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會晤郤正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答案我會!內應!”,薑諒笑道,有了十分的把握。
“哦?那是什麽道理?”,諸葛瞻笑著詢問。
薑諒於是開始解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重兵屯於堅城之下,實在是兵法大忌!強攻絕不可行,故而若能施以內應,內外並舉,才是上上之策。”
諸葛瞻很滿意,點點頭:“那具體上,你可有什麽具體的辦法,讓內應進入城中?”
“這個……”,薑諒陷入沉思,似乎有些為難。
薑維和諸葛瞻相視一笑,也靜靜地等待這孩子的迴答。
“有了!”,薑諒突然一拍手掌,“敵軍布置守城,一定會想辦法召集工匠、民夫守城,趁機派人混進去!不僅不容易被懷疑,還能夠正當合理地靠近城門!”
“哈哈!”,諸葛瞻聽了很高興,“賢侄啊,你這個答案很不錯!我問你,你有沒有興趣入軍營啊?”
“可……可以嗎?!”,薑諒興奮起來,但看了看父親,還是小心地問道,“父親,可以嗎?”
“好好習武!”,薑維搖搖頭,沒好氣地說道:“你迴答上來了諸葛校尉的問題,可你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怎麽指揮大軍?讓你習武,連刀都不願意練。”
“也不一定需要武藝吧……”,薑諒小聲嘀咕。
“賢侄啊,你要是上戰場還是要學習一些武藝防身。”,諸葛瞻笑了笑,“不說其他人,便是先父、已故的龐軍師、法令君,那都是能披甲上馬,日行數十裏的人物。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一些必要的防身武藝,也是要學會的。”
“是這樣嗎?”,薑諒還是有些困惑,看向了父親薑維。
薑維又跟他說了一個事情:“知道虎賁軍的趙統將軍吧?當年他也是醉心於軍謀,不喜武藝,但子龍老將軍還是逼著他學了一些劍法防身,後來跟著丞相出祁山之時,被敵將賈嗣突入營帳之中偷襲,幸虧有些武藝傍身,不然隻怕當場要被砍於馬下,前車之鑒,諒兒,要上戰場,豈能不準備齊全?”
“那,孩兒明日開始,就好好練武!”,薑諒歎了口氣。
諸葛瞻也點點頭,站起身告辭:“將軍,今日議事已定,趁著天色還早,瞻還是要去見見那位秘書郎,就此告辭!”
“好!思遠慢走!”
出了薑維府宅之後,諸葛瞻立刻趕到了東觀閣,找到了正在修訂書籍的郤正。
“怎麽?諸葛校尉想請下官去擔任副試官?”,案旁,三十五歲的郤正有些訝異,“下官不過區區一個秘書郎,有什麽能耐,能夠擔任此等要務啊?”
“秘書郎何必過謙?”,諸葛瞻笑了笑,“您郤令先為人淡泊名利,醉心於文學,朝野無人不知。眼下選賢任能也是國家大事,看在這個份上,也不要推辭了。”
“既如此,郤正勉力而為便是!”,郤正笑了笑,未再拒絕,“不知道此次考校擇賢,不知道是個什麽章程?”
諸葛瞻搖搖頭:“此事,瞻雖然籌謀甚久,但此事尚未有想好,秘書郎通曉史略,博覽群書,不知可有良策指教?”
郤正想了想,說道:“秦行軍功爵,獎勵耕戰;漢行察舉,擇文法吏;自桓靈以來,士族以儒家經典兼通文法之術,入朝參政;曹孟德,唯才是舉,然則未有常例。這些事情,校尉也知道吧?”
“嗯,瞻粗讀史書,自然知曉這些事。”,諸葛瞻點點頭,“當年孝武帝始興察舉,而其後,我等士人因此得以進入朝廷中樞,為國效力,然而……”,他歎了口氣,“靈帝以來,朝中賣官鬻爵,濫行征辟,驕奢之氣彌漫朝野,奸詐不忠之輩把持朝政,致使我漢室終為曹魏所竄,瞻每思之,實在是痛惜不已。”
“下官以為,眼下大漢僅剩益州之地,且以北伐中原為目標,故而,此次選賢當有兩個目的,首先,拉攏益州士人,作為北伐股肱;其次,進一步拓展主戰勢力,以作為前線和後勤的臂膀。”,郤正笑著提出了兩個點。
諸葛瞻眼睛一亮,立刻追問:“那秘書郎以為,選賢的範圍,要選擇哪一些人?”
“可遴選各郡土人、名士、甚至元從勳舊中縣尉以下甚至白身之人參與,甚至可以拉攏南中土人也來,年齒需滿十五歲。”,郤正笑了笑。“校尉以為如何?”
諸葛瞻沉吟片刻,也點了點頭:“這樣子,的確也是個辦法。”
郤正繼續說著,“益州之人居安已久,確實很多人也不願意為戰,北伐大業若想有所突破,要讓他們相信,他們能在未來的朝堂之上多分到一杯羹。更何況,難道這其中就沒有人既有建功立業的野心?隻要細細遴選,必能篩選出來國朝急需的人才。”
“秘書郎所言有理。”,諸葛瞻想了想,也認可了郤正的理由,隨後站起身笑著說道:“與秘書郎一番交談,茅塞頓開,以公之才,屈居秘書郎,實在是可惜了。”
郤正卻是無所謂:“下官素來喜好讀書,東觀閣於我未必不是個好的差事。陛下如有需要,郤正自然願意效力,但下官更希望,朝堂之上,還是校尉您這樣的人多一些,才更好!”
“承令先公謬讚,瞻愧不敢當。”,諸葛瞻已經改口叫了表字,以示親近,隨即拱手道,“瞻這就去找譙大夫,與他定下選賢的章程。”
“好,校尉慢走。”,郤正禮數依然周到。
諸葛瞻離開東觀閣,於是又馬不停蹄地找到了譙周的府邸上。
聽到諸葛瞻闡述的選賢理念之後,譙周稍一思索,還是迴答道:“思遠所提遴選的範圍倒也合理,郤正作為副試官,他的學識也足以勝任。那考校的重點,思遠你覺得應該以何為準?”
“德行與庶政之能。”,諸葛瞻沒有什麽猶豫地就作了迴答,“譙公,這些年,晚輩在外曆練,亦是深刻感受到這兩方麵的重要性。無德之輩,為了自家政績,就像駕馭禽獸一般去對待民眾;無才之輩,或是舉止失措,或是統馭無能。故而,有此感想。”
“學識不重要嗎?”,譙周似乎是好奇地開口詢問。
“哦?那是什麽道理?”,諸葛瞻笑著詢問。
薑諒於是開始解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重兵屯於堅城之下,實在是兵法大忌!強攻絕不可行,故而若能施以內應,內外並舉,才是上上之策。”
諸葛瞻很滿意,點點頭:“那具體上,你可有什麽具體的辦法,讓內應進入城中?”
“這個……”,薑諒陷入沉思,似乎有些為難。
薑維和諸葛瞻相視一笑,也靜靜地等待這孩子的迴答。
“有了!”,薑諒突然一拍手掌,“敵軍布置守城,一定會想辦法召集工匠、民夫守城,趁機派人混進去!不僅不容易被懷疑,還能夠正當合理地靠近城門!”
“哈哈!”,諸葛瞻聽了很高興,“賢侄啊,你這個答案很不錯!我問你,你有沒有興趣入軍營啊?”
“可……可以嗎?!”,薑諒興奮起來,但看了看父親,還是小心地問道,“父親,可以嗎?”
“好好習武!”,薑維搖搖頭,沒好氣地說道:“你迴答上來了諸葛校尉的問題,可你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怎麽指揮大軍?讓你習武,連刀都不願意練。”
“也不一定需要武藝吧……”,薑諒小聲嘀咕。
“賢侄啊,你要是上戰場還是要學習一些武藝防身。”,諸葛瞻笑了笑,“不說其他人,便是先父、已故的龐軍師、法令君,那都是能披甲上馬,日行數十裏的人物。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一些必要的防身武藝,也是要學會的。”
“是這樣嗎?”,薑諒還是有些困惑,看向了父親薑維。
薑維又跟他說了一個事情:“知道虎賁軍的趙統將軍吧?當年他也是醉心於軍謀,不喜武藝,但子龍老將軍還是逼著他學了一些劍法防身,後來跟著丞相出祁山之時,被敵將賈嗣突入營帳之中偷襲,幸虧有些武藝傍身,不然隻怕當場要被砍於馬下,前車之鑒,諒兒,要上戰場,豈能不準備齊全?”
“那,孩兒明日開始,就好好練武!”,薑諒歎了口氣。
諸葛瞻也點點頭,站起身告辭:“將軍,今日議事已定,趁著天色還早,瞻還是要去見見那位秘書郎,就此告辭!”
“好!思遠慢走!”
出了薑維府宅之後,諸葛瞻立刻趕到了東觀閣,找到了正在修訂書籍的郤正。
“怎麽?諸葛校尉想請下官去擔任副試官?”,案旁,三十五歲的郤正有些訝異,“下官不過區區一個秘書郎,有什麽能耐,能夠擔任此等要務啊?”
“秘書郎何必過謙?”,諸葛瞻笑了笑,“您郤令先為人淡泊名利,醉心於文學,朝野無人不知。眼下選賢任能也是國家大事,看在這個份上,也不要推辭了。”
“既如此,郤正勉力而為便是!”,郤正笑了笑,未再拒絕,“不知道此次考校擇賢,不知道是個什麽章程?”
諸葛瞻搖搖頭:“此事,瞻雖然籌謀甚久,但此事尚未有想好,秘書郎通曉史略,博覽群書,不知可有良策指教?”
郤正想了想,說道:“秦行軍功爵,獎勵耕戰;漢行察舉,擇文法吏;自桓靈以來,士族以儒家經典兼通文法之術,入朝參政;曹孟德,唯才是舉,然則未有常例。這些事情,校尉也知道吧?”
“嗯,瞻粗讀史書,自然知曉這些事。”,諸葛瞻點點頭,“當年孝武帝始興察舉,而其後,我等士人因此得以進入朝廷中樞,為國效力,然而……”,他歎了口氣,“靈帝以來,朝中賣官鬻爵,濫行征辟,驕奢之氣彌漫朝野,奸詐不忠之輩把持朝政,致使我漢室終為曹魏所竄,瞻每思之,實在是痛惜不已。”
“下官以為,眼下大漢僅剩益州之地,且以北伐中原為目標,故而,此次選賢當有兩個目的,首先,拉攏益州士人,作為北伐股肱;其次,進一步拓展主戰勢力,以作為前線和後勤的臂膀。”,郤正笑著提出了兩個點。
諸葛瞻眼睛一亮,立刻追問:“那秘書郎以為,選賢的範圍,要選擇哪一些人?”
“可遴選各郡土人、名士、甚至元從勳舊中縣尉以下甚至白身之人參與,甚至可以拉攏南中土人也來,年齒需滿十五歲。”,郤正笑了笑。“校尉以為如何?”
諸葛瞻沉吟片刻,也點了點頭:“這樣子,的確也是個辦法。”
郤正繼續說著,“益州之人居安已久,確實很多人也不願意為戰,北伐大業若想有所突破,要讓他們相信,他們能在未來的朝堂之上多分到一杯羹。更何況,難道這其中就沒有人既有建功立業的野心?隻要細細遴選,必能篩選出來國朝急需的人才。”
“秘書郎所言有理。”,諸葛瞻想了想,也認可了郤正的理由,隨後站起身笑著說道:“與秘書郎一番交談,茅塞頓開,以公之才,屈居秘書郎,實在是可惜了。”
郤正卻是無所謂:“下官素來喜好讀書,東觀閣於我未必不是個好的差事。陛下如有需要,郤正自然願意效力,但下官更希望,朝堂之上,還是校尉您這樣的人多一些,才更好!”
“承令先公謬讚,瞻愧不敢當。”,諸葛瞻已經改口叫了表字,以示親近,隨即拱手道,“瞻這就去找譙大夫,與他定下選賢的章程。”
“好,校尉慢走。”,郤正禮數依然周到。
諸葛瞻離開東觀閣,於是又馬不停蹄地找到了譙周的府邸上。
聽到諸葛瞻闡述的選賢理念之後,譙周稍一思索,還是迴答道:“思遠所提遴選的範圍倒也合理,郤正作為副試官,他的學識也足以勝任。那考校的重點,思遠你覺得應該以何為準?”
“德行與庶政之能。”,諸葛瞻沒有什麽猶豫地就作了迴答,“譙公,這些年,晚輩在外曆練,亦是深刻感受到這兩方麵的重要性。無德之輩,為了自家政績,就像駕馭禽獸一般去對待民眾;無才之輩,或是舉止失措,或是統馭無能。故而,有此感想。”
“學識不重要嗎?”,譙周似乎是好奇地開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