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賞罰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禮被文立畫的餅給噎得不行,直覺就想反駁,但李驤一句話又頂了上來:“衛老弟,這事情立不立功且不說,關鍵是,太子殿下與衛良娣對你都是殷殷期盼,結果你跟著王校尉,人家臥傷在床,你這迴去怎麽交代呢?”
衛禮一下子也沒有脾氣,自己家老姐的脾氣他是清楚的,要是自己敢就這麽迴去的話,那鐵定也是吃不了兜著走的,無可奈何,頂著兩個黑眼圈,繼續開始盤賬。
想起自己當初跟老姐吹噓自己喜歡數算,恨不得抽自己倆大耳刮子……
不過在這樣的主觀能動性下,衛禮的賬盤的也很順利,很快就抓到了郭家與何家走私鹽鐵的實證,文立與李驤也是趕緊又附上了之前幾家人強占民田的罪證何在一起,很快就辦成了鐵案,將相關的罪證、文書悉數送迴了成都。
費禕看了看也是十分無奈,問向一旁的諸葛瞻:“思遠,你看這事情如何處理?”
諸葛瞻搖搖頭:“依法處置吧,之前我們還想著徐徐圖之,且不說一個月前派出去遊說他們納糧的人都被拒之門外,現在為了鹽鐵之利,居然還敢喪心病狂刺殺朝廷官吏,已經沒有任何轉圜了,郫縣令景儉可依照《蜀科》斬首示眾,至於郭家與何家,還是要區別處置。大將軍您以為如何?”
“嗯,老夫也有此意,何義的祖父何祗畢竟於國有功,何家的處置當輕一些為好。”
諸葛瞻於是道:“那麽郭家罰沒家產,家主郭猛斬首,郫縣居住的郭家成年男丁涉案者,一律流放汶山郡耕作為生。何家家主何義罰永昌郡苦役,抄沒七成家產,與郭家剩餘人一同遷移到越嶲郡居住。大將軍以為如何?”
費禕雖然多少有些惋惜:“唉,事已至此,就這樣報給陛下吧。咳咳……”
“大將軍,你沒事吧?”,諸葛瞻看費禕的身體似乎有些不適,也是憂心不已:“我去找董姑娘給你看看吧?”
“唉,不用不用,人家董姑娘到處行醫濟世,也不要因為我這點小病叨擾她。”,費禕笑了笑:“眼下郫縣的事情,已經快要收尾了,眼下也進入了秋收,征調兵馬的事情,也得盡快進行了。”,然後猶豫了一下,又問道:“思遠,你確定明年魏國內部就會有動亂嗎?要是判斷失誤的話,豈不是……”
“大將軍放心,瞻自有盤算,不會出錯的。”,諸葛瞻倒是自信地安撫了一下費禕。
見眼前這個青年如此有底氣,費禕心中也安定了不少,當年諸葛亮笑著安撫他的情景,似乎也是讓他開始追憶起了往昔。
“對了,你那兩個侄子之前派人找過我,想見見你,你看什麽時候有空了,可以去見見他們。問問他們還有什麽需要。”
“好,明白了,瞻今日晚點便去看看,正好也好久沒有跟他們聊過了。”
很快諸葛瞻與費禕商議後的決斷送入了宮中,劉禪也叫來了太子劉璿,五皇子劉諶則是屁顛屁顛跟著劉璿進了宮。
“諶兒今天也來了?”,劉禪看著太子身旁的少年,倒也是和藹。
“聽聞父皇最近忙於政務,最近天氣漸冷,兒臣特地找禦醫開了一副驅寒的補藥,給父皇送來。”,劉諶笑了笑,雙手遞上了一包補藥,一旁的李亓也是默默地接過之後退到了一旁。
“好,我兒一片孝心,朕這個做父親的就笑納了。”,劉禪笑了笑,看向劉璿:“今天叫你來,也是有事定奪,正好諶兒也聽聽。”,說罷,便將費禕與諸葛瞻裁決的上書遞了過去,劉璿劉諶兄弟兩個也一起看了起來。
劉璿看完之後,多少還是有些憤慨:“兒臣以為這樣處置還是輕了,不過大將軍與軍師將軍的顧慮,孩兒多少能夠理解他的決斷,並無意見。”
劉禪沒有表態,也看向劉諶:“諶兒應該也聽說了郫縣的事情,你以為如何?”
“兒臣之見與太子的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此處置雖然符合當下這個案子的安置,但絕不能作為常法,不然日後恐有姑息養奸的嫌疑,不可因為其祖上有功,便能對子孫的判罰有所影響。”,然後略一思索,又補充道:“兒臣有個想法,便是日後頒布詔書的時候,不說何家是因為祖上功勞得到了寬宥,而是他們主動坦白才得到了父皇的寬大,這樣既可以彰顯父皇的仁慈,也可以維護律法。”
“嗯,五弟之言甚善,父皇,兒臣也以為甚是妥當。”,劉璿對劉諶的建議也很是讚同。
“好,那就按照諶兒的意思,罰就這樣定了,那麽賞呢?璿兒你說針對辦案有功的官吏,該如何賞賜?”
劉璿細細思索了一番,拱手迴答:“父皇,兒臣以為,文立、李驤查案有功,審理迅速,李驤可升任蜀郡長史,文立以尚書之職,暫領郫縣令,一年之後,視其政績在定奪後續擢升。王陽繼續擔任司鹽校尉,處理鹽鐵要務。”
“文立上表說,衛禮雖然年輕,但此番糾察案件中十分出色,精通數算之能,又是良娣的親弟弟,你怎麽不給他討個恩賞?”,劉禪笑了笑。
“迴父皇,是良娣親口跟兒臣說,衛禮身為司鹽校尉從事,本應該隨侍身旁以防不測,然則司鹽校尉遇刺,他確實毫發無損,這無論如何都是大罪一條,眼下協助破案不過是將功補過,不可再加恩賞。”,劉璿也將衛萱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
“嗯,是個識大體的孩子啊,那這件事就先這樣定,此外,這裏還有巴郡那邊來的一件事情,你看看,範家主動影響朝廷號召,貢獻一千五百精壯,五萬斛糧米,又家主範伯邾親自運來成都,你以為該如何定賞?”
劉璿點點頭:“此等為國之心,自然當勉勵之,兒臣以為可擢升範伯邾為益州別駕,彰顯其功。”
劉禪略一思索,隨即道:“這樣,今年的策論很快要開始了,思遠要籌備軍務,忙不開,朕的意思是,尚書令呂乂、中散大夫譙周為主持,此外,範伯邾的那個族侄聽說在成都幫了思遠不少忙,擢升軍師將軍參軍,與文立、李驤一起協助主持今年的策論。”
衛禮一下子也沒有脾氣,自己家老姐的脾氣他是清楚的,要是自己敢就這麽迴去的話,那鐵定也是吃不了兜著走的,無可奈何,頂著兩個黑眼圈,繼續開始盤賬。
想起自己當初跟老姐吹噓自己喜歡數算,恨不得抽自己倆大耳刮子……
不過在這樣的主觀能動性下,衛禮的賬盤的也很順利,很快就抓到了郭家與何家走私鹽鐵的實證,文立與李驤也是趕緊又附上了之前幾家人強占民田的罪證何在一起,很快就辦成了鐵案,將相關的罪證、文書悉數送迴了成都。
費禕看了看也是十分無奈,問向一旁的諸葛瞻:“思遠,你看這事情如何處理?”
諸葛瞻搖搖頭:“依法處置吧,之前我們還想著徐徐圖之,且不說一個月前派出去遊說他們納糧的人都被拒之門外,現在為了鹽鐵之利,居然還敢喪心病狂刺殺朝廷官吏,已經沒有任何轉圜了,郫縣令景儉可依照《蜀科》斬首示眾,至於郭家與何家,還是要區別處置。大將軍您以為如何?”
“嗯,老夫也有此意,何義的祖父何祗畢竟於國有功,何家的處置當輕一些為好。”
諸葛瞻於是道:“那麽郭家罰沒家產,家主郭猛斬首,郫縣居住的郭家成年男丁涉案者,一律流放汶山郡耕作為生。何家家主何義罰永昌郡苦役,抄沒七成家產,與郭家剩餘人一同遷移到越嶲郡居住。大將軍以為如何?”
費禕雖然多少有些惋惜:“唉,事已至此,就這樣報給陛下吧。咳咳……”
“大將軍,你沒事吧?”,諸葛瞻看費禕的身體似乎有些不適,也是憂心不已:“我去找董姑娘給你看看吧?”
“唉,不用不用,人家董姑娘到處行醫濟世,也不要因為我這點小病叨擾她。”,費禕笑了笑:“眼下郫縣的事情,已經快要收尾了,眼下也進入了秋收,征調兵馬的事情,也得盡快進行了。”,然後猶豫了一下,又問道:“思遠,你確定明年魏國內部就會有動亂嗎?要是判斷失誤的話,豈不是……”
“大將軍放心,瞻自有盤算,不會出錯的。”,諸葛瞻倒是自信地安撫了一下費禕。
見眼前這個青年如此有底氣,費禕心中也安定了不少,當年諸葛亮笑著安撫他的情景,似乎也是讓他開始追憶起了往昔。
“對了,你那兩個侄子之前派人找過我,想見見你,你看什麽時候有空了,可以去見見他們。問問他們還有什麽需要。”
“好,明白了,瞻今日晚點便去看看,正好也好久沒有跟他們聊過了。”
很快諸葛瞻與費禕商議後的決斷送入了宮中,劉禪也叫來了太子劉璿,五皇子劉諶則是屁顛屁顛跟著劉璿進了宮。
“諶兒今天也來了?”,劉禪看著太子身旁的少年,倒也是和藹。
“聽聞父皇最近忙於政務,最近天氣漸冷,兒臣特地找禦醫開了一副驅寒的補藥,給父皇送來。”,劉諶笑了笑,雙手遞上了一包補藥,一旁的李亓也是默默地接過之後退到了一旁。
“好,我兒一片孝心,朕這個做父親的就笑納了。”,劉禪笑了笑,看向劉璿:“今天叫你來,也是有事定奪,正好諶兒也聽聽。”,說罷,便將費禕與諸葛瞻裁決的上書遞了過去,劉璿劉諶兄弟兩個也一起看了起來。
劉璿看完之後,多少還是有些憤慨:“兒臣以為這樣處置還是輕了,不過大將軍與軍師將軍的顧慮,孩兒多少能夠理解他的決斷,並無意見。”
劉禪沒有表態,也看向劉諶:“諶兒應該也聽說了郫縣的事情,你以為如何?”
“兒臣之見與太子的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此處置雖然符合當下這個案子的安置,但絕不能作為常法,不然日後恐有姑息養奸的嫌疑,不可因為其祖上有功,便能對子孫的判罰有所影響。”,然後略一思索,又補充道:“兒臣有個想法,便是日後頒布詔書的時候,不說何家是因為祖上功勞得到了寬宥,而是他們主動坦白才得到了父皇的寬大,這樣既可以彰顯父皇的仁慈,也可以維護律法。”
“嗯,五弟之言甚善,父皇,兒臣也以為甚是妥當。”,劉璿對劉諶的建議也很是讚同。
“好,那就按照諶兒的意思,罰就這樣定了,那麽賞呢?璿兒你說針對辦案有功的官吏,該如何賞賜?”
劉璿細細思索了一番,拱手迴答:“父皇,兒臣以為,文立、李驤查案有功,審理迅速,李驤可升任蜀郡長史,文立以尚書之職,暫領郫縣令,一年之後,視其政績在定奪後續擢升。王陽繼續擔任司鹽校尉,處理鹽鐵要務。”
“文立上表說,衛禮雖然年輕,但此番糾察案件中十分出色,精通數算之能,又是良娣的親弟弟,你怎麽不給他討個恩賞?”,劉禪笑了笑。
“迴父皇,是良娣親口跟兒臣說,衛禮身為司鹽校尉從事,本應該隨侍身旁以防不測,然則司鹽校尉遇刺,他確實毫發無損,這無論如何都是大罪一條,眼下協助破案不過是將功補過,不可再加恩賞。”,劉璿也將衛萱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
“嗯,是個識大體的孩子啊,那這件事就先這樣定,此外,這裏還有巴郡那邊來的一件事情,你看看,範家主動影響朝廷號召,貢獻一千五百精壯,五萬斛糧米,又家主範伯邾親自運來成都,你以為該如何定賞?”
劉璿點點頭:“此等為國之心,自然當勉勵之,兒臣以為可擢升範伯邾為益州別駕,彰顯其功。”
劉禪略一思索,隨即道:“這樣,今年的策論很快要開始了,思遠要籌備軍務,忙不開,朕的意思是,尚書令呂乂、中散大夫譙周為主持,此外,範伯邾的那個族侄聽說在成都幫了思遠不少忙,擢升軍師將軍參軍,與文立、李驤一起協助主持今年的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