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馬家英傑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謔!哈!”,武興的一處府邸院落之中,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揮舞著一根短槍,習練著略顯生疏的槍法。
槍法雖然舞得虎虎生風,但男孩看著似乎有些疲憊,一直在咬牙堅持。
“桓兒!休息一下吧!”,一個體魄健壯的男人從屋中走了出來,笑著打斷了男孩的練武,“你現在年紀還小,縱然已經領悟我們家槍法的精髓,也舞不出那種力道,等你加冠之後就好了。”
“父親,我什麽時候才能上戰場啊!”,男孩很是沮喪。
“你父親我十七歲才上戰場,你祖父年紀小一點,十六歲上戰場,你這個再怎麽著也得十年。”,男人好笑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父親,祖父當年縱橫雍涼十餘年,到底有多厲害啊?”
男人笑了笑:“桓兒,當年你祖父號稱‘西涼錦馬超’,兩度糾合諸戎兵馬十餘萬,與曹操作戰,好幾次差點就殺了那個狗賊了,可惜天不佑我馬家,讓那狗賊逃了。桓兒,咱們父子倆可要完成你祖父未完成的事情!”
男孩拍拍胸脯,正色道:“父親放心,孩兒定不辱命!”
父子二人正聊著,突然自家的管家急匆匆走了進來:“將軍!新任射聲校尉來了,說是有要事拜訪您!”
男子眉眼一挑:“哦?武鄉侯來了?快,領我出去!”
正在偏廳等候的諸葛瞻幾人,見到了走出來主人家之後,立刻行禮。
“馬承將軍,諸葛瞻有禮了!”
“哈哈,諸葛校尉不必多禮。”,馬承笑了笑,“這個時候來找我有什麽事情?”
“是這樣,朝廷已經頒布新政……”,隨後巴拉巴拉地將新田製的方式與馬承詳細進行了一下說明。
“這樣啊,聽上去是好事,可,我能做些什麽啊?要說打仗,我馬承在行,但這田畝改製的事情,我可是一點都不熟悉啊。”,馬承撓了撓頭。
“馬將軍放心,這事您肯定幫得上忙,您的家族在羌胡人心中素有威望,陰平、武都兩郡羌胡人不少,您作為錦馬超之子,隻要在那裏坐鎮,一定可以大大減少推進阻力,另外……”,諸葛瞻湊近了低聲道,“您的西涼精騎,也得招募精壯補充了,那些羌人和氐人不就是最好的兵源?咱們大漢現在能指揮胡人兵馬的不多,北境的除了鎮西大將軍以外,也就是您了。”
“嗯……你說得對。”,馬承立刻激動不已,“以先父的威望,和馬某當年隨丞相北伐建立的微薄功勞,壓住他們還不是什麽問題,這樣,我這裏收拾一下,馬上就跟你……”
“父親!”,小男孩跑了出來,“孩兒也要去!”
“馬桓,不可胡鬧!”,馬承嗬斥道,“你才多大!去添什麽亂?”
“父親,你這話說的不對!”,小馬桓絲毫沒有被嚇到,“我大漢日後要北伐,少不得要借助羌胡人的力量,孩兒要是不早點跟他們打好關係,以後怎麽幫助父親,幫助陛下?!”
“嗬?!”,馬承又好氣又好笑,“打好關係,說得容易,你一個七歲不到的娃兒,想怎麽跟他們打好關係?喝酒還是比武?你不以為可以講道理吧?”
“如何打不得?喝不得?,孩兒雖然年幼,也有些武藝和酒量!難道孩兒還會傻到去找二三十歲的打架嗎?”,馬桓也是語氣豪邁。
就是讓人感覺很像在吹牛……
“小馬將軍勇氣可嘉。”,諸葛瞻笑了笑,“馬將軍不妨帶上他,左右不過是見見世麵,亦是無妨。”
“哼!看在射聲校尉麵子上,就給你這個機會。”,馬承貌似不爽地哼了一聲,“迴去收拾行裝!”
“是!”,馬桓做了個鬼臉,一溜煙跑進屋收拾準備了。
“哈哈,小馬將軍雖然年幼,倒也是雄心勃勃,未來可期啊。”,諸葛瞻笑著誇了一下。
“什麽未來可期,小孩子一個,成天異想天開。”,馬承看著有些無奈,“隻是希望他長大之後,不說成才,別惹事就好了。”
“小孩子有信心是好事。”。諸葛瞻勸了兩句,又說道,“路程也不著急,明早再出發也不遲。”
“哈哈,既然如此,諸葛校尉不妨陪馬某喝一杯,咱們好好聊聊,如何?”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諸葛瞻笑了笑。
到了夜晚,馬承擺好了一桌酒飯,與諸葛瞻一起開懷暢飲。
“馬將軍,眼下您手裏有多少人馬?”,諸葛瞻好奇道。
“這幾年已經略有恢複,估摸著大概有了三千七百人馬,本來也很難湊齊,幸虧遝中那邊能經常與湟中羌人有交易,以糧草、茶葉換取一些馬匹。甘鬆那邊除了耕地以外,也已經有羌人開拓了不少的牧場。”,馬承也是笑著解釋,“這還多虧了當年你跟薑將軍的籌劃,才有了這點班底。”
“迷當和苻翼對我們的態度怎麽樣?”
“很恭順,或者換個話說,很友好。”,馬承笑了笑,“甘鬆、遝中、建威幾處地方官吏處理他們的事務時候,還算是公平公正,也按照朝廷的意思,沒有歧視,聽說遝中和蘭坑都開了學堂,羌人和漢人的小孩子,都可以接受一些蒙學教育。還請了羌人一些武藝不錯的,教孩子們強身健體,挺不錯的。”
諸葛瞻欣然點頭:“如此就好,不管是漢人、蠻人、氐人還是羌人,都是一家人,隻要我們公正地對待他們,就不用擔心他們不會臣服與我大漢。”
馬承也點點頭,接著道:“當年隨丞相南中平叛,特地強調夷漢一家,撫民以德,這才使得南中歸於王化,沒想到如今羌胡也適用此道……”
“羌胡人,素性剛強,嗜力好勇,但總歸也是為了生存,能有好的生活,誰不想安定下來?”,諸葛瞻感慨了一下。
“不過,聽迷當說,現在湟中羌人有點不大好過,魏國那邊緩過氣來之後看,分兵十一路,自龍夷、氐池兩縣,步步推進,試圖將他們要趕出湟中,治無戴和白虎文正在苦戰。”,馬承也告知了諸葛瞻一個不算很好的消息。
“嗯……曹魏兵力強大,眼下羌人還不是他們的對手,吃虧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可如此一來,我們似乎也不能坐視不理……”,諸葛瞻想了想,突然問道,“對了那個藥蘭泥如何了?聽說他也劃撥到你的麾下了。”
“是,眼下在我麾下當了前軍校尉,這個小子很勇猛,很不錯。”
“讓他去湟中了解一下治無戴幾個部落的具體情況,看看他們的情況具體怎麽樣。這件事我會在上書朝廷,至少讓軍隊做好準備,以作應對。馬將軍以為如何?”
“很妥當,不過要是治無戴他們處境真的不好的話,真的要出兵?”,馬承有些猶豫,“勞師襲遠,終究不是上策。”
“這件事我也想了很久,馬將軍你看,我軍日後北伐,主要目標便是隴西,但涼州的魏軍始終都是一大禍患,若能讓湟中羌人想辦法牽製他們,則我軍北伐隴西,就少了一個大敵。”,諸葛瞻對馬承說出了自己的考慮。
“嗯……有理,有理啊。”
槍法雖然舞得虎虎生風,但男孩看著似乎有些疲憊,一直在咬牙堅持。
“桓兒!休息一下吧!”,一個體魄健壯的男人從屋中走了出來,笑著打斷了男孩的練武,“你現在年紀還小,縱然已經領悟我們家槍法的精髓,也舞不出那種力道,等你加冠之後就好了。”
“父親,我什麽時候才能上戰場啊!”,男孩很是沮喪。
“你父親我十七歲才上戰場,你祖父年紀小一點,十六歲上戰場,你這個再怎麽著也得十年。”,男人好笑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父親,祖父當年縱橫雍涼十餘年,到底有多厲害啊?”
男人笑了笑:“桓兒,當年你祖父號稱‘西涼錦馬超’,兩度糾合諸戎兵馬十餘萬,與曹操作戰,好幾次差點就殺了那個狗賊了,可惜天不佑我馬家,讓那狗賊逃了。桓兒,咱們父子倆可要完成你祖父未完成的事情!”
男孩拍拍胸脯,正色道:“父親放心,孩兒定不辱命!”
父子二人正聊著,突然自家的管家急匆匆走了進來:“將軍!新任射聲校尉來了,說是有要事拜訪您!”
男子眉眼一挑:“哦?武鄉侯來了?快,領我出去!”
正在偏廳等候的諸葛瞻幾人,見到了走出來主人家之後,立刻行禮。
“馬承將軍,諸葛瞻有禮了!”
“哈哈,諸葛校尉不必多禮。”,馬承笑了笑,“這個時候來找我有什麽事情?”
“是這樣,朝廷已經頒布新政……”,隨後巴拉巴拉地將新田製的方式與馬承詳細進行了一下說明。
“這樣啊,聽上去是好事,可,我能做些什麽啊?要說打仗,我馬承在行,但這田畝改製的事情,我可是一點都不熟悉啊。”,馬承撓了撓頭。
“馬將軍放心,這事您肯定幫得上忙,您的家族在羌胡人心中素有威望,陰平、武都兩郡羌胡人不少,您作為錦馬超之子,隻要在那裏坐鎮,一定可以大大減少推進阻力,另外……”,諸葛瞻湊近了低聲道,“您的西涼精騎,也得招募精壯補充了,那些羌人和氐人不就是最好的兵源?咱們大漢現在能指揮胡人兵馬的不多,北境的除了鎮西大將軍以外,也就是您了。”
“嗯……你說得對。”,馬承立刻激動不已,“以先父的威望,和馬某當年隨丞相北伐建立的微薄功勞,壓住他們還不是什麽問題,這樣,我這裏收拾一下,馬上就跟你……”
“父親!”,小男孩跑了出來,“孩兒也要去!”
“馬桓,不可胡鬧!”,馬承嗬斥道,“你才多大!去添什麽亂?”
“父親,你這話說的不對!”,小馬桓絲毫沒有被嚇到,“我大漢日後要北伐,少不得要借助羌胡人的力量,孩兒要是不早點跟他們打好關係,以後怎麽幫助父親,幫助陛下?!”
“嗬?!”,馬承又好氣又好笑,“打好關係,說得容易,你一個七歲不到的娃兒,想怎麽跟他們打好關係?喝酒還是比武?你不以為可以講道理吧?”
“如何打不得?喝不得?,孩兒雖然年幼,也有些武藝和酒量!難道孩兒還會傻到去找二三十歲的打架嗎?”,馬桓也是語氣豪邁。
就是讓人感覺很像在吹牛……
“小馬將軍勇氣可嘉。”,諸葛瞻笑了笑,“馬將軍不妨帶上他,左右不過是見見世麵,亦是無妨。”
“哼!看在射聲校尉麵子上,就給你這個機會。”,馬承貌似不爽地哼了一聲,“迴去收拾行裝!”
“是!”,馬桓做了個鬼臉,一溜煙跑進屋收拾準備了。
“哈哈,小馬將軍雖然年幼,倒也是雄心勃勃,未來可期啊。”,諸葛瞻笑著誇了一下。
“什麽未來可期,小孩子一個,成天異想天開。”,馬承看著有些無奈,“隻是希望他長大之後,不說成才,別惹事就好了。”
“小孩子有信心是好事。”。諸葛瞻勸了兩句,又說道,“路程也不著急,明早再出發也不遲。”
“哈哈,既然如此,諸葛校尉不妨陪馬某喝一杯,咱們好好聊聊,如何?”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諸葛瞻笑了笑。
到了夜晚,馬承擺好了一桌酒飯,與諸葛瞻一起開懷暢飲。
“馬將軍,眼下您手裏有多少人馬?”,諸葛瞻好奇道。
“這幾年已經略有恢複,估摸著大概有了三千七百人馬,本來也很難湊齊,幸虧遝中那邊能經常與湟中羌人有交易,以糧草、茶葉換取一些馬匹。甘鬆那邊除了耕地以外,也已經有羌人開拓了不少的牧場。”,馬承也是笑著解釋,“這還多虧了當年你跟薑將軍的籌劃,才有了這點班底。”
“迷當和苻翼對我們的態度怎麽樣?”
“很恭順,或者換個話說,很友好。”,馬承笑了笑,“甘鬆、遝中、建威幾處地方官吏處理他們的事務時候,還算是公平公正,也按照朝廷的意思,沒有歧視,聽說遝中和蘭坑都開了學堂,羌人和漢人的小孩子,都可以接受一些蒙學教育。還請了羌人一些武藝不錯的,教孩子們強身健體,挺不錯的。”
諸葛瞻欣然點頭:“如此就好,不管是漢人、蠻人、氐人還是羌人,都是一家人,隻要我們公正地對待他們,就不用擔心他們不會臣服與我大漢。”
馬承也點點頭,接著道:“當年隨丞相南中平叛,特地強調夷漢一家,撫民以德,這才使得南中歸於王化,沒想到如今羌胡也適用此道……”
“羌胡人,素性剛強,嗜力好勇,但總歸也是為了生存,能有好的生活,誰不想安定下來?”,諸葛瞻感慨了一下。
“不過,聽迷當說,現在湟中羌人有點不大好過,魏國那邊緩過氣來之後看,分兵十一路,自龍夷、氐池兩縣,步步推進,試圖將他們要趕出湟中,治無戴和白虎文正在苦戰。”,馬承也告知了諸葛瞻一個不算很好的消息。
“嗯……曹魏兵力強大,眼下羌人還不是他們的對手,吃虧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可如此一來,我們似乎也不能坐視不理……”,諸葛瞻想了想,突然問道,“對了那個藥蘭泥如何了?聽說他也劃撥到你的麾下了。”
“是,眼下在我麾下當了前軍校尉,這個小子很勇猛,很不錯。”
“讓他去湟中了解一下治無戴幾個部落的具體情況,看看他們的情況具體怎麽樣。這件事我會在上書朝廷,至少讓軍隊做好準備,以作應對。馬將軍以為如何?”
“很妥當,不過要是治無戴他們處境真的不好的話,真的要出兵?”,馬承有些猶豫,“勞師襲遠,終究不是上策。”
“這件事我也想了很久,馬將軍你看,我軍日後北伐,主要目標便是隴西,但涼州的魏軍始終都是一大禍患,若能讓湟中羌人想辦法牽製他們,則我軍北伐隴西,就少了一個大敵。”,諸葛瞻對馬承說出了自己的考慮。
“嗯……有理,有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