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初十,天元皇帝宇文贇暴崩,因臨終之際不能言語,未能留下遺命,小禦正劉昉、內史鄭譯於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付之以軍政大權。
天元皇帝病故時,禦正中大夫顏之儀在旁,知曉其中內幕,不願再詔書上署名,無論劉昉等人如何威逼利誘,始終不願就範,劉昉於是仿造其筆跡,代為簽字。
偽詔下達府兵十二衛,長安兵馬皆受楊堅節度,楊堅又向顏之儀索要玉璽,顏之儀斷然拒絕:
“此天子之物,自有其主,隨公何故索之。”
楊堅大怒,卻因顏之儀素有人望,不敢殺之以惹民怨,於是將其貶出長安,外任西疆郡(甘肅迭部)太守,也如願以償將玉璽攬入懷中。
當天即為天元皇帝發喪,以女兒楊麗華為皇太後,尊小皇帝生母朱滿月為帝太後,其餘三後,如陳月儀、元樂尚、尉遲熾繁皆令削發為尼,便是要從根子上斷了尉遲迥等人以外戚身份幹政的可能。
為了掩人耳目,楊堅又以天元皇帝同母弟漢王宇文讚為右大丞相,尊以虛名,卻不予實權,自己則領左大丞相,假黃鉞,控製朝堂。
楊堅有劉昉、鄭譯等人襄助,假托以天子遺命,得以順利奪權。
陳月儀之父陳山提、元樂尚之父元晟自知大禍將近,相繼逃離長安,不知所終。
得益於齊王宇文憲、小塚宰宇文孝伯等人先後被天元皇帝除去,楊堅在朝堂上的威脅隻剩了小皇帝的親叔父,漢王宇文讚。
然而宇文讚著實沒有什麽才能,否則周武帝早就廢黜了天元皇帝的太子之位,劉昉僅以美妓相誘便將宇文讚騙出宮城,幽於漢王府。
自此,楊堅徹底掌握朝堂大權,長安城中再無威脅。
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真正的考驗從來不在朝堂,元晟不過是前朝宗室餘孽,陳山提雖出自武川,卻是北齊降臣,宇文讚等人更是才識庸碌,更大的危險還在地方。
天元皇帝曾以其五位叔父出藩,楊堅便以赴喪為名,催促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五王受天元皇帝猜忌,並未掌握地方實權。
如陳王宇文純坐鎮齊州,楊堅隻是派遣門正上士崔彭帶了兩名騎士,崔彭來到齊州便大喊‘陳王有罪,詔征入朝’,便輕易將其捉往長安。
五王先後入朝,即與雍州刺史畢王宇文賢合謀誅殺楊堅,事敗後,宇文賢滿門被殺,五王卻得以赦免,更授予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禮。
楊堅之所以隱忍,不過是要對付自己真正的敵人,那些在地方上手握實權的總管。
其中最令他忌憚的便是相州總管尉遲迥。
楊堅矯詔奪權時,為了取信尉遲迥,派尉遲迥留在長安的質子尉遲惇東行,召尉遲迥迴京奔喪。
又令韋孝寬代替尉遲迥,為相州總管,以叱列長義為相州刺史,特意命令叱列長義先行,韋孝寬隨後出發。
尉遲惇得到的任務是召還其父,可到了鄴城,父子倆一見麵,尉遲惇便勸說道:
“普六茹矯詔攝政,擅專獨斷,威福自用,熾繁亦為先帝皇後,卻受他逼迫,削發為尼,其意在於父親。
“父親若輕車簡從以入朝,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生死係於他人一念之間。
“若以燕趙之勇銳,齊地之富庶,並力西向,以討不臣,憑父親之威名,官民自當簞食壺漿以迎義師,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其餘諸子也紛紛附和,苦勸尉遲迥莫要輕信了楊堅。
尉遲迥當然不會上當,他將尉遲惇留在鄴城,拒不奉詔,暗中與其侄兒青州總管尉遲勤聯絡,準備起兵。
鄴城之中,暗流洶湧,楊堅派來的第二位使者破六汗裒與尉遲迥僚屬晉昶密有圖謀,被尉遲迥察覺,為其所殺,二人正式決裂。
“普六茹堅才智平庸,不過是借助外戚身份,欺淩幼主,覬覦神器。
“先帝任我以相州總管,鎮撫河北,便是寄托了安危大計,以防朝堂奸佞弄權。
“我尉遲迥召集義士,非為個人,隻求匡扶社稷,以全臣節。
“今日建義,若僥幸功成,願與諸位共享富貴,諸君以為如何!”
崔澈仰起頭,望著北麵城樓上振臂高唿的尉遲迥,以及城樓上懸吊著的兩顆首級,心有餘悸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對周圍人的振奮聲響充耳不聞。
那兩顆還在晃蕩的腦袋便是楊堅使者破六汗裒,以及隱藏在尉遲迥幕府的另一名細作晉昶。
晉昶早就漏了馬腳,尉遲迥遲遲沒有發難,不過是擔心除掉一個晉昶,楊堅又派來一個崔昶,便將他留了下來。
故而晉昶才收到楊堅的密信,正要動手,卻被尉遲迥搶先發難。
不過尉遲迥終究是大意了,沒有崔昶,卻有一個崔澈。
崔澈藏得很深,迴相州的第一個月,就是在堂兄崔達拏吃住,習練騎射,不問別的事情。
五月下旬,天元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河北,得知楊堅主政,更是迴到定州老家,散盡家財,招募部曲,購買駿馬甲仗。
旁人問他原由,也說是自己得罪了楊堅之子,欲投奔營州高寶寧,或是逃往草原,以求生計。
如果不是尉遲迥從崔達拏處得知消息,趕緊讓他將崔澈喚迴,或許澈哥兒已經帶了他招募來的三千部曲往草原上當馬賊去了。
演戲演到這個份上,由不得尉遲迥不信。
張武輕輕碰了下崔澈後腰,崔澈立即迴過神來,高舉右臂,與眾人同聲呐喊:
“願與尉遲總管共誅國賊!”
與此同時,正往鄴城而來,準備上任相州總管的韋孝寬也是遭遇一番驚險,好不容易才逃過了尉遲迥黨羽的追捕,趕緊向長安通報消息。
而尉遲迥卻已經舉兵,其相州總管府下轄的相、衛、黎、毛、貝、趙、冀、瀛、滄等河北各州紛紛響應,其侄尉遲勤所領青、齊、膠、光、莒等州也隨之反叛,尉遲氏一時間擁眾數十萬,其中也包含了澈哥兒的三千部曲。
天元皇帝病故時,禦正中大夫顏之儀在旁,知曉其中內幕,不願再詔書上署名,無論劉昉等人如何威逼利誘,始終不願就範,劉昉於是仿造其筆跡,代為簽字。
偽詔下達府兵十二衛,長安兵馬皆受楊堅節度,楊堅又向顏之儀索要玉璽,顏之儀斷然拒絕:
“此天子之物,自有其主,隨公何故索之。”
楊堅大怒,卻因顏之儀素有人望,不敢殺之以惹民怨,於是將其貶出長安,外任西疆郡(甘肅迭部)太守,也如願以償將玉璽攬入懷中。
當天即為天元皇帝發喪,以女兒楊麗華為皇太後,尊小皇帝生母朱滿月為帝太後,其餘三後,如陳月儀、元樂尚、尉遲熾繁皆令削發為尼,便是要從根子上斷了尉遲迥等人以外戚身份幹政的可能。
為了掩人耳目,楊堅又以天元皇帝同母弟漢王宇文讚為右大丞相,尊以虛名,卻不予實權,自己則領左大丞相,假黃鉞,控製朝堂。
楊堅有劉昉、鄭譯等人襄助,假托以天子遺命,得以順利奪權。
陳月儀之父陳山提、元樂尚之父元晟自知大禍將近,相繼逃離長安,不知所終。
得益於齊王宇文憲、小塚宰宇文孝伯等人先後被天元皇帝除去,楊堅在朝堂上的威脅隻剩了小皇帝的親叔父,漢王宇文讚。
然而宇文讚著實沒有什麽才能,否則周武帝早就廢黜了天元皇帝的太子之位,劉昉僅以美妓相誘便將宇文讚騙出宮城,幽於漢王府。
自此,楊堅徹底掌握朝堂大權,長安城中再無威脅。
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真正的考驗從來不在朝堂,元晟不過是前朝宗室餘孽,陳山提雖出自武川,卻是北齊降臣,宇文讚等人更是才識庸碌,更大的危險還在地方。
天元皇帝曾以其五位叔父出藩,楊堅便以赴喪為名,催促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五王受天元皇帝猜忌,並未掌握地方實權。
如陳王宇文純坐鎮齊州,楊堅隻是派遣門正上士崔彭帶了兩名騎士,崔彭來到齊州便大喊‘陳王有罪,詔征入朝’,便輕易將其捉往長安。
五王先後入朝,即與雍州刺史畢王宇文賢合謀誅殺楊堅,事敗後,宇文賢滿門被殺,五王卻得以赦免,更授予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禮。
楊堅之所以隱忍,不過是要對付自己真正的敵人,那些在地方上手握實權的總管。
其中最令他忌憚的便是相州總管尉遲迥。
楊堅矯詔奪權時,為了取信尉遲迥,派尉遲迥留在長安的質子尉遲惇東行,召尉遲迥迴京奔喪。
又令韋孝寬代替尉遲迥,為相州總管,以叱列長義為相州刺史,特意命令叱列長義先行,韋孝寬隨後出發。
尉遲惇得到的任務是召還其父,可到了鄴城,父子倆一見麵,尉遲惇便勸說道:
“普六茹矯詔攝政,擅專獨斷,威福自用,熾繁亦為先帝皇後,卻受他逼迫,削發為尼,其意在於父親。
“父親若輕車簡從以入朝,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生死係於他人一念之間。
“若以燕趙之勇銳,齊地之富庶,並力西向,以討不臣,憑父親之威名,官民自當簞食壺漿以迎義師,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其餘諸子也紛紛附和,苦勸尉遲迥莫要輕信了楊堅。
尉遲迥當然不會上當,他將尉遲惇留在鄴城,拒不奉詔,暗中與其侄兒青州總管尉遲勤聯絡,準備起兵。
鄴城之中,暗流洶湧,楊堅派來的第二位使者破六汗裒與尉遲迥僚屬晉昶密有圖謀,被尉遲迥察覺,為其所殺,二人正式決裂。
“普六茹堅才智平庸,不過是借助外戚身份,欺淩幼主,覬覦神器。
“先帝任我以相州總管,鎮撫河北,便是寄托了安危大計,以防朝堂奸佞弄權。
“我尉遲迥召集義士,非為個人,隻求匡扶社稷,以全臣節。
“今日建義,若僥幸功成,願與諸位共享富貴,諸君以為如何!”
崔澈仰起頭,望著北麵城樓上振臂高唿的尉遲迥,以及城樓上懸吊著的兩顆首級,心有餘悸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對周圍人的振奮聲響充耳不聞。
那兩顆還在晃蕩的腦袋便是楊堅使者破六汗裒,以及隱藏在尉遲迥幕府的另一名細作晉昶。
晉昶早就漏了馬腳,尉遲迥遲遲沒有發難,不過是擔心除掉一個晉昶,楊堅又派來一個崔昶,便將他留了下來。
故而晉昶才收到楊堅的密信,正要動手,卻被尉遲迥搶先發難。
不過尉遲迥終究是大意了,沒有崔昶,卻有一個崔澈。
崔澈藏得很深,迴相州的第一個月,就是在堂兄崔達拏吃住,習練騎射,不問別的事情。
五月下旬,天元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河北,得知楊堅主政,更是迴到定州老家,散盡家財,招募部曲,購買駿馬甲仗。
旁人問他原由,也說是自己得罪了楊堅之子,欲投奔營州高寶寧,或是逃往草原,以求生計。
如果不是尉遲迥從崔達拏處得知消息,趕緊讓他將崔澈喚迴,或許澈哥兒已經帶了他招募來的三千部曲往草原上當馬賊去了。
演戲演到這個份上,由不得尉遲迥不信。
張武輕輕碰了下崔澈後腰,崔澈立即迴過神來,高舉右臂,與眾人同聲呐喊:
“願與尉遲總管共誅國賊!”
與此同時,正往鄴城而來,準備上任相州總管的韋孝寬也是遭遇一番驚險,好不容易才逃過了尉遲迥黨羽的追捕,趕緊向長安通報消息。
而尉遲迥卻已經舉兵,其相州總管府下轄的相、衛、黎、毛、貝、趙、冀、瀛、滄等河北各州紛紛響應,其侄尉遲勤所領青、齊、膠、光、莒等州也隨之反叛,尉遲氏一時間擁眾數十萬,其中也包含了澈哥兒的三千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