬歲的身上。
史萬歲出列道:
“陛下隻需給臣五千將士,臣定為陛下討平南寧叛亂!”
楊堅搖頭道:
“切記不可輕敵,朕命蜀王為你征召一萬將士,朕等著史卿的捷報。”
明天上推薦,會有爆更,還上一部分欠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