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辭去了相國與殊禮,但熟悉曆史之人都知道,辭讓的固有流程而已,總不能表現得太急切。
時值年末,崔澈奉命,草擬文書,召隨王世子楊勇入京,免其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管理宮禁防衛。
在將篡未篡的時候,宮禁防衛放在兒子手中,自然要比外人可信。
這段時間,崔澈先後應邀拜訪過崔宣猷、崔弘度,二人作為族中長輩,也曾委婉地勸告崔澈,可以與楊廣為友,但不要走得太近。
楊勇的世子之位在世人看來太穩固了,既有嫡長子的身份,在鎮守東京洛陽期間,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看看兄弟倆的對比就知道,楊勇身居高位,楊廣甚至沒落個一官半職。
十三歲的年紀不小了,甘羅十二歲即為上卿,位比丞相。
前些時日,楊勇嫡妻之父元孝矩又被拜為小塚宰,進位柱國,封洵陽郡公。
無一不在彰顯楊堅對嫡長子的恩寵。
崔宣猷、崔弘度自是一番好意,在他們看來,崔澈搭上楊廣的船,在楊堅一朝自然順風順水,可等到楊勇上位,便是失意之時。
況且有了潛邸之臣的身份,無需楊廣的幫助,也能在楊堅手下收獲重用,又何苦搭上後半輩子的前途。
崔澈感謝了兩位長輩的好意,卻依舊與楊廣親密如故。
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值後的崔澈迴府換了一身常服,拉了尉遲熾繁便往城郊去。
尉遲熾繁蓄發接近兩個月,還是比較稀疏,但至少見不到光禿禿的頭皮,裹了頭巾也敢出門了。
聽說崔澈的姑母要來,尉遲熾繁心中慌亂得很,也不知道那位名為姑母,實則與母親無異的長輩會如何看待自己。
“莫要擔心,我姑母為人和藹得很。”
崔澈察覺到了尉遲熾繁的不安,握緊了她的手,安慰道。
然而崔澈口中和藹的姑母,在見到崔澈以後,便揚起了手中的木棍。
“姑母!有話好好說,我明日還得當值!可不能被打壞了!”
崔昭容聞言一怔,這才扔了木棍,恨聲道:
“等到元日休息時,我再打你!”
被崔澈欺瞞、愚弄的怒氣在崔昭容的肚裏積攢了小半年,又怎會輕易放過了他。
崔澈鬆了口氣,趕緊上前向姑母賣好,還不忘瞪一眼裴秀,眼神仿佛在埋怨:都小半年了,你怎地還沒替我勸好了姑母。
裴秀卻視若無睹,他還等著看崔澈被打呢,沒道理自己這個從犯受了棍棒,但崔澈作為主謀,卻能逃過罪責吧。
妙容的視線全落在了崔澈身上,猶豫著該如何與他問候,她都不知道崔澈答應納自己為妾,是發自真心的願意,還是隻當作蒙蔽尉遲迥的手段。
畢竟那出所謂納妾留種,都是澈哥兒暗中交待裴秀慫恿崔昭容所為。
穆邪利卻在打量崔澈身旁的尉遲熾繁,她並不在乎崔澈是否真心愛慕自己,隻希望能在將來誕下一兒半女,尊享榮華。
哄好了崔昭容,崔澈向妙容、穆邪利招手,二人立馬奔了過來。
一番蜜語甜言後,崔澈才為她們介紹了尉遲熾繁,崔昭容得知是楊堅所賜,便也接納了她,還不忘贈了一副玉手鐲。
這等禮物妙容、穆邪利與崔澈訂下親事時,也曾收到過。
“阿澈,我為你介紹一位族中長輩。”
裴秀將崔澈從鶯鶯燕燕中拉了出來,行至隊伍後頭一輛馬車前,早有一名三旬年紀的中年男子。
這男子身穿儒服,撫長須,還不等崔澈見禮,便當先笑道:
“小友大名,矩如雷貫耳,早有相識之心,今日終於得償所願。”
崔澈知他定是裴矩,躬身行禮道:
“小子崔澈,見過裴公,裴公可以子澄相稱,日後同府共事,若有疑惑,還請裴公不吝賜教。”
“你我關東士人,自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齊力輔佐丞相。”
裴矩頷首道。
他並未久留,蒙楊堅征辟,如今正趕著往相府謁見。
崔澈與裴矩辭別後,也吆喝眾人迴府,本想與妙容、穆邪利同乘,卻被崔昭容喚上了她的馬車。
暫時躲得了木棍,但訓斥還是少不了。
挨了一頓批,崔澈也不敢嬉皮笑臉,隻得低頭受著,說了好一會,崔昭容才罷休,又問道:
“冬至時候可沒忘了祭祀?”
崔澈胡扯道:
“祭了,祭了,冬至那天我專程擺上七葷八素,祖父隔天還托夢誇了我。”
“難為你有心了。”
崔昭容撫著崔澈的腦袋,眼裏滿是慈意。
“姑母能否不打我,否則下次祖父托夢,我怕說漏了嘴。”
原本撫摸的手輕輕拍在崔澈的腦袋上,崔昭容笑道:
“那我更要狠些打,澈兒可定要把這事告知父親,讓他與我托夢。”
崔澈臉色一苦,得,那頓棍棒看來是逃不掉了。
迴到院裏,一眾奴仆、婢女自然是忙著清掃灰塵,尉遲熾繁已經搬出了崔澈臥室,那床鋪是人家妙容的,以前是不敢在空曠的崔府一個人住,且不說鬼怪,遇了翻牆的賊人也不安全。
如今府裏熱熱鬧鬧的,崔澈還給她撥了兩個婢女侍奉,便在主院另外尋了一間屋子。
穆邪利也搬進了主院,名分早已經定了下來,也無需像之前一般避嫌。
廚娘們準備晚膳的時候,裴秀找到崔澈,與他說起了自己將在河東郡應征出仕的打算。
“也好,你暫且留在河東出仕,等楊英開府,再來長安。”
“我就是不想事事要你關照,才留在河東!”
裴秀強調自己的想法。
崔澈卻笑道:
“與我無關,楊英曾數次提起過你,將來征你入府也是他的主意,此前你不懼牽連,為我奔走,都被他看在眼裏,知你品性純良,聞喜裴氏又是河東大族,自然心生招攬之意。”
這一點崔澈倒真沒胡扯,楊廣還真有意在開府後征辟裴秀。
“當真如此?你可不能騙我。”
“我騙你作甚,明日下值,我便帶你與他吃酒,他早就有心與你結識。”
時值年末,崔澈奉命,草擬文書,召隨王世子楊勇入京,免其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管理宮禁防衛。
在將篡未篡的時候,宮禁防衛放在兒子手中,自然要比外人可信。
這段時間,崔澈先後應邀拜訪過崔宣猷、崔弘度,二人作為族中長輩,也曾委婉地勸告崔澈,可以與楊廣為友,但不要走得太近。
楊勇的世子之位在世人看來太穩固了,既有嫡長子的身份,在鎮守東京洛陽期間,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看看兄弟倆的對比就知道,楊勇身居高位,楊廣甚至沒落個一官半職。
十三歲的年紀不小了,甘羅十二歲即為上卿,位比丞相。
前些時日,楊勇嫡妻之父元孝矩又被拜為小塚宰,進位柱國,封洵陽郡公。
無一不在彰顯楊堅對嫡長子的恩寵。
崔宣猷、崔弘度自是一番好意,在他們看來,崔澈搭上楊廣的船,在楊堅一朝自然順風順水,可等到楊勇上位,便是失意之時。
況且有了潛邸之臣的身份,無需楊廣的幫助,也能在楊堅手下收獲重用,又何苦搭上後半輩子的前途。
崔澈感謝了兩位長輩的好意,卻依舊與楊廣親密如故。
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值後的崔澈迴府換了一身常服,拉了尉遲熾繁便往城郊去。
尉遲熾繁蓄發接近兩個月,還是比較稀疏,但至少見不到光禿禿的頭皮,裹了頭巾也敢出門了。
聽說崔澈的姑母要來,尉遲熾繁心中慌亂得很,也不知道那位名為姑母,實則與母親無異的長輩會如何看待自己。
“莫要擔心,我姑母為人和藹得很。”
崔澈察覺到了尉遲熾繁的不安,握緊了她的手,安慰道。
然而崔澈口中和藹的姑母,在見到崔澈以後,便揚起了手中的木棍。
“姑母!有話好好說,我明日還得當值!可不能被打壞了!”
崔昭容聞言一怔,這才扔了木棍,恨聲道:
“等到元日休息時,我再打你!”
被崔澈欺瞞、愚弄的怒氣在崔昭容的肚裏積攢了小半年,又怎會輕易放過了他。
崔澈鬆了口氣,趕緊上前向姑母賣好,還不忘瞪一眼裴秀,眼神仿佛在埋怨:都小半年了,你怎地還沒替我勸好了姑母。
裴秀卻視若無睹,他還等著看崔澈被打呢,沒道理自己這個從犯受了棍棒,但崔澈作為主謀,卻能逃過罪責吧。
妙容的視線全落在了崔澈身上,猶豫著該如何與他問候,她都不知道崔澈答應納自己為妾,是發自真心的願意,還是隻當作蒙蔽尉遲迥的手段。
畢竟那出所謂納妾留種,都是澈哥兒暗中交待裴秀慫恿崔昭容所為。
穆邪利卻在打量崔澈身旁的尉遲熾繁,她並不在乎崔澈是否真心愛慕自己,隻希望能在將來誕下一兒半女,尊享榮華。
哄好了崔昭容,崔澈向妙容、穆邪利招手,二人立馬奔了過來。
一番蜜語甜言後,崔澈才為她們介紹了尉遲熾繁,崔昭容得知是楊堅所賜,便也接納了她,還不忘贈了一副玉手鐲。
這等禮物妙容、穆邪利與崔澈訂下親事時,也曾收到過。
“阿澈,我為你介紹一位族中長輩。”
裴秀將崔澈從鶯鶯燕燕中拉了出來,行至隊伍後頭一輛馬車前,早有一名三旬年紀的中年男子。
這男子身穿儒服,撫長須,還不等崔澈見禮,便當先笑道:
“小友大名,矩如雷貫耳,早有相識之心,今日終於得償所願。”
崔澈知他定是裴矩,躬身行禮道:
“小子崔澈,見過裴公,裴公可以子澄相稱,日後同府共事,若有疑惑,還請裴公不吝賜教。”
“你我關東士人,自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齊力輔佐丞相。”
裴矩頷首道。
他並未久留,蒙楊堅征辟,如今正趕著往相府謁見。
崔澈與裴矩辭別後,也吆喝眾人迴府,本想與妙容、穆邪利同乘,卻被崔昭容喚上了她的馬車。
暫時躲得了木棍,但訓斥還是少不了。
挨了一頓批,崔澈也不敢嬉皮笑臉,隻得低頭受著,說了好一會,崔昭容才罷休,又問道:
“冬至時候可沒忘了祭祀?”
崔澈胡扯道:
“祭了,祭了,冬至那天我專程擺上七葷八素,祖父隔天還托夢誇了我。”
“難為你有心了。”
崔昭容撫著崔澈的腦袋,眼裏滿是慈意。
“姑母能否不打我,否則下次祖父托夢,我怕說漏了嘴。”
原本撫摸的手輕輕拍在崔澈的腦袋上,崔昭容笑道:
“那我更要狠些打,澈兒可定要把這事告知父親,讓他與我托夢。”
崔澈臉色一苦,得,那頓棍棒看來是逃不掉了。
迴到院裏,一眾奴仆、婢女自然是忙著清掃灰塵,尉遲熾繁已經搬出了崔澈臥室,那床鋪是人家妙容的,以前是不敢在空曠的崔府一個人住,且不說鬼怪,遇了翻牆的賊人也不安全。
如今府裏熱熱鬧鬧的,崔澈還給她撥了兩個婢女侍奉,便在主院另外尋了一間屋子。
穆邪利也搬進了主院,名分早已經定了下來,也無需像之前一般避嫌。
廚娘們準備晚膳的時候,裴秀找到崔澈,與他說起了自己將在河東郡應征出仕的打算。
“也好,你暫且留在河東出仕,等楊英開府,再來長安。”
“我就是不想事事要你關照,才留在河東!”
裴秀強調自己的想法。
崔澈卻笑道:
“與我無關,楊英曾數次提起過你,將來征你入府也是他的主意,此前你不懼牽連,為我奔走,都被他看在眼裏,知你品性純良,聞喜裴氏又是河東大族,自然心生招攬之意。”
這一點崔澈倒真沒胡扯,楊廣還真有意在開府後征辟裴秀。
“當真如此?你可不能騙我。”
“我騙你作甚,明日下值,我便帶你與他吃酒,他早就有心與你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