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東興之戰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定下了進攻策略之後,司馬師上書曹芳,以安東將軍司馬昭作為都督 、元帥 、監軍 ,統領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共計七萬人伐吳,戰於東關,此為東路軍;以毋丘儉率領伐吳的中路軍,進攻武昌;以王昶率領伐吳的西路軍,進攻南郡。
到了十一月,諸路兵馬準備就緒,開始向南進攻,吳國得到消息之後,積極進行備戰,呂據和滕胤建議諸葛恪向季漢求援,但諸葛恪以為遠水解不了近火,眼下的局麵,隻能讓吳軍自己解決。
由於之前準備就緒,諸葛恪短短十日就在諸路將領的協助下調動了五萬人馬,晝夜兼程,向著東興進軍。
“報!啟稟將軍,留略將軍派人前來求援,魏軍的胡遵等人命令各軍作浮橋渡水,陳兵於大堤之上,分兵攻打兩城,事態十分緊急。請求將軍速速增援!”
諸葛恪點點頭,看著來人說道:“你速速迴報,說援軍已經在路上,讓他們守好城池!等到援軍信號,內外夾攻!”
“是!”,求救的親兵,也立刻轉身離去。
“右將軍!”,諸葛恪拿出了地圖,便叫來了呂據。
“大將軍,有何吩咐?”,呂據跑了過來,也是抱拳詢問。
“右將軍,你看這裏是七寶山,西麓有一條山間小道,可以直通徐塘,奪取徐塘,便可以切斷魏軍的退路,到時候,我軍正麵進擊,將魏軍的主力就可以悉數殲滅在此了。”,諸葛恪繼續道:“我將兩萬精銳給您,另外,丁奉、唐諮兩位將軍也隨行輔佐,還請右將軍一定要及時趕到。”
呂據鄭重點頭:“大將軍放心,在下一定會及時趕到徐塘,解救東興之圍!”
拿到了兵馬,呂據也是立刻趕向七寶山,但走了一會兒丁奉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右將軍,敵人調集境內兵力,帶了許昌、洛陽的全部兵力大舉前來,一定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怎能無獲而返?我們不應指望敵人不戰而退,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戰勝敵人。七寶山小路雖然隱秘,但也十分狹窄,兩萬大軍恐怕一時半會也難以迅速到達,末將請令三千人,走水路前往徐塘,若是順利,三日就可以到達。”
呂據思索了一會兒,也認可了丁奉的辦法,分出來三千精銳給到丁奉:“如今正值隆冬,天氣寒冷,老將軍,務必小心。”
丁奉笑了笑:“右將軍放心!”,隨即帶兵離開了。
三日之後,東興堤,隨著魏軍被連番擊退,韓綜氣喘籲籲地跑到胡遵麵前:“胡將軍,東西兩關雖然吳兵不多,但是地勢實在是過於險要,將士們連番攻城,已經疲憊不堪,需要休息一下。”
胡遵此時有些耐心不夠,但多年征戰,他也清楚有些事情也不能太著急,點了點頭:“也罷,讓將士們休整一天,此外,繼續增加攻城設備的打造,一定要盡快拿下東興兩城。”
“是!”
一旁的桓嘉則問道:“將軍,聽聞吳將已經快到濡須口的三角坡那裏,到時候恐怕會有些麻煩啊。咱們要不要做些準備?”
胡遵嗤笑道:“你怕了?不必擔心!東興大堤,已經為我所據,南坡一帶易守難攻,吳軍陸戰能力本就平平,要是還敢正麵強攻,本將軍一定讓他們好看!”
桓嘉聞言放鬆了一些,又拍著馬屁說道:“胡將軍威武,我軍定能凱旋!”
胡遵笑了笑,隨即說道:“傳令下去,今日吃肉燉湯,讓大家都在營帳裏麵好好暖和一下。”
“將軍愛兵如子,末將欽佩!”
於是,在胡遵的命令之下,大堤上的魏軍士兵,都縮到了營帳裏麵,各自開始生火煮飯,暫停了攻勢。
“丁老將軍!我軍已經進占徐塘,翻過這座山坡,便是東興堤了。隻是浮橋那邊守備嚴密,我軍三千人若是強攻,勝負未知啊。”
丁奉沉吟片刻,說道:“分兵兩支,一支三百人,搭乘木筏在濡須水搖旗呐喊,以助聲威,其餘人隨我從東觀北坡繞行策擊!”
“是!”
“報!報!”,一個斥候直入大帳:“啟稟將軍,濡須水西北駛來了百餘艘木筏,約有三百人靠近了浮橋,似乎是想發兵突襲。”
正在飲酒的胡遵一愣,隨即道:“準備五百弓弩手,但不要出戰,吳軍靠近浮橋的話,隻亂箭退敵即可!”
“是!”
一旁正在切肉的韓綜問道:“將軍,吳軍看起來已經勢力衰弱了,眼下居然隻能搞這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東興二城一定是在我掌中了。”
胡遵冷哼一聲:“東吳鼠輩,不過爾爾,當年張文遠將軍不過數千人,尚可殺的那孫權小兒抱頭鼠竄,如今這情況,他們也沒比當年強多少,不必管他們,來幹!”
大堤東側北坡之下,皚皚白雪之中,丁奉脫下身上的衣甲,露出一身赤膊,左手持刀,右手舉盾,大喝道:“大丈夫立功名,享富貴,正在今日,是條漢子的,跟著我丁奉,殺上去!殺!”
其餘士兵看到自己的主將親自衝陣,頓時也是士氣大振,都脫下鎧甲,丟掉長矛大戟,隻戴著頭盔拿著刀和盾牌,跟著丁奉,頂著漫天風雪,裸身爬上堤堰。
這麽大的動靜,坡上的魏軍自然也發現了。
“校尉,有吳軍突襲,咱們怎麽辦?”,一個士兵有些好奇地詢問一旁的一個校尉。
校尉嘲諷道:“怎麽辦,都乖乖待著,你們看那些吳軍士兵,衝上來連衣服都不穿,上來了,肯定都凍僵了,到時候在萬箭齊發,他們隻怕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了,聽我的,先不要著急動。”
就這樣,在魏軍莫名其妙地注視之中,吳軍衝上坡頂,魏軍立刻放箭,並衝上去試圖圍殺,但令他們意外的是,這支吳軍士兵卻絲毫沒有頹勢,反而頂著箭矢猛衝,丁奉擋開兩箭之後,一躍上前,迅速砍翻兩人,魏軍士兵立刻開始陣腳大亂。後方的吳軍見狀,立即擊鼓呐喊,魏軍在坡上的防守力量,很快陷入了混亂。
到了十一月,諸路兵馬準備就緒,開始向南進攻,吳國得到消息之後,積極進行備戰,呂據和滕胤建議諸葛恪向季漢求援,但諸葛恪以為遠水解不了近火,眼下的局麵,隻能讓吳軍自己解決。
由於之前準備就緒,諸葛恪短短十日就在諸路將領的協助下調動了五萬人馬,晝夜兼程,向著東興進軍。
“報!啟稟將軍,留略將軍派人前來求援,魏軍的胡遵等人命令各軍作浮橋渡水,陳兵於大堤之上,分兵攻打兩城,事態十分緊急。請求將軍速速增援!”
諸葛恪點點頭,看著來人說道:“你速速迴報,說援軍已經在路上,讓他們守好城池!等到援軍信號,內外夾攻!”
“是!”,求救的親兵,也立刻轉身離去。
“右將軍!”,諸葛恪拿出了地圖,便叫來了呂據。
“大將軍,有何吩咐?”,呂據跑了過來,也是抱拳詢問。
“右將軍,你看這裏是七寶山,西麓有一條山間小道,可以直通徐塘,奪取徐塘,便可以切斷魏軍的退路,到時候,我軍正麵進擊,將魏軍的主力就可以悉數殲滅在此了。”,諸葛恪繼續道:“我將兩萬精銳給您,另外,丁奉、唐諮兩位將軍也隨行輔佐,還請右將軍一定要及時趕到。”
呂據鄭重點頭:“大將軍放心,在下一定會及時趕到徐塘,解救東興之圍!”
拿到了兵馬,呂據也是立刻趕向七寶山,但走了一會兒丁奉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右將軍,敵人調集境內兵力,帶了許昌、洛陽的全部兵力大舉前來,一定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怎能無獲而返?我們不應指望敵人不戰而退,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戰勝敵人。七寶山小路雖然隱秘,但也十分狹窄,兩萬大軍恐怕一時半會也難以迅速到達,末將請令三千人,走水路前往徐塘,若是順利,三日就可以到達。”
呂據思索了一會兒,也認可了丁奉的辦法,分出來三千精銳給到丁奉:“如今正值隆冬,天氣寒冷,老將軍,務必小心。”
丁奉笑了笑:“右將軍放心!”,隨即帶兵離開了。
三日之後,東興堤,隨著魏軍被連番擊退,韓綜氣喘籲籲地跑到胡遵麵前:“胡將軍,東西兩關雖然吳兵不多,但是地勢實在是過於險要,將士們連番攻城,已經疲憊不堪,需要休息一下。”
胡遵此時有些耐心不夠,但多年征戰,他也清楚有些事情也不能太著急,點了點頭:“也罷,讓將士們休整一天,此外,繼續增加攻城設備的打造,一定要盡快拿下東興兩城。”
“是!”
一旁的桓嘉則問道:“將軍,聽聞吳將已經快到濡須口的三角坡那裏,到時候恐怕會有些麻煩啊。咱們要不要做些準備?”
胡遵嗤笑道:“你怕了?不必擔心!東興大堤,已經為我所據,南坡一帶易守難攻,吳軍陸戰能力本就平平,要是還敢正麵強攻,本將軍一定讓他們好看!”
桓嘉聞言放鬆了一些,又拍著馬屁說道:“胡將軍威武,我軍定能凱旋!”
胡遵笑了笑,隨即說道:“傳令下去,今日吃肉燉湯,讓大家都在營帳裏麵好好暖和一下。”
“將軍愛兵如子,末將欽佩!”
於是,在胡遵的命令之下,大堤上的魏軍士兵,都縮到了營帳裏麵,各自開始生火煮飯,暫停了攻勢。
“丁老將軍!我軍已經進占徐塘,翻過這座山坡,便是東興堤了。隻是浮橋那邊守備嚴密,我軍三千人若是強攻,勝負未知啊。”
丁奉沉吟片刻,說道:“分兵兩支,一支三百人,搭乘木筏在濡須水搖旗呐喊,以助聲威,其餘人隨我從東觀北坡繞行策擊!”
“是!”
“報!報!”,一個斥候直入大帳:“啟稟將軍,濡須水西北駛來了百餘艘木筏,約有三百人靠近了浮橋,似乎是想發兵突襲。”
正在飲酒的胡遵一愣,隨即道:“準備五百弓弩手,但不要出戰,吳軍靠近浮橋的話,隻亂箭退敵即可!”
“是!”
一旁正在切肉的韓綜問道:“將軍,吳軍看起來已經勢力衰弱了,眼下居然隻能搞這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東興二城一定是在我掌中了。”
胡遵冷哼一聲:“東吳鼠輩,不過爾爾,當年張文遠將軍不過數千人,尚可殺的那孫權小兒抱頭鼠竄,如今這情況,他們也沒比當年強多少,不必管他們,來幹!”
大堤東側北坡之下,皚皚白雪之中,丁奉脫下身上的衣甲,露出一身赤膊,左手持刀,右手舉盾,大喝道:“大丈夫立功名,享富貴,正在今日,是條漢子的,跟著我丁奉,殺上去!殺!”
其餘士兵看到自己的主將親自衝陣,頓時也是士氣大振,都脫下鎧甲,丟掉長矛大戟,隻戴著頭盔拿著刀和盾牌,跟著丁奉,頂著漫天風雪,裸身爬上堤堰。
這麽大的動靜,坡上的魏軍自然也發現了。
“校尉,有吳軍突襲,咱們怎麽辦?”,一個士兵有些好奇地詢問一旁的一個校尉。
校尉嘲諷道:“怎麽辦,都乖乖待著,你們看那些吳軍士兵,衝上來連衣服都不穿,上來了,肯定都凍僵了,到時候在萬箭齊發,他們隻怕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了,聽我的,先不要著急動。”
就這樣,在魏軍莫名其妙地注視之中,吳軍衝上坡頂,魏軍立刻放箭,並衝上去試圖圍殺,但令他們意外的是,這支吳軍士兵卻絲毫沒有頹勢,反而頂著箭矢猛衝,丁奉擋開兩箭之後,一躍上前,迅速砍翻兩人,魏軍士兵立刻開始陣腳大亂。後方的吳軍見狀,立即擊鼓呐喊,魏軍在坡上的防守力量,很快陷入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