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合力拒敵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祖父,您是說陛下任命孫兒做縣令!”。杜珍十分驚喜,自己雖然是益州士族子弟,但依然是白身,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如此看重自己。
“是啊,你不是說一直想要以一腔熱血報國嗎?如今陛下給了你這個機會,你可要好好把握。”,杜瓊也是笑著摸了摸孫子的腦袋,好好地鼓勵了他一下。
“祖父放心!孫兒定不辱沒我們杜家的門楣!”,杜珍立刻拱手表態,然後便說道:“祖父,孫兒下去準備一下,準備進宮謝恩。”
“嗯,好,你下去迅速準備一下。”
在進宮謝恩之後,劉禪也對這個小青年很滿意,賞賜了他二兩普洱,讓年輕的杜珍也感到幹勁兒十足,於是也是不再耽擱,第二天就收拾了行裝,打馬上路,連個年也不打算在家裏過了。
然後十天之後,諸葛瞻看著風塵仆仆趕來的杜珍,不由地有些好笑:“杜縣令如此辛苦,實在是難得,先下去休息一下,今晚,本校尉為你接風洗塵!”
“行前,陛下曾囑咐下官,遇到事情與校尉多多商議,初來乍到,很多事務尚不熟悉,還望校尉多多提點!”,杜珍很崇拜諸葛亮,對於諸葛瞻自然也是信服尊敬。
“好說好說。”,諸葛瞻也笑著迴禮,“縣令趕緊先下去更衣休息一下,晚上咱們邊說邊聊。”
等到了晚上,小睡片刻並且也已經換了一身新衣裳的杜珍也是興衝衝地參加接風宴。
“來,杜縣令年輕有為,這杯酒敬你,幹!”,諸葛瞻笑著端起酒杯敬酒。
“不敢不敢,下官日後治理縣政還需要校尉多多協助。”,杜珍也客氣迴敬。
兩人一飲而盡,隨後開始坐下來邊喝邊聊。
“敢問射聲校尉,眼下可有什麽緊急政務嗎?”,杜珍也想著趕緊做事。
諸葛瞻點點頭:“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安定民心,整備糧草。”,說罷,繼續解釋道,“想必杜縣令在成都也已經有所耳聞,曹魏可能會進犯我大漢邊疆。現在麯山所處的白龍江對岸已經有數千魏軍集結駐紮,牛頭山、建威、蘭坑等地,也發現了魏軍的蹤跡,縣令執掌下辨政務,眼下第一要務,乃是協助武都郡張太守,調運糧草,安撫民心。魏軍撤退之後,便可以協助投入新田製的改革。”
杜珍點點頭,隨後說道:“校尉,下官在成都時,就聽過這新田製的改革方案,以為這的確是眼下,安定民心的善政,不過這個政策,短期內需要一個平穩的環境,進行推廣,否則度田的時候,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我大漢內部不穩。”
“所以這也就是先在北方三郡進行推廣的理由。”,諸葛瞻笑了笑,“武都、陰平、漢中諸郡,三十年因為曹操的強遷與掠奪,田土荒蕪,百姓離散,雖然有了數十年的發展,但終究還是以軍屯和官方的民屯為主,並未有豪族能夠集中掌握土地,因此,新田製在這裏的推行,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杜珍聽了之後也覺得有道理,想了想之後,決定先關注眼前的戰事,於是開口詢問:“校尉征戰沙場已有數年,不知道眼下魏軍會采用什麽戰術戰法?”
“眼下,魏軍隻是在幾個地方做集結的態勢,本校尉與衛將軍和張太守都商議過了,認為魏軍最大的可能還是主攻麯山,眼下大雪封山,補給不便,預計他們的攻勢會在開春之後全麵展開。”,諸葛瞻也沒有做什麽隱瞞,將之前的推測悉數說出。
杜珍也不傻,立刻察覺到要害:“如此,麯山的糧草和水源儲備乃是重中之重,不知準備如何?”
“放心,眼下麯山已經準備了一年半的糧草,打通了三處泉眼,還挖掘了兩個儲水池,做好了儲備。”,諸葛瞻笑著解釋。
杜珍隨即又提出了一個建議:“校尉,下官不才,曾讀過一些兵法,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我軍雖然固守麯山,雖然是以逸待勞,但也難免有些挨打的樣式,下官以為,若能主動出擊,攻敵所必救,調動魏軍,或可斬獲更大的戰果。”
“杜縣令所言甚合兵法。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本校尉之意,等衛將軍勘察前線歸來之後,再做打算,如何?”,諸葛瞻笑著肯定了杜珍,隨後也提出等薑維迴來,再做商議。
“就依校尉!”
而此時,牛頭山北麓……
“衛將軍!多謝你允許末將出來陪同您巡查!”,一身戎裝的劉璿看起來格外的健碩和精神,相比於父親劉禪,劉璿更加崇拜祖父劉備南征北戰的經曆,如今在纏著薑維不斷請求之後,也終於得到了跟隨薑維一起巡邏的許可。
“太子殿下,雖然您是奉聖命,入軍營磨礪,但也不可弄險。”,薑維歎了口氣,身邊跟著個太子就像個大爺一樣,不讓他做事不可能,讓他自己執行任務,又怕出意外,隻能是謹慎行事。
“將軍放心,末將雖有征戰沙場之心,但也知道,前線以將軍您號令行事,絕不違抗!”,劉璿也知道不能給薑維帶來太大困擾,一直也算聽話,“往前八十裏就是臨洮城嗎?”
“嗯,此去八十裏便是臨洮,往西北十五裏,可以渡過洮水,然後就是侯和與洮陽二城。”,薑維開始給劉璿上課,“眼下,魏軍雲集麯山一帶,洮水兩岸倒是防備不足。”
“衛將軍,若是魏軍攻打麯山的時候,我軍進攻洮水兩岸的魏軍,會不會更好?”,劉璿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從地圖來看,臨洮至洮陽一帶,溝通湟中,也是一處緊要之地,魏軍不可能不管,屆時,圍點打援,以逸待勞,豈不是更有勝算?”
薑維笑著點點頭:“太子殿下能想到這些,可見兵法軍務也算能手,不過我們能想到,魏軍也能想到,若是他們派兵,埋伏與河對岸,趁我軍渡河之時,半渡而擊,如之奈何?”
“這……是末將思慮不周了。”,劉璿撓了撓頭,也發覺自己還是差了一些思慮。
“殿下不必如此,用兵之道,本無常理,但周密的統帥,也是慢慢成長的,殿下隻要記住,先求不敗而求勝的道理,日後以殿下的資質,也一定能成為良將。”,薑維笑了笑。
“嘿嘿,那就多謝衛將軍謬讚了。”,劉璿也喜歡拍馬屁,自然是很受用的。
“噠噠噠”,遠處的一騎斥候,飛馳而來,在薑維前刹住馬步,拱手匯報:“將軍!小人等前往洮水備案打探,發現渡口北側,已經有兵馬駐守!”
“哦?可探得是何人統領?”
“營中打的是‘鄧’字旗號!”
薑維聞言一驚:“是他?!”
“是啊,你不是說一直想要以一腔熱血報國嗎?如今陛下給了你這個機會,你可要好好把握。”,杜瓊也是笑著摸了摸孫子的腦袋,好好地鼓勵了他一下。
“祖父放心!孫兒定不辱沒我們杜家的門楣!”,杜珍立刻拱手表態,然後便說道:“祖父,孫兒下去準備一下,準備進宮謝恩。”
“嗯,好,你下去迅速準備一下。”
在進宮謝恩之後,劉禪也對這個小青年很滿意,賞賜了他二兩普洱,讓年輕的杜珍也感到幹勁兒十足,於是也是不再耽擱,第二天就收拾了行裝,打馬上路,連個年也不打算在家裏過了。
然後十天之後,諸葛瞻看著風塵仆仆趕來的杜珍,不由地有些好笑:“杜縣令如此辛苦,實在是難得,先下去休息一下,今晚,本校尉為你接風洗塵!”
“行前,陛下曾囑咐下官,遇到事情與校尉多多商議,初來乍到,很多事務尚不熟悉,還望校尉多多提點!”,杜珍很崇拜諸葛亮,對於諸葛瞻自然也是信服尊敬。
“好說好說。”,諸葛瞻也笑著迴禮,“縣令趕緊先下去更衣休息一下,晚上咱們邊說邊聊。”
等到了晚上,小睡片刻並且也已經換了一身新衣裳的杜珍也是興衝衝地參加接風宴。
“來,杜縣令年輕有為,這杯酒敬你,幹!”,諸葛瞻笑著端起酒杯敬酒。
“不敢不敢,下官日後治理縣政還需要校尉多多協助。”,杜珍也客氣迴敬。
兩人一飲而盡,隨後開始坐下來邊喝邊聊。
“敢問射聲校尉,眼下可有什麽緊急政務嗎?”,杜珍也想著趕緊做事。
諸葛瞻點點頭:“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安定民心,整備糧草。”,說罷,繼續解釋道,“想必杜縣令在成都也已經有所耳聞,曹魏可能會進犯我大漢邊疆。現在麯山所處的白龍江對岸已經有數千魏軍集結駐紮,牛頭山、建威、蘭坑等地,也發現了魏軍的蹤跡,縣令執掌下辨政務,眼下第一要務,乃是協助武都郡張太守,調運糧草,安撫民心。魏軍撤退之後,便可以協助投入新田製的改革。”
杜珍點點頭,隨後說道:“校尉,下官在成都時,就聽過這新田製的改革方案,以為這的確是眼下,安定民心的善政,不過這個政策,短期內需要一個平穩的環境,進行推廣,否則度田的時候,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我大漢內部不穩。”
“所以這也就是先在北方三郡進行推廣的理由。”,諸葛瞻笑了笑,“武都、陰平、漢中諸郡,三十年因為曹操的強遷與掠奪,田土荒蕪,百姓離散,雖然有了數十年的發展,但終究還是以軍屯和官方的民屯為主,並未有豪族能夠集中掌握土地,因此,新田製在這裏的推行,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杜珍聽了之後也覺得有道理,想了想之後,決定先關注眼前的戰事,於是開口詢問:“校尉征戰沙場已有數年,不知道眼下魏軍會采用什麽戰術戰法?”
“眼下,魏軍隻是在幾個地方做集結的態勢,本校尉與衛將軍和張太守都商議過了,認為魏軍最大的可能還是主攻麯山,眼下大雪封山,補給不便,預計他們的攻勢會在開春之後全麵展開。”,諸葛瞻也沒有做什麽隱瞞,將之前的推測悉數說出。
杜珍也不傻,立刻察覺到要害:“如此,麯山的糧草和水源儲備乃是重中之重,不知準備如何?”
“放心,眼下麯山已經準備了一年半的糧草,打通了三處泉眼,還挖掘了兩個儲水池,做好了儲備。”,諸葛瞻笑著解釋。
杜珍隨即又提出了一個建議:“校尉,下官不才,曾讀過一些兵法,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我軍雖然固守麯山,雖然是以逸待勞,但也難免有些挨打的樣式,下官以為,若能主動出擊,攻敵所必救,調動魏軍,或可斬獲更大的戰果。”
“杜縣令所言甚合兵法。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本校尉之意,等衛將軍勘察前線歸來之後,再做打算,如何?”,諸葛瞻笑著肯定了杜珍,隨後也提出等薑維迴來,再做商議。
“就依校尉!”
而此時,牛頭山北麓……
“衛將軍!多謝你允許末將出來陪同您巡查!”,一身戎裝的劉璿看起來格外的健碩和精神,相比於父親劉禪,劉璿更加崇拜祖父劉備南征北戰的經曆,如今在纏著薑維不斷請求之後,也終於得到了跟隨薑維一起巡邏的許可。
“太子殿下,雖然您是奉聖命,入軍營磨礪,但也不可弄險。”,薑維歎了口氣,身邊跟著個太子就像個大爺一樣,不讓他做事不可能,讓他自己執行任務,又怕出意外,隻能是謹慎行事。
“將軍放心,末將雖有征戰沙場之心,但也知道,前線以將軍您號令行事,絕不違抗!”,劉璿也知道不能給薑維帶來太大困擾,一直也算聽話,“往前八十裏就是臨洮城嗎?”
“嗯,此去八十裏便是臨洮,往西北十五裏,可以渡過洮水,然後就是侯和與洮陽二城。”,薑維開始給劉璿上課,“眼下,魏軍雲集麯山一帶,洮水兩岸倒是防備不足。”
“衛將軍,若是魏軍攻打麯山的時候,我軍進攻洮水兩岸的魏軍,會不會更好?”,劉璿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從地圖來看,臨洮至洮陽一帶,溝通湟中,也是一處緊要之地,魏軍不可能不管,屆時,圍點打援,以逸待勞,豈不是更有勝算?”
薑維笑著點點頭:“太子殿下能想到這些,可見兵法軍務也算能手,不過我們能想到,魏軍也能想到,若是他們派兵,埋伏與河對岸,趁我軍渡河之時,半渡而擊,如之奈何?”
“這……是末將思慮不周了。”,劉璿撓了撓頭,也發覺自己還是差了一些思慮。
“殿下不必如此,用兵之道,本無常理,但周密的統帥,也是慢慢成長的,殿下隻要記住,先求不敗而求勝的道理,日後以殿下的資質,也一定能成為良將。”,薑維笑了笑。
“嘿嘿,那就多謝衛將軍謬讚了。”,劉璿也喜歡拍馬屁,自然是很受用的。
“噠噠噠”,遠處的一騎斥候,飛馳而來,在薑維前刹住馬步,拱手匯報:“將軍!小人等前往洮水備案打探,發現渡口北側,已經有兵馬駐守!”
“哦?可探得是何人統領?”
“營中打的是‘鄧’字旗號!”
薑維聞言一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