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母女私語
明知道崔澈看似恪己守禮,實則放浪形骸,楊麗華也隻能依著他,做了許多有違禮法的事情,這要擱在婚前,她做夢也不敢想象自己也能如此大膽。
但若是讓她重新選擇,隻怕還是會義無反顧嫁給崔澈為妻。
時間來到十二月,楊麗華帶上了繈褓中的嫡次子崔彥卿,含淚與丈夫道別。
哪怕馬車已然行駛,她也要掀開窗簾,將頭探出車廂,直到再也望不見崔澈的身影才肯罷休。
在楊麗華離去後的幾天,博陵莊園多有訪客,盡是途經安平,要前往大興述職的幽州等地舊部。
崔澈並沒有避嫌不見,但與故舊們交談時,總會敞開門窗,安排奴婢在場,以示他們之間並無隱私。
迎來送往,眼瞅著開皇十二年即將過去,楊麗華終於是在元日之前趕迴了大興。
書院已經放了假,獨居在燕國府的菩薩奴聽說了母親的行程,特意往廣宗公府尋了長姐宇文娥英,出城迎接母親。
楊麗華早就把對崔澈的不舍拋在了腦後,一路上都在思念兒女。
行至東郊,望見兒女都在官道旁的涼亭等候,馬車才停住,她便迫不及待的抱了崔彥卿跳了下來。
望見母親懷中的嬰孩,菩薩奴忍不住眼角抽搐。
他早已經知道了母親又誕下嫡次子的消息。
也許是親眼目睹了楊勇、楊廣兩位舅父兄友弟恭,菩薩奴對於這位同母弟的降生,並沒有多少歡喜。
當然了,說是厭惡,倒不至於,畢竟自己家裏也沒有皇位繼承,讓他們兄弟奪嫡。
宇文娥英滿臉笑容地與菩薩奴向楊麗華見禮,楊麗華難掩喜悅,三人冒著風雪在涼亭說了好一會話,楊麗華這才想起還得入宮拜謁。
招唿兒女與她一起乘車,但菩薩奴執意騎馬,楊麗華也沒有強迫,正好她與女兒有一些私房話。
車廂裏,宇文娥英忍不住逗弄尚在繈褓中的幼弟,時不時用手指戳一下他肉嘟嘟的臉蛋。
楊麗華拍開女兒的手:
“莫要將他吵醒了,我問你,你與敏兒成婚也有數年,怎麽肚子還是不見動靜,莫非是他偏寵側室,冷落了你?”
宇文娥英紅著臉道:
“阿母在說些什麽!相公對女兒很好,府中又沒有侍妾,哪來的偏愛側室。”
楊麗華疑惑道:
“莫非是他在府外養了外室?”
宇文娥英為李敏辯護道:
“怎麽可能,母親不要胡亂揣測。”
楊麗華哼道:
“怎麽不可能!伱阿爺...”
意識到自己險些說漏嘴,楊麗華閉口不言。
宇文娥英好奇道:
“阿爺怎麽了?莫非他在府外養了女人?”
“莫要胡說,你阿爺是個守禮君子,怎麽會做這種事!”
楊麗華說著連她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話。
宇文娥英撇撇嘴,道:
“你不說我也知道,以阿爺的才貌,多的是女子傾心,你又時常不在身邊,能夠拒絕一次兩次,莫非次次都能無動於衷。”
楊麗華歎道:
“所以說呀,找夫君,就是不能找太出眾的,為娘就是吃了這個虧。”
宇文娥英佯怒道:
“阿母這話是什麽意思,是在說女兒的夫君,比不得阿爺麽!
“好吧,論人才相貌,確實比不得。”
說著宇文娥英自己也忍不住笑,她戲弄道:
“阿母若實在覺得委屈了自己,不如就與阿爺和離,正好也成全了小姨。”
楊麗華心頭閃過一絲黯然,她問道:
“阿五至今還沒有談婚論嫁嗎?”
宇文娥英搖頭道:
“二位聖人也為小姨相過不少公卿子弟,但小姨始終不肯應下婚事,她說不願意將就著度過餘生,寧願孤獨終老。”
楊麗華聞言,一聲長歎:
“我知道她用情至深,若是生在平常人家,我也並非不願與效仿娥皇、女英,與她姐妹共侍一夫。
“但父皇、母後還要這臉麵,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我也無可奈何。”
宇文娥英安慰道:
“阿母莫要掛懷,小姨都跟我說了,她不怨你,平日裏避著你,隻是因為一見著你就會想到阿爺,就覺著心絞痛。”
楊麗華疑惑道:
“她怎麽與你說起這事。”
“女兒問的呀。”
宇文娥英笑道。
楊麗華戳了一下宇文娥英的腦袋,惱道:
“什麽話你都敢問,都沒有個尊卑大小。”
宇文娥英嬉笑著臉,問道:
“阿母這次要在大興待多久?”
“過了元日就迴安平。”
楊麗華不假思索道。
宇文娥英的俏臉垮了下來:
“怎麽走得這般著急,何不多留一段時間。”
楊麗華解釋道:
“你阿爺在安平沒人照料,我實在放不下心。”
宇文娥英撇撇嘴:
“安平有那麽多姨娘,哪會少了人照顧,阿母你若是離不開阿爺,直說便是,非得找這種借口。”
楊麗華大窘,她一插腰,瞪眼道:
“哎呀!出嫁之後,脾氣也見長了,沒大沒小,怎麽跟為娘說話的!”
楊麗華倒不是真的生氣,在與崔澈結婚前,她與宇文娥英相依為命,甚至考慮過要守著女兒過一輩子,母女倆幾乎是無話不談,有時候說是母女,實則感情好的跟小姐妹似的。
宇文娥英無奈道:
“好!好!好!女兒不說就是了!”
楊麗華順勢轉移話題:
“你阿爺整日在家哀思,也不見帶我出府走一走,我每天悶在府裏,著實無趣。
“府裏的姐妹又都奉承我,連個說真心話的人都沒有,偏偏你又出嫁了,不能隨我去安平。
“我打算這次將華光、華勝一並帶上,到時候迴了安平也有人與我解悶。”
宇文娥英聞言大驚,母親要真把陳月儀、元樂尚帶去安平,豈不是引狼入室。
但這二人按照禮法,也是她的嫡母,況且宇文娥英憐憫二人被迫出家,終究還是沒有說破,隻是提醒道:
“二位母親如今在皇寺修行,隻怕離不開大興。”
楊麗華滿不在乎道:
“我與父皇、母後說一聲便是,安平也有尼寺,就讓她們換個地方修行,父皇、母後定會依我。”
明知道崔澈看似恪己守禮,實則放浪形骸,楊麗華也隻能依著他,做了許多有違禮法的事情,這要擱在婚前,她做夢也不敢想象自己也能如此大膽。
但若是讓她重新選擇,隻怕還是會義無反顧嫁給崔澈為妻。
時間來到十二月,楊麗華帶上了繈褓中的嫡次子崔彥卿,含淚與丈夫道別。
哪怕馬車已然行駛,她也要掀開窗簾,將頭探出車廂,直到再也望不見崔澈的身影才肯罷休。
在楊麗華離去後的幾天,博陵莊園多有訪客,盡是途經安平,要前往大興述職的幽州等地舊部。
崔澈並沒有避嫌不見,但與故舊們交談時,總會敞開門窗,安排奴婢在場,以示他們之間並無隱私。
迎來送往,眼瞅著開皇十二年即將過去,楊麗華終於是在元日之前趕迴了大興。
書院已經放了假,獨居在燕國府的菩薩奴聽說了母親的行程,特意往廣宗公府尋了長姐宇文娥英,出城迎接母親。
楊麗華早就把對崔澈的不舍拋在了腦後,一路上都在思念兒女。
行至東郊,望見兒女都在官道旁的涼亭等候,馬車才停住,她便迫不及待的抱了崔彥卿跳了下來。
望見母親懷中的嬰孩,菩薩奴忍不住眼角抽搐。
他早已經知道了母親又誕下嫡次子的消息。
也許是親眼目睹了楊勇、楊廣兩位舅父兄友弟恭,菩薩奴對於這位同母弟的降生,並沒有多少歡喜。
當然了,說是厭惡,倒不至於,畢竟自己家裏也沒有皇位繼承,讓他們兄弟奪嫡。
宇文娥英滿臉笑容地與菩薩奴向楊麗華見禮,楊麗華難掩喜悅,三人冒著風雪在涼亭說了好一會話,楊麗華這才想起還得入宮拜謁。
招唿兒女與她一起乘車,但菩薩奴執意騎馬,楊麗華也沒有強迫,正好她與女兒有一些私房話。
車廂裏,宇文娥英忍不住逗弄尚在繈褓中的幼弟,時不時用手指戳一下他肉嘟嘟的臉蛋。
楊麗華拍開女兒的手:
“莫要將他吵醒了,我問你,你與敏兒成婚也有數年,怎麽肚子還是不見動靜,莫非是他偏寵側室,冷落了你?”
宇文娥英紅著臉道:
“阿母在說些什麽!相公對女兒很好,府中又沒有侍妾,哪來的偏愛側室。”
楊麗華疑惑道:
“莫非是他在府外養了外室?”
宇文娥英為李敏辯護道:
“怎麽可能,母親不要胡亂揣測。”
楊麗華哼道:
“怎麽不可能!伱阿爺...”
意識到自己險些說漏嘴,楊麗華閉口不言。
宇文娥英好奇道:
“阿爺怎麽了?莫非他在府外養了女人?”
“莫要胡說,你阿爺是個守禮君子,怎麽會做這種事!”
楊麗華說著連她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話。
宇文娥英撇撇嘴,道:
“你不說我也知道,以阿爺的才貌,多的是女子傾心,你又時常不在身邊,能夠拒絕一次兩次,莫非次次都能無動於衷。”
楊麗華歎道:
“所以說呀,找夫君,就是不能找太出眾的,為娘就是吃了這個虧。”
宇文娥英佯怒道:
“阿母這話是什麽意思,是在說女兒的夫君,比不得阿爺麽!
“好吧,論人才相貌,確實比不得。”
說著宇文娥英自己也忍不住笑,她戲弄道:
“阿母若實在覺得委屈了自己,不如就與阿爺和離,正好也成全了小姨。”
楊麗華心頭閃過一絲黯然,她問道:
“阿五至今還沒有談婚論嫁嗎?”
宇文娥英搖頭道:
“二位聖人也為小姨相過不少公卿子弟,但小姨始終不肯應下婚事,她說不願意將就著度過餘生,寧願孤獨終老。”
楊麗華聞言,一聲長歎:
“我知道她用情至深,若是生在平常人家,我也並非不願與效仿娥皇、女英,與她姐妹共侍一夫。
“但父皇、母後還要這臉麵,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我也無可奈何。”
宇文娥英安慰道:
“阿母莫要掛懷,小姨都跟我說了,她不怨你,平日裏避著你,隻是因為一見著你就會想到阿爺,就覺著心絞痛。”
楊麗華疑惑道:
“她怎麽與你說起這事。”
“女兒問的呀。”
宇文娥英笑道。
楊麗華戳了一下宇文娥英的腦袋,惱道:
“什麽話你都敢問,都沒有個尊卑大小。”
宇文娥英嬉笑著臉,問道:
“阿母這次要在大興待多久?”
“過了元日就迴安平。”
楊麗華不假思索道。
宇文娥英的俏臉垮了下來:
“怎麽走得這般著急,何不多留一段時間。”
楊麗華解釋道:
“你阿爺在安平沒人照料,我實在放不下心。”
宇文娥英撇撇嘴:
“安平有那麽多姨娘,哪會少了人照顧,阿母你若是離不開阿爺,直說便是,非得找這種借口。”
楊麗華大窘,她一插腰,瞪眼道:
“哎呀!出嫁之後,脾氣也見長了,沒大沒小,怎麽跟為娘說話的!”
楊麗華倒不是真的生氣,在與崔澈結婚前,她與宇文娥英相依為命,甚至考慮過要守著女兒過一輩子,母女倆幾乎是無話不談,有時候說是母女,實則感情好的跟小姐妹似的。
宇文娥英無奈道:
“好!好!好!女兒不說就是了!”
楊麗華順勢轉移話題:
“你阿爺整日在家哀思,也不見帶我出府走一走,我每天悶在府裏,著實無趣。
“府裏的姐妹又都奉承我,連個說真心話的人都沒有,偏偏你又出嫁了,不能隨我去安平。
“我打算這次將華光、華勝一並帶上,到時候迴了安平也有人與我解悶。”
宇文娥英聞言大驚,母親要真把陳月儀、元樂尚帶去安平,豈不是引狼入室。
但這二人按照禮法,也是她的嫡母,況且宇文娥英憐憫二人被迫出家,終究還是沒有說破,隻是提醒道:
“二位母親如今在皇寺修行,隻怕離不開大興。”
楊麗華滿不在乎道:
“我與父皇、母後說一聲便是,安平也有尼寺,就讓她們換個地方修行,父皇、母後定會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