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又何況於外人。
為了安置細作,崔澈招募的三千部曲裏,並非全是家中奴仆,也有部分不知根底的流民。
崔澈並非沒有提防,他讓自己最信任的張武親領部曲中的外人。
鄴城裏,知曉崔澈真正身份之人有兩個半,兩個自然是與他接頭的細作以及裴秀,剩餘半個便是張武。
崔澈從未對張武親口承認,但張武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否則當日尉遲迥在北樓舉事,也不會提醒崔澈與眾歡唿。
然而出乎崔澈預料的是,張武確實約束住了那幫子外人,但自家親戚中,也有人想拿他崔澈換個前程。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崔澈可是個香餑餑。
既與丞相之子有舊怨,代崔達拏處置後勤,掌管軍需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更被尉遲迥許以婚姻,無疑是僅次於尉遲迥父子的大魚。
崔路是崔澈未出五服的族叔,在博陵莊園裏做了二十多年管事。
此番崔澈散盡家財,招募部曲,起初崔路是沒有參與的,直到尉遲迥派人將崔澈喚迴鄴城,崔路察覺到尉遲迥的意圖,於是臨時加入,也想跟著搏一份富貴。
如今尉遲迥慘敗,大廈將傾,別人或許能夠逃過罪責,但崔路自詡他與崔澈這個重犯是五服內的親戚,自身也是從逆,若不作為,隻怕難免一死。
在大戰以前,崔澈就對麾下部曲做了安排,張武領一部分家生子維持城內治安,同時震懾軍中不知根底的流民,以防他們生事。
又安排部分能信得過的家生子守衛裴府,妙容、穆邪利也都搬去了裴府居住。
自己身邊隻剩了一個百人隊護衛,衛隊長是趙文,他沒習過武,不懂軍事,打小就是書童的定位,算半個文人,這個衛隊長也隻是掛名,真正管轄這百餘人的是隊副崔路。
百人隊裏,幾乎都是好幾代人在崔氏的羽翼下生活,甚至崔澈都能一一叫出這些人的姓名,將他們看做最能信任的一批人,否則也不會留在身邊,與他在城頭等待韋孝寬派人接管南城。
然而南城城樓上,崔路暴起發難,以謀逆罪恐嚇眾人,又提出捉了崔澈以求富貴,他憑著在博陵莊園經營二十餘年的人脈,成功籠絡了半數以上的人,但也有部分人不願背主,與他們持刀對峙。
趙文擋在崔澈身前,崔澈按住了趙文的肩膀,說道:
“阿文,事以至此,莫要再搭上你的性命。”
趙文也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麵,握刀的手顫抖得厲害,但卻始終沒有鬆開。
“小郎君莫要看輕了我,我,我可不怕死!”
崔澈聞言,心中感動與欣慰糅雜。
這支拔刀相向的百人隊裏,涇渭分明,背主的都是博陵莊園裏的家生子。
而護主的都是鄴城府裏的家生子,也就是隨崔澈往長安求學時,同去的那批人。
崔澈從趙文手裏拿走了刀,越過護主人群對崔路等人道:
“我與楊廣有舊怨,他曾揚言要捉了我打斷雙腿以作報複,你當知道,活崔澈遠比死人更有價值。
“自我從長安逃迴河北,與你們相處的日子,滿打滿算也有四個月的時間,念在四個月的主仆情誼,我送你們這場富貴,快遣人往周營報信吧,就說你活捉了崔澈。”
趙文等人驚愕不已,紛紛苦勸道:
“小郎君,我等還可以護你殺出重圍!”
“與他們拚了,臨死也要拉上這群白眼狼墊背!”
“棄小郎君不顧而苟活,我等在九泉之下又如何麵對老家主。”
崔澈環顧著周圍護他之人苦苦哀求,甚至還有人傷心抹淚,他一一記在心中。
澈哥兒平素對待奴仆很是寬和,別說虐待奴仆了,哪怕犯了錯,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再處以相應的責罰。
也許是經曆過文明時代的教育洗禮,崔澈將奴仆們當作人來看待,而不是家畜。
與他同往長安的那一百餘名奴仆、婢女對此感觸最深,故而其中被調入百人衛隊裏的三十餘名家奴願意為他死戰。
‘看來我做人也沒有那麽失敗。’
崔澈心中感慨一句,隨即對將信將疑的崔路喝道:
“還愣著作甚!等周軍入城,你以為這份功勞還輪得到你,有的是人想討好丞相之子!”
崔路聞言,大驚失色,趕緊讓人往周營報信。
韋孝寬並未參與北城爭奪尉遲迥的戰事,他為了分潤功勞,甚至自請監軍,又怎會再出這個風頭。
但聽聞親信來報,有人捉拿了崔澈,獻城來降,還是詫異不已。
畢竟在他的認知裏,崔澈一直都是自己人。
韋孝寬命本部入城接管城防,又交代親兵統領將崔澈押來,強調自己要的是活人。
在等待崔澈的時候,韋孝寬也琢磨出了崔澈為何不表露身份。
若是將真實身份公諸於眾,無論對楊堅,還是對崔澈本人,聲譽都有影響。
崔澈與楊廣演那場戲的時候,天元皇帝可還在世,如果那時候楊堅就急著往尉遲迥麾下安插崔澈這顆暗子,豈不是表明楊堅蓄謀已久。
當然了,楊堅也確實蓄謀已久,這不是秘密,但不能公開來說。
至於崔澈,無論如何,這種事情傳出去,名聲肯定不好聽,畢竟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是崔達拏誠心誠意接納了他。
韋孝寬跨坐在戰馬上遙望北城戰事,而崔澈則被背縛雙手,站立在馬下,這便是二人第一次見麵,對於崔澈來說,略顯尷尬。
“鬆綁。”
韋孝寬吩咐一句,親兵統領即親自上前為崔澈鬆開繩索。
又有人呈來筆墨,韋孝寬對崔澈道:
“將你悖逆之事自書於紙上。”
崔澈知道韋孝寬的目的,他活動了下肩膀,以左手執筆行文,文中自認罪行。
崔達拏雖然名為長史,但都是自己為尉遲迥打理後勤,萬般罪惡皆與崔達拏無關。
韋孝寬看著那熟悉且拙劣的左手字,再無任何懷疑,他收好了認罪書,假作惜才道:
“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才幹,他日必為棟梁,可惜可歎,竟然從賊。少年人難免行差踏錯,今日我不殺你,且隨我迴長安,是生是死,自有陛下定奪。”
小皇帝又能拿什麽主意。
一旁正等著韋孝寬誇讚的崔路目瞪口呆,難不成這崔澈還有活命的可能?!
崔澈當即向韋孝寬稱謝,隨即迴頭朝崔路淺淺一笑,但那笑容卻讓崔路感覺到了徹骨的寒意。
又何況於外人。
為了安置細作,崔澈招募的三千部曲裏,並非全是家中奴仆,也有部分不知根底的流民。
崔澈並非沒有提防,他讓自己最信任的張武親領部曲中的外人。
鄴城裏,知曉崔澈真正身份之人有兩個半,兩個自然是與他接頭的細作以及裴秀,剩餘半個便是張武。
崔澈從未對張武親口承認,但張武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否則當日尉遲迥在北樓舉事,也不會提醒崔澈與眾歡唿。
然而出乎崔澈預料的是,張武確實約束住了那幫子外人,但自家親戚中,也有人想拿他崔澈換個前程。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崔澈可是個香餑餑。
既與丞相之子有舊怨,代崔達拏處置後勤,掌管軍需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更被尉遲迥許以婚姻,無疑是僅次於尉遲迥父子的大魚。
崔路是崔澈未出五服的族叔,在博陵莊園裏做了二十多年管事。
此番崔澈散盡家財,招募部曲,起初崔路是沒有參與的,直到尉遲迥派人將崔澈喚迴鄴城,崔路察覺到尉遲迥的意圖,於是臨時加入,也想跟著搏一份富貴。
如今尉遲迥慘敗,大廈將傾,別人或許能夠逃過罪責,但崔路自詡他與崔澈這個重犯是五服內的親戚,自身也是從逆,若不作為,隻怕難免一死。
在大戰以前,崔澈就對麾下部曲做了安排,張武領一部分家生子維持城內治安,同時震懾軍中不知根底的流民,以防他們生事。
又安排部分能信得過的家生子守衛裴府,妙容、穆邪利也都搬去了裴府居住。
自己身邊隻剩了一個百人隊護衛,衛隊長是趙文,他沒習過武,不懂軍事,打小就是書童的定位,算半個文人,這個衛隊長也隻是掛名,真正管轄這百餘人的是隊副崔路。
百人隊裏,幾乎都是好幾代人在崔氏的羽翼下生活,甚至崔澈都能一一叫出這些人的姓名,將他們看做最能信任的一批人,否則也不會留在身邊,與他在城頭等待韋孝寬派人接管南城。
然而南城城樓上,崔路暴起發難,以謀逆罪恐嚇眾人,又提出捉了崔澈以求富貴,他憑著在博陵莊園經營二十餘年的人脈,成功籠絡了半數以上的人,但也有部分人不願背主,與他們持刀對峙。
趙文擋在崔澈身前,崔澈按住了趙文的肩膀,說道:
“阿文,事以至此,莫要再搭上你的性命。”
趙文也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麵,握刀的手顫抖得厲害,但卻始終沒有鬆開。
“小郎君莫要看輕了我,我,我可不怕死!”
崔澈聞言,心中感動與欣慰糅雜。
這支拔刀相向的百人隊裏,涇渭分明,背主的都是博陵莊園裏的家生子。
而護主的都是鄴城府裏的家生子,也就是隨崔澈往長安求學時,同去的那批人。
崔澈從趙文手裏拿走了刀,越過護主人群對崔路等人道:
“我與楊廣有舊怨,他曾揚言要捉了我打斷雙腿以作報複,你當知道,活崔澈遠比死人更有價值。
“自我從長安逃迴河北,與你們相處的日子,滿打滿算也有四個月的時間,念在四個月的主仆情誼,我送你們這場富貴,快遣人往周營報信吧,就說你活捉了崔澈。”
趙文等人驚愕不已,紛紛苦勸道:
“小郎君,我等還可以護你殺出重圍!”
“與他們拚了,臨死也要拉上這群白眼狼墊背!”
“棄小郎君不顧而苟活,我等在九泉之下又如何麵對老家主。”
崔澈環顧著周圍護他之人苦苦哀求,甚至還有人傷心抹淚,他一一記在心中。
澈哥兒平素對待奴仆很是寬和,別說虐待奴仆了,哪怕犯了錯,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再處以相應的責罰。
也許是經曆過文明時代的教育洗禮,崔澈將奴仆們當作人來看待,而不是家畜。
與他同往長安的那一百餘名奴仆、婢女對此感觸最深,故而其中被調入百人衛隊裏的三十餘名家奴願意為他死戰。
‘看來我做人也沒有那麽失敗。’
崔澈心中感慨一句,隨即對將信將疑的崔路喝道:
“還愣著作甚!等周軍入城,你以為這份功勞還輪得到你,有的是人想討好丞相之子!”
崔路聞言,大驚失色,趕緊讓人往周營報信。
韋孝寬並未參與北城爭奪尉遲迥的戰事,他為了分潤功勞,甚至自請監軍,又怎會再出這個風頭。
但聽聞親信來報,有人捉拿了崔澈,獻城來降,還是詫異不已。
畢竟在他的認知裏,崔澈一直都是自己人。
韋孝寬命本部入城接管城防,又交代親兵統領將崔澈押來,強調自己要的是活人。
在等待崔澈的時候,韋孝寬也琢磨出了崔澈為何不表露身份。
若是將真實身份公諸於眾,無論對楊堅,還是對崔澈本人,聲譽都有影響。
崔澈與楊廣演那場戲的時候,天元皇帝可還在世,如果那時候楊堅就急著往尉遲迥麾下安插崔澈這顆暗子,豈不是表明楊堅蓄謀已久。
當然了,楊堅也確實蓄謀已久,這不是秘密,但不能公開來說。
至於崔澈,無論如何,這種事情傳出去,名聲肯定不好聽,畢竟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是崔達拏誠心誠意接納了他。
韋孝寬跨坐在戰馬上遙望北城戰事,而崔澈則被背縛雙手,站立在馬下,這便是二人第一次見麵,對於崔澈來說,略顯尷尬。
“鬆綁。”
韋孝寬吩咐一句,親兵統領即親自上前為崔澈鬆開繩索。
又有人呈來筆墨,韋孝寬對崔澈道:
“將你悖逆之事自書於紙上。”
崔澈知道韋孝寬的目的,他活動了下肩膀,以左手執筆行文,文中自認罪行。
崔達拏雖然名為長史,但都是自己為尉遲迥打理後勤,萬般罪惡皆與崔達拏無關。
韋孝寬看著那熟悉且拙劣的左手字,再無任何懷疑,他收好了認罪書,假作惜才道:
“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才幹,他日必為棟梁,可惜可歎,竟然從賊。少年人難免行差踏錯,今日我不殺你,且隨我迴長安,是生是死,自有陛下定奪。”
小皇帝又能拿什麽主意。
一旁正等著韋孝寬誇讚的崔路目瞪口呆,難不成這崔澈還有活命的可能?!
崔澈當即向韋孝寬稱謝,隨即迴頭朝崔路淺淺一笑,但那笑容卻讓崔路感覺到了徹骨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