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田製謀劃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瞻聞言也是正了正身子,拱手一禮:“學生懇請老師高見!”
孟光擺擺手:“高見不敢當,我大漢田製沿襲光武皇帝的舊製,以公田和官田為主,另外輔以豪強私田,征收賦稅。然而遷延日久,逐漸敗壞。眼下田製,需要進一步的改良和試驗,以贏得那些身處敵國民眾的民心。”
“定期度田,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嗎?”,諸葛瞻問出自己的疑問。
孟光搖搖頭:“度田隻能是個輔助的政策,在土地逐漸兼並集中的過程中,減緩這個趨勢,但思遠你也有了多年在民間的經驗,那些豪強兼並土地的理由,真正違法的沒有幾個,況且度田終究也是對百姓造成傷害之後的一種補救措施,若是一開始就能實現改製,就能更好地收攏民心。”
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孟光又說道:“董仲舒的《限民名田疏》可還記得?”
諸葛瞻也點點頭:“學生記得,董公曾說過:‘邑有人君之尊,裏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孝哀皇帝曾納師丹之言,不論貴族、平民“名田皆無不得過三十頃,但終究未能堅持下去,以現在曹魏那邊的屯田製度為例,據老夫打探所得,麵臨兩個大問題,一來是屯田客以及屯田兵的負擔愈來越重,有的屯田地方,屯田客需要上交七到八成的收入,二來曹魏的世家大族、達官顯貴,借用各種特權,侵占屯田土地,所以屯田製也是越來越難以為濟,尤其是曹魏的雍涼一帶,因為靠近我國邊境,並且處於羌胡雜居,那邊百姓對屯田的怨言並不算小。這也就是老夫剛剛所說的機會。”
“學生明白。”,諸葛瞻盤算了一下,又說道,“我大漢眼下賦稅承襲舊製,田製改易,那麽賦稅製度,是不是應該也要做相應調整?”
“田製的改革會是基礎,老夫以為,先將一個地方的百姓口戶,分類清楚,有多少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孩童、幼兒、老人,按照各自身份,給予規定的土地限額,隨後,在確定百姓已經取得對應土地的情況下,規定每畝田土需要交納的賦稅。”
諸葛瞻也似有所悟:“武都、陰平、漢中三郡,在當年也是人口豐裕,田土相連,若能以此為基礎,進行田土改製,那麽定然對曹魏的民眾能有不小的吸引力。”
孟光表示讚同,笑道:“這幾年下來,邊境那些羌胡人不是就很老實地在種地嘛,但土地依然也有不少的荒廢,我聽說那個新來馬鈞搗鼓出來不少好東西,不妨就用在那裏。”
“老師也知道他?”,諸葛瞻也有些意外。
“嗬嗬,你是不是覺得老師是個老古板啊?”,孟光好笑道,“告訴你吧,蒲元是老夫忘年之交,他可是早就跟我說過,你那些發明,還有那個馬鈞的事情,別忘了,你老師我是大司農,農事之上,還是有些見地的。”
“嘿嘿,學生不敢……”,諸葛瞻幹笑了兩聲。
“好了,跟你交代了這些事情,老夫也放心了不少,日後啊,你明年就加冠了,到時候,你這個肩膀,就要真正扛起不小的責任,費文偉和董休昭畢竟都年近五十,說不準能在幹幾年,你可要隨時做好準備。”,孟光喝了最後一口茶,拄著竹杖站起了身。
“學生送老師出去。”,諸葛瞻立刻也起身上前。
“不必了,老夫還走得動,一個人就可以了。”,孟光歎了口氣,“老夫的路走的差不多了,你的路還長著,慢慢享受吧。”,說完便點著竹杖,慢慢走了出去。
“老司農走了?”,劉雁也從內室走了出來,“思遠,老司農剛才說的那些話,你可想清楚了?田土製度的改良,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孝哀皇帝限田、光武皇帝度田不過就是稍作改良,便是反對聲一片,眼下大漢尚且弱小,若是強行改製,隻怕會引起底層的動亂……”
“雁兒你放心,這點利害,為夫還是清楚的。”,諸葛瞻並未魯莽,也認可了劉雁的擔憂,隨即也說道,“其實剛剛老師也提到了,並不是一定要在全國進行推行,北境三郡,一直都是民少兵多,可以慢慢試行,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蜀地豪強的抗拒。”
劉雁聽了也是稍稍安心,明白了自家夫君並沒有因為年輕氣盛就強行地好高騖遠。
“尚兒怎麽樣了?”,諸葛瞻決定暫且不想這些事情,開口詢問兒子的情況。
“剛睡下了,這小子還算體恤他的娘親,倒也不鬧騰。”,劉雁想到兒子,就不住的笑。
“雁兒,這段時間都是辛苦你了。”,諸葛瞻不禁溫柔摟住了劉雁,有些心疼。
劉雁笑了笑,也說道:“那有什麽辛苦,父皇母後和母妃都給了我這個女兒仆役婢女,照顧尚兒自然沒有常人那麽辛苦。”
“話是這麽說,可終究是我們的兒子,你也費心了不少,我這個人當初還說要與你照顧孩子,可現在卻也什麽忙也幫不上……”,諸葛瞻話說著,心中的愧疚感也慢慢增加了起來。
劉雁看他情緒有些不對,也轉身迴抱,讓諸葛瞻無比安心。
“好了,思遠,咱們青梅竹馬的,你的心思我也能知道一些。現在幫不上不要緊,過幾年兒子大了,教授他學文練武,那就是你的事情了。畢竟這些事情,我可不擅長。”,劉雁笑著親了諸葛瞻一口,好言安慰。
“也是,嘿嘿,到時候,我這個父親也能用得上了。”,諸葛瞻腦海裏也已經開始規劃怎麽給諸葛尚一個完整的童年。
“侯爺!侯爺!”,管家的聲音在門外響了起來,“剛剛陳內侍派了他兒子前來送了封信,人就離開了……”
劉雁輕輕推開了諸葛瞻,笑道:“好了,去忙你的吧,我去看看尚兒。”,說完便走迴了內室。
諸葛瞻打開房門,接過了管家手中的信件,打開之後,讀了起來。
信上隻有一句話:大將軍欲裁撤牛頭山駐軍,但胡將軍反對。
孟光擺擺手:“高見不敢當,我大漢田製沿襲光武皇帝的舊製,以公田和官田為主,另外輔以豪強私田,征收賦稅。然而遷延日久,逐漸敗壞。眼下田製,需要進一步的改良和試驗,以贏得那些身處敵國民眾的民心。”
“定期度田,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嗎?”,諸葛瞻問出自己的疑問。
孟光搖搖頭:“度田隻能是個輔助的政策,在土地逐漸兼並集中的過程中,減緩這個趨勢,但思遠你也有了多年在民間的經驗,那些豪強兼並土地的理由,真正違法的沒有幾個,況且度田終究也是對百姓造成傷害之後的一種補救措施,若是一開始就能實現改製,就能更好地收攏民心。”
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孟光又說道:“董仲舒的《限民名田疏》可還記得?”
諸葛瞻也點點頭:“學生記得,董公曾說過:‘邑有人君之尊,裏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孝哀皇帝曾納師丹之言,不論貴族、平民“名田皆無不得過三十頃,但終究未能堅持下去,以現在曹魏那邊的屯田製度為例,據老夫打探所得,麵臨兩個大問題,一來是屯田客以及屯田兵的負擔愈來越重,有的屯田地方,屯田客需要上交七到八成的收入,二來曹魏的世家大族、達官顯貴,借用各種特權,侵占屯田土地,所以屯田製也是越來越難以為濟,尤其是曹魏的雍涼一帶,因為靠近我國邊境,並且處於羌胡雜居,那邊百姓對屯田的怨言並不算小。這也就是老夫剛剛所說的機會。”
“學生明白。”,諸葛瞻盤算了一下,又說道,“我大漢眼下賦稅承襲舊製,田製改易,那麽賦稅製度,是不是應該也要做相應調整?”
“田製的改革會是基礎,老夫以為,先將一個地方的百姓口戶,分類清楚,有多少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孩童、幼兒、老人,按照各自身份,給予規定的土地限額,隨後,在確定百姓已經取得對應土地的情況下,規定每畝田土需要交納的賦稅。”
諸葛瞻也似有所悟:“武都、陰平、漢中三郡,在當年也是人口豐裕,田土相連,若能以此為基礎,進行田土改製,那麽定然對曹魏的民眾能有不小的吸引力。”
孟光表示讚同,笑道:“這幾年下來,邊境那些羌胡人不是就很老實地在種地嘛,但土地依然也有不少的荒廢,我聽說那個新來馬鈞搗鼓出來不少好東西,不妨就用在那裏。”
“老師也知道他?”,諸葛瞻也有些意外。
“嗬嗬,你是不是覺得老師是個老古板啊?”,孟光好笑道,“告訴你吧,蒲元是老夫忘年之交,他可是早就跟我說過,你那些發明,還有那個馬鈞的事情,別忘了,你老師我是大司農,農事之上,還是有些見地的。”
“嘿嘿,學生不敢……”,諸葛瞻幹笑了兩聲。
“好了,跟你交代了這些事情,老夫也放心了不少,日後啊,你明年就加冠了,到時候,你這個肩膀,就要真正扛起不小的責任,費文偉和董休昭畢竟都年近五十,說不準能在幹幾年,你可要隨時做好準備。”,孟光喝了最後一口茶,拄著竹杖站起了身。
“學生送老師出去。”,諸葛瞻立刻也起身上前。
“不必了,老夫還走得動,一個人就可以了。”,孟光歎了口氣,“老夫的路走的差不多了,你的路還長著,慢慢享受吧。”,說完便點著竹杖,慢慢走了出去。
“老司農走了?”,劉雁也從內室走了出來,“思遠,老司農剛才說的那些話,你可想清楚了?田土製度的改良,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孝哀皇帝限田、光武皇帝度田不過就是稍作改良,便是反對聲一片,眼下大漢尚且弱小,若是強行改製,隻怕會引起底層的動亂……”
“雁兒你放心,這點利害,為夫還是清楚的。”,諸葛瞻並未魯莽,也認可了劉雁的擔憂,隨即也說道,“其實剛剛老師也提到了,並不是一定要在全國進行推行,北境三郡,一直都是民少兵多,可以慢慢試行,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蜀地豪強的抗拒。”
劉雁聽了也是稍稍安心,明白了自家夫君並沒有因為年輕氣盛就強行地好高騖遠。
“尚兒怎麽樣了?”,諸葛瞻決定暫且不想這些事情,開口詢問兒子的情況。
“剛睡下了,這小子還算體恤他的娘親,倒也不鬧騰。”,劉雁想到兒子,就不住的笑。
“雁兒,這段時間都是辛苦你了。”,諸葛瞻不禁溫柔摟住了劉雁,有些心疼。
劉雁笑了笑,也說道:“那有什麽辛苦,父皇母後和母妃都給了我這個女兒仆役婢女,照顧尚兒自然沒有常人那麽辛苦。”
“話是這麽說,可終究是我們的兒子,你也費心了不少,我這個人當初還說要與你照顧孩子,可現在卻也什麽忙也幫不上……”,諸葛瞻話說著,心中的愧疚感也慢慢增加了起來。
劉雁看他情緒有些不對,也轉身迴抱,讓諸葛瞻無比安心。
“好了,思遠,咱們青梅竹馬的,你的心思我也能知道一些。現在幫不上不要緊,過幾年兒子大了,教授他學文練武,那就是你的事情了。畢竟這些事情,我可不擅長。”,劉雁笑著親了諸葛瞻一口,好言安慰。
“也是,嘿嘿,到時候,我這個父親也能用得上了。”,諸葛瞻腦海裏也已經開始規劃怎麽給諸葛尚一個完整的童年。
“侯爺!侯爺!”,管家的聲音在門外響了起來,“剛剛陳內侍派了他兒子前來送了封信,人就離開了……”
劉雁輕輕推開了諸葛瞻,笑道:“好了,去忙你的吧,我去看看尚兒。”,說完便走迴了內室。
諸葛瞻打開房門,接過了管家手中的信件,打開之後,讀了起來。
信上隻有一句話:大將軍欲裁撤牛頭山駐軍,但胡將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