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迴饋宗族
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劉居士犯法,楊堅並非不知,但他與劉昶早年間稱兄道弟,是半輩子的密友,況且劉居士有自知之明,從不招惹自己開罪不起的人物,於是常常得到楊堅的寬宥。
若非劉昶與謀反扯上關係,隻怕劉居士依舊能夠逍遙法外。
看起來,似乎是劉居士被其父劉昶拖累,但其實楊堅冤殺劉昶,又何曾不是劉居士帶來的禍患。
劉昶作為前朝駙馬,在隋朝便是原罪,隻是楊堅終究是接納了他,對他委以重任,既然如此,這時候急著除去劉昶,必然不僅僅因為他是宇文家的女婿。
說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楊堅、楊勇的父子關係上。
劉居士身為太子親信,在公卿子弟中多有黨羽,其父又是禁軍大將。
在決心易儲的楊堅看來,劉昶無疑便是身邊的隱患。
楊堅已然決定逐步剪除太子羽翼,為將來順利過渡儲君之位做準備。
東突厥都藍可汗適時告發,對於楊堅來說,無異於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他才不管劉昶是否清白,也不會顧念半輩子的情誼,當機立斷便拿此事大作文章,將劉昶賜死在家中。
劉居士被當眾斬首,受他牽連,作為黨羽的公卿子弟們大多都被除名為民,隻有與東宮關係不深、為惡較少之人能夠得到赦免。
楊勇自然逃不過楊堅的嚴厲訓斥,而都藍可汗證明了他對大隋的忠心,楊堅在賞賜大量布絹、牲畜之餘,也放鬆了對其部落的監控。
正如崔澈所說,楊堅並不在意都藍可汗瞻前顧後,沒有當機立斷。
恰恰相反,他認為都藍可汗在認真權衡利弊之後,麵對誘惑,依舊選擇誠服大隋,向朝廷告發,這樣的忠心,足以信任。
因為隻要大隋始終保持強盛,哪怕再有人唆使,都藍可汗在深思熟慮後,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楊堅很有信心,以楊廣、楊昭父子表現出來的賢名,最少也是三代盛世的局麵。
與此同時,都藍可汗在西突厥的細作也終於迴報,泥利可汗並未有軍事動員。
東突厥與西突厥原本都屬於東部突厥,彼此之間存在細作也是常事。
麵對楊堅的大筆賞賜,都藍可汗也將房玄齡這個名字牢牢記在了心中。
‘燕公麾下能人輩出,我能否複興部族,希望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都藍可汗暗道。
他清楚崔澈的野心,之所以願意心甘情願,聽憑吩咐,就是知道,隋朝隻要保持強盛的國力,別說是東部突厥,就連東突厥內部都不可能重歸一統。
都藍可汗不是穿越者,並不知道大隋晉王是一位優秀的經營類遊戲玩家,能把強大的帝國給玩崩。
在他的眼中,能使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便是關東士人的代表,在幽、青二地深植勢力,能得草原各族畏服的燕國公崔澈。
屬實是把崔澈當成了大隋安祿山。
此時的大隋安祿山,守孝之餘,也在著手為宗族做貢獻。
崔澈能有今日的權勢,是依靠不懈的自我奮鬥。
當然了,楊麗華也提供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
但要說全然沒有沾博陵崔氏的光,那也會惹人發笑。
要不是出身博陵崔氏,十一歲時,他哪能走進大丞相楊堅的府邸,哪能打探到尉遲迥的軍情,又怎麽在身份上能與楊麗華匹配。
真要是出生於小門小戶,哪能輕易入得了大人物的眼。
過去,崔澈的存在,對於博陵崔氏來說,僅僅是讓他們臉上生光,但落到實際上的利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崔澈從未替族人謀過官職,時至今日,除了裴秀之外,親族之中,他也就隻向朝廷舉薦了隴西李氏的三位表兄,經過吏部考核後,被授予了官職。
當然了,博陵崔氏的嫡係子弟也無需崔澈為他們謀求職位。
在楊堅廢除九品中正製,各州每年向朝廷舉薦三人入京參考,按照成績授職,這麽些年來,定州所薦之人大多都是姓崔,隻有少部分名額分給其餘士族爭搶。
至於寒門子弟,這不是他們能夠摻和的遊戲。
崔澈並沒有為宗族謀過多少私利,第三房的族老們也不怪他。
知道如今是關隴勳貴的天下,宗族給不了他多少助力。
他們更希望崔澈作為宗主,能夠在朝堂站穩腳跟,維持第三房的甲門地位。
故而這麽多年來,第三房的族人並未要求過崔澈為他們謀取私利。
如今崔澈辭官歸鄉,為祖母守孝,也決定在此期間,要迴饋宗族,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施恩於同族,收攬人心。
博陵崔氏貴為頂級門閥,子弟眾多,其中大多富裕,但也不乏生活拮據的庶出之人。
他們不至於餓死,但日子總歸是不太好過。
崔澈未出五服的叔父崔路,當年就得在莊園中充當管事。
更別提不少庶出之人,與嫡係是幾百年前的血緣關係了。
有見於此,崔澈在莊園請來了七房族老,待眾人齊至,身穿孝服的崔澈說道:
“諸位長者在上,請聽崔澈一言。
“我等博陵崔氏子弟,同宗同源,血脈相承。
“有人生來顯貴,唿奴喚婢;也有人家境貧寒,麵有菜色。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小子宦遊十三年,小有微功,承蒙聖人錯愛,屢受賞賜,不敢說家財萬貫,但也頗有家資。
“今日願捐獻家中浮財,供宗族貧困之人租賃店麵,置辦營生。
“崔澈有孝在身,不能事事親為,還請諸位族中長輩,能夠從旁協助。”
話音剛落,各房的族老便爭搶著捐獻財貨,既能贏得好名聲,又能與燕國公崔澈拉上關係,何樂而不為。
崔澈卻說:
“今日將諸位長者請來,並非是讓族老們破費,我崔澈又豈能慷人之慨。
“所求者,是希望族老們能為貧困的族人提供便利,期間所耗,皆由崔澈一人承擔。”
各房族老聞言,無不對崔澈大加讚賞。
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劉居士犯法,楊堅並非不知,但他與劉昶早年間稱兄道弟,是半輩子的密友,況且劉居士有自知之明,從不招惹自己開罪不起的人物,於是常常得到楊堅的寬宥。
若非劉昶與謀反扯上關係,隻怕劉居士依舊能夠逍遙法外。
看起來,似乎是劉居士被其父劉昶拖累,但其實楊堅冤殺劉昶,又何曾不是劉居士帶來的禍患。
劉昶作為前朝駙馬,在隋朝便是原罪,隻是楊堅終究是接納了他,對他委以重任,既然如此,這時候急著除去劉昶,必然不僅僅因為他是宇文家的女婿。
說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楊堅、楊勇的父子關係上。
劉居士身為太子親信,在公卿子弟中多有黨羽,其父又是禁軍大將。
在決心易儲的楊堅看來,劉昶無疑便是身邊的隱患。
楊堅已然決定逐步剪除太子羽翼,為將來順利過渡儲君之位做準備。
東突厥都藍可汗適時告發,對於楊堅來說,無異於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他才不管劉昶是否清白,也不會顧念半輩子的情誼,當機立斷便拿此事大作文章,將劉昶賜死在家中。
劉居士被當眾斬首,受他牽連,作為黨羽的公卿子弟們大多都被除名為民,隻有與東宮關係不深、為惡較少之人能夠得到赦免。
楊勇自然逃不過楊堅的嚴厲訓斥,而都藍可汗證明了他對大隋的忠心,楊堅在賞賜大量布絹、牲畜之餘,也放鬆了對其部落的監控。
正如崔澈所說,楊堅並不在意都藍可汗瞻前顧後,沒有當機立斷。
恰恰相反,他認為都藍可汗在認真權衡利弊之後,麵對誘惑,依舊選擇誠服大隋,向朝廷告發,這樣的忠心,足以信任。
因為隻要大隋始終保持強盛,哪怕再有人唆使,都藍可汗在深思熟慮後,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楊堅很有信心,以楊廣、楊昭父子表現出來的賢名,最少也是三代盛世的局麵。
與此同時,都藍可汗在西突厥的細作也終於迴報,泥利可汗並未有軍事動員。
東突厥與西突厥原本都屬於東部突厥,彼此之間存在細作也是常事。
麵對楊堅的大筆賞賜,都藍可汗也將房玄齡這個名字牢牢記在了心中。
‘燕公麾下能人輩出,我能否複興部族,希望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都藍可汗暗道。
他清楚崔澈的野心,之所以願意心甘情願,聽憑吩咐,就是知道,隋朝隻要保持強盛的國力,別說是東部突厥,就連東突厥內部都不可能重歸一統。
都藍可汗不是穿越者,並不知道大隋晉王是一位優秀的經營類遊戲玩家,能把強大的帝國給玩崩。
在他的眼中,能使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便是關東士人的代表,在幽、青二地深植勢力,能得草原各族畏服的燕國公崔澈。
屬實是把崔澈當成了大隋安祿山。
此時的大隋安祿山,守孝之餘,也在著手為宗族做貢獻。
崔澈能有今日的權勢,是依靠不懈的自我奮鬥。
當然了,楊麗華也提供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
但要說全然沒有沾博陵崔氏的光,那也會惹人發笑。
要不是出身博陵崔氏,十一歲時,他哪能走進大丞相楊堅的府邸,哪能打探到尉遲迥的軍情,又怎麽在身份上能與楊麗華匹配。
真要是出生於小門小戶,哪能輕易入得了大人物的眼。
過去,崔澈的存在,對於博陵崔氏來說,僅僅是讓他們臉上生光,但落到實際上的利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崔澈從未替族人謀過官職,時至今日,除了裴秀之外,親族之中,他也就隻向朝廷舉薦了隴西李氏的三位表兄,經過吏部考核後,被授予了官職。
當然了,博陵崔氏的嫡係子弟也無需崔澈為他們謀求職位。
在楊堅廢除九品中正製,各州每年向朝廷舉薦三人入京參考,按照成績授職,這麽些年來,定州所薦之人大多都是姓崔,隻有少部分名額分給其餘士族爭搶。
至於寒門子弟,這不是他們能夠摻和的遊戲。
崔澈並沒有為宗族謀過多少私利,第三房的族老們也不怪他。
知道如今是關隴勳貴的天下,宗族給不了他多少助力。
他們更希望崔澈作為宗主,能夠在朝堂站穩腳跟,維持第三房的甲門地位。
故而這麽多年來,第三房的族人並未要求過崔澈為他們謀取私利。
如今崔澈辭官歸鄉,為祖母守孝,也決定在此期間,要迴饋宗族,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施恩於同族,收攬人心。
博陵崔氏貴為頂級門閥,子弟眾多,其中大多富裕,但也不乏生活拮據的庶出之人。
他們不至於餓死,但日子總歸是不太好過。
崔澈未出五服的叔父崔路,當年就得在莊園中充當管事。
更別提不少庶出之人,與嫡係是幾百年前的血緣關係了。
有見於此,崔澈在莊園請來了七房族老,待眾人齊至,身穿孝服的崔澈說道:
“諸位長者在上,請聽崔澈一言。
“我等博陵崔氏子弟,同宗同源,血脈相承。
“有人生來顯貴,唿奴喚婢;也有人家境貧寒,麵有菜色。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小子宦遊十三年,小有微功,承蒙聖人錯愛,屢受賞賜,不敢說家財萬貫,但也頗有家資。
“今日願捐獻家中浮財,供宗族貧困之人租賃店麵,置辦營生。
“崔澈有孝在身,不能事事親為,還請諸位族中長輩,能夠從旁協助。”
話音剛落,各房的族老便爭搶著捐獻財貨,既能贏得好名聲,又能與燕國公崔澈拉上關係,何樂而不為。
崔澈卻說:
“今日將諸位長者請來,並非是讓族老們破費,我崔澈又豈能慷人之慨。
“所求者,是希望族老們能為貧困的族人提供便利,期間所耗,皆由崔澈一人承擔。”
各房族老聞言,無不對崔澈大加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