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撤軍之後,安頓好防務的布置,又趕去與郭淮見麵,詳細匯報此番交戰的詳細情況。


    “士載,依你之見,蜀軍的戰力似乎更加強勁?”,郭淮眉頭緊皺。


    “是的,將軍,此番麯山交手,我軍沒有占到便宜,眼下蜀軍在建威、蘭坑、遝中一帶都已經屯田數萬畝,有了充足的後勤保障,若是這幾年集中力量北上,我軍實在是難以應對。”


    “之前你說的事情,本都督已經詳細思考過了,眼下直接與蜀軍作戰,短時乏力,所以本都督想上奏朝廷,調部分涼州兵馬入雍州,攻打湟中的羌人部落,他們與蜀軍交往甚密,蜀軍又一直打著西和諸戎的國策,我軍出兵,就可以吸引他們的部隊,前往湟中救援,就可以將蜀軍在隴西的注意力轉移過去。”


    鄧艾聽了之後,表示讚同,隨即也說道:“都督,眼下,憑借雍涼兵馬都未必能擊敗蜀軍,還請都督上書朝廷,增派中軍前來助戰。”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涼州那邊畢竟也要盯著鮮卑,不可能派很多兵馬過來,無論如何還是需要中軍的增援,才是萬全之策。”


    “眼下,牛頭山的失守無法避免,蜀軍隻需要不到一年,就可以將此地建成穩固的前進基地,我軍眼下當以臨洮-董亭、祁山一帶作為防禦陣地,構建堡壘,防止蜀軍的蠶食。”,鄧艾又提了一個對策。


    “唉,這事恐怕現在沒有辦法施行。”,郭淮歎了口氣,說道,“士載,去年大將軍征討蜀地,損失慘重,現在隴西民心依舊洶洶,若是在征伐勞役,隻怕立時就要有動亂了,你的計策雖然很好,但目前恐怕沒有辦法施行。”


    鄧艾聽了也沒再說話,隻是吐槽曹爽這個廢物的離譜操作,搞得現在隴西一帶的防務變得極其被動不說,羌胡人也靠向蜀漢,時常襲擾雍涼西部的邊界。


    “這樣吧,董亭士載親自前往鎮守,有你在,蜀軍應該還不會輕舉妄動,增兵的時候,我盡快與征西將軍商議妥當,做好安排,辛苦你了!”,郭淮還是做了決定,並好好安撫了一下鄧艾。


    “請將軍放心,有鄧某在,蜀軍過不了董亭。”


    魏軍開始調整自己的部署,蜀漢這邊,薑維將牛頭山的修繕事項,交給了句安和李歆兩人處置,自己帶著人先迴到了建威休整,將軍報匯報成都,並開始規劃後續幾年的進軍方向。


    與此同時,駐兵西陵的步騭,聽聞蜀漢在永安一帶增兵,並同時繕治城郭,於是認為蜀漢可能會趁著陸遜去世的時候,乘虛背棄同盟而準備攻打吳國,乃前往江陵找到朱然,要求與他一起上表孫權陳述此事,勸自家君主要做好隨時應對突襲的防備工作。


    但朱績卻覺得蜀漢絕不可能有此意圖,認為步騭等判斷失誤,於是勸說步騭與父親朱然,隻是正常應對就好,不可小題大做。朱然同意兒子的見解,勸步騭稍安勿躁,事情這才作罷。


    尚書台,董允、呂乂、諸葛瞻陪著太子劉璿正在處理政務,呂乂看著手裏一份上書,不由冷笑道:“台登縣長上書請求放開越嶲西部鹽井的專營給到民間,改專營為課稅,嗬嗬,還真是異想天開。”


    劉璿不禁好奇道:“尚書仆射,孤其實很好奇,先光武帝時,曾放開鹽業,改以課稅,可本朝自立國之初便重拾武帝的專營政策,卻又是為何?”


    呂乂和董允沒有來得及說話,諸葛瞻倒是接過了話頭:“那太子殿下以為,鹽鐵專營和開禁哪一個更可取?”


    “孤以為專營之策,雖然可以快速聚斂錢財,但是無商不奸,官營者在商貿中混跡太久了,就會有謀利貪婪之心。他們一旦借著手中的權力,與奸商們沆瀣一氣,借著官營的幌子,大肆掠奪民眾的財富,這恐怕會違背官營的初衷,所以孤以為似乎開禁更好。”


    “殿下所言雖然有理,但有失偏頗。”,呂乂迴答道,“當初光武帝時期的確是改成課稅製度,然後鹽價並沒有下降,反而是上升了,臣曾看過一份記載,以青州那邊為例,孝哀皇帝時期的鹽價與糧價對比是三比一,而到了孝明皇帝時期,鹽價和糧價的對比就到了八比一。”


    “什麽?”,劉璿一驚,“怎麽會?”


    呂乂又說道:“殿下有所不知,該官營為課稅,看似讓利於民,然則,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本錢去做鹽業經營,鹽井、鹽池都在那些地方豪族之手,他們拿到賣鹽的權力,立刻就開始漲價略民,不錯,朝廷確實可以直接收稅,但相對應的,這些賣鹽的豪族,漲了鹽價之後,這筆稅收相當於是加到了老百姓的頭上,所以自明帝晚年到和帝,朝廷曾有數次限價的詔令,但收效甚微。那些豪族明麵上將價格降低,但實際上也壓住食鹽的供應,導致鹽荒的出現,暗中卻又將食鹽倒騰到黑市上售賣,又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暴利。”


    劉璿大驚:“這……真這麽嚴重……”


    諸葛瞻也笑了笑,解釋道:“殿下,這是一方麵,另外眼下我大漢以一州之地,對抗曹魏八州之地,施行專營之策也是因時而定的方法,不是說日後不會做調整,眼下我大漢興屯田、勸農商,鹽鐵專營等等,其實核心還是為了北伐中原,收複故都能在短時間中做好準備,當初施行專營的國策開始,先父與當時的司鹽校尉王連,便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主管鹽鐵專營的司鹽校尉,必須要德才兼備,每年都要經過朝廷嚴格的審查,這也是為了從根本上,阻止司鹽校尉的腐化墮落,畢竟這個位置,接觸太多的錢,若是在位置上的人,稍有貪念,就一定會出現損公肥私的情況。”


    劉璿不禁感慨,這裏麵的門道是真的不少,同時也好奇:“董令君和呂尚書知道這個孤不奇怪,騎都尉你這麽年輕也知道裏麵的規則啊?”


    諸葛瞻拱手道:“殿下謬讚了,臣年幼時曾在民間遊曆,在漢中接觸過一些內遷的中原移民,了解過一些。”


    劉璿點點頭,卻又搖搖頭,不禁苦笑:“父皇叫孤好好學習政務,孤起先還以為沒什麽難的……沒想到。”


    董允也是笑道:“太子殿下,身為儲君,修習自身的德行確實很重要,但也的確需要通曉實務,這段時間您不妨看看《鹽鐵論》、《商君書》這些,相信對您自會大有進益。”


    “多謝董令君,孤謹受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寒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寒依並收藏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