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夜入王府
朝中四貴當道,高熲與楊勇既是翁婿,又是兒女親家,無疑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
蘇威不敢參與楊堅篡位的謀劃,在楊廣看來,更不可能介入奪嫡之爭,蘇威雖然與高熲關係友善,但並非高熲一黨。
虞慶則是由高熲舉薦,二人交情深厚,恐怕也難以成為自己的助力。
四貴之中,唯有楊素,才有被爭取的可能。
畢竟楊廣可是在去年晉王府的慶功宴上,親眼目睹了楊素與虞慶則的爭執,知曉楊素與高熲、虞慶則等人並非一路人。
去年滅陳之後,楊廣班師,楊堅在晉王府擺下慶功宴,楊堅稱讚道:
‘高熲平定江南,虞慶則降服突厥,功勳卓著。’
虞慶則曾出使東突厥,逼迫沙缽略可汗攝圖跪受旨意,向隋朝稱臣,這才有降服突厥一說。
而楊素卻道:
‘二人之功,皆賴陛下威德。’
使得虞慶則不滿:
‘楊素前番出兵武牢、硤石,如果不是陛下威德,也沒有克敵的可能。’
兩人隨即互相揭短,若不是楊堅調停,隻怕難以善了。
今日楊素入內,官拜右武侯大將軍的虞慶則便是一聲冷哼。
楊玄感雖然曾在楊廣幕府任職,但楊廣與楊素卻沒什麽往來,交情不深,他看著正與楊素說笑的崔澈,心中有了主意。
崔澈並不忌憚在禦前展示與楊素一家的友誼。
世人將楊素、崔澈、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並稱五大名將。
而賀若弼、史萬歲都是由高熲舉薦,為太子一黨。
崔澈與楊素相交,也是楊堅所樂見。
太子本就難當,給雄猜之主當太子,更是難上加難。
數年前就有洛陽人高德上表,希望楊堅讓位於太子楊勇,雖然事後查明並非楊勇授意,也與其餘諸子無關,但楊堅還是擔心楊勇孝裏藏刀,怎能不防一手。
楊素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在去年的慶功宴上公然嗆聲,與高熲、虞慶則、賀若弼、史萬歲等一幹人劃清界限。
楊堅能放任崔澈與楊素相交,但二人若是和高熲友善,共同支持太子,隻怕楊堅連睡覺都睡不踏實。
今日五大名將聚首,倒也沒有人不開眼,說什麽要給楊素、崔澈等人定個高低次序。
此前為了爭功,賀若弼都與韓擒虎拔劍相向,若給五人排名,隻怕元宵佳節非得見血不可。
崔澈也注意到了跟隨賀若弼入宮的健壯男子,楊廣不知何時走了過來,與崔澈介紹道:
“這是宋國公(賀若弼)愛將來護兒。”
崔澈聞言頷首,心道:原來他就是來護兒。
又疑惑地看向楊廣:
“殿下與他相熟?”
楊廣輕笑道:
“伐陳時見過幾麵,是員勇將。”
來護兒本是南陽新野人,曾祖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他自小長在江北,水性極佳。
開皇元年,賀若弼出鎮廣陵,為吳州總管,為伐陳做準備,來護兒於是投軍,時常渡江查探消息,多有功績。
得到賀若弼的賞識,積功被授予正六品的大都督,又因擊破來犯陳軍,又升為正五品的儀同三司。
滅陳後,來護兒因功進位從三品的上開府儀同三司。
短短十年間,由白身坐到了從三品高位,可謂是官路亨通。
聯想到來護兒在楊廣一朝,禮遇之隆,無人能比,崔澈不得不懷疑,早在伐陳期間,楊廣便與來護兒建立了聯係。
來護兒背靠太子一黨,又與晉王楊廣暗中往來,他不升官,誰升官。
崔澈也隨即斷了籠絡的心思。
“殿下想必是有話要與我說。”
崔澈輕聲道。
他與楊廣相識也有十年,可不信他會專門跑來告知來護兒的身份。
楊廣左右看了一眼,崔澈心領神會,不再多言。
宮中宴席過後,崔澈將家眷送迴燕國府,自己則轉身往晉王府與楊廣相會。
途經一處花園,崔澈望見了正在涼亭獨自賞月的晉王妃,但他也沒有多做停留。
晉王府的擺設依舊樸素,崔澈被人引入廂房,楊廣早已等候多時。
無需楊廣招唿,崔澈與他對坐,端了茶壺為自己倒茶醒酒。
放下了杯子,崔澈才問道:
“究竟是何事?”
楊廣與崔澈關係親近,也沒有繞彎子,直抒胸臆道:
“我久在藩地,與京中大臣少有聯係,如今子澄入朝為官,希望你能為我暗中聯絡大臣。”
崔澈不假思索道:
“可是越國公(楊素)?”
楊廣笑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澄!”
崔澈沉吟道:
“太子失愛已久,殿下仁孝著稱,此天下所共知之,楊素又怎會沒有耳聞。
“朝中雖有四貴之稱,但以高熲最貴,其深得聖人信重,黨羽遍布朝野,說是諸相並立,實則以高熲一人獨尊。
“楊素心懷大誌,不願久居高熲之下,去歲與虞慶則相爭,隻怕不是偶然鬥氣,必有深意。
“而高熲為東宮倚仗,若東宮繼位,楊素再難與之抗衡。”
“殿下為二聖所鍾愛,又有大功於國,能助楊素位極人臣者,唯有殿下。
“今日殿下欲求於楊素,豈不知,也許楊素盼大王,正如久旱望甘霖。”
楊廣大喜,他拉著崔澈的手稱讚道:
“聽子澄一言,教我茅塞頓開,能有子澄為我謀劃,即使太子得高熲輔佐,本王又有何懼!”
崔澈輕笑道:
“廢立太子,乃國之大事。
“離間父子骨肉,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殿下所要掛念者,唯二聖之歡心,至於聯絡越國公,澈願為大王代勞。”
定下了由崔澈代為拉攏楊素,崔澈向楊廣請辭。
楊廣本要送崔澈出府,卻被崔澈婉拒:
“還請大王止步,不疑驚動東宮。”
楊廣這才坐迴了位上。
崔澈離開廂房,再次經過花園,晉王妃還坐在涼亭裏。
“燕公這是要迴去了?”
顯然,先前晉王妃也瞧見了崔澈。
崔澈迴答道:
“事已議定,不便久留。”
晉王妃歎息道:
“明日就要與大王前往晉陽,此去隻怕又是一年半載,京中諸事,就有勞燕公為大王費心了。”
還有三章
朝中四貴當道,高熲與楊勇既是翁婿,又是兒女親家,無疑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
蘇威不敢參與楊堅篡位的謀劃,在楊廣看來,更不可能介入奪嫡之爭,蘇威雖然與高熲關係友善,但並非高熲一黨。
虞慶則是由高熲舉薦,二人交情深厚,恐怕也難以成為自己的助力。
四貴之中,唯有楊素,才有被爭取的可能。
畢竟楊廣可是在去年晉王府的慶功宴上,親眼目睹了楊素與虞慶則的爭執,知曉楊素與高熲、虞慶則等人並非一路人。
去年滅陳之後,楊廣班師,楊堅在晉王府擺下慶功宴,楊堅稱讚道:
‘高熲平定江南,虞慶則降服突厥,功勳卓著。’
虞慶則曾出使東突厥,逼迫沙缽略可汗攝圖跪受旨意,向隋朝稱臣,這才有降服突厥一說。
而楊素卻道:
‘二人之功,皆賴陛下威德。’
使得虞慶則不滿:
‘楊素前番出兵武牢、硤石,如果不是陛下威德,也沒有克敵的可能。’
兩人隨即互相揭短,若不是楊堅調停,隻怕難以善了。
今日楊素入內,官拜右武侯大將軍的虞慶則便是一聲冷哼。
楊玄感雖然曾在楊廣幕府任職,但楊廣與楊素卻沒什麽往來,交情不深,他看著正與楊素說笑的崔澈,心中有了主意。
崔澈並不忌憚在禦前展示與楊素一家的友誼。
世人將楊素、崔澈、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並稱五大名將。
而賀若弼、史萬歲都是由高熲舉薦,為太子一黨。
崔澈與楊素相交,也是楊堅所樂見。
太子本就難當,給雄猜之主當太子,更是難上加難。
數年前就有洛陽人高德上表,希望楊堅讓位於太子楊勇,雖然事後查明並非楊勇授意,也與其餘諸子無關,但楊堅還是擔心楊勇孝裏藏刀,怎能不防一手。
楊素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在去年的慶功宴上公然嗆聲,與高熲、虞慶則、賀若弼、史萬歲等一幹人劃清界限。
楊堅能放任崔澈與楊素相交,但二人若是和高熲友善,共同支持太子,隻怕楊堅連睡覺都睡不踏實。
今日五大名將聚首,倒也沒有人不開眼,說什麽要給楊素、崔澈等人定個高低次序。
此前為了爭功,賀若弼都與韓擒虎拔劍相向,若給五人排名,隻怕元宵佳節非得見血不可。
崔澈也注意到了跟隨賀若弼入宮的健壯男子,楊廣不知何時走了過來,與崔澈介紹道:
“這是宋國公(賀若弼)愛將來護兒。”
崔澈聞言頷首,心道:原來他就是來護兒。
又疑惑地看向楊廣:
“殿下與他相熟?”
楊廣輕笑道:
“伐陳時見過幾麵,是員勇將。”
來護兒本是南陽新野人,曾祖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他自小長在江北,水性極佳。
開皇元年,賀若弼出鎮廣陵,為吳州總管,為伐陳做準備,來護兒於是投軍,時常渡江查探消息,多有功績。
得到賀若弼的賞識,積功被授予正六品的大都督,又因擊破來犯陳軍,又升為正五品的儀同三司。
滅陳後,來護兒因功進位從三品的上開府儀同三司。
短短十年間,由白身坐到了從三品高位,可謂是官路亨通。
聯想到來護兒在楊廣一朝,禮遇之隆,無人能比,崔澈不得不懷疑,早在伐陳期間,楊廣便與來護兒建立了聯係。
來護兒背靠太子一黨,又與晉王楊廣暗中往來,他不升官,誰升官。
崔澈也隨即斷了籠絡的心思。
“殿下想必是有話要與我說。”
崔澈輕聲道。
他與楊廣相識也有十年,可不信他會專門跑來告知來護兒的身份。
楊廣左右看了一眼,崔澈心領神會,不再多言。
宮中宴席過後,崔澈將家眷送迴燕國府,自己則轉身往晉王府與楊廣相會。
途經一處花園,崔澈望見了正在涼亭獨自賞月的晉王妃,但他也沒有多做停留。
晉王府的擺設依舊樸素,崔澈被人引入廂房,楊廣早已等候多時。
無需楊廣招唿,崔澈與他對坐,端了茶壺為自己倒茶醒酒。
放下了杯子,崔澈才問道:
“究竟是何事?”
楊廣與崔澈關係親近,也沒有繞彎子,直抒胸臆道:
“我久在藩地,與京中大臣少有聯係,如今子澄入朝為官,希望你能為我暗中聯絡大臣。”
崔澈不假思索道:
“可是越國公(楊素)?”
楊廣笑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澄!”
崔澈沉吟道:
“太子失愛已久,殿下仁孝著稱,此天下所共知之,楊素又怎會沒有耳聞。
“朝中雖有四貴之稱,但以高熲最貴,其深得聖人信重,黨羽遍布朝野,說是諸相並立,實則以高熲一人獨尊。
“楊素心懷大誌,不願久居高熲之下,去歲與虞慶則相爭,隻怕不是偶然鬥氣,必有深意。
“而高熲為東宮倚仗,若東宮繼位,楊素再難與之抗衡。”
“殿下為二聖所鍾愛,又有大功於國,能助楊素位極人臣者,唯有殿下。
“今日殿下欲求於楊素,豈不知,也許楊素盼大王,正如久旱望甘霖。”
楊廣大喜,他拉著崔澈的手稱讚道:
“聽子澄一言,教我茅塞頓開,能有子澄為我謀劃,即使太子得高熲輔佐,本王又有何懼!”
崔澈輕笑道:
“廢立太子,乃國之大事。
“離間父子骨肉,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殿下所要掛念者,唯二聖之歡心,至於聯絡越國公,澈願為大王代勞。”
定下了由崔澈代為拉攏楊素,崔澈向楊廣請辭。
楊廣本要送崔澈出府,卻被崔澈婉拒:
“還請大王止步,不疑驚動東宮。”
楊廣這才坐迴了位上。
崔澈離開廂房,再次經過花園,晉王妃還坐在涼亭裏。
“燕公這是要迴去了?”
顯然,先前晉王妃也瞧見了崔澈。
崔澈迴答道:
“事已議定,不便久留。”
晉王妃歎息道:
“明日就要與大王前往晉陽,此去隻怕又是一年半載,京中諸事,就有勞燕公為大王費心了。”
還有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