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了,來,擦幹淨,這我的衣服,你別嫌棄。”,李鬆給毛炅洗好之後,給他一套幹淨的衣服,等到他穿好之後,左右看了看,笑道:“有點大,不過我比你大三歲,身材大了一圈,你湊合穿。”


    “李鬆!毛炅怎麽樣了!”,帳外諸葛瞻的聲音響起。


    “唉,好了,好了!”,李鬆笑著把毛炅給推了出去,“已經給他收拾好了!”


    毛炅又見到了諸葛瞻,立刻行禮:“毛炅多謝諸葛將軍救命之恩,請受我一拜!”


    “不可!”,諸葛瞻立刻扶住了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罷了,你父親毛驥也曾多多拜托我尋訪你的蹤跡,如今總算找到你,也算是上天護佑。我看你們就盡快迴去建寧吧。”


    “將軍能不能一同南下,這等大恩,不說厚報,也要當麵酬謝的。”,毛炅依然是謙謙有禮,“更何況,早聞將軍賢名,毛炅既然已經沒有性命之憂,也想跟著您學一些東西。”


    “你父親找了你那麽多年,還是早點迴去比較好……”


    “不妨事,毛炅修書一封迴去,先讓父母安心。”,隨即便扯了扯諸葛瞻衣袖,“將軍,就南下一趟吧,您對我毛炅有恩,便是對我毛家有恩,我們毛家對恩人豈能有所怠慢?”


    “思遠,你就跟他去吧,之前你不是一直都說要去南中看看嗎?”,後麵走來的羅憲聽到了他們的對話,倒是笑了笑。


    “唉……好吧,不過本將軍要上書陛下請示一下陛下,若是朝中無事,自然可以護送你南下便是。”,諸葛瞻也是無奈,毛炅滴溜著大眼睛看著他,也實在是不好拒絕。


    “將軍!”,一個衛兵從遠處縱馬奔來,到了幾人麵前刹住馬,翻身下馬遞上了一份竹簡,“稟騎都尉,這是江州都督的迴信,還有這裏……”,來人又掏出一個木匣,遞給了諸葛瞻,“車騎將軍說,竹簡是關於之前的迴信,您看後依照上麵的數額安排即可,這個木匣請您和羅將軍兩個人親自拆封。”,衛兵交代完之後,便立刻拱手撤退。


    “李鬆,你和毛炅下去休息吧,照顧好他!”,李鬆和毛炅知道諸葛瞻有要事要處理,於是也拱手後退下了。


    諸葛瞻先打開竹簡看了一會兒,隨即遞給了羅憲:“兄長且看,車騎將軍的意思,是要我們調五百人過去即可,隨行家屬讓我們看著辦,他那邊糧草管夠,你以為如何?”


    羅憲看了看說:“兵貴精而不貴多,這兩天我親自挑選,並且理清楚他們的家人親友狀況,編練成隊,過幾天就安排船隻送他們南下。那這個匣子……”


    諸葛瞻小心打開匣子,拿出了裏麵一方絹帛,細看了起來,眉頭頓時一皺。


    “怎麽了,思遠,你怎麽這個表情?”,羅憲立刻意識到,上麵寫的可能不是什麽好事。


    “東吳那邊又出事了……”,諸葛瞻歎了口氣,似乎是意料之內,將絹帛遞給了羅憲。


    羅憲趕緊接過來看了看,也是一臉無語:“這孫權昏了頭了?”


    “誰知道……”,諸葛瞻有些擔憂,但願諸葛恪也不要受到不好的影響吧……


    建業宮廷中……


    “羊衜,這件事你不要多言,朕意已決。”,孫權大手一揮,示意眼前一個中年臣子退下。


    羊衜沒有放棄,下跪磕頭,隨即說道:“陛下!臣聽說古代占有天下之人,都是先明確區別嫡庶,封建子弟的爵地,以此讓他們尊崇祖先,成為國家屏障。現在二宮所接受的名號,天下都稱道合宜,這是我大吳國興隆的根基。可近來二宮一起被禁絕與賓客來往,遠近之人都覺得驚詫,大小官員均感失望與不安。請陛下明察……”


    “你的意思是,朕處置不公!?”,孫權有些慍怒,“那兩個孩子私下裏鬥來鬥去,以為朕不知道,此番不過是給他們一些教訓罷了,你還想怎麽樣?”


    “臣私地打聽下邊的議論,都認為兩宮殿下皆是智慧通達、英才俊茂,自從他們被確定名分和稱號,至今已有三年,他們的德行昭著國內,英名傳揚外邦,連西、北兩處地方,也早已敬服他們的名望,四方賓客聽到他們聲名後,都想作為他們的臣仆。”羊衜頓了頓,也拜道,“可如今,您又頒布詔令,減少他們的侍從護衛,壓抑他們去絕交賓客,使四方之人的敬意不能與二宮相通。雖說您是在崇尚古義,想讓兩位殿下專心向學,不再考慮觀聽細小的瑣事,期望他們通達世間的道理。”


    “可私底下,眾位臣僚已經有所議論,說兩位殿下不遵循典章製度,這正是為臣所以坐臥不安的原因。臣以為即使實際情況如人們所猜疑的那樣,陛下也應開誠布公,及時補救察明,細致斟酌,避免這樣的流言動搖人心才是。”


    孫權一拍桌子:“混賬,誰敢散布流言,朕砍了他三族便是!”


    羊衜繼續懇切地勸道:“陛下,為臣擔心人們猜疑日益積累,流言繼續傳下去,很難說會不會發展成毀謗,並且流散四方,而西、北兩地,離我國不遠,流言通過傳告,很容易傳到魏、蜀兩國境內。他們會怎麽想,說不定到時候就要說兩位殿下有篡逆的罪過了。”


    “說來說去,你就是想說,這一切都是朕造成的?朕處置不公,所以導致兄弟相爭?造成群臣不和?天下流言四起?”,孫權有些危險地看向羊衜。


    羊衜咬了咬牙,繼續說道:“陛下,如果無法向別國釋疑,則也無法使國人釋疑。國人心存疑惑,異國借機誹謗,我大吳恐將迎來巨大的動蕩與不安,到時候社稷安穩,王霸之業恐怕·都要付之東流。願陛下及早發布詔令,使太子與魯王像過去一樣去以禮敬交賓朋,尚可補救一二!”


    “放肆!羊衜!你是在教朕做事?朕處置素來公正,有過者必罰!太子與魯王不好好勤修學業,放縱門下臣子相互攻訐,於國皆有大害,朕不過小懲大誡,你卻在這說三道四的,來人!給朕轟出宮去!”


    一旁兩個衛士立刻衝過來,架起羊衜,就往外麵拖,羊衜不禁大喊:“陛下,儲君之事不可輕忽啊!袁本初、劉景升皆前車之鑒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寒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寒依並收藏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最新章節