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北伐的準備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龍舒縣的對峙結束之後,吳軍和魏軍各自便撤了迴去,重新迴到了對峙的局麵之上。
與此同時,漢魏戰場之上,也在年底迎來變化。王平將安陽縣千餘戶百姓以及糧草等帶迴了新豐,州泰帶兵追擊,水軍卻被王平用亂石堵住了峽口,無法前進,隻能花時間清理,也浪費了追擊的時間。關中方麵,司馬孚等指揮軍隊進攻蒼耳嶺,但薑維在幾處勉強通行的山道搭建了城寨,魏軍兵力無法展開,優勢很小,也沒能取得進展。
隴西方麵幾個羌族部落開始襲擾隴西郡,郭淮親自帶兵前往將他們擊退,但魏國西部邊疆的不穩也是短時間內難以逆轉了。
幾條戰線的軍報也很快送到了後方。
“思遠,眼下前線的局麵不是很樂觀,我軍後勁不足,王將軍那一線已經撤迴來了。”,沔陽縣府之內,羅憲看著新來的軍報十分擔憂,“王淩還沒有動作,難道就不怕司馬懿穩住局麵,對他出手?”
諸葛瞻搖頭道:“隻要沒有確鑿的證據,司馬懿短時間內,不會對王淩直接動手,我若是他,會在王淩四周布下自己的人,預防其起事。我擔心的還是王淩謀事不密,自取禍端。”,想到此處,手指不由地叩著桌麵:“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若真是上天不佑,也是無法。我所想的,是下一步的計劃。”
“哦?下一步計劃?”
諸葛瞻點了點頭:“衛將軍去年開始進一步增加了隴西諸郡的斥候滲透,從他之前給到我的最新情報來看,郭淮這兩年雖然在著力安撫關中軍民之心,但眼下來看,收效不大。因此,眼下在漢中、武都兩郡開啟練兵講武,整訓備戰。爭取在三年內訓練出十萬精兵,北伐關中。”
羅憲思考了一下:“中領軍麾下已經有不少精銳,此事可以請他幫忙,另外,還有劉林劉將軍,也可以讓他前來協助一二。但最重要的還是後勤保證,十萬精壯的訓練,並不容易。”
諸葛瞻點點頭,走到一旁拿出了一張地圖,鋪在了桌上。
“兄長你看。”,諸葛瞻指向其中一處,“下辨這邊出去,西北往洮陽,東北近南安,乃關鍵之所,之前這一塊已經建造倉房十餘座,足以供應軍需。西部直通陰平那邊,可以得到羌、氐部族的增援,或者借道而行均可。”
“思遠,這裏還有個問題,我大軍出武都,要是敵軍從其他道口乘虛而入,如之奈何?”
“兄長放心,這些事情,我也已經思慮已久。”,諸葛瞻笑著說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這三條道路是直通的,鎮北大將軍曾在幾條路上布置防禦,錯守諸圍,可在此基礎上,增加烽燧,以做警示。興勢、黃金諸城,加強警戒,短時間內可保無虞。至於陳倉道和祁山道,這兩個地方在徽山處有交界,故而,我的意思是在徽山下,築城建關,作為往來隘口和運輸之所為用。”
羅憲點點頭:“沒記錯的話,之前護軍劉敏在此地設置了一個簡單的驛站,將道路也做了些清理修繕,目前來看,道路往來沒有問題。陰平、武都、漢中三郡的流民安置大體妥當,再加上蜀中運糧,三年之內應該可以繼續十萬人兩年的用量,主要的問題還是說一旦在隴西等地開戰。後勤糧草的運輸損耗,目前無法完全解決。”
“所以關鍵在於速戰速決。”,諸葛瞻語氣也堅定了不少,“這兩個地方,乃是關鍵。”
“狄道和襄武?”,羅憲看向了諸葛瞻在地圖上指出來的地方。
諸葛瞻點頭,隨即解釋道:“狄道北通涼州,西往羌中,南接武都,東進關中,也是交通要道,若能一鼓而下,則我軍可以在隴西建立一個穩固的用兵據點,但我們去狄道城的補給線太長了。故而關鍵便是襄武,此地靠近南安,既是隴西郡治所,又為狄道城與武都之間補給線的東部屏障,拿下此地,洮水兩岸,盡在掌握。”
羅憲依然覺得不夠穩當:“思遠,到時候還是援軍的問題,便如這次,我們攻取了長城,但因為曹魏十萬援軍抵擋,衛將軍就必須要後撤,除非到時候能有什麽辦法將他們的援兵拖住就好。”
諸葛瞻笑了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緩緩收好了地圖後,歎了口氣:“這用兵之事,本就紛雜,用兵的方向、後勤補給、養兵練兵、國內安民等都是要細細考慮的因素,又豈能這麽快的都安排好?不說別的,眼下有兩個要緊事,就要迅速做了。”
“思遠你說的是派人去東吳出使以及安定益州士族的事情?”
“還是兄長深知我心啊。”,諸葛瞻臉上帶了一些擔憂,“目前這兩件事都不大好做。與吳國的聯盟本來就不是那麽牢靠,除非是吳國那邊有事求我們。益州士族雖然經過策論還有陛下特地提拔了一些人,目前關係還算不錯,但要他們一下子出人出錢,怕是有的掰扯。”
“為兄倒是以為益州士族這件事不算很難辦,一來明麵上,我老師也已經算支持北伐的人了,在他的號召之下,出人不是問題,另外是出錢的事,涪陵那些作亂的人剛剛被處置,對那些不聽話的士族也是一大震懾,這會兒讓他們出點錢,他們還是不會敢說什麽。”,羅憲的話,讓諸葛瞻的憂慮小了一些。
“如此來說,就是東吳那邊的事情。”
兩人正在思索解決辦法的時候,陳壽走了進來,拱手道:“軍師將軍、羅尚書,朝廷派人來,請軍師將軍返迴成都,說有要事商討,使者請您立刻出發,他在外麵等您。”
諸葛瞻一愣:“哦?使者有說是什麽事情嗎?”
陳壽點頭道:“東吳那邊派人來了。具體事情沒有說,屬下之見,可能關於曹魏進犯的事情,來與我國進行商談。”
“哦?這還真是想什麽來什麽?!”,羅憲一拍手掌,笑道:“此事,若是由吳國主動來談起這件事,那可操作的空間就大了不少了,我看你得盡快迴去才是。”
“嗯,陳壽,你留在這裏,糧草督運以及安民的事情,全權聽從羅尚書的指揮!”
陳壽拱手道:“請將軍放心,屬下一定照辦。”
諸葛瞻點了點頭,於是簡單收拾了一下行裝之後,便與使者出發,離開了沔陽。
一行人動作很快,十天就迴到了成都,諸葛瞻見到了來使之後也是訝異不已。
“侄兒參見叔父。”,驛館之中,諸葛綽笑道:“叔父,好久不見了。”
“沒想到居然你是東吳來使,真是讓人意外!”,諸葛瞻倒是很高興,畢竟也是自己家裏人,隨即說道:“見過陛下了嗎?”
諸葛綽點了點頭:“承蒙貴國陛下盛情款待,說是讓我在這裏先逛一逛,玩一玩,等你迴來一起商議,還說要留侄兒在這裏過年。”
諸葛瞻點點頭:“已經快到年底,你這一來一往的,本來就折騰,在這裏過年挺好的,就留下來吧,反正商談國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談完的。”
諸葛綽心中自然是願意,畢竟這來來往往,要是返程再趕上江水封凍一下兩下的,那也是有得罪受,於是也滿口答應了了下來。
“今天,賢侄你先好好休息,我還有公務要先與陛下匯報了,明天我再來找你。”
諸葛綽並無異議,拱手道:“如此,叔父請便。”
諸葛瞻又囑咐了驛館的官吏好生款待,隨即就遞帖子入了宮,見到了劉禪。
“思遠,這麽快就迴來了?”,劉禪顯然有些訝異。
“陛下既然傳旨有要事相商,臣自然要星夜趕迴,剛剛臣見了一下我那個侄子,不知道東吳此番又是有什麽事情要與我們商討?”,諸葛瞻也急於想知道,東吳來這裏的目的。
“這是他們的國書,思遠,你看看。”,劉禪將一份竹簡遞給了諸葛瞻。
細細看完之後,諸葛瞻說道:“陛下,吳軍請求援軍幫助禦敵這件事,臣以為可行!不過一定要派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前往,方能萬無一失。”
劉禪聽了之後,於是說道:“思遠所言有理,大將軍之前也是這麽意思,目前隻有兩個人可行,江州都督鄧芝或者永安都督宗預,鄧芝已經年過七旬且還要守禦江州,因此他的意思是派遣宗預領兵五千前往協助吳軍抵禦曹魏,此外,偏將軍閻宇、巴東太守楊宗可為副將協助。如此安排,你覺得如何?”
宗預對吳國的情況本就比較了解,楊宗和閻宇也有將兵之才,如此的安排自然也是比較合理的。
想到此處,諸葛瞻搖頭道:“大將軍的安排很合理,臣沒有別的意見。”
與此同時,漢魏戰場之上,也在年底迎來變化。王平將安陽縣千餘戶百姓以及糧草等帶迴了新豐,州泰帶兵追擊,水軍卻被王平用亂石堵住了峽口,無法前進,隻能花時間清理,也浪費了追擊的時間。關中方麵,司馬孚等指揮軍隊進攻蒼耳嶺,但薑維在幾處勉強通行的山道搭建了城寨,魏軍兵力無法展開,優勢很小,也沒能取得進展。
隴西方麵幾個羌族部落開始襲擾隴西郡,郭淮親自帶兵前往將他們擊退,但魏國西部邊疆的不穩也是短時間內難以逆轉了。
幾條戰線的軍報也很快送到了後方。
“思遠,眼下前線的局麵不是很樂觀,我軍後勁不足,王將軍那一線已經撤迴來了。”,沔陽縣府之內,羅憲看著新來的軍報十分擔憂,“王淩還沒有動作,難道就不怕司馬懿穩住局麵,對他出手?”
諸葛瞻搖頭道:“隻要沒有確鑿的證據,司馬懿短時間內,不會對王淩直接動手,我若是他,會在王淩四周布下自己的人,預防其起事。我擔心的還是王淩謀事不密,自取禍端。”,想到此處,手指不由地叩著桌麵:“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若真是上天不佑,也是無法。我所想的,是下一步的計劃。”
“哦?下一步計劃?”
諸葛瞻點了點頭:“衛將軍去年開始進一步增加了隴西諸郡的斥候滲透,從他之前給到我的最新情報來看,郭淮這兩年雖然在著力安撫關中軍民之心,但眼下來看,收效不大。因此,眼下在漢中、武都兩郡開啟練兵講武,整訓備戰。爭取在三年內訓練出十萬精兵,北伐關中。”
羅憲思考了一下:“中領軍麾下已經有不少精銳,此事可以請他幫忙,另外,還有劉林劉將軍,也可以讓他前來協助一二。但最重要的還是後勤保證,十萬精壯的訓練,並不容易。”
諸葛瞻點點頭,走到一旁拿出了一張地圖,鋪在了桌上。
“兄長你看。”,諸葛瞻指向其中一處,“下辨這邊出去,西北往洮陽,東北近南安,乃關鍵之所,之前這一塊已經建造倉房十餘座,足以供應軍需。西部直通陰平那邊,可以得到羌、氐部族的增援,或者借道而行均可。”
“思遠,這裏還有個問題,我大軍出武都,要是敵軍從其他道口乘虛而入,如之奈何?”
“兄長放心,這些事情,我也已經思慮已久。”,諸葛瞻笑著說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這三條道路是直通的,鎮北大將軍曾在幾條路上布置防禦,錯守諸圍,可在此基礎上,增加烽燧,以做警示。興勢、黃金諸城,加強警戒,短時間內可保無虞。至於陳倉道和祁山道,這兩個地方在徽山處有交界,故而,我的意思是在徽山下,築城建關,作為往來隘口和運輸之所為用。”
羅憲點點頭:“沒記錯的話,之前護軍劉敏在此地設置了一個簡單的驛站,將道路也做了些清理修繕,目前來看,道路往來沒有問題。陰平、武都、漢中三郡的流民安置大體妥當,再加上蜀中運糧,三年之內應該可以繼續十萬人兩年的用量,主要的問題還是說一旦在隴西等地開戰。後勤糧草的運輸損耗,目前無法完全解決。”
“所以關鍵在於速戰速決。”,諸葛瞻語氣也堅定了不少,“這兩個地方,乃是關鍵。”
“狄道和襄武?”,羅憲看向了諸葛瞻在地圖上指出來的地方。
諸葛瞻點頭,隨即解釋道:“狄道北通涼州,西往羌中,南接武都,東進關中,也是交通要道,若能一鼓而下,則我軍可以在隴西建立一個穩固的用兵據點,但我們去狄道城的補給線太長了。故而關鍵便是襄武,此地靠近南安,既是隴西郡治所,又為狄道城與武都之間補給線的東部屏障,拿下此地,洮水兩岸,盡在掌握。”
羅憲依然覺得不夠穩當:“思遠,到時候還是援軍的問題,便如這次,我們攻取了長城,但因為曹魏十萬援軍抵擋,衛將軍就必須要後撤,除非到時候能有什麽辦法將他們的援兵拖住就好。”
諸葛瞻笑了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緩緩收好了地圖後,歎了口氣:“這用兵之事,本就紛雜,用兵的方向、後勤補給、養兵練兵、國內安民等都是要細細考慮的因素,又豈能這麽快的都安排好?不說別的,眼下有兩個要緊事,就要迅速做了。”
“思遠你說的是派人去東吳出使以及安定益州士族的事情?”
“還是兄長深知我心啊。”,諸葛瞻臉上帶了一些擔憂,“目前這兩件事都不大好做。與吳國的聯盟本來就不是那麽牢靠,除非是吳國那邊有事求我們。益州士族雖然經過策論還有陛下特地提拔了一些人,目前關係還算不錯,但要他們一下子出人出錢,怕是有的掰扯。”
“為兄倒是以為益州士族這件事不算很難辦,一來明麵上,我老師也已經算支持北伐的人了,在他的號召之下,出人不是問題,另外是出錢的事,涪陵那些作亂的人剛剛被處置,對那些不聽話的士族也是一大震懾,這會兒讓他們出點錢,他們還是不會敢說什麽。”,羅憲的話,讓諸葛瞻的憂慮小了一些。
“如此來說,就是東吳那邊的事情。”
兩人正在思索解決辦法的時候,陳壽走了進來,拱手道:“軍師將軍、羅尚書,朝廷派人來,請軍師將軍返迴成都,說有要事商討,使者請您立刻出發,他在外麵等您。”
諸葛瞻一愣:“哦?使者有說是什麽事情嗎?”
陳壽點頭道:“東吳那邊派人來了。具體事情沒有說,屬下之見,可能關於曹魏進犯的事情,來與我國進行商談。”
“哦?這還真是想什麽來什麽?!”,羅憲一拍手掌,笑道:“此事,若是由吳國主動來談起這件事,那可操作的空間就大了不少了,我看你得盡快迴去才是。”
“嗯,陳壽,你留在這裏,糧草督運以及安民的事情,全權聽從羅尚書的指揮!”
陳壽拱手道:“請將軍放心,屬下一定照辦。”
諸葛瞻點了點頭,於是簡單收拾了一下行裝之後,便與使者出發,離開了沔陽。
一行人動作很快,十天就迴到了成都,諸葛瞻見到了來使之後也是訝異不已。
“侄兒參見叔父。”,驛館之中,諸葛綽笑道:“叔父,好久不見了。”
“沒想到居然你是東吳來使,真是讓人意外!”,諸葛瞻倒是很高興,畢竟也是自己家裏人,隨即說道:“見過陛下了嗎?”
諸葛綽點了點頭:“承蒙貴國陛下盛情款待,說是讓我在這裏先逛一逛,玩一玩,等你迴來一起商議,還說要留侄兒在這裏過年。”
諸葛瞻點點頭:“已經快到年底,你這一來一往的,本來就折騰,在這裏過年挺好的,就留下來吧,反正商談國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談完的。”
諸葛綽心中自然是願意,畢竟這來來往往,要是返程再趕上江水封凍一下兩下的,那也是有得罪受,於是也滿口答應了了下來。
“今天,賢侄你先好好休息,我還有公務要先與陛下匯報了,明天我再來找你。”
諸葛綽並無異議,拱手道:“如此,叔父請便。”
諸葛瞻又囑咐了驛館的官吏好生款待,隨即就遞帖子入了宮,見到了劉禪。
“思遠,這麽快就迴來了?”,劉禪顯然有些訝異。
“陛下既然傳旨有要事相商,臣自然要星夜趕迴,剛剛臣見了一下我那個侄子,不知道東吳此番又是有什麽事情要與我們商討?”,諸葛瞻也急於想知道,東吳來這裏的目的。
“這是他們的國書,思遠,你看看。”,劉禪將一份竹簡遞給了諸葛瞻。
細細看完之後,諸葛瞻說道:“陛下,吳軍請求援軍幫助禦敵這件事,臣以為可行!不過一定要派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前往,方能萬無一失。”
劉禪聽了之後,於是說道:“思遠所言有理,大將軍之前也是這麽意思,目前隻有兩個人可行,江州都督鄧芝或者永安都督宗預,鄧芝已經年過七旬且還要守禦江州,因此他的意思是派遣宗預領兵五千前往協助吳軍抵禦曹魏,此外,偏將軍閻宇、巴東太守楊宗可為副將協助。如此安排,你覺得如何?”
宗預對吳國的情況本就比較了解,楊宗和閻宇也有將兵之才,如此的安排自然也是比較合理的。
想到此處,諸葛瞻搖頭道:“大將軍的安排很合理,臣沒有別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