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河之畔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順,前方有什麽具體變化嗎?”,過了河橋之後,薑維與趙廣、傅僉等人見到了從前線奔迴的寧隨。
寧隨笑道:“將軍放心,眼下魏軍還沒有到達石城,根據斥候迴報,似乎還有兩日的路程。”
薑維點了點頭:“既如此,諸位,我們加緊行軍,今日趕到西邯嶺一帶休整,等待魏軍的消息。”
然而,在隊伍即將出發之際,傅僉突然開口:“衛將軍,河橋乃南下必經之地,何不在此部署重兵,以防魏軍在此偷渡迂迴或者南下進軍?若交予末將五百精銳,定能拖延其數日。”
薑維捋一思索之後,也表示了讚同:“嗯,也好,那本將軍調撥一些精銳和向導給你,允平你在這裏一定要謹慎行事。”
傅僉拱手道:“請將軍放心,定不放一人過去。”
很快,薑維留下五百人之後,帶領著剩下的兩千餘人,也繼續進軍,很快就在當天晚上到達了西邯嶺,並立刻將手裏的斥候都撒了出去,以作刺探和偵查。
一日之後,消息傳來,涼州魏軍約五千人已經到達石城休整,先鋒已經靠近了大河開始搭建浮橋。
趙廣有些躍躍欲試,開始向薑維請戰,但薑維卻搖搖頭,表示說,魏軍還沒有開始列陣渡河,此刻出擊肯定是不行的,要等到他們至少過來一半了,在展開突擊,寧隨也勸了兩句,趙廣也是暫時按捺住了自己,等待第二日的到來。
第二天,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漢軍士卒已經早早做好了準備,吃飽喝足之後,便陸續續潛行到了魏軍搭建浮橋處的附近,隱遁了起來,等待著魏軍渡河。
“郭將軍,咱們是不是先派人到對麵細細探查一下,以防不測?”,上官孝比較謹慎,有些擔憂地給郭修提著建議。
“時間要緊。”,郭修則表示了拒絕,“再說了蜀軍對這裏地形並不是很熟,豈能出現在這個地方?不要太過於緊張。”
上官孝一時無語,不過倒也沒說什麽,於是也開始返迴前線,指揮軍隊渡河。
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兩翼山坡後突然湧現出了大量的漢軍士兵,他們像是從地底冒出來的一樣,迅速包圍了正沉浸在休息中的魏軍部隊。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魏軍措手不及,許多人還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就被迫投入到了生死搏鬥之中。戰場上頓時硝煙四起,刀光劍影交織成一片混亂的畫麵。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郭修和上官孝不得不立即調整策略,迅速下達命令,組織剩餘兵力結陣防禦,同時派出小隊反擊,試圖打破漢軍的包圍圈。
但漢軍怎麽會給他們反應的機會,趙廣一騎當先,衝入敵陣,龍膽槍舞的虎虎生風,一下子掃倒了七八名魏軍士兵,隨後他就看到了剛剛上馬的郭修,立刻撲了過去。
郭修剛剛上馬就看到趙廣白衣銀槍,猛獸一般撲了過來,趕緊舉刀格擋,但趙廣的武藝也繼承其父,龍膽槍以超越常人想象的速度刺出,郭修手中的刀尚未來得及完全舉起,便被這股勢不可擋的衝擊所擊潰。“噗”的一聲悶響過後,槍尖已貫穿郭修胸膛,鮮血隨之噴湧而出,染紅了他的皮甲。
郭修眼中閃過難以置信之色,隨即被深深絕望所取代。生命力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他無力地垂下了頭顱,最終從馬上跌落,栽倒在地,趙廣見狀,舉槍怒吼道:“魏軍的士兵們,你們的將軍已經死了,速速投降,免死!”
漢軍士兵看著自家將軍的威武之狀,也是士氣高漲,大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魏軍士兵在混戰中本就已經是抱頭鼠竄,這看到郭修被殺,剩餘的一點士氣也是迅速瓦解。不少士兵也是趕緊下拜投降,但更多的人也是趕緊向著後方的浮橋逃了過去,他們和正在渡河的部隊,撞在了一起,隨後更是混亂不已,漢軍兩側直接衝殺而來,很多魏兵,自相踐踏,或者被擠到了大河之中,不斷地掙紮
上官孝看到郭修死後,軍心潰散,咬咬牙,趕緊是奪過了一匹馬,騎上就跑。然而,薑維見狀也是急忙追了過來。
“賊將休走!”,轉過一個山口,薑維的馬力更足,很快便追了上去,一槍照著上官孝身後刺去,後者一個閃身,不得不挺槍橫在胸前,迴頭怒道:“來人何人!”
“大漢衛將軍薑伯約!”,薑維冷笑一聲,“郭修已死,爾速速投降,以免殺身之禍!”
“薑伯約?你是天水的薑維薑伯約?”,上官孝一驚,趕緊問道。
“嗯?你知道我?你是誰?”,薑維聞言一愣,對麵這個語氣顯然是認識他,但他似乎與對麵這個人又不熟悉,有些警惕和疑惑地看著對方。
“伯約,你真認不出我了?”,上官孝有些傷感,“我是子修啊……”
“子……子修?”,薑維一驚,趕緊讓馬走近了一點,然後仔細看了看,終於是認了出來:“子修,真的是你?你……”,隨即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兩個人沉默了片刻。
“子修,下馬投降吧。陛下素來寬厚,一定會善待於你的。”,薑維還是先開了口。
“伯約,不必多言,我好歹也是魏國將軍,不可能這樣束手就擒,來吧,我們打一場,你若能拿下我,我就投降,不然,不可能。”,上官孝舉起了長槍,“來!讓某看看你這些年有沒有落下自己的功夫!”
薑維的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上官孝的武藝高強,更了解他的性格剛烈如火,輕易不會屈服,於是也抬起了自己手中的綠沉槍。
隨著薑維一聲怒喝,兩人的身影如同離弦之箭般衝向對方。長槍相交,金屬碰撞的聲音響徹雲霄,每一擊都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薑維的家傳槍法精妙,每一次攻擊都十分精準,上官孝則依靠自己過人的體力和靈敏的身軀,硬生生抵擋著薑維的攻勢。
寧隨笑道:“將軍放心,眼下魏軍還沒有到達石城,根據斥候迴報,似乎還有兩日的路程。”
薑維點了點頭:“既如此,諸位,我們加緊行軍,今日趕到西邯嶺一帶休整,等待魏軍的消息。”
然而,在隊伍即將出發之際,傅僉突然開口:“衛將軍,河橋乃南下必經之地,何不在此部署重兵,以防魏軍在此偷渡迂迴或者南下進軍?若交予末將五百精銳,定能拖延其數日。”
薑維捋一思索之後,也表示了讚同:“嗯,也好,那本將軍調撥一些精銳和向導給你,允平你在這裏一定要謹慎行事。”
傅僉拱手道:“請將軍放心,定不放一人過去。”
很快,薑維留下五百人之後,帶領著剩下的兩千餘人,也繼續進軍,很快就在當天晚上到達了西邯嶺,並立刻將手裏的斥候都撒了出去,以作刺探和偵查。
一日之後,消息傳來,涼州魏軍約五千人已經到達石城休整,先鋒已經靠近了大河開始搭建浮橋。
趙廣有些躍躍欲試,開始向薑維請戰,但薑維卻搖搖頭,表示說,魏軍還沒有開始列陣渡河,此刻出擊肯定是不行的,要等到他們至少過來一半了,在展開突擊,寧隨也勸了兩句,趙廣也是暫時按捺住了自己,等待第二日的到來。
第二天,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漢軍士卒已經早早做好了準備,吃飽喝足之後,便陸續續潛行到了魏軍搭建浮橋處的附近,隱遁了起來,等待著魏軍渡河。
“郭將軍,咱們是不是先派人到對麵細細探查一下,以防不測?”,上官孝比較謹慎,有些擔憂地給郭修提著建議。
“時間要緊。”,郭修則表示了拒絕,“再說了蜀軍對這裏地形並不是很熟,豈能出現在這個地方?不要太過於緊張。”
上官孝一時無語,不過倒也沒說什麽,於是也開始返迴前線,指揮軍隊渡河。
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兩翼山坡後突然湧現出了大量的漢軍士兵,他們像是從地底冒出來的一樣,迅速包圍了正沉浸在休息中的魏軍部隊。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魏軍措手不及,許多人還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就被迫投入到了生死搏鬥之中。戰場上頓時硝煙四起,刀光劍影交織成一片混亂的畫麵。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郭修和上官孝不得不立即調整策略,迅速下達命令,組織剩餘兵力結陣防禦,同時派出小隊反擊,試圖打破漢軍的包圍圈。
但漢軍怎麽會給他們反應的機會,趙廣一騎當先,衝入敵陣,龍膽槍舞的虎虎生風,一下子掃倒了七八名魏軍士兵,隨後他就看到了剛剛上馬的郭修,立刻撲了過去。
郭修剛剛上馬就看到趙廣白衣銀槍,猛獸一般撲了過來,趕緊舉刀格擋,但趙廣的武藝也繼承其父,龍膽槍以超越常人想象的速度刺出,郭修手中的刀尚未來得及完全舉起,便被這股勢不可擋的衝擊所擊潰。“噗”的一聲悶響過後,槍尖已貫穿郭修胸膛,鮮血隨之噴湧而出,染紅了他的皮甲。
郭修眼中閃過難以置信之色,隨即被深深絕望所取代。生命力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他無力地垂下了頭顱,最終從馬上跌落,栽倒在地,趙廣見狀,舉槍怒吼道:“魏軍的士兵們,你們的將軍已經死了,速速投降,免死!”
漢軍士兵看著自家將軍的威武之狀,也是士氣高漲,大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魏軍士兵在混戰中本就已經是抱頭鼠竄,這看到郭修被殺,剩餘的一點士氣也是迅速瓦解。不少士兵也是趕緊下拜投降,但更多的人也是趕緊向著後方的浮橋逃了過去,他們和正在渡河的部隊,撞在了一起,隨後更是混亂不已,漢軍兩側直接衝殺而來,很多魏兵,自相踐踏,或者被擠到了大河之中,不斷地掙紮
上官孝看到郭修死後,軍心潰散,咬咬牙,趕緊是奪過了一匹馬,騎上就跑。然而,薑維見狀也是急忙追了過來。
“賊將休走!”,轉過一個山口,薑維的馬力更足,很快便追了上去,一槍照著上官孝身後刺去,後者一個閃身,不得不挺槍橫在胸前,迴頭怒道:“來人何人!”
“大漢衛將軍薑伯約!”,薑維冷笑一聲,“郭修已死,爾速速投降,以免殺身之禍!”
“薑伯約?你是天水的薑維薑伯約?”,上官孝一驚,趕緊問道。
“嗯?你知道我?你是誰?”,薑維聞言一愣,對麵這個語氣顯然是認識他,但他似乎與對麵這個人又不熟悉,有些警惕和疑惑地看著對方。
“伯約,你真認不出我了?”,上官孝有些傷感,“我是子修啊……”
“子……子修?”,薑維一驚,趕緊讓馬走近了一點,然後仔細看了看,終於是認了出來:“子修,真的是你?你……”,隨即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兩個人沉默了片刻。
“子修,下馬投降吧。陛下素來寬厚,一定會善待於你的。”,薑維還是先開了口。
“伯約,不必多言,我好歹也是魏國將軍,不可能這樣束手就擒,來吧,我們打一場,你若能拿下我,我就投降,不然,不可能。”,上官孝舉起了長槍,“來!讓某看看你這些年有沒有落下自己的功夫!”
薑維的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上官孝的武藝高強,更了解他的性格剛烈如火,輕易不會屈服,於是也抬起了自己手中的綠沉槍。
隨著薑維一聲怒喝,兩人的身影如同離弦之箭般衝向對方。長槍相交,金屬碰撞的聲音響徹雲霄,每一擊都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薑維的家傳槍法精妙,每一次攻擊都十分精準,上官孝則依靠自己過人的體力和靈敏的身軀,硬生生抵擋著薑維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